《釋鑒稽古略續集》叁 ▪第4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芝即禮拜
無瑕禅師 佛鑒禅師 非幻禅師
會原禅師 道智法師 淨戒法師
萬松法師 名慧林。號萬松。姓沈氏。仁和人。出家法輪寺。禮天目平野老人獲聞心要。入京師曆諸講廗。研究玄奧。于空幻叟處陳其所詣。爲嗣法雲。遁迹諸暨山中。尋入徑山。接引後學。臨終偈雲。七十七年。浮蹤何倚。本無去來。應緣而已。塔于菖蒲田之傳衣庵雲
甲子五月。上夜坐庭中。禦幄忽獲一桃。明日又獲一焉。是月白兔生二子。未幾壽鹿亦生二子。群臣表賀。手诏答之
乙醜 方士熊顯江西人。進法書六十六冊。诏賜冠帶銀幣而遣還。又趙添壽進獻符法叁十六本。特給冠帶。敕遣還鄉
丙寅四十五年。海瑞廣東人。抗疏上言。下诏獄。中外相顧失色。瑞直聲聞天下 十二月十四日。上崩于幹清宮 [示*谷]王即皇帝位。海瑞獄中。聞上晏駕大恸。絕而再蘇。哭終夜不休
穆宗莊皇帝
世宗第叁子。初封[示*谷]王。太子薨。帝崩即皇帝位。在位六年。于壬申五月二十六日崩。壽叁十六。上徽號曰。契天明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全孝莊皇帝。廟號穆宗。葬昭陵
丁卯隆慶元年。陳以勤。上謹始十事。曰定志。曰保位。曰畏天。曰法祖。曰愛民。曰崇儉。曰攬權。曰用人。曰接下。曰聽言。诏削真人邵元節.陶仲文官爵。诰命毀其碑坊。藉其田宅 贈楊繼盛。爲光祿寺少卿。谥忠愍。子應尾爲國子生 十一月金星入南鬥 十二月天鼓鳴 流星如盞大。尾光叁丈余
荊山法師 諱珂。曾會楞伽叁譯。以便學人簡閱。隆慶改元。弘法于湖城之飛瑛塔院。傳法弟子有鹫岩天機等
禺川禅師 諱真慧。號禺川。姓符。雉城人。侍鏡空于鹿山寺。手書法華經十二部。分供諸刹。禮清淨叁業。積久應感。智慧超越。往天池參玉芝。授以萬法公案。一心參究。書無常二字于幾上。手持戒拍以擎昏散。久久醒發。芝爲印可。後首衆于飛英荊山法席。罹縣令之窘。守戒而終。偈曰。何時種下無明苦。聚會今來受折磨。痛痛未能空色蘊。閑閑猶自覺安和。天花不向空中散。更鼓偏從月裏撾。分受誰能逃定業。此身生死任由他。年四十六。有禺川稿
雲谷禅師 諱法會。嘉善懷氏子。始于嘉禾大雲寺習瑜伽教。後谒法舟濟公于天甯。教以學道以悟爲主。授以誰字公案。一日食碗墮地有省。住叢桂庵天開岩。有問如何是西來意。曰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又示衆曰。古人道終日吃飯。不嚼粒米。終日行路不踏寸地。如是用心方有少分相應。師住棲霞。曾示袁了凡立命玄談
戊辰二年叁月。冊立皇太子 五月陝西民李良兩。變爲婦人(同賈伉俪)張居正條上六事。振紀綱固邦本。飾武備等
己巳叁年。高拱兼太師尚書學士。入閣豫機。掌吏部事。海瑞爲佥都禦史總理漕運。巡撫應天等處
庚午四年八月。浙江湖州府山崩成河 九月河決。小河口叁百裏皆淤。坡顧成河。溺人失米甚衆
辛未五年。浙江杭州栗樹生桃 蔡汝賢曰。微陽初生。宜遏欲養靜 張居正。以少傅加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壬申六年四月。浙江黑眚日見時。杭州黑霧中。一物蜿蜓如車輪。月光掣電冰雹隨之
五月南直隸龍目井化爲酒 五月二十六日。上崩于幹清宮 六月。皇太子即位
神宗顯皇帝
穆宗長子。李貴妃所生。年十歲穆宗崩。即皇帝位。在位四十八年。庚申七月二十一日崩。壽五十七。上徽號曰。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葬慶陵
癸酉萬曆元年。上謂張居正曰。幸悉心見輔。因賜金幣。居正泣謝。張居正進帝鑒圖說。指陳大義。上喜動顔色
明龍禅師 淮南姚氏。俗諱東陽。嘗補邑庠嗜書典。從大光和尚祝發進具。尋居羊山秀峰庵。鹑衣一衲諸陵中貴人多檀助之。木甯汪司馬道昆。聞師名瞻敬甚至。問能作常住乎。曰無常無住。辭歸。除夕集衆告曰。元年元日吾當行矣。夜半命弟子視中星。師曰。日午乃行。元日羊山放五色光。至日中。師辭衆坐化。舉衆望光羅拜曰。佛耶佛耶。願以此光普照下土。汪公爲之銘
甲戌二年。以吳嶽爲南京吏部。尚書嶽清操絕代。茅屋薄田。日惟默坐一室闡禅經數卷。不谒客。遊行惟跨一驢。一事簡便雲。中宮欲建浮圖。爲萬壽焚修之地。工科疏止
丁醜五年十月朔。彗星見鬥牛間。其尾指婺女。長數十丈。光芒竟天。狀若練。氣成白虹 大內火 身服繡豸。心同犬羊(鄒兄標語)
辨融禅師 初住廬山。證華嚴叁昧。得大解脫法門。後入京師大作佛事。化度群品。王公大臣瞻仰敬服。雲棲大師與衆同參。師曰。不要貪名圖利無扳緣貴要之門。惟一心辦道。老實持戒念佛
笑岩禅師 金臺世族也。父吳門。母丁氏。弱冠出家。禮大寂能和尚爲師。後遍參知識修進開悟。後隱京師柳巷。罕接見人。雲棲大師詣京師叩谒請法。深相契會密傳心要雲。有笑岩集四卷行世
素庵法師 諱真節。號素庵。襄陽人。少爲郡諸生。忽宿根內萠。辭割親愛。禮明休和尚祝發遊燕都。居秀法師座下。深得賢首之旨。學富內外諸方以龍象推之。久之甫還。住持棲霞衆逾叁百。教備叁觀五乘。居十年一時名公陸五臺李石麓等。盟爲方外交。嘗講法華寶塔品。空忽現寶塔于座前。一如經言。四衆跂觀灑然希觏。中使奏。慈聖皇太後命至。同睹聖瑞。乃出上方金縷僧伽黎衣一襲。宣慈旨賜之。即于講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征神化。汪道混記其事
庚辰八年。文華殿西柱礎上。有天下太平四字。拭之不泯。張居正曰。此瑞也。請上臨觀。上見之曰。此僞也。不怿而罷
無趣老人 諱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號靜齋。留心內典志慕祖道。同友濟法舟參訪八年。谒野翁曉禅師。指參一歸何處話。後聞雞鳴有省。往扣決擇。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師剃染後居敬畏。于萬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歲。入滅偈曰。生來死去空華。死去生來一夢。皮囊付與丙丁公。白骨斷橋隨衆。呵呵。明月清風今弄
丁亥 海瑞剛直清廉。執法持公。卒于官。贈太子少保谥忠介。遣行人護喪歸葬。士大夫醵金爲斂。小民白衣冠泣送。百裏不絕
千松法師 諱明得。號月庭。得法于萬松之門。故又號千松。湖州烏程周氏子。十叁出家郡之雙林慶善庵。首參百川海公不契。次遇萬松禅師。授以楞嚴大旨。研究朗然。偈曰。楞嚴經內本無經。觌面何須問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冰。深得華嚴宗旨。夢遊兜羅綿世界。登座闡經偈。從本已來無。今日何曾有。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咄下座即寤白松。松撫之曰。此聖力之冥被耳。後于徑山淩霄峰。力參說偈曰。千年翠竹萬年松。葉葉枝枝是祖風。雲嶽高岑棲隱處。無言杲日普皆同。萬曆丁亥秋告衆曰。吾爲汝等。轉首楞嚴法輪。作再後開示。無複爲汝更轉也。冬示疾。明年正月十七日。吉祥而逝。壽五十八。臘四十六。荼毗塔于徑山
麓亭法師 釋祖住。字幻依。號麓亭。丹徒人。族姓楊。母朱氏。夢僧入至覺而誕。十叁入龍蟠山。依朝陽和尚。受法華華嚴諸大部經。薙染進具。通曉諸經大義。遊少室參大章和尚。至伏牛谒高安。詣都下禮松秀二師。盡得清涼宗旨。往京萬壽寺。演華嚴大鈔。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寶花。無極妙峰承印俱與會。萬曆丁亥九月二十二日。沐浴趺坐說偈曰。虛空無面目。無位強安排。話頭不話頭。處處是如來。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麼。咦諸人著眼。看這個消息。佛祖到來也。用他不著。言訖而逝。年六十六。臘五十四。塔于蓮華峰北
大智禅師 建志堅強。勵行嚴肅。初住普陀海潮庵。久之恢拓巨刹。納衆千余。四海至山進香大士者。得一瞻仰爲慶幸。檀施殷繁。福緣宏勝。朝廷降弊潞王奉衣。俨然一大士生現其山。有徒天然住千步沙。承繩步武。克振宗猷者雲
李卓吾。諱贽。官至刺史。挂冠祝發住持龍湖。率衆焚修。爲人豪爽英敏。著述頗多。有華嚴合論簡要。及焚書幾卷。多論佛法性理等學
戊子十六年。混河水來自西北。即古桑幹河。出廬橋天津。直流入海。黃河發源昆侖。入中國數千裏。諸水皆入其中。爲害大
象先禅師 天臺慈雲寺。釋真清。號象先。長沙湘潭羅氏子。生而穎異。日課經史數千言。終身不忘一字。年十五補邑庠。十九投南嶽寶珠和尚。薙染受具戒。看無字話久之。因舟觸岸有聲忽有省。珠喜而囑。宜善護持。珠化後師駐覺皇患疾。夢關君授藥而愈。衆扣師室。師從容語曰。圓宗無象。滿教難思。會旨者山嶽易移。乖宗者锱铢難入。衆稽首而退。一夕夢琳宮寶樹彌陀叁聖。師方展拜傍有沙彌。授與一牌曰。戒香薰修。寤中品往生之象也。萬曆丁亥八月。蒙慈聖太後賜金紫方袍以寵之。戊子正月二十九日告門人曰。吾淨土緣熟。聖境冥現。此人間世固不久留。至夕別衆而逝。荼毗舍利紅白綠叁色。香氣郁郁。壽五十七。臘叁十七。塔于寺西缁文溪之上
西方合論 中郎袁宏道撰。分敘十門。第一刹土門。二緣起門。叁部類門。四教相門。五論理門。六稱性門。七往生門。八見網門。九修持門。十釋異門。中郎著述頗多。此論爲往生之本。伊弟小修中道專修淨業。中郎先小修而卒。後小修卒時。見中郎來。謂已生淨土。今迎弟詣彼。小修诘曰。汝何以得生。曰吾以著合論之功。承此得生耳。小修兼問其他。中郎答言甚少。但武林虞淳熙。以著淨土詩而生也
庚子二十八年。通政沈子木奏言。建文帝禦宇。顧不得一盂麥飯。下同齊民。于誼太忍。或祔食高廟懿文之側。以彰大義
佛法金湯編 諱真居士。赤水屠隆撰。發明聖教淵微之理。品題當世師友之英。金城湯池爲外護嚴矣
淨土資糧 桐鄉居士莊廣還。字複真。禮雲棲采集經論。及古今缁素蓮宗之樞要。力勸修持。爲往生淨土之資糧。有六卷雲
妙峰法師 諱真。爲千松之嗣。號百松雲。重興天臺叁觀十乘之學。申明性具理具之宗。判楞嚴爲方等實相。有百問行世
月川法師 諱鎮澄。住持五臺。時赴京師大弘法化。所著有楞嚴正觀疏.永嘉集注。行世
大休禅師 名實。一號際庵。新鄭人。至伏牛山參古心。又參天奇付法。自偈。法身元無相。真性本來空。識得這消息。內外顯家風
妙有禅師 名智空。雲南葛姓。住蒼山。谒萬松得授記莂。赴天界居超果。徐太師請居余山。師契悟直指之道。念念以淨土爲歸
易庵法師 名如通。自稱蘆江老叟。初谒萬松決擇心要。吳越名山賴興複者甚衆。後赴天臺國清。說偈而逝。年七十叁
慧廣禅師 諱真緣。錫山人。得悟性宗。兼修念佛叁昧。于育王獲睹如來丈六金身。因是感激然身。頂間現化佛。靈化殊甚雲
紫柏大師 諱僧可。號達觀。吳江人。姓沈氏。少負俠氣。遇虎丘慧輪出家。後往清涼燕京。大豎法幢。後罹誣而終。有紫柏老人集
雪浪法師 創講經典正文不牽注疏。爲一時缁素所尊。有雪浪集雲
紹覺法師 諱廣承。住蓮居雙弘性相啓迪英賢雲
無幻禅師 諱性沖。號古湛。得法于無趣老人。有語錄行世
一心禅師 住宜興龍池山。建立禅宗。接引來學
儀豐禅師 諱方彖。夔州人。參金庵。依遍融釋疑。頌雲。叁玄叁要沒來由。用盡機思無處求。窗前移步竈前過。白雲青嶂齊點頭
孤月禅師 名淨澄。燕都人張姓。參月溪老人。指示有省。聞爆竹聲豁然心空。又造雲谷師處。付于衣法。詩雲。甘貧林下思悠悠。竹榻橫眠枕石頭。格外生涯隨分足。都緣胸次爲無求。有清涼錄行世
雲棲大師 諱祩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城世族沈氏。初爲諸生。叁十後。禮性天理和尚。出家行腳多年。備嘗艱苦。歸住杭之雲棲。創建禅林安居海衆。精修淨士玄猷。整飾羯摩勝軌。住世八十一年。著書叁十二種。名聞朝野。法布華夷。過現未來善知識之樣子。禅教律部大和尚之標題。于生也福緣隆重。于殁也德澤綿延。乙卯年寂
納川法師 名真海。一號學亭。甯海人。得法于千松座下。講演于天臺太平仙居。及弁山資福等刹。年七十叁。說偈告終
壽昌禅師 名慧經。字無明。因閱金剛經。發心住靜二十四年。參瑞峰和尚。請益相契。居壽昌。壽七十一。大書今日分明指示終
丁巳四十五年。上于五臺山建龍華大會。禦賜錫杖衣缽一千二百五十副。盛闡宗猷。古心承芳二師住持。如是叁年叁次雲
憨山大師 諱德清。恢弘那羅延屈。興複曹溪道場。注有楞嚴通議.法華通議.楞伽記.圓覺解.金剛決疑道德南華等注。行于世
戒山法師 諱傳如海鹽顧族。出家昭慶。得法于妙峰師席。所著有楞嚴截流法華抒海行世。外有道德方笑及莊參等雲
幻居法師 諱真界。號悅堂。爲千松之高足。住徑山傳衣庵。著有楞嚴纂注.起信注.金剛直解.因明緣緣等解。說法城山圓證雲
西方直指 渌田一念居士著
法喜志 冰蓮道人著
法界安立圖 燕山貝琳諱仁潮著
楞嚴正脈 交光法師真鑒著
法華知音 隱璞法師著
法華大窾 一雨法師著
楞嚴直解 仁安法師著
楞嚴合轍 一雨法師著
楞嚴圓通疏 無盡法師諱傳燈著
庚申四十八年七月。上不豫。二十一日上崩于幹清宮 八月初一日。皇太子即位。改元泰昌元年
光宗貞皇帝
神宗長子。貴妃王氏所生。萬曆壬午年生。辛醜年十月十日。冊立爲皇太子。至是神宗崩。以八月朔即皇帝位。在位一月。建元泰昌。壽叁十九年。上尊號曰。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光宗。葬慶陵
庚申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九月初一日。上崩于幹清宮 九月初六日登位
熹宗哲皇帝
光宗長子。王才人所生。時年十五歲。光宗崩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壽二十二。上尊號曰。達天闡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端靜穆莊哲皇帝。廟號熹宗。葬德陵
辛酉天啓元年二月。日傍有耳如月狀。倏如玉環。其大竟天 十二月。日上恍有一物。如日大。伏壓日上磨蕩
湛然和尚 住雲門。傳曹洞宗。興古刹築海塘。有語錄行世
鵝湖禅師 諱廣心。號養庵。禮翠峰參辨融。得法雲棲
丁卯七年 黃檗無念。諱深有。號西影。參大休等。末後偈曰。四十余年不住功。窮來窮去轉無蹤。而今窮到無依處。始悟從前錯用功。天啓七年七月二十日殁。有書錄行世 共一百五十人
(始自元世祖甲子。至此熹宗丁卯。計叁百六十四年。共僧四百叁十余人。釋聞敘畢謹識)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