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法正宗記》八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慧超者。一曰舒州景諸者。一曰莊嚴寺光肇者。一曰潭州幕輔山昭禅師者
大鑒之四世。曰京兆章敬寺懷晖禅師。其所出法嗣凡十六人。一曰京兆弘辯者。一曰龜山智真者。一曰鼎州懷政者。一曰金州操禅師者。一曰鼎州古堤和尚者。一曰河中府公畿和尚者。一曰柏林閑雲者。一曰宣州玄哲者。一曰河中府寶堅者。一曰西京道志者。一曰绛州神祐者。一曰西京智藏者。一曰許州無迹者。一曰壽山惟肅者。一曰新羅玄昱者。一曰新羅覺體者
大鑒之四世。曰杭州鹽官齊安禅師。其所出法嗣八人。其一曰襄州關南道常者。一曰洪州雙嶺玄真者。一曰徑山鑒宗者。一曰白雲昙靖者。一曰潞府文舉者。一曰新羅品日者。一曰壽州建宗者。唐宣宗皇帝
大鑒之四世。曰婺州五泄山靈默禅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福州龜山正原者。一曰甘泉寺曉方者。一曰甘泉寺元遂者。一曰明州棲心寺藏奂者
大鑒之四世。曰洛京佛光寺如滿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太子少傅白居易者
大鑒之四世。曰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其所出法嗣叁人。其一曰新羅國迦智者。一曰杭州天龍和尚者。一曰新羅國忠彥者
大鑒之四世。曰荊州永泰寺靈湍禅師。其所出法嗣五人。其一曰湖南上林成虛者。一曰五臺秘魔和尚者。一曰湖南祇林和尚者。一曰呂後山文質者。一曰蘇州法河者
大鑒之四世。曰幽州盤山寶積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鎮府普化和尚者。一曰鎮州上方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京兆興善寺惟寬禅師。其所出法嗣六人。一曰京兆法智者。一曰京兆慧建者。一曰京兆無表者。一曰京兆元淨者。一曰京兆慧光者。一曰京兆義宗者
大鑒之四世。曰雲水靖宗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華州小馬神照者。一曰華州道圓者
大鑒之四世。曰潭州龍牙山圓暢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嘉禾藏廙者。一曰羊腸藏樞者
大鑒之四世。曰汾州無業大達國師。其所出法嗣二人。其一曰鎮州常正者。一曰鎮州奉先義禅師者
大鑒之四世。曰廬山歸宗寺法常(或作智常)禅師。其所出法嗣六人。一曰福州芙蓉山靈訓者。一曰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者。一曰新羅大茅和尚者。一曰五臺山智通者。一曰洪州高安大愚者。一曰江州刺史李渤者
大鑒之四世。曰魯祖山寶雲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雲水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紫玉山道通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山南道節度使幹迪者
大鑒之四世。曰華嚴寺智岩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黃州齊安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懷海禅師。福州長樂人也。初參道一禅師于南康。得大法要及居百丈山。四方學士莫不歸之。然海師尤有遠識。嘗以禅者所會。未始有製度。遂以其事宜。折中于經律之規。法遺于後世。其所出法嗣凡叁十人。一曰沩山靈祐者。一曰黃檗希運者。一曰大慈山寰中者。一曰天臺普岸者。一曰石霜性空者。一曰筠州常觀者。一曰福州大安者。一曰古靈神贊者。一曰廣州通禅師者。一曰江州雲龍(或作龍雲)臺禅師者。一曰洛京衛國道禅師者。一曰鎮州萬歲和尚者。一曰洪州東山和尚者。一曰高安無畏者。一曰東岩道曠者。一曰刑州素禅師者。一曰唐州大乘山吉。本者。一曰小乘山慧深者。一曰揚州昭一者。一曰羅浮鑒深者。一曰洪州九仙山梵雲者。一曰百丈涅槃和尚者。一曰廬山操禅師者。一曰越州契真者。一曰筠州包山天性者。一曰大梅山彼岸者。一曰遼山藏術者。一曰只阇山道方者。一曰清田和尚者。一曰大于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荊南惟忠禅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道圓者。一曰益州如一者。一曰廬山東林雅禅師者。一曰奉國臣照者
大鑒之四世。曰吳頭陀。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玄固者
大鑒之四世。曰池州南泉普願禅師。其所出法嗣凡十七人。其一曰長沙景岑者。一曰白馬昙照者。一曰終南山師祖者。一曰香嚴義端者。一曰趙州從谂者。一曰池州靈鹫閑禅師者。一曰茱萸山和尚者。一曰子湖利蹤者。一曰嵩山和尚者。一曰日子和尚者。一曰蘇州西禅和尚者。一曰池州白衣甘贽者。一曰資山存製者。一曰江陵道弘者。一曰宣州玄極者。一曰新羅道均者。一曰宣州刺史陸亘者
大鑒之四世。曰荊州天皇道悟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澧州龍潭崇信者
大鑒之五世。曰澧州龍潭崇信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德山宣鑒者。一曰泐潭寶峰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趙州東院從谂禅師。其所出法嗣凡一十叁人。一曰洪州嚴陽尊者。一曰揚州慧覺者。一曰隴州奉禅師者。一曰婺州從朗者。一曰婺州新建禅師者。一曰杭州多福和尚者。一曰益州西睦和尚者。一曰麻谷和尚者。一曰觀音定鄂者。一曰宣州茗萍和尚者。一曰太原免道者。一曰幽州燕王者。一曰鎮州趙王者
大鑒之五世。曰衢州子湖岩利蹤禅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臺州勝光和尚者。一曰漳州浮石和尚者。一曰紫桐和尚者。一曰日容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鄂州茱萸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石梯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長沙景岑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雪窦常通者。一曰婺州嚴靈者
大鑒之五世。曰白馬昙照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晉州霍山無名者
大鑒之五世。曰吉州性空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歙州務源和尚者。一曰棗山光仁者
大鑒之五世。曰京兆翠微無學禅師。其所出法嗣五人。一曰鄂州青平令遵者。一曰投子山大同者。一曰湖州道場如讷者。一曰建州白雲約禅師者。一曰伏牛山元通者
大鑒之五世。曰潭州道吾山圓智禅師。其所出法嗣叁人。一曰石霜慶諸者。一曰漸源仲興者。一曰祿清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潭州雲岩昙晟禅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筠州洞山良價者。一曰涿州杏山鑒洪者。一曰潭州神山僧密者。一曰幽溪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華亭船子德誠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澧州夾山善會者
大鑒之五世。曰襄州關南道常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關南道吾者。一曰漳州羅漢者
大鑒之五世。曰杭州徑山鑒宗大師。其所出法嗣叁人。一曰天童鹹啓者。一曰背山行真者。一曰杭州大慈山行滿者
大鑒之五世。曰天龍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婺州俱胝和尚者。一曰新羅彥忠者
大鑒之五世。曰高安大愚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筠州末山尼了然者
大鑒之五世。曰新羅洪直禅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興德大王者。一曰宣康太子者
大鑒之五世。曰許州無迹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道遂者
大鑒之五世。曰小馬神照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缙雲郡有緣者
大鑒之五世。曰福州長慶院大安禅師。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人。一曰大隨法真者。一曰靈樹如敏者。一曰福州壽山師解者。一曰饒州峣山和尚者。一曰莆田崇福慧日者。一曰臺州浮江和尚者。一曰潞州渌水和尚者。一曰廣州圓(或作圓明)禅師者。一曰溫州靈陽禅師者。一曰洪州紙衣和尚者
大鑒之五世。曰洪州黃蘖山希運禅師。其所出法嗣凡一十叁人。一曰臨濟義玄者。一曰睦州陳尊宿者。一曰杭州千頃山楚南者。一曰福州烏石山靈觀者。一曰杭州羅漢宗徹者。一曰魏府大覺者。一曰相國裴休者。一曰揚州德元者。一曰土門贊禅師。者一曰襄州政禅師者。一曰吳門山弘宣者。一曰幽州超禅師者。一曰蘇州憲禅師者
大鑒之五世。曰潭州沩山靈祐禅師。其所出法嗣凡四十二人。一曰仰山慧寂者。一曰香嚴智閑者。一曰延慶法端者。一曰徑山洪諲者。一曰靈雲志勤者。一曰益州應天和尚者。一曰九峰慈慧者。一曰京兆米和尚者。一曰晉州霍山和尚者。一曰襄州王敬初常侍者。一曰長延圓鑒者。一曰志和者。一曰洪州道方者。一曰沩山如真者。一曰並州元順者。一曰興元府崇皓者。一曰鄂州全谂者。一曰嵩山神劍者。一曰許州弘進者。一曰余杭文立者。一曰越州光相者。一曰蘇州文約者。一曰上元智滿者。一曰金州法朗者。一曰鄂州超達者。一曰白粗從約者。一曰西堂複禅師者。一曰溫州靈空者。一曰大沩簡禅師者。一曰荊南智朗者。一曰沩山普潤者。一曰沩山法真者。一曰黑山和尚者。一曰滁州神英者。一曰石(或無石字)霜山和尚者。一曰南源和尚者。一曰沩山沖逸者。一曰沩山彥禅師者。一曰叁角法遇者。一曰鄧州志诠者。一曰荊州弘圭者。一曰岩背道曠者
大鑒之五世。曰遂州道圓禅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終南山圭峰宗密者
大鑒之五世。曰奉國神照禅師。其所出法嗣叁人。一曰鎮州常一者。一曰滑州智遠者。一曰鹿臺玄邃者
大鑒之六世。曰筠州洞山良價禅師。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六人。一曰雲居道膺者。一曰撫州本寂者。一曰洞山道全者。一曰龍牙居遁者。一曰京兆休靜者。一曰京兆蚬子和尚者。一曰筠州普滿者。一曰臺州道幽者。一曰洞山師慶者。一曰洛京遁儒者。一曰越州幹峰和尚者。一曰吉州禾山和尚者。一曰天童鹹啓者。一曰潭州寶蓋山和尚者。一曰益州通禅師者。一曰高安白水本仁者。一曰撫州疏山光仁者。一曰澧州欽山文邃者。一曰天童義禅師者。一曰太原方禅師者。一曰新羅金藏和尚者。一曰益州白禅師者。一曰潭州文殊和尚者。一曰舒州白水和尚者。一曰邵州西湖和尚者。一曰青陽通玄和尚者
大鑒之六世。曰鼎州德山宣鑒禅師。其所出法嗣九人。一曰岩頭全豁者。一曰雪峰義存者。一曰天臺慧恭者。一曰泉州瓦官者。一曰高亭個禅師者。一曰洪州資國和尚者。一曰德山紹奭者。一曰鳳翔府無垢者。一曰益州雙流尉遲者
大鑒之六世。曰睦州陳尊宿。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睦州刺史陳操者。一曰嚴陵釣臺和尚者
大鑒之六世。曰鎮州臨濟義玄禅師。曹州南華人也。姓邢氏。少有遠志。戒後即務學宗乘。及往黃檗法會。其上座僧初勸禅師。問法于黃檗曰。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黃檗便打。禅師凡叁問。黃檗皆叁打之。師以此乃告辭其上座僧。上座遂謂黃檗曰。義玄雖後生可教。若辭去師宜多方接之。明日義玄果辭黃檗遂謂汝可往大愚。及玄至。大愚因問曰。什處…
《傳法正宗記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