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叁藏和上表製集》二 ▪第2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道爲戶。身無籍。誦菩薩戒經一卷。誦聲聞戒一卷。誦法花經一部。念誦爲 業。住河南府廣福寺毗盧舍那塔院並向龍門塔所。來往掃灑)
當院行者趙元及年叁十五(貫京兆府雲陽縣龍雲鄉修德裏。父貞觀爲戶。身無籍。誦法花經一部。誦維摩經一部。誦菩薩戒經一卷。誦金剛經 一卷。誦藥師經一卷。誦彌陀經一卷。誦金光明經[四]卷。誦無常經一卷。誦盂蘭盆經一卷。住保壽寺。法名惠翷)
行者田榮國年叁十叁(貫京兆府萬年縣積福鄉積德裏。父懷常爲戶。身無籍。誦大隨求真言。誦尊勝陀羅尼。誦阿彌陀陀羅尼。誦法花經一部。住總持寺。法名惠浚)
童子李寶達年十叁(貫京兆府照應縣故疊鄉修文裏。父守信爲戶。誦法花經兩卷。誦大隨求真言。誦理趣般若經。住大興善寺。法名惠正)
右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前件無名僧等。先嘗奉事故大和上。服勤香火積有歲年。志性柔和堅固無懈。請與正名便送塔額住彼掃灑。冀終罔極獲展師資。行者童子等。並久習真言。兼誦經典。不離本院業已成就。伏乞與度俾勵修持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叁年六月十叁日牒
中書令元假
門下杜王同上
謝禦題先師塔額並設齋表一首(並答)
沙門不空言。不空早侍先大和上。猥承獎訓。愧無升堂之哲。謬忝入室之遇。曼茶羅灌頂壇者。萬行之宗。密證之主。將登覺路何莫由斯。始先師所傳啓此方耳目。惠燈罷照日月將深 陛下思續耿光。不遺疵賤 诏開灌頂俾建道場。才仿佛于存羊。豈歸依之補處 皇慈乃眷。渥澤累沾。降五僧泥封。雲隨發落。下千人天飯。香任風吹。況塔額親題桂諸伊落。龍門之下更攢崛起之峰。月輪之間恒聚沖飛之雁。無任戴荷屏營之至。謹附監使李憲誠。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喜謹言
大曆叁年六月十叁日
特進試鴻胪鄉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釋梵宗師人天歸仰。慈悲智力拯拔生靈。廣開壇場。弘宣法要。福資國土。惠洽有情。愧厚良多。煩勞申謝
謝 恩命爲先師設遠忌齋並賜荼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伏奉 恩命今月十五日。故大弘教叁藏遠忌。設千僧齋。賜茶一百一十串。伏戴殒悲啓處無地。不空誠哀誠恐以淒以感。故大和上道被四生。化遷十地耀容。緬邈。經此忌辰。倍增霜露之悲。深積鶴林之痛
陛下恭弘付囑。遠念芳猷。分禦膳以飯千僧。流香茗數盈百串。缤紛梵宇。郁馥禅庭。凡在門生無任感荷。不勝悲戴之至。謹附監使。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惶誠恐謹言
大曆叁年八月十五日
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大和上。法留喻筏照委傳燈。久證涅槃示存齋忌。永惟付囑深眷徽猷。薄施香茶有煩陳謝也
請降誕日度叁僧 製一首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羅文成年叁十(貫土火羅國。誦金剛般若經。誦起信論。誦菩薩戒經。法名惠弘請住西明寺)
羅伏磨年四十五(寶應功臣武挍尉守右羽林軍大將軍員試大常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貫涼州天寶縣高亭鄉。法名惠成。請住化度寺)
童子曹摩诃年(貫京兆萬年縣安甯鄉永安裏父爲戶。誦法花經一部。法名惠順[誦]住千福寺)
牒奉 敕宜並與度配住前件寺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叁年十月十叁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杜鴻漸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書平章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請光天寺東塔院充五臺山往來停止院製一首
光天寺東塔院惠隱禅師鑄漆鬥及伍鬥銅[木*開]壹百參拾枚
右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奏惠隱是不空弟子。爲國鑄前件[木*開]充五臺山聖金閣等寺普通供養。其惠隱所居院。請充臺山鑄鴻功德。及送供衆僧來往停止。又令惠隱送聖至臺山。永爲供養。冀福資皇祚。聖壽無疆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四年六月十七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五相同上
天下寺食堂中置文殊上座 製一首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
右京城大德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等奏。忝迹缁門。久修梵行。習譯聖典。頗悟玄門。大聖文殊師利菩薩。大乘密教皆周流演。今鎮在臺山。福滋兆庶。伏惟寶應元聖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並日月。無疆之福康我生人。伏望自今已後。令天下食堂中于賓頭盧上特置文殊師利形像以爲上座。詢諸聖典具有明文。僧祇如來尚承訓旨。凡出家者固合摳衣。普賢觀音猶執拂而爲侍。聲聞緣覺擁彗而居後。斯乃天竺國皆然。非僧等鄙見。仍請永爲恒式
中書門下 牒祠部
牒奉 敕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法王之子。威德特尊爲諸佛之導師。洗群生之心目。康我兆庶。是拯無邊。不有尊崇。人何瞻仰。今京城大德懇茲申奏。雅合聖典。所請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中書 四相同上
大曆五年七月五日與不空叁藏于太原設萬人齋製一首
中書門下 牒僧不空叁藏 牒奉 敕宜于太原設一萬人齋。取太原府諸色官錢物。准數只供勿使阙少。仍令不空叁藏撿挍。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五年七月五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使
司徒兼中書令使
同年七月十叁日與叁藏手 诏一首
敕大廣智叁藏和上。久修定慧早契瑜伽。遠訪靈山躬祈聖道。至靈必應玄感遂通。青蓮喻心了證斯在。秋景余熱善加珍衛也。遣書指不多及
十叁日
請太原至德寺置文殊院 製書一首
中書門下 牒大廣智不空叁藏
牒承 敕特進試鴻胪卿大廣智不空叁藏奏。請于太原府至德寺。置一文殊師利菩薩院。並抽叁學大德二七人。遞弘本教以續法燈。仍請道憲法師于此寺長時講說者。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五年七月十叁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四相同上
同年九月四日又賜手 诏一首
敕大廣智叁藏和上。深契道源遠尋靈迹。慈悲妙力當示真宗。五蘊既空如如斯在。秋冷和上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四日
請太原號令堂安像淨土院抽僧 製書一首
太原府大唐興國太崇福寺中高祖神堯皇帝起義處。號令堂請安置普賢菩薩像一鋪。淨土院灌頂道場處。請簡擇二七僧奉爲國長誦佛頂尊勝陀羅尼
右特進試鴻胪卿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奏。先奉恩命往五臺山。修功德至太原。巡禮上件寺。因得瞻睹 高祖太宗起義聖迹並在此寺。實爲國家皇業所興之源。固不合同諸寺例。伏乞天慈蠲免一切差科及地稅。便回充
高祖太宗七聖忌日設齋行香。及修號令堂安置普賢菩薩。仍于叁長齋月每月十齋日。令合寺僧奉爲高祖至 肅宗七聖。轉仁王護國般若經。庶得無疆之福永資七聖。無盡法音上符皇壽。其念誦僧。伏乞精加簡擇具名錄。奏先停俗客望即發遣
中書門下 牒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牒
大曆五年十月一日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書令在使院
請惠林法師于保壽寺講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不空聞。貝葉翻經所以恢弘釋教。蓮華演偈所以付屬 天王。伏惟陛下位重金輪。心遊寶偈。孝德感于天地。文明齊于日月。伏見章敬寺僧惠林幼懷聰悟志願傳燈。演說大乘上答鴻造。每常諷誦妙義。能宣念其地。偏幸沾 天澤。不空今奉爲國請于保壽寺爲道俗敷演真經。庶宗廟聖祚曆大劫。而齋年蒼生福田拔須彌而作壽。如 天恩允許請降
墨敕依奏
大曆六年二月二日
特進試鴻胪卿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謝 恩賜大興善寺施戒方等並糧料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中使李憲誠奉宣 聖旨。特賜大興善寺施戒方等道場粳糯粟米油柴諸物等。無不備足。以充齋供。捧對慚惕忻悚交。並許其道場。爲幸已甚。更賜僧供。雨露實深。自愧無階能上答效。但晝夜精勤加功念誦。冀酬萬一。謹率求受戒僧衆等。于叁七日懇誠念誦精馳行道。奉爲國家以修勝福。冀無邊功德。上資聖躬。不勝慚載之至。謹因中使李憲誠附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歡誠懼謹言
大曆六年叁月二十八日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答曰
叁藏慈惠精誠。念深家國。弘修福利。廣被生靈。開建壇場。闡揚妙典。發揮後學。封植良緣。所施非優。何至于謝
中書門下牒
請廣智叁藏登壇祠部告牒一首(中書門下牒准此)
興善寺叁藏大廣智不空
右保壽寺臨壇大德慧徹等奏。伏以叁藏國師釋門牆塹四海瞻仰兩京宗承清淨戒壇事資宿德。伏請登壇秉法。爲衆授戒
中書門下 牒祠部 牒叁藏准此
牒奉 敕宜依牒至准 敕故 牒
大曆六年四月叁日 牒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在使院
司徒兼中書令使
祠部 牒興善寺
牒奉 中書門下 敕牒如右准 敕右牒所由者故牒
大曆六年四月九日 令史遐[這-言+止]牒
主事钊意
郎中董晉
謝 恩賜乳牛表一首
沙門不空言。今日特奉 恩命。賜乳牛五頭各並犢。賜赉自天悚踴無地。不空誠慚誠荷。以忻以愧。伏惟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 陛下日月光臨 恩過雨露。雖複精勤四時豈酬萬一。罄力竭忠實難仰謝。撫心修己有淟面目。不勝 寵渥優深之至。謹奉表陳謝以聞。沙門不空誠惶誠悚謹言
大曆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特進試鴻胪卿大興善寺叁藏沙門大廣智不空上表
寶應元聖文武皇帝批
和上深入秘藏。護念勤誠。顧乃精修。宜承渥命。所賜非厚煩至謝恩
大辨正廣智叁藏和上表製集卷第二
德治二年(丁未)四月十二日于神護寺成身院以南嶽房濟暹僧都所持之本書寫了 猷然(七十四)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叁藏和上表製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