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備一切智德經》叁 ▪第2页
西晉月支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盡法慧。授精進力。令諸法寂。入禅定門。淨除衆塵。察諸萬物。信解空無。聖慧力成。爲一切護。是諸佛子。高德除穢。如是聲有百千。自然宣柔和音。最勝大聖。尋默然時諸天玉女。衆如食息。還複天上。金剛藏歎志勇猛。化得行成第五住地。遂致究竟。莫能廢哉
漸備經目前住品第六
金剛藏曰。諸佛子聽。菩薩大士。以能修成第五住者。辄超進入第六住地。則行十法。何謂爲十。了一切法皆無有想。而普平等。諸相平坦。永無形類。悉無所生。超絕無侶。皆無所起。故曰平等。爲甚清淨。調定真正。皆無放逸。不爲馳騁。無應不應。無[雨/只]無只。寂寞坦然。而無倫匹。猶幻夢影。山中呼響。水月現像等亦如化。所行道業。而無二意。是爲十法。從第五地。逮第六住。作是行已。自然觀是。一切諸法。計校思惟。反覆察之。不令錯亂近第六住。自然目見。以逮成此。則得通利。柔順法忍。不從迷惑。尚未逮近無所從生法忍。稍以近之能致自然。入于一切諸法處所。轉能進前。致于大哀。爲尊元首。顯耀大哀。具無極悲。解世五趣。有無合散。以觀如是。名第六住。乃暢世習所可由生。皆從倚已。吾我所致。以覺欲事。世無所有。懷愚意者。倚著吾我。因其無智。而成癡冥。慕樂生處。習不順業。志務犇逸。反邪之行。積累若幹。罪福興衰。萬物無常。由無益生。解是所行。心善自修。消除諸漏。至真本無。其發善德。故當還返。周遊生死報應之地。所作是田。神識是種。無明之本。則是闇冥。愛是潤澤。貢高自大是其志性。長養諸見羅網衆結。使因得是。自生名色。轉增名色。則成諸根。諸根已成。起若幹種所更習事。習事以起。便有痛癢。從痛癢故。便有喜樂。則益所受。以益所受。辄成所有。發意合成以成發念。因成五陰五體之形。尋至五趣。漸稍生著。以至諸著。衆猗悉備。由是發起惱熱燒炙一切憂戚啼哭之苦。諸不善業。本空無形。不了得習。無亂別者。皆複自然。稍習無蓋。故致得此。有解斯義。便無所慕。菩薩如是。樂于柔順。觀十二緣。則自思惟。以是至誠。是所生識。究竟無慧。無明之業。本爲清淨。成行報應。所行以成。神識在先。神識之侶。有受四陰。則致名色迷惑之事。諸衰六入。諸根境界。辄成神識。因爲同伴。與諸漏更。更成痛癢。因愛適長。益于所受。以禦所受。則成漏業。從所作生興生身陰。斯生之內。因致老羸。身陰散壞。致于死亡。與愚冥俱。甚可恐畏。此從危害。至住結網。致口言辭。是生五根。苦起意根。從其憂愁。多所戚患。因成受有。以是緣故。退生苦樹。造立所作。被自思察。由倚所作。用知所作。方當作者。計彼有作。則無所作。本末無相也。亦不可得。又複思惟。其叁界者。心之所爲。其計于斯十二緣起。五趣所歸。如來至真之所解暢。又此一切一種一心。同時俱成。所以者何。若諸根等。心生貪欲。悉由神識生死之癡。因從無明。其名色者。心爲伴侶。而立迷惑。從其名色。名色以成。爲六衰入。從致所更。爲痛癢侶。痛癢意愛。所以有愛。從不舍受。發起衆難。由此緣合。而致所有。因倚致生。其興羅網。誓願老死。從神識中。因致此有。別知名色緣對。而其名色。各各有趣。六情衰入。已睹已界。能入寂寞。更習緣故。從其更習。意念致之。生痛癢緣。從痛癢故。便複作行。善惡好醜。從恩愛緣。致樂塵勞貪淫之事。從愛緣故。致結縛獄。從有緣故。致于他生。生現在處。不可解從。生緣因發。生五陰本。致老之緣。以致老耄。諸根便熟。則致死亡。以至死者。有十二事。發緣起處。其身陰壞。而不能斷。未曾永絕。從無明緣。則致衆行。名色六入。習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無明緣故。無有斷絕。不可究暢。如是有余。無明適消。衆行便滅。由是有耳。如是有余。彼以無明恩愛所受。長益塵勞。無斷絕時。及行所作。往返報應。報應展轉。根無拔時。盡其余殃者。苦痛辄轉。亦無休息。以無明矣。爲去來今。見縛流布。宜當斷絕。如是叁轉。叁轉無我。以離吾我。無明滅去。自然之業無有處所。猶如葦屋。若池清淨。若苦衆惱。無明之故。則有行矣。是爲本宿。未曾諸痛。因其識故。乃致痛癢。是爲現在之痛癢行也。從愛致有。是爲將來痛癢之原。從此以上。則無所生。無明適消。衆行便滅。亦爲斷絕。有苦叁患。十二報應。從因緣起。彼從無明。致于六入。是能滅行。衆行已滅。因是別致。衆行如是。有余二事。自縛苦更痛癢。尚有余盡別離之苦。無明適消。諸行便滅。叁苦永斷。從無明故。致諸行矣。從作緣故。致衆行耳。如是有余。無明適消。衆行便滅。是爲所有。一切諸行。有是余故。有無明行。以權方便。開解大縛。有是余故。而有輪轉。彼當以故觀十二緣起滅所趣。反覆察之。由從因有。勤勤倚著。禦身口意。因自作緣。供養所致。無有生業。其叁回轉。使不複轉。宿本無痛。習更叁苦。修行報應諸緣起耳。假如有人。舉其負債。而在解縛。觀察無盡。無所有盡。彼觀此緣。緣適起時。識當來事。悉當了之。無我無人。無壽無命。自然爲空。寂然恬怕有所造作。因遭得報。遵空脫門。心性懷此。如是滅盡。以無有余。現在之處所也。思惟專志。無相脫門。以故知之。無所慕樂。唯志大哀。教授開化宿本衆生。是爲心抱無願脫門。以能奉行。是叁脫門。則以消除彼我之行及見作相。去于有無諸相之著。複加進抱。大哀爲無。益便精進。化諸凡夫未成道者。使得究暢。以能成就。辄達法會。轉通法會。不複退還。具備和同。以進仁和。成就不退。若睹如是。所生嗔結瑕穢之病。由此合會。適以合會致此衆患。猶如江水流無休息。心自念言。不用余行。永修寂然。開化衆生。如是佛子。若能行此。處在無恨。殃毒惡世。導禦自然。觀本淨者。不起不滅。遵奉大哀。化順衆生。行智度無極。號無礙慧門。漸修熟志。學至照曜。合會道明。成慧如是。正道大業。道利應時。服食道義。不與邪業而俱合會。因佥觀察。自然寂滅。亦不往彼道品具足。親自睹解。目前道地。便入于空。惟解定意。其定意。名入空自然空定。究竟空定。第一空定。爲無極空定意。爲合會空定意。所奉行空定意。真無念空定意。爲等察空定意。離業無物空定意。如是比像。逮得一萬叁昧門。自然目前。無相無願。亦複如是。轉複進修。親近逮至諸菩薩住。其心充滿。性不可壞。心性了了。性行真正。其性深遠。意不可轉。意無休息。其意弘廣。心思無限。意慕樂慧。其意集會。善權智慧。爾乃備悉。此菩薩性。遂致淳和。在如來道。永不回轉。能化異學一切邪術等順慧地。不墮弟子緣覺之地。專一增進。目見佛慧。而無等倫。舍塵勞行。得堅固志。住菩薩慧。而熟修奉空無相願。遵承法教。隨時應宜。善權智慧。不複毀散道品法行。彼住菩薩。目見道地。智度無極。益複超異。今日成就。通利應道。疾逮第叁忍。名曰柔順。是謂道法。轉而順從。彼以住此目見菩薩第六道地。見不可計億百千姟兆載諸佛。尋時供養。下意奉事。進其衣食。床臥坐具。病瘦醫藥。在諸佛所。出家捐業。行作沙門。受聽經典。如所聞之。奉行智慧。勤修聖達。所行求義。即能逮致。轉修覺進如來法藏。逮大法明。在不可數億百千劫兆載無限。成功德本。遂顯巍巍。猶如佛子上寶琉璃。洗治發明。其光灼灼。菩薩如斯。住是目前菩薩道地。其德日增。行善權智。益加顯發。以此德本。轉增寂然。遊步無侶。猶如佛子。其月大光。照衆生心。使各坦然。其四大風。所禦宮殿。獨而無侶。菩薩如是。以住目前菩薩道地。德本日增。照除無數衆生塵勞。拔愛欲瑕。總四魔徑。獨步無侶。是爲佛子菩薩大士以近目。前第六菩薩所逮道地。遵修住此。善能變化。設爲天王。其四大者。睹之降息。獨步叁界而無疇匹。聲聞緣覺不敢咨問。所行德本。布施愛敬。利益等利。化衆生心。不舍佛道至皆具足。念一切智。何所陳生。最第一願。勢力堅強。導禦開化。成其普智。發意之頃。如是比像。無極精進。須臾之頃。逮致億百千諸叁昧定。開化無數億百千姟諸菩薩衆。睹諸眷屬菩薩願力。而有殊特。有所感動莫能稱計行若幹億百千姟劫。不可爲喻。時金剛藏菩薩大士。欲廣解散此義所歸。即說頌曰
以能具備悉 第五之道地
因法爲瑞應 無相無所生
不起甚清淨 以爲無放逸
奉行聖慧意 便入第六住
諸法爲寂寞 靜然無想念
自然猶幻化 解脫于生死
以致柔順忍 法自無所亂
其慧轉殊勝 則勤修六住
聰達住柔順 頻入明慧力
觀察一切世 從習而有報
由愚癡盲冥 而有己人物
欲度脫斯等 故興修勤行
從選擇因緣 本末悉爲空
所作緣報應 和會致诤亂
猶若有所作 便睹造所見
選擇親近衆 猶如蜂采華
假使慧察之 本末爲明冥
思想緣罪福 得報以癡果
從思想已故 名色爲伴侶
如是致有難 乃成五陰苦
因其我心所 墮入在叁界
又是諸所趣 十二悉一心
從貪淫而生 心行亦如之
有盡亦如斯 複爲心所誤
由無明癡故 造立十二苦
愚冥之因緣 數施諸想念
如是之所致 老病俱散身
又一切諸患 由當盡冥壞
從癡無明緣 因是無斷絕
思想若消滅 因緣則斷除
以起愚恩愛 而緣致塵勞
勤苦之惱患 想念有余害
從諸入致癡 故有生死苦
更樂及痛癢 從苦複至苦
有複余受身 展轉複長苦
斷除諸苦惱 則乃無吾我
本無有痛癢 亦無諸想念
其神識所更 現在而往返
用當來受行 故成諸苦惱
又所消滅者 觀之所永盡
由愚癡因緣 自然成覺了
因其患厭故 滅除諸因緣
因其因緣故 于是斷諸緣
觀諸卑賤士 自然爲永空
柔順及愚冥 承其行業意
逮之乃盡癡 蒙此皆斷緣
深妙之因緣 解之虛無相
察省十事分 了其不可別
有計諸所趣 罪福處未來
其財業叁品 從本來展轉
剖判叁苦行 起滅之處所
無所有陰盡 柔順解因緣
因緣起如是 所入暢平等
譬如現幻化 愛欲業若斯
如夢之所睹 形影亦如是
冥騃愚癡類 自然猶野馬
其解如是行 彼智乃了空
諸緣爲恍惚 奉此無堅相
以能了如此 亦無有志願
唯欲願愍傷 一切衆生類
其大志寬弘 如是行脫門
心轉加慈愍 思樂佛功德
勤修憂衆生 實思察其元
無諸情戚患 逮無量功勳
承空叁昧具 識本百千劫
勇猛士如是 無相亦無願
建立斯道業 柔順尊法忍
其慧應無爲 脫門爲善寶
如是性寬弘 供養于大聖
應寂然除愦 志順最勝命
逮成覺意定 益增加清淨
猶琉璃紫金 雕治益光榮
以照衆生意 猶月之弘光
四品風遊行 獨步無等倫
因越魔徑路 最勝光美妙
消滅衆塵勞 燋炙諸苦痛
天師大錠鐐 宣布此慧住
善化立道意 變消心懷風
所可奉聖慧 演章句所講
勇士已超越 聲聞所不逮
發意須精進 已逮安住業
宿世已獲致 億百千叁昧
須臾見無數 十方諸現佛
其德照曜世 猶日秋時月
微妙深難了 勝聲聞不及
衆雄自由講 第六之道地
于時諸天。聞所說法。心中坦然。住虛空中。雨若幹種。華香珍寶。稱揚咨嗟。柔軟妙音。口宣清淨具足可敬功勳之聲。善哉上最思惟利義。累功積德。慧得自在。殊勝之行。爲最巍巍。猶如蓮華。愍傷群生。其行超絕。不可稱量。大神妙天。在虛空中。散雨殊妙衆雜華香。消除粗細塵勞憂冥。頒宣琦異上好音響。逮最清淨第一之利。我等以聞所暢道地。時諸伎樂。出悲音聲。諸天玉女。心懷踴躍。于彼諸天。承佛聖旨。令諸門戶皆自爲開。除衆闇冥。心解如日。奉最尊法。于是彼世無數之衆。俗間賢人。皆超越世。顯示方俗第一微妙。遙見其身。寂然恬怕。而現其形無身之身。自歸于法。消滅調定。使無想念。有其音響。眼目大明。越無央數諸佛國土。供養諸佛。奉衆導師。自察其身。憶如最勝。棄諸瑕穢。慧得自在。開化衆生。無彼我想。奉精進行。應所行業。諸天玉女一切皆樂寂默之義。觀人中尊。衆會悅豫。啓白衆祐。爲供養佛。身自在已。願說殊特。正法言教。功勳如海。唯時宣之。顯第七住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