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十 ▪第2页
罽賓國叁藏般若奉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種種幢幡。種種軒蓋。種種華鬘。種種璎珞。種種珍寶。種種散香。種種丸香。種種塗香。種種燒香。種種末香。乃至種種如法資具。隨其來者。普心給施。不擇怨親貴賤貧富。如所意願。悉令豐足。皆于我所。生尊重心。生恭敬心。生無厭心。生調伏心。善男子。假使東方一世界中所有衆生。修習聲聞獨覺乘者。食我食已。皆證聲聞獨覺乘果。住最後身。如一世界。如是次第。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億世界。百億世界。千億世界。百千億世界。百千億那由他世界。閻浮提極微塵數世界。一四天下極微塵數世界。小千世界極微塵數世界。中千世界極微塵數世界。大千世界極微塵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世界。其中所有一切衆生。修習聲聞獨覺乘者。食我食已。皆證聲聞辟支佛果。住最後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又善男子。如東方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世界。其中所有最後身菩薩。食我食已。皆詣最勝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有一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世界。其中所有最後身菩薩。食我食已。皆得往詣最勝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童女眷屬以不。答言已見。優婆夷言。善男子。今我所有菩薩眷屬百萬阿僧祇。此十千童女而爲上首。皆悉與我行同類行。同一大願。同一善根。同出離道。同清淨解。同清淨信。同清淨念。同清淨趣。同清淨智。同無量覺。同淨諸根。同普遍心。同廣大心。同所行境。同所證理。同決定解。同明了法。同淨妙色。同無量力。同最精進。同正法音。同隨類音。同清淨音。同第一音。同贊功德。同清淨業。同清淨報。同廣大慈。同普遍悲。同普救護。同遍成熟。同淨身業。隨緣現起。如所應見。皆令歡喜。同淨語業。于法自在。隨俗訓釋。宣布法化。同能普詣諸佛道場。同能普往一切佛所。供養承事。同現覺智。悉解諸佛差別法門。同得安住一切菩薩清淨行地。善男子。是十千童女。能取此食。于一念頃。遍至十方。供養一切住最後身諸大菩薩。及供一切聲聞獨覺。乃至遍詣十方世界諸餓鬼趣。皆令充足。除其饑渴。善男子。此十千童女。又取我食。能于天中。充足天食。亦于龍中。充足龍食。乃至能于人非人中。隨其所須。施諸飲食。悉令充足。我此器中。曾無減少。何況有盡。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說是語時。善財即見無量衆生從四門入。皆優婆夷本願所請。既來集已。敷座令坐。隨其所須。給施飲食。乃至種種上妙資具。悉皆充足。令諸衆生心生歡喜。安隱適悅。互相慶慰。而此器中所出之物。無減無盡。時優婆夷。作此施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盡福德莊嚴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诃薩無盡福德大莊嚴藏。甚深無底猶如大海。廣大無際猶若虛空。滿衆生心如如意珠。所求皆得如大寶聚。擁護一切如輪圍山。長諸善根如大雲雨。守護法藏猶如關鑰。普集法寶如妙高山。破無明闇猶如燈燭。普蔭群生猶如高蓋。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城。名爲大有。彼有長者。名具足智。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得菩薩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門已。隨順思惟彼福德大海。觀察彼福德虛空。向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攝彼福德藏。飲彼福德泉。遊彼福德池。淨彼福德場。見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教。開彼福德眼。行彼福德道。植彼福德種。漸次而行。至大有城。周遍詢求明智居士。于善知識。心生渴仰。念善知識。心無間斷。慕善知識。志樂堅固。方便求見諸善知識。常無厭足。願得承事諸善知識。精勤匪懈。以善知識。熏修其心。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滿衆善。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生衆福。知由依止善知識故。能長衆行。知由依止善知識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知由依止善知識故。清淨一切菩薩諸根。如是思惟。長其善根。深其志樂。益其德本。廣其大悲。近一切智。具普賢道。照明一切諸佛正法。增長菩薩所有行願。明照如來十力智光。爾時善財。見彼居士。在于城內市四衢道。七寶臺上。處于衆寶莊嚴之座。其座妙好無數清淨如意寶王。以爲其身。種種金剛帝青摩尼。以爲其足。寶繩珠網以爲交絡。無垢藏摩尼寶而校飾之。複以五百妙寶形像而爲莊嚴。敷天寶衣。建天幢幡。張大寶網。施大寶帳。閻浮檀金以爲其蓋。淨琉璃寶以爲其竿。令人執持。以覆其上。鵝王羽翮以爲其扇。白牦牛尾以爲其拂。悉以離垢妙寶莊嚴。天諸童子。執侍左右。熏衆妙香。雨衆天華。晝夜常奏五百樂音。其音美妙。過于天樂。衆生聞者。無不歡悅。十千眷屬前後圍繞。色相端嚴。人所喜見。天莊嚴具。以爲嚴飾。出過天人。最勝無比。悉已成就菩薩志欲。皆與居士同昔善根。侍立瞻對。承其教命。時彼城內一切衆生。及虛空中所有天衆。于居士所。生隨順心。生愛樂心。生歡喜心。以心隨順歡喜。愛樂善知識故。即起一切天拘蘇摩妙寶華雲。普雨一切天拘蘇摩妙寶華雨。是諸人天。亦與居士。往昔同種清淨善根。爾時善財。見是事已。前禮其足繞無數匝。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爲利樂諸衆生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爲令一切衆生滅除苦難故。爲令一切衆生究竟安樂故。爲令一切衆生出生死海故。爲令一切衆生入法寶洲故。爲令一切衆生枯竭愛河故。爲令一切衆生起大慈悲故。爲令一切衆生舍離貪著故。爲令一切衆生渴仰佛智故。爲令一切衆生越度生死大曠野故。爲令一切衆生愛樂諸佛勝功德故。爲令一切衆生出叁界城故。爲令一切衆生入一切智城故。以如是等種種利益。發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而能攝護一切衆生。爲諸衆生作依止處。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爲我說。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爲如是利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善男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是人難得。若能發心。是人則能求菩薩行。心無動轉。值遇善知識。心無厭足。親近善知識。心無勞倦。承事善知識。心無憂戚。供養善知識。終不退轉。愛念善知識。終不放舍。渴仰善知識。無暫懈息。求覓善知識。無時憩止。行善知識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識命。心無誤失。善知識者。有大威力。難得親近承事供養。若能給侍瞻禮贊歎。心無憂悔。則得具足一切功德。不爲煩惱毒亂其心。善男子。汝見我此十千眷屬衆會人不。答言已見。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生如來家。增長白法。安住無量諸波羅蜜。學佛十力。離世間種。住如來種。壞生死輪。轉淨法輪。滅叁惡趣。住正法趣。如是等諸菩薩行。悉能成就。普能救護一切衆生。善男子。我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一切衆生。凡有所須。悉滿其願。所謂須食與食。須飲與飲。如是種種衣服。璎珞。華鬘。缯彩。燒香。塗香末香。金銀真珠。珍奇衆寶。種種幢幡。種種軒蓋。房舍屋宅。倚臥之具。種種燈燭。病緣湯藥。種種船舫。象馬車乘。奴婢牛羊。及諸侍使。如是一切資生之物。亦複能與。天冠寶飾。髻中明珠。乃至所愛妻妾男女。眼耳鼻舌。皮肉骨髓。身體手足。不揀貧富貴賤好醜。隨其來意。皆悉與之。乃至爲說真實妙法。使令修證究竟圓滿。善男子。且待須臾。汝當自見。說是語時。無量衆生。從種種方所。種種世界。種種國土。種種城邑。種種聚落。種種居處。形類差別。愛樂不同。其數無量。皆以菩薩往昔願力。俱來集會。爾時居士。知衆雲集。普遍觀察。系念須臾。仰視虛空。如其所須。悉從空下。相續流入居士掌中。隨諸衆會。一切願求皆手授與。普令滿足。既滿願已。生大歡喜。身色光悅。心意調柔。堪任受化。然後爲說種種妙法。所謂爲得充足諸美食者。與說種種集福德門。演說一切離貧窮行。演說富饒甘露財行。演說法智大尊重行。演說相好莊嚴身行。成就威德降魔怨行。成就法喜禅悅食行。增長成就難屈伏行。善能了達無上食行。令得常命色力安辯具足法門。爲得充足諸好飲者。與其說法。令于生死。舍離渴愛。欣樂佛乘。入深法味。爲得充足諸上味者。與其說法。皆令具足充滿法味。證得如來味中上味。爲得充足種種舟船及車乘者。與其宣說出離法門。皆令越度生死大海。載于最勝無上大乘。爲得充足諸衣服者。與其說法。令得清淨慚愧之衣。乃至如來清淨妙相。金色皮膚。如是一切資生之物。隨意與之。靡不周贍。然後悉爲如應說法。隨其所宜。各令悟入無上清淨。智慧法門。既聞法已。還歸本處。爾時居士。爲善財童子。顯示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诃薩。成就寶手。遍覆十方一切世界。爲供養佛。普施衆生以自在力。興種種色寶雲。雨種種色寶雨。所謂種種色璎珞。種種色寶冠。種種色妙鬘。種種色世服。種種色法衣。種種色嚴具。種種色寶華。種種色妙香。種種色塗香。種種色末香種種色樓閣。種種色寶蓋。種種色幢幡。種種色音樂。其聲美妙。歌贊佛法。乃至種種資生之具。普遍一切衆生住處。充滿一切佛刹道場。悉以供養一切諸佛。亦爲成熟一切衆生。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諸功德自在神力。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師子宮。彼有長者。名尊法寶髻。汝往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歡喜踴躍。深自慶幸。知因一切善知識故。圓滿功德。于善知識。尊重謙卑。如弟子禮。作如是念。由此居士開悟于我。令我得聞希有之法。由是思惟。不斷愛念善知識見。不壞尊重善知識心。常樂受行善知識教。決定信順善知識語。敬善知識。展轉增勝。事善知識。心無退轉。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