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二 ▪第2页
罽賓國叁藏般若奉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調善馬王。有叁功德。何等爲叁。一心性和柔。力能致遠。二不畏寒暑。涉險能安。叁調怨易事。常無不足。我王亦爾。一言必柔實。以法利人。教化衆生。畢竟成就。二克勤庶政。心無險易。能舍珍財。調給一切。叁大智勇健。調諸怨敵。賦稅量宜。恒知止足。具此叁德。扇以和風。他國畏威。自境懷惠
婆羅門言。仁複應知。我王四德。聖化流行。如摩伽國妙音雞王有四功德。何等爲四。一立信司晨。二守義均食。叁對敵賈勇。四不隨牝雞。我王亦爾。一賞罰應時。二萬方均濟。叁義伏強禦。四內言不聽。具茲四德。化洽無圻
婆羅門言。仁複應知。我王五德。聖化流行。如欲天上善時鵝王有五功德。何等爲五。一染合有時。二呼鳴無畏。叁量宜求食。四心無放逸。五不受諸鳥谄佞言辭。我王亦爾。一清心寡欲。不縱內宮。二發言審谛。外無違命。叁取與不差。務充衣食。四調心道檢。離過精勤。五成就正心。不親谄佞。具茲五德。惠及八荒
婆羅門言。仁複應知。我王六德。聖化流行。如摩伽國勝德犬王有六功德。何等爲六。一隨得而食。二少得知足。叁趣安便睡。四草動易覺。五貧富一心。六勇防盜賊。我王亦爾。一萬方貢獻。任土無違。二儉時少奉。恒懷慚愧。叁所作吉祥。易得安眠。四正見在懷。動念便覺。五重德尊親。愍哀貧賤。六思存庶品。念護無時。威勇自在。無諸寇難。具茲六德。億兆同心。以是思惟。觸類成德。仰歎我王名稱高遠。善攝衆生。精勤匪懈。如是增數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我王能行。一切怨敵自然散滅。所有外寇不能入國。仁複應知。若有阙此二十一德。但有叁德。亦善治化。一能散珍財。赒給一切。二甯舍身命。無虛诳言。叁具大勇猛。能製怨敵。設無此叁。但有一德。亦能政化。謂有大福德。如是仁王。最爲第一。譬如八萬四千法門終歸勝義。王亦如是。種種奇謀。終歸福德。王若有福。王之國土。休泰和平。無爲無事。衆生富樂。化及萬方。近益身心。遠同解脫。由王慈福仁惠所成。廣說我王妙行無盡
時婆羅門。爲善財童子。如是稱贊甘露火王內外功德。令欣敬已。欲重宣此義。以偈贊曰
衆生于世界 叁毒風所吹
將墜惡趣中 非王不能製
含生著五欲 貪暴由是生
王依正法持 令趣真常道
傾奪于財色 由無王法持
譬如河池魚 大小相吞食
王法持自他 現未常安樂
正化廣流布 鹹爲解脫因
人以王爲命 王以法爲身
世道既和平 佛法由茲始
政暴人思亂 刑疎于不行
恩威不爽時 萬國常休泰
多生事多佛 福德勝爲王
悲深惠益深 億兆同康樂
我王生盛族 威光同日輪
忘己濟群生 率土無貧乏
知身本不淨 無常之所侵
調心大丈夫 守正非余事
蒸人如旱草 惠化洽油雲
慈心降德音 澤潤諸含識
王者順人心 愛恤人稣息
威行肅貪暴 賞罰稱其宜
或有妙形聲 含毒人非愛
或具大聰睿 染欲蔽其心
我主勝端嚴 懲忿誡諸欲
心如淨明鏡 鑒物未嘗私
明鏡唯照形 不鑒于心想
我王心鏡淨 洞見于心源
左右無佞邪 耳目唯良善
谄媚及殘暴 本所不能親
或有肆奸意 欲害于王人
王心鑒未形 悉使歸忠正
芳林伏猛獸 醎海毒清流
蠹政害良人 凶邪敗君德
香河流德水 甘果茂甘林
八表同歡康 臣賢由主聖
王持防患戒 濟衆潔其源
富壽利群生 拔出貪嗔海
慈悲既深廣 正法亦遐宣
老幼與孤茕 護育令安樂
尊賢貴有德 重齒敬其親
戚屬與妃嫔 內外鹹雍穆
溫言調萬姓 和色奉師尊
祠敬無惰容 福流千萬代
古先無道主 驕侈慢宗親
徇己不憂人 惡稱恒流布
我王知幻境 利物以忘身
有道庇衆生 具吉祥名稱
貪嗔與悭嫉 皆爲諸苦因
愚惑常不知 感報猶影響
王以人爲本 億兆同一身
役使如四肢 勞逸無過分
我王鏡前躅 垂範爲元龜
動作順人心 舍惡而從善
愛人如愛己 率己以隨人
九族既從風 百辟遵王政
八方歸聖化 端拱以無爲
推功因理心 心靜曾無事
忠臣輔我主 順動如股肱
萬國達聰明 四海稱君德
谛承諸佛教 以法悟衆生
令其了自心 日照蓮華發
國人護我主 猶王護國人
如林衛獸王 獸護于林薮
余國多五怖 王貪及寵臣
酷吏陷非辜 盜賊公偷劫
自境有四患 外寇必來侵
我王內外清 國人無五怖
世間有四業 一智二珍財
叁受五欲樂 四求于解脫
諸王多未具 殁世人莫稱
如風持韛囊 風息命隨絕
我王備四法 智德瑩其身
富有妙珍財 赒濟于窮乏
五欲無倫匹 不染如蓮華
但爲引衆生 後令入佛智
住如幻解脫 示現處貪嗔
變化治惡人 皆令向佛道
不久汝當見 種種方便門
究竟利衆生 是故聲遠震
妙慧以爲風 常命恒無盡
汝應速瞻詣 勿生懈慢心
一見勝智人 過住百千歲
有或壽千歲 恒食人所棄
不知叁世事 亦寡法財寶
飽腹資欲心 人形畜無別
少學或心高 易滿如牛迹
如鼠手持物 自謂己能多
智海廣難量 不測反增謗
牛飲水成乳 蛇飲水成毒
智學成菩提 愚學爲生死
如是不了知 斯由少學過
是故我國人 多聞無厭怠
我王多輔臣 國城亦險固
豐財饒士馬 鄰國皆親好
如是具七支 勇智恒依住
人間與天上 種種勝功德
利益諸衆生 如上所宣說
智人聞一義 觸類廣無涯
要言爲法王 調身安萬姓
世榮恒不退 出世妙難思
如海納川流 包容益深廣
時婆羅門。偈贊王已。告善財言。仁者當知。諸衆生身。毛及毛孔。各叁俱胝。今我大王。有叁俱胝內行功德。外行功德亦叁俱胝。以是德化。惠育含生。我向爲仁才說大王一毛功德。其余王德深廣難陳。我智微淺。何能思說。況我緣務無暇久言。我王今者正殿施化。汝應往詣一心瞻見。爾時善財。聞婆羅門說是語已殷勤禮足。辭詣王宮。遙見彼王處于正殿。坐那羅延金剛妙寶大蓮華藏師子之座。阿僧祇衆摩尼寶以爲其臺。阿僧祇日光明寶以爲其足。阿僧祇妙寶形像以爲莊嚴。金繩爲網彌覆其上。阿僧祇摩尼寶聚光明照耀。阿僧祇天妙寶衣。敷置其上。種種天香而用普熏。種種寶華布散其地。無數寶幢四面行列。無數寶幡周遍垂布。孔雀尾色種種光明天摩尼寶以爲其帳。而覆其上。爾時大王。壯年盛色。尊重可畏。相好具足。微妙莊嚴。如意摩尼以爲寶冠。莊嚴其首。閻浮檀金以爲半月。莊嚴其額。帝青摩尼無垢寶王以爲耳珰。莊嚴其耳。無價摩尼如意寶王以爲璎珞。莊嚴其頸。無垢光照天妙摩尼如意寶王以爲印钏。莊嚴其臂。閻浮檀金以爲傘蓋。衆寶間錯以爲輪輻。光味摩尼以爲其臍。百千鬘網交絡嚴飾清淨藏寶以爲其鈴。恒出妙音。演無盡法。夜光摩尼。放大光明。周遍十方。以爲照耀。具足圓滿。毗琉璃寶以爲其竿。人恒執持以覆其上。甘露火王王德增上。有大力勢。威伏遠方。鄰國諸王。靡不欽奉。以離垢缯。而系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繞。十萬猛卒。左右行列。形貌可畏。如閻羅使。攘臂嗔目。咬齒虬眉。執持器仗。見者惶怖。國內衆人。有犯王法。或奪他命。或盜他財。或侵他妻。虛妄離間。粗惡無義。貪嗔邪見。作如是等種種惡業。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罪治之。或以火燒。或以湯煮。或投煻煨。或灌沸油。種種焚炙。令其糜爛。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或斬其首。或斷其腰。或截耳鼻。或刖手足。或挑雙目。或剝身皮。或解其體。肢節分離。聚骨成山。流血爲池。複見血中人頭手足骸骨遍滿。複有無數豬狗野幹烏鹫之類。競趣池中。飲血啖肉發大惡聲。人聞恐怖。池中死屍。種種形色。或有青瘀。或有膿流。臭穢縱橫。膖脹爛壞。腸胃藏腑。悉皆出現。爪發筋脈散布池中。或有輕罪。苦楚鞭笞。斷截肢解。種種刑害。呻吟號叫。出大怖聲。或呼父母。或呼眷屬聲如雷震。酸切人心。有如是等無量苦毒。譬如衆合大地獄中。善財見已。作如是念。我爲利益一切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修菩薩道。求菩薩行。問善知識。雲何修習菩提善根。雲何遠離諸不善根。今見是王。舍善根法。作大惡業。逼害衆生。乃至斷命。曾不畏懼未來惡道苦業。現前臨欲顛墜。雲何于此。而欲求問。行菩薩行。學菩薩道。能生具足廣博大悲。救護衆生。以如是心。種種思念。作是念時。于虛空中。有天告曰。善男子。汝不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及向所見諸婆羅門贊歎此王種種功德微妙法耶。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深憶念。曾無忘失。諸天複言。善男子。汝若常念慎莫生疑。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恒以正法引導于汝。豈令汝墮險惡處乎。善男子。菩薩巧行方便智不可思議。攝受衆生智不可思議。護念衆生智不可思議。利樂衆生智不可思議。治罰衆生智不可思議。清淨衆生智不可思議。成熟衆生智不可思議。深入衆生智不可思議。度脫衆生智不可思議。知衆生時智不可思議。知衆生根智不可思議。愍念調伏諸衆生智不可思議。善男子。汝詣王所。深心請問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善財。聞天語已。前詣王所。頂禮王足。繞無數匝。合掌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爲我說。時甘露火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內宮。命之同座。而告之言。善男子。汝當觀我所住宮殿。及諸資具。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彼宮殿。廣博無比。衆摩尼寶之所合成。百千衆寶以爲樓閣。赤真珠寶以爲其柱。種種色寶間錯廁钿。不思議摩尼寶。騰光普照。種種摩尼寶隨處莊嚴。以牟薩羅孽磨妙寶。以爲茵蓐。莊嚴其地。無數百千種種色寶。以用莊嚴師子之座。毗盧遮那摩尼寶王而爲其帳。以覆座上。如意寶王種種色網。周匝垂覆。師子王光味摩尼微妙寶幢周回建立。複有種種妙寶池沼。池水清淨具八功德。碼瑙寶王砌壘其岸。種種色寶以爲欄楯。處處寶樹行列莊嚴。一一寶牆周匝圍繞。侍從采女具足十億。妙色端嚴令人喜見。容止美麗儀範可觀。凡所施爲。無非巧妙。軟意承旨。常起慈心。善財見已。生希有想。王時告言。善男子。于意雲何。如汝所見。諸可愛果。如是色相。如是眷屬。如是榮樂。如是富饒。如是自在。豈是惡業而能感耶。白言不也。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善男子。今我國土所有衆生。多行惡業如旃陀羅我于如是不受善教諸惡衆生。作余無量種種方便。不能令其舍離惡業回向善道。善男子。我爲調伏彼諸衆生令成熟故。大悲先導。化作惡人。于惡人前。示造諸惡。及變化作忍害之人。逼惱責罰。種種苦治。令其國內作惡衆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懼。心生恐怖。于諸欲樂。心生厭離。心生怯弱。便能永斷一切惡業。發菩提心。得不退轉。善男子。以是當知。汝向所見造惡衆生受諸苦者。及彼能治暴惡衆生。皆是變化。善男子。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衆生斷其所作十不善業。具足修習住十善道。究竟利樂。究竟安隱。究竟圓滿。永斷諸苦。住于如來一切智地。善男子。我身語意憶想。未曾于一衆生而行惱害。善男子。如我意者。甯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起一念嗔心。于一蚊一螘微細衆生。起惱害想。何況造作如是惡業。善男子。我自憶念。乃至夢中。未曾一念心生放逸。況于覺悟而殺人耶。所以者何。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果故。譬如此中十六大國乃至一切地居衆生。依于大地。安立生長。而得住故。如是一切賢聖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證。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變化法門。如諸菩薩摩诃薩得無生忍。知諸有趣悉皆如幻。知菩薩行悉皆如化。知諸世間悉皆如影。知一切法悉皆如夢。入真實相無著法門。隨順法界。修諸妙行。猶如帝網。以無著智。行于境界。無有障礙。平等普入。叁昧法門。已得自在旋陀羅尼。住佛境界。如影隨形。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諸菩薩行智功德。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8】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