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入印法門經》五 ▪第3页
元魏天竺叁藏昙摩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攝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塵數諸象乘行菩薩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飲食。及天衣服臥具湯藥。奉施供養。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數世界微塵等數劫海。而供養之。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月乘行菩薩人種佛善根。攝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塵數諸日月乘行菩薩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飲食。及天衣服臥具湯藥。奉施供養。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數世界微塵等數劫海。而供養之。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聲聞乘神通行菩薩人。攝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塵數諸聲聞乘神通行菩薩人。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飲食。及天衣服臥具湯藥。奉施供養。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數世界微塵等數劫海。而供養之。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如來神通行菩薩人。攝取彼人。乃至一日。以一食施。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微塵數諸如來神通行菩薩摩诃薩。日日以天甘露百味飲食。及天衣服臥具湯藥。奉施供養。如是乃至阿僧祇恒河沙數世界微塵等數劫海。而供養之。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門。能自書寫。若令他書寫。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不善業罪。亦如是說應當善知。文殊師利。如是羊乘行人。象乘行人。日月乘行人。聲聞乘神通行人。菩薩乃至爲畜生道。令生善根。若男子女人。起微嗔心貌相變異。乃至畜生障一善根。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塵數諸衆生。挑卻其眼。劫奪一切資生財物。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薩所。起欺慢心。罵辱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菩薩。乃至微少。隨何因緣。以欺慢心。罵辱毀訾。彼男子女人。墮大叫喚地獄之中。身形大小。五百由旬。有五百頭于一一頭有五百口。于一一口有五百舌。于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叁千世界所有衆生。若以刀杖。斫打殺之。劫奪一切資生財物。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于菩薩所。生欺慢心。起嗔恨意。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起于惡心。不生衆生安隱之心。于恒河沙等一切諸世界。一一世界。一一閻浮提。恒河沙等。諸阿羅漢。盡皆殺害。恒河沙等諸佛如來。七寶塔廟。七寶欄楯。寶幢幡蓋。皆悉破壞。盡令消滅。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薩。乃至微少。隨何因緣。生欺慢心。嗔罵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何以故。以從菩薩生諸佛故。以從菩薩不斷諸佛如來種故。若其有人。謗菩薩者。彼人名爲謗佛謗法。何以故。以不異法有菩薩故。以諸菩薩即是法故。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十方世界一切世界一切衆生。以嗔恚心。系縛安置黑闇地獄。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嗔于菩薩。乃至回身異方看頃。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于一切閻浮提。一切衆生。所有資生。一切財物。悉皆奪盡。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隨一菩薩。若好若惡。以嗔恨心。罵辱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譬如須彌山王勝于諸山光明照曜。勝者所謂高下廣狹。文殊師利。如是菩薩。信此法門。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微塵等數諸菩薩中。最勝最上。何以故。若有菩薩。信此法門。五波羅蜜。所起功德。一切善根。阿僧祇劫之所修行。信此法門。其福爲勝。所謂勝者高下廣狹。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十方世界微塵數菩薩。令發菩提心。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門是出世間法。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衆生。信此法門。令發菩提心。文殊師利。若複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法門。信已書寫。若教他書。若自身誦。若教他誦。乃至經夾書寫信敬。受持供養。然燈香華。末香塗香。華鬘供養。此法門者。文殊師利。此福勝前。無量阿僧祇。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世界。所有衆生。信聲聞道。彼聲聞道。一一衆生。皆與無量阿僧祇轉輪聖王住處善根。及與生天勝妙善根。盡皆斷滅。文殊師利。若複有異人。于一菩薩摩诃薩。障一善根。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何況嗔恚罵辱毀訾。文殊師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諸佛塔廟。破壞焚燒。文殊師利。若複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薩衆生起嗔恚心罵辱毀訾。文殊師利。此罪過前。無量阿僧祇。何以故。以從菩薩生諸佛故。以從諸佛有塔廟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間諸天人故。是故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諸佛如來。若有供養諸菩薩者。即是供養叁世諸佛。毀訾菩薩。即是毀訾叁世諸佛。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欲得依無上供養諸如來者。應當供養諸菩薩也
文殊師利。若有城邑聚落等中。或有一億。或有千億。或有百千億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于此法門。不生信心。彼諸菩薩。若有王亂。或有業亂。或有水難。或有崄難。或有火難。或有賊難而彼城邑聚落等中。有一菩薩。信此法門。而彼菩薩。有阿僧祇罪業。皆盡遠離諸難。然此菩薩。于彼城邑聚落等中。無有王難。無有業難。無有水難。無有崄難。無有火難。無有賊難。無惡衆生不信法難。菩薩若信此法門者。阿僧祇劫。所有衆罪。應入地獄畜生餓鬼。即現身滅。然彼菩薩。有阿僧祇不可說劫阿鼻地獄極重罪業。即現身滅。一切諸難悉皆消盡。若十二十若叁十劫阿鼻地獄極重罪業。即現身中皆得消滅。何以故。以大功德積聚集故
文殊師利。如大水池廣百由旬。彼池中水。具足八味。若有人以一波羅毒。著彼池中。乃至千斤即無毒氣。何以故。以得大水多聚集故。文殊師利。如是雖有無量無邊諸惡罪業。應墮地獄畜生餓鬼滿一劫住。而即消滅。何以故。信此法門。故大功德無量無邊故。佛說此法門已。十方世界。阿僧祇諸來菩薩摩诃薩。大會之衆。及諸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