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叁十叁 ▪第2页

  唐天竺叁藏菩提流志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爲諸衆生

  于酒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爲諸衆生

  爲王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爲諸衆生

  于戒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爲諸衆生

  智慧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如是覺神通  禅巧增上慢

  財說明眷屬  音樂及歌詠

  是名稱贊歎  供養並利養

  美妙诳谄憍  無慚及無愧

  貢高具足慢  放逸貪亦然

  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衆生

  心意下劣者  爲說殊勝想

  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衆生

  自輕退屈者  爲說精進力

  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衆生

  貪著財物者  爲說知足法

  又化香宮殿  及以華宮殿

  皆挾妙樓閣  化佛于中坐

  又化諸天女  住薝蔔華宮

  皆現于半身  持華鬘供養

  又化諸天女  住婆師華宮

  皆現于半身  持金鬘供養

  又化修羅女  住摩利華宮

  皆現于半身  持花鬘供養

  又化諸天女  住青蓮華宮

  皆現于半身  稱贊佛功德

  又化諸梵天  坐真金宮殿

  而現于全身  慈聲稱歎佛

  又化諸天女  種種莊嚴身

  環佩牙樘觸  出微妙音聲

  說諸有爲法  遷變無堅固

  愚人妄分別  不能如實知

  如是嚴具聲  不從身心出

  無去亦無來  亦無有方所

  乃至于色心  一切皆如是

  愚者不能思  于此生疑惑

  如是莊嚴具  所出妙音聲

  聞子百千刹  解脫無量衆

  汝等當觀察  導師自然智

  無邊功德身  超過愛戲論

  寂靜無諸過  離見治心翳

  相好以莊嚴  身意皆清淨

  汝觀佛入城  猶如師子步

  鵝王象王行  滿足衆生願

  成就殊勝福  真實相莊嚴

  普令諸衆生  瞻仰無厭足

  汝觀兩足尊  具大慈心者

  雖以少物施  獲無量功德

  能令諸衆生  于多百千劫

  乃至證涅槃  果報無窮盡

  汝觀兩足尊  成就無漏戒

  令諸衆生等  恭敬而頂禮

  無量諸天衆  各舍其宮殿

  不耽樂遊戲  親近于導師

  汝觀魔及民  于佛生信樂

  鹹持金柄扇  侍奉于左右

  五百諸魔子  以天悅意華

  共散于如來  希求無上慧

  曾于過去佛  稱贊而供養

  今者遇世尊  各各懷欣慶

  亦以無量辯  贊歎于如來

  爾時有魔子  名爲舍愛者

  最初稱贊佛  能知眼盡邊

  亦了眼生邊  乃至寂滅相

  又知眼盡等  無邊名義句

  以善巧言詞  爲衆生演說

  而于名義中  無著無疑惑

  了知無去來  無取亦無舍

  自性常空寂  遠離于文字

  亦無能受持  讀誦修行者

  往昔諸如來  已曾廣開示

  得以假名字  而實無所說

  如是自性空  超過蘊界處

  無妄無真實  亦無處非處

  乃至言語斷  心行處亦滅

  愚夫著相故  見佛有入城

  世尊離諸相  愚人妄分別

  世尊入城時  若人生歡喜

  是則相分別  當必懷憂戚

  若離相分別  則不見入城

  乃至行動相  得無分別慧

  若以相見佛  則見有入城

  于生轉法輪  一切皆分別

  若以相見佛  乃至生歡喜

  彼人住魔行  魔境常現前

  若以相見佛  當見于變異

  是人懶憂戚  智者應憐愍

  于法若見得  便有失法憂

  于佛若見生  則有涅槃苦

  若多劫修行  了知一切相

  不分別入城  亦無涅槃想

  若了心相空  則住佛行處

  不分別入城  亦無涅槃想

  若人如是知  則見于諸佛

  亦能了性空  畢竟無生滅

  世尊無量劫  修習諸苦行

  爲證于性空  愚人不能了

  世尊入城時  百千衆圍繞

  人及非人等  淨心而供養

  若于刹那頃  思惟眼盡邊

  了達諸相空  其福複過彼

  乃至算數分  皆所不能及

  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

  乃至于寂滅  當知亦複然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足按地

  普皆震動  諸山傾靡  悉向于佛

  人天爲法  鹹來恭敬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天主人王  阿修羅衆

  並諸夜叉  各舍本城  來詣佛所

  歡喜供養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複有無量  異類諸鳥  鹦鹉孔雀

  迦陵頻伽  睹佛如來  殊勝功德

  于虛空中  歡喜遊戲  皆出種種

  微妙音聲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佛功德  威神力故  能令無量

  百千衆生  盲者能視  聾者能聽

  不完具者  令得完具  不安樂者

  令得安樂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于虛空中  聞如是說  若以諸相

  分別如來  是人不名  供養于佛

  亦不了知  眼盡邊性  若離諸相

  殖衆德本  則能了知  眼盡邊性

  以能了知  眼盡邊故  則能了知

  諸佛功德  于眼盡邊  無有執藏

  于眼生邊  無有依止  于眼寂靜

  無有動念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于眼生邊  無有分別  于眼邊際

  無有意謂  于眼滅壞  無有表示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于眼無有

  無有染著  于眼無生  無有攝受

  于眼寂滅  無有所執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知眼盡故  于根修習

  知眼邊故  于根決定  知眼生故

  于根自在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知眼無有  于色了達  知眼滅壞

  于法觀察  知眼無生  于道修習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如實了知

  眼盡邊故  于業差別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業差別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如實了知  眼生邊故

  于苦差別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苦差別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如實了知  眼滅壞故  于苦滅壞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苦滅壞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如實了知

  眼無有故  于離諸相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諸相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如實了知  眼無生故

  于離習氣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習氣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又如實知  眼無常性  于離障礙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障礙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又如實知

  眼無文字  于佛智力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佛智力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又如實知  眼不來性

  于離諸欲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諸欲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又如實知  修習禅定  于離煩惱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煩惱故

  是人則爲  見于如來  彼人亦能

  成就如是  眼前際智  眼無住智

  眼無生智  佛神通智  眼下劣智

  眼殊勝智  智下劣智  智清淨智

  戒清淨智  身律儀智  聲清淨智

  語律儀智  心清淨智  處差別智

  諸心法智  心過失智  業清淨智

  心律儀智  智過失智  聲清淨智

  蘊差別智  蘊因緣智  眼遍知智

  苦出生智  無漏戒智  戒因緣智

  苦因緣智  苦因盡智  諸有爲智

  盡無盡智  又如實知  十二因緣

  有所行智  無所行智  有相無相

  有爲無爲  建立攝受  自他心智

  又如實知  眼盡生邊  邊際寂靜

  乃至流轉  無有無生  寂滅之性

  令諸衆生  得清淨智  諸勢力智

  精進之智  又如實知  一異門智

  一切衆生  意樂之智  又如實知

  一切衆生  殊勝意樂  心清淨智

  業異熟智  諸根界智  心變異智

  慧解脫智  遍解脫智  勝辯才智

  又如實知  諸惡衆生  不樂法者

  令渴仰智  又如實知  于諸理趣

  知時修習  無懈怠智  又如實知

  神通之力  分析諸法  無障礙智

  又如實知  于廣大義  及以言教

  隨解了智  又如實知  善友同處

  衣服飲食  節量之智  又如實知

  于諸無作  陀羅尼法  勤修習智

  又如實知  身心無過  遠離增減

  求無上智  又如實知  神通威力

  于虛空中  現變化身  成就無量

  百千衆生  皆令歡喜  發淨信智

  于諸如來  樂尊重智  于離欲法

  樂修習智  于諸聖衆  樂供養智

  于大菩提  樂回向智  于陀羅尼

  樂演說智  于諸意樂  善觀察智

  于聖者定  善了知智  于諸護念

  能決定智  于無邊心  善趣入智

  于無邊頌  能演說智  于諸欲結

  能覺悟智  于下劣趣  不墮落智

  于惡知識  應舍離智  于善知識

  能親近智  于諸問答  能決擇智

  于處非處  能解了智  于地非地

  能了知智  于上中下  能分別智

  有爲之智  無爲之智  事物之智

  非事物智  攝受之智  非攝受智

  修習之智  非修習智  眼非眼智

  眼共相智  眼差別智  眼自性智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複如是  若人思惟  眼因緣性

  真實空寂  畢竟無我  是人則能

  成就如是  真實決定  心叁摩地

  若人思惟  眼因緣起  決定了知

  眼無常相  是人則能  如實了知

  眼及因緣  畢竟無有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足按地

  現希有事  我今略說  少分功德

  普令衆生  聞者歡喜  天人導師

  從一毛孔  出現無量  百千光明

  一一光明  遍無量刹  爲諸衆生

  而作佛事  若人往昔  供養諸佛

  長夜修行  布施持戒  彼人得聞

  如是所說  神變之事  歡喜愛樂

  若能了知  諸佛神變  非諸聲聞

  所行境界  彼人得聞  如是神變

  當生信解  發希有心  天人導師

  不思議力  現如是等  種種神變

  能令無量  百千衆生  于諸如來

  親近供養  天人導師  不思議力

  演說無量  百千契經  令諸衆生

  聞其所說  皆能信受  心生歡喜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神通力

  于虛空中  作如是說  知眼盡邊

  乃至寂滅  眼性所因  無去無來

  畢竟空寂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于虛空中

  出微妙聲  稱贊如來  種種名號

  令諸大衆  生信解心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伏  魔軍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降伏

  一切邪衆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貪欲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貪欲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嗔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嗔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愚癡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愚癡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憍慢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摧滅  一切憍慢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忿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忿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嫉妒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嫉妒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虛诳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虛诳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諸見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諸見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摧滅  戲論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舍離

  一切戲論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正法  清淨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解了  清淨之法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通達

  諸業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解了  一切諸業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具足  神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威德神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具足  諸度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六波羅蜜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了達

  諸行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了達  一切諸行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生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受生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色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妙色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身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色身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性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種族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名稱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廣大名稱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布施

  持戒忍辱  精進禅定  智慧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布施持戒  乃至智慧  陀羅尼門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成就

  空性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諸法空義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爲成就  無我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無生滅義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眼清淨  總持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眼盡邊義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並華鬘香  燈傘衣服  悉皆如是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8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