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二十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叁
複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衆生應如是念。我于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喑啞人。無見無忍亦無善愛。無惡業惡報。無善業善報。無雜業雜報。既不自知。亦複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阇梨。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所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作已。于長夜中無義無利。生諸苦惱。由是我慢增長。不能了知善業根本。唯造一切不善之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于布施。又于人中。盲聾喑啞無諸色相。善說惡說悉不能知。由如是故不樂布施。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知識。若得人身諸根完具。能活其命。習行布施不惜軀命。具諸色力。善說惡說悉能了知。複能請問師尊智者。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諸所作時。違背聲聞緣覺之法。順向菩薩藏義。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 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墮地獄 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 多劫曆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 多千劫中受輪回
不能了知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 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 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睹世間燈照曜 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 諸善不善果報等
悭者雲何所趣向 何不悭者能行施
貪谄毀戒複雲何 又何不破淨戒者
雲何恚惡心無動 雲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禅定樂雲何 惡慧癡冥何所爲
雲何得彼真實慧 雲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雲何 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衆生雲何救 雲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 十方刹中善安住
雲何親詣世間尊 雲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複雲何 如我今時善親近
雲何請問阿阇梨 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阇梨歡喜心 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爲增上 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 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複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衆生應如是念。我于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喑啞人。所有世間一切文句。與義句合。與法句合。法句合故。住于寂靜與離貪合。寂滅正智。與沙門婆羅門涅盤同住。于一切處所。作我乃棄舍。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盤同住。亦複不能受持讀誦。亦複無力。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無士夫勢。無士夫勤勇。無最上精進。無因無緣。諸衆生煩惱亦無因無緣。衆生雜染無因無緣。衆生清淨無因無緣。此等無因依止諸見。不能了知所作善業。唯造惡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于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癡迷所覆盲聾喑啞無諸色力。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複不能受持讀誦。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合。于出離道涅槃同住。于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受持讀誦。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阇梨。于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 于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 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于此法遠離者 即于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 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複無精進 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複然 于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 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 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 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 墮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 餓鬼趣中罪複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 聾騃癡冥而無舌
余業複受喑啞報 癡暗缺漏苦還增
而複重受地獄殃 由不了故當墜墮
經曆久時後當得 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既具勝力增 依時淨住而思忖
若于諸法義相應 即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 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 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曆俱胝千劫中 發生淨信極難得
苦此若余廣多數 諸佛妙法不思議
隨諸修作能受持 爲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 尊重信奉阿阇梨
諸佛菩薩亦複然 即得最上清淨信
發生如是淨心已 即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 給奉水瓶常精進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複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衆生。以其愛著于身命故。常爲一切無義利行顛倒隨逐。何者名爲無義利行。謂彼衆生愛著身命。不能愛樂菩提分法。以其我見而爲先導。執著心堅癡冥所覆。摧毀破壞衆事隨逐。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複衆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爲先導。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隱覆癡暗。遠離諸饒益事。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複衆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爲先導。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此說名爲無義利行。複次世間一切衆生有義利行。常所隨逐者。謂若衆生不惜身命。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善修身語意業。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積集布施波羅蜜多。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普攝一切衆生。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聽受父母及阿阇梨諸有教誨。禮拜贊歎恭信合掌奉諸所作。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爲先導。常以淨心營叁寶事。此說名爲有義利行。又複衆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無義利事常隨逐我。我當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阇梨不惜身命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圓具故。所作慣習悉能成辦。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 菩提分法不愛樂
叁不善業造圓成 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 並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 旋轉叁界愚癡者
又于奴婢作業人 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 資生蓄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財谷 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 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 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于菩薩善意中 棄舍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于身命 愛樂菩提勝分法
叁種善業造圓成 此即名爲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 禅定勝慧亦複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 此即名爲有義利
承事父母爲先導 遵奉師尊亦複然
審谛思惟叁寶門 此即名爲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 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 此即名爲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 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 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 複起清淨谛信心
親近承事阿阇梨 給奉水瓶隨諸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複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衆生。不能如理調伏心意。違背阿阇梨所有教誨。彼人不得阿阇梨財。何者名爲阿阇梨財。所謂信財戒財聞財舍財慧財慚財愧財。如是七法名阿阇梨財。由其不得如是財故。當受貧苦逼惱其心。智者應當善調伏心。隨順阿阇梨所有教誨。習行布施作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調伏心。隨順教誨。修布施行。彼人即得阿阇梨財此複何名阿阇梨財。謂得菩薩藏正法。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如是知已。當于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廣爲他人宣布演說。若能安住菩薩藏者。即得畢竟斷除貧苦。趣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發心已。即能隨順阿阇梨教。行布施等。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衆生 內心谄诳複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 不能堪任谛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 應當隨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 即得大仙聖財寶
所謂信財及戒財 聞財舍財亦複然
其中最勝曰慧財 慚愧等財爲七種
了知如是聖財已 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 此即名爲非法器
若是法器衆生者 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谄善調可稱揚 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 損棄身命不爲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 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別 佛調禦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 能于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 即是諸佛真實財
爲一切法無我門 無相亦複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 亦無戲論無含藏
于一切法自性中 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 谛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 隨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 隨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財及戒財 聞舍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財無上寶 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 善調心意皆隨順
于諸善友常親近 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 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 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器中 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由發心已。即于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由此最勝善根力故。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者如阿阇梨所說。速得一切善法。二者隨順阿阇梨言。叁者修行速得成辦。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複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于人間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者教授多人。一切善法隨能安住。二者居岩窟處。得彼多人衆皆歡喜。叁者以廣大心。于晝夜中多人鹹詣。四者無所發起。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複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于天中得四種法。何等爲四。一者得彼天衆與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衆觀其面相。叁者隨有所說領受解了。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請決所疑而不詣彼余天衆處。天中得彼宮殿受用。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 複得天衆常恭信
一切天衆所觀詹 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問法帝釋無吝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 天中沒已來人界
複得人中勝生處 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 于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複經苦受 頂重師尊此爲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 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 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瓶 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 所應供養常尊奉
于彼所生天界中 亦複得其四種法
雲何名爲四種法 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 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複由其善法故 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 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爲諸天廣宣說 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 然後還從天界沒
複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此中文標四法只有一二阙其二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爲四。一者天中沒已來于人間。同禁戒者同分中生。二者生人中已于現生中得五種悲法。何等爲五。一者現生得于善法中生。二者現生儀相具足。叁者現生淨戒圓滿。四者現生眷屬廣多。五者現生于諸衆生起慈心觀
又複當得五種不破壞法。何等爲五。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二者身不速壞。叁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五者于饑馑時法樂豐熟
又複當得五種希有之法。何等爲五。一者以空瓶器置于一處。自然有其清淨水滿。水中盈積諸妙珍寶。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于前。叁者身中離諸災難。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啖怖畏。四者若值刀兵劫時。疾疫劫時。饑馑劫時。火災劫時。水災劫時。風災劫時。渴乏劫時。災熱劫時。夜叉難時。現生閻浮提中者。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