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叁昧分》七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達磨笈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善根 即亦思惟叁善本
若知觀察叁受處 得斯妙定良非難
若人欲求勝叁昧 先應持戒後修智
自然遠離諸邪見 亦無戲論及語言
次第觀受斯皆苦 然後觀察生滅心
若人思惟叁昧時 當應深念出世事
諸法有疑鹹悉除 得此叁昧甚爲易
亦應善通四念處 先當觀身不暫住
恒求解脫及禅定 不愛壽命豈惜身
弗以多聞陵侮人 甯當誹謗于正法
聞正法已能思惟 晝夜受持身所誦
尊重諸佛深敬法 承事僧衆不敢輕
善知識所常念恩 遠離一切諸惡友
不與惡人同坐起 除彼爲衆說法處
爲求最上菩提故 終勿舍離阿蘭若
一切衆生皆平等 于諸法中莫分別
欲求彼法真實際 諸法相中無著心
彼輕慢意悉能除 不久必得此叁昧
明識我見及疑心 亦當覺察諸調戲
不得起于惡欲意 應滅诤競與睡眠
若不學彼外道法 諸是戲論自然除
但能隨順佛法言 求此叁昧須臾獲
常行布施及戒忍 勇猛精進無倦時
恒處禅思及智慧 自然得斯叁昧行
能施頭目無愛畏 舍余諸物終不疑
彼趣菩提無艱難 亦速獲斯凝靜定
若能持心如大地 又同水火及與風
更等虛空無邊崖 彼人速得此禅定
若有精誠身口意 彼不貪食及衣財
其于衆具既無求 能如是修證叁昧
應常專念四正勤 亦當成彼諸神足
速須遠離顛倒想 煩惱棘刺先斷除
當念杜絕四流河 亦思幹消諸渴愛
具足五根及五力 分裂破壞五蓋衣
五種欲事不俱懷 內心幻僞亦宜舍
複當願求五解脫 思惟五身叁摩提
應速觀知五陰處 正心和敬于六緣
彼不恭慎應遠離 亦當減損六觸身
于六受處心正觀 常念斷除六種愛
複以六通成就世 亦修六念及智明
勤求七覺七聖財 必須舍彼疑惑處
欲得叁昧恒若斯 漸當散滅諸煩惱
彼常遠離七識住 斯八顛倒亦拔除
若能住于八正道 自當速證此深定
恒住八大丈夫行 複以八解自娛心
不染八法離世間 獲最勝智當不遠
于他人所無嗔心 先應除此九種慢
思九歡喜根本法 得彼次第九種禅
絕此十惡不善因 應修智人十種善
若能修行十種力 得是叁昧終無難
當念攝持諸善法 放舍不善衆惡緣
前後勤求彼正念 證此叁昧豈能久
若住如是叁昧已 當轉智力不思議
遍見諸佛金色身 所生常得聞正法
若欲見彼諸世尊 或已滅度及現在
當來一切愍世者 應思惟此勝叁昧
菩薩念佛叁昧分思惟叁昧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摩诃薩念欲成就諸佛所說念佛叁昧者。雲何思惟而得安住。佛告不空見菩薩言。不空見。若諸菩薩摩诃薩必欲成就是叁昧者。先當正念過去所有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次念現在所有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次念未來所有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彼如是念一切叁世十方世界中。是等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降成就。入胎成就。住胎成就。出胎成就。出家成就。諸功德成就。諸根成就。諸相成就。諸好成就。莊嚴成就。戒品成就。叁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知見成就四無畏慈悲成就。喜舍成就。慚愧成就。威儀成就。諸行成就。奢摩他成就。毗婆舍那成就。明解脫成就。解脫門成就。四念處成就。四正勤成就。四如意足成就五根成就。五力成就。覺分成就。正道成就。往昔因緣成就。雙教示成就。諸通教示成就大通教示成就。戒品成就。一切叁昧成就。無礙利益成就。爲他利益無礙成就。一切善法成就。清淨色成就。清淨心成就。清淨智成就。諸入成就。金色百福成就。時彼菩薩念諸如來如是相已。複應常念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心無動亂。亦當安住無所著心。心無著已彼複應作如是思惟。是中何等名曰如來。爲當即色是如來耶。爲當離色是如來乎。若以色法爲如來者。彼諸衆生皆有色陰。一切衆生應是如來。若以離色爲如來者。離色則是無因緣法。無因緣法雲何如來。菩薩如是觀知色已。次複觀受。彼時更作如是思惟。爲當即受是如來耶。爲當離受是如來耶。若即受法爲如來者。彼諸衆生皆有受陰。一切衆生應是如來。若離受法爲如來者。離受則爲無因緣法。彼無緣法雲何如來。彼既如是觀色受已。乃至觀識亦如是。時彼菩薩複如斯念。若此諸陰非如來者。豈彼諸根是如來乎。如是念已則先觀眼。爲當即眼是如來耶。爲當離眼是如來乎。若即彼眼是如來者。一切衆生皆有是眼。一切衆生應是如來。若離彼眼是如來者。離眼則爲非因緣法。彼非緣法雲何如來。菩薩如是觀察眼已。觀耳觀鼻乃至觀意亦如是。時彼菩薩複如斯念。若此諸根無如來者。豈彼諸大有如來乎。如是念已則先觀地。爲即地界是如來耶。爲離地界是如來乎。若即地界爲如來者。彼內外法皆屬于地。如是地界應是如來。若離地界爲如來者。離地即爲無因緣法。彼無緣法雲何如來。彼既如是觀察地界。乃至觀彼水火風界亦如是。而彼菩薩能作如是正思惟時。不以色觀察如來。不離色觀察如來。如是不以受不離受。不以想不離想。乃至不以識不離識。觀察如來亦如是。又彼觀時亦不以眼觀察如來。不離眼觀察如來。如是不以耳不離耳。不以鼻不離鼻乃至不以身意不離身意。觀察如來亦如是。又彼觀時不以色觀察如來。不離色觀察如來。如是不以色不離色。不以聲不離聲。乃至不以觸法不離觸法。觀察如來亦如是。又彼觀時。不以地觀察如來亦不離地。觀察如來如是。不以水不離水。乃至不以風不離風。觀察如來亦如是。彼菩薩如是觀時。即能于彼一切法中。善通達知明了無礙。爾時彼菩薩複應當作如是思惟。是中更以何等真法。而能得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以身得菩提耶。爲用心得菩提乎。若身得者。而今此身無覺無識頑癡無知。譬如草木若石若壁。然彼菩提非色非身非行非得。不可見聞不可觸證。此身如是。雲何能得成就菩提。若心得者而即此心本自無形無有相貌。不可見聞不可觸證不可執持。猶如幻化。菩提如是亦無有心無有觸對。不可見聞不可知證。此心如是。雲何能得成就菩提。不空見。是爲菩薩正念思惟。不以身心亦不離身心。而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佛言。不空見。然彼菩薩常應如是觀察思惟。若能如是觀諸法時。即得安住于正法中。心無遷變不可移動。當知爾時具足菩薩摩诃薩法。自然遠離不善思惟。速疾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正覺平等真實法界。爾時世尊。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過去未來諸世尊 現在一切遍見者
冥心空寂行慈愛 欲睹諸佛無艱難
往昔諸佛大威光 憐愍世間等與樂
彼念人中分陀利 調禦丈夫功德滿
更念下生及入胎 住胎尊母皆具足
思彼生家衆妙相 當見等覺弗爲難
亦念諸好勝莊嚴 及彼本願先所行
微言妙義初中後 彼皆善逝解脫身
住解脫門及供養 正勤與彼四神足
應念諸根具滿者 力菩提分亦複然
若念諸佛解脫尊 不久當到勝寂地
一切世間利益念 善法功德難思量
妙色及與清淨心 複思世尊衆好分
金剛身體百福相 當知如來諸念滿
何得法中名如來 正當觀察無邊處
諸佛非色複非受 非彼想行非識心
如是等法非如來 正見智人亦應體
亦非離彼是諸佛 應供善逝但有名
諸佛非眼非耳鼻 非舌身意及法等
亦非離彼爲如來 正覺莊嚴惟名耳
唯有大名無真佛 離名何處有實者
智人若知盡和合 當取等覺實非難
若以諸陰爲如來 彼諸衆生皆有陰
衆生即應是諸佛 以陰平等斯共有
不以色等爲諸佛 亦不離陰名如來
無量數劫正思惟 不思議智乃成就
身如草木及石壁 菩提無色寂無生
亦無頑身及草木 雲何說身證菩提
是心無相複無形 菩提非心亦無狀
非身非心能得證 亦非無證難思議
是爲最勝寂靜地 外道于中皆荒迷
若于此法求正勤 必當速得是叁昧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叁昧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