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人菩薩經》

「經集部」經文481卷14頁碼:P0625
西晉 竺法護譯

  《持人菩薩經》二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有。所以者何。究竟永寂。虛空本淨而不可獲。一切諸界亦如是矣。無內無外無有中間。界無有界悉無所著皆無所生。諸明智者不有所生亦無所得。無住無不住不等不邪本淨無獲。智者明了。不獲假托無念不能。由是智者不以諸界爲境界也。相無所生隨俗名耳。無所分別以無生想。若滅是已無一切界。假有言耳。究暢本末悉不可知。以不可知一切亦然。明者所睹。佛言。持人。若有菩薩暢了如是。解十八種及與叁界。衆生之界及己身界。上虛空界達之平等。以觀如是則應平等不見境界。以無所見解一切界。假托言矣。一切諸界悉無有界好喜入道曉了諸界。解脫衆生其相無二。以見無二並見諸界。以權方便頒宣示衆。十二因起假托有言。開化衆生入究竟義。以暢見慧一切諸界。故曰無形。所以者何。持人。如來至真不得一切諸法處所亦非無得。無所亡失平等思惟。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永無所有。本悉自然無成就者。諸界皆空睹實空無。以等如空無所生相。如來如是解一切界。如來不雲諸界自然無界無形。所以者何。其無所有不可強有。以無所有則知自然。持人。當知如來所說。若有曉諸法所來。其菩薩大士便能分別一切衆生境界本末。以解本末分別粗細。頒宣諸界合散之義。諸界所入曉無自然。一切諸界虛空界。還自燒然無界無入。假托有辭永不可得。衆生無知故有是耳。猶如幻師工學其術。爲諸衆生現若幹變。以現諸化不可計形。若幹種人不能知者。聞信所化謂之實有。其曉知者知幻自然。佛言如是。若能曉了幻化虛無衆生欺惑。若有明智。自解己身猶如幻化。了之假托。是世若斯自然知幻。若有菩薩曉了入是。暢幻自然以解自然。世之所居亦複如幻。以權方便爲衆生類。現說一切悉如幻化。若有聞見解了幻法皆無所有乃至正真。其愚冥者不能達之。故爲頒宣暢一切法。若了諸法一切如幻欲入是義便當學者。深要之法不求得色。以不得色便不斷除。說其不斷除一切界。皆爲假托。演諸合散分別諸界。宣權方便所造因緣。根元本末剖判真谛。現世度世有爲無爲。有順無順諸應不應。宣權方便究竟盡言。有義無義所暢因緣。而說分別處所無處。皆當達是一切如幻

  持人菩薩經諸入品第七

  佛告持人何謂菩薩曉了諸入。于斯菩薩觀十二入解其本末。雲何觀之。所可觀者得不見眼之所入處。眼無成就悉無所有。所以者何。眼所入者皆從緣對從顛倒興。色之所縛緣起所合。有二事因。一曰眼入二曰從對。坐色故曰眼入。如是眼色有二猗著。眼色所入色是眼品。自見色已以幻爲門。故曰諸入。則盈生受。眼不著色色不著眼。色不著色目不著目。皆從緣起。以色爲緣故號色入。自以見緣對。故曰有相。以入爲業。何謂入業。由以顛倒用以豐饒以如究竟。不得入眼諸色之無。其明智者不求諸入便見真谛。從顛倒合愚冥凡夫有二相矣。眼以入色便顯入谛。已解真谛色入于目。無內無外無有中間。其眼衆色無去來今。現目睹色。現目睹色則貪受取。愚冥凡夫所行不可。明智達之虛無無真。思想顛倒便成諸入。諸入自然雲何有乎。其無入相皆從緣起。故曰諸入。如來曰諸入虛無。悉從顛倒托于因緣。無有諸作無使作者。眼不召色色不召眼。亦無所知各各寂然。眼色諸入俱共淡泊。無有作者從因緣起。愚冥凡夫心處顛倒。賢聖達之。然無所生無所滅矣。無來無去。眼色諸入眼不斷眼。目不想目色不舍色。便知自然。色不想色。所以者何。各各空故。各各淡泊知自然故。眼不猗眼色不知色。自然之故。眼色自然無成就者。眼不求眼亦不合散。各各空無。目不習目是我所眼。色不習色色是我所。幻自然相。眼色虛無則曰自然。假托言矣。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而不可得。悉無所有亦無所成。所以者何。從因緣起。處在顛倒。立在二因從心法興諸品入故。故曰諸入。以法因緣假托入門。法不著心。心不著法。法不著法心不著心。著從緣起以立法事。因心見相不得入法。明智達之。求諸入本睹見真谛。皆顛倒合。愚冥凡夫見有二相。無內外亦無中間。心不入法法不入心。無去來今。皆從緣生。愚者不了。明智達之。所以者何。悉無所有處自然故。無意入法無有真相。不得成就假托現耳。如是持人。菩薩以得曉了若斯諸所衆入。便了一切十二諸入。不著不縛便斷諸入。以造立證入諸分別使無所起。曉了無相猶如流水在所合矣。故曰水普無所不入。其十二入亦複如是。所雲內外皆從因緣。其水流至多所成就。雖言自然不得處所以見縛著。其諸入者向塵勞門。愚冥凡夫不斷塵勞。故曰入門。眼著于色。耳鼻口身心亦複如是。無所歸趣。菩薩大士。曉了自然分別諸入。已分別入悉除衆結。如是持人。菩薩大士曉了諸入

  持人菩薩經十二緣品第八

  佛告持人。何謂曉了班宣諸入十二緣起觀十二。以何觀之。以用諸法悉無明業。故名曰癡。不了無處。故曰無明。不解諸法有生無明。故曰爲癡。以不了是何故無明無明緣故有行。若不達法不行是法。故曰無明緣故便有行。有行緣故生其識。故曰從行致識。有其二相致名色矣。故從識緣而生名色。從名色便生六入。故曰從名色緣得致六入。因有更痛。故曰從六入緣便生所更。因有痛癢。故曰從所更緣致有痛癢。則生恩愛。故曰從痛癢緣便生恩愛。從恩愛緣生所受。故曰從恩愛緣便生所受。從所受便生所有。故曰從所受緣便致所有。從所有便致生矣。故曰從所有緣便致所生。從所生緣便有老病死啼哭愁戚不可意法大患苦會。故曰從生致若幹苦。以何等故合是衆惱。以無明故習諸顛倒。從恩愛行忻樂貪欲。其心在在樂慕不舍。是則世俗十二品有緣起自閉。盲冥無目無明羅網。志存疽癞入于幽闇。無明爲首。十二緣以觀如是。了斯無明虛僞不真。又其本際而不可知。何以故。不可知。不可知。不逮明故。用無明故。其生本際而不可知。若有明智當觀察之。曉了本際則達無際。不起思想亦不無想。便斷衆想。以斷衆想不猗無明。一切諸法不違無明。是諸法者不去無明自大之心。所以者何。以舍無明。以故曰名一切諸法皆爲無明矣。以能覺了一切諸法皆無明者。則達明業不更致明。以消無明則曰明業。何謂消無明者。解一切法悉無所有。一切諸法皆虛不真。處存顛倒法無所有。假托有耳。是則名曰以斷無明。亦斷有明。明與無明悉虛不真。所曰無明。用無明故有衆行業。便致十二。愚冥凡夫所不能達自投邪冥。悉無所有反造所有。故曰爲行。無處無言不言不知。明亦不冥。諸行之業悉本空無。所法無有反行所有。故曰無明之緣使成諸行。其行無常。從是非業致衆行來。又察衆行無去來今。其無明空分別無明。諸行本空行悉自然。行無所著。因其無明故生諸行。其無明者不著諸行。明行不斷無明便消。行不除行。是行無明則發闇弊。處存顛倒無明叵得。則曰自然行不可得。亦曰自然。用幽冥塞。故曰無明。用冥無明便立行耳。若法無無明無所有。以虛僞法便成無明。行識行無所著行。不起識行。所以者何。行不知行行無有法所可至奏。從行識生衆顛倒。其行與識。無內無外亦無中間。無起識者。以行逸生其識耳。彼若明智求識不得。識無所生亦無所見。不別于識名色六入所更痛癢。受有生老病死憂戚啼哭痛不可意大苦陰會。輪轉無際生死不斷。投于五江四渎之間不能自濟。曉了無根悉無所著。無致無極平等之業。觀十二緣亦複如是。斯名曰明無二。故勤精進求一切諸法。以慕諸法無想不想。是柔順明入十二緣。是爲持人諸菩薩衆曉了頒宣十二緣起在合會緣有所生起。分別無會。是曰逮得解無所生。曉了緣起觀十二緣。不當察生不至權慧。若能達知十二緣起無所生者。乃曰曉了逮無生慧。是故持人。菩薩大士欲入無生慧建立證明。當分別暢十二緣起而奉行之。以余奉行于諸緣起而無所生。以作是觀。乃謂逮得無所生慧。以能逮得無所生慧。造立證明。乃曰逮得無所從生曉了道慧。是故持人。菩薩大士如是行者。于所生緣而無所生。悉斷叁界。因緣證明觀無所生。若有菩薩至無生相。便疾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辄得親近菩薩之行。己身所奉面緣諸佛而受道決。當逮無上正真之道爲最正覺。得決不久以近受決。又以自己如是色像奉行佛教。是諸正士各便受決得許信樂。分別一切世間諸法以度方俗。曉了十二緣起之元以達緣起。諸佛世尊現在目前。不複恐懼諸魔波旬。若見現在陸地水中。一切諸物睹見生死。已度衆厄拔無明根。如是比像永得安隱睹見正士。佛言。持人。若有菩薩如是解了。吾我所有皆因緣故。若有聞是曉了十二緣起本末。信樂不疑諸如來所成其根元。不久受決。得無所從生法忍。以受決本如來不久諸如來便得道決。當逮無上正真之道爲最正覺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持人菩薩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