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諸法行經》

「經集部」經文649卷15頁碼:P0727
隋 阇那崛多譯

  《觀察諸法行經》四 ▪第3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彼迦羅彼叁摩耶名法上童子也。善家子。彼迦羅彼叁摩耶名寶月王者。今慈氏菩薩摩诃薩即是。彼迦羅彼叁摩耶名寶月王也。若複彼諸王子。即此菩薩摩诃薩衆集會坐者是。喜王。爾時彼法上菩薩摩诃薩。與父母尊長及朋友知識。滿足叁十六千俱致衆生。共于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教中舍家出家。喜王。愛樂彼世尊教。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娑迦優波斯迦者甚多。爾時世尊。此義知已。複欲過量顯明。即于此時說此伽他

  我念昔多俱致劫  時有最勝名寶光

  彼有僧衆亦廣多  諸漏已盡及菩薩

  彼之國土淨可愛  自然莊嚴如天宮

  城邑聚落園莊嚴  以華布散平如掌

  彼中有王名寶月  自在王于多千洲

  福慧具足是智者  無邊庫藏廣神足

  彼于園林樂遊戲  天婦懷抱童子生

  名爲法上善可觀  金色勝相聚嚴飾

  彼始生已說妙語  說于佛法而贊歎

  及在家惡空閑德  諸欲罪過亦廣演

  化彼父母及親知  智者念須令淨信

  彼王歡喜而踴躍  發向最勝大仙邊

  童子不複入家內  即于彼園與其父

  共諸親知及大衆  叁十六億詣佛邊

  彼大象王詣到已  寶光法王彼已見

  增踴躍心第一愛  禮其足已坐于前

  法上亦禮最勝足  攝取十指而合掌

  如是敬重彼尊已  童子歌頌于伽他

  彼于最勝多贊說  導師實德諸法體

  王及諸子並徒衆  緣于菩提而發心

  法上咨問于世尊  說此寂靜離塵定

  猛健住此叁摩地  證覺菩提伏魔羅

  二足上尊知請已  知童子心已淨信

  即爲說此難見定  大威德者歌伽他

  彼尊說此叁摩地  諸佛菩提離塵寂

  王及諸子共臣民  即住佛智不退轉

  彼處多住學無學  如是已聞于寂定

  複余衆生多俱致  緣于菩提而發心

  王及諸子並徒衆  皆令厭離五欲福

  彼時童子爲上首  于此舍家行出家

  所有愛樂于教師  諸天及人皆普滿

  彼善逝所衆甚多  于中數量不易得

  喜王汝于往昔時  是彼童子名法上

  若于彼中作父王  今此慈氏菩薩是

  彼時所有諸王子  即是坐此諸會衆

  衆生常在相續界  知已令淨行行中

  是故聞此寂定已  應當受取常淨信

  常爲他說莫悭惜  當有佛智得不難

  彼福之量不易得  說時多劫俱致數

  若能持此勝上定  爲衆當說莫放逸

  爾時喜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希有世尊。此叁摩地多作利益。乃能與諸菩薩諸功德法令其轉生。世尊。菩薩欲得此叁摩地。何等法應當親近。應當念修。應當多作。何等法應當不親近。應當不念修。應當不多作。甚善世尊。有何等法無何等法。婆伽婆。願爲廣說。修迦多。願爲分別。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言喜王。菩薩于流轉中無有疲倦。菩薩于衆生中無有差別。菩薩于資財中無有受取。菩薩于施無不平等。菩薩于學無不敬重。持戒無有生處。心無熱惱。心無怯弱。無有邪覺。無不思惟而有所作。于衆生中無有殺害。于他財中無有偷盜。于他婦中無有愛著。無語業惡無破壞言。無有惡口。無有绮語。不貪他財。無隨嗔恚。無有見行稠林。無有過菩提愛不毀謗法。不欺慢僧。于諸尊中無不敬重。于解脫門無有恐怖。于他作中無有疲倦。不自稱譽不毀呰他。流轉行中無有隨順。非流轉行中無不隨順。所發誓言終不移墮。于已作事終不重毀。他作知恩自作無求。于無力中無有欺陵。于未學中無有輕賤。不戀妻子無有愛憎。于教師中無有私密。法中作師無有藏隱。于諸法中無害破想。于法施中無有疲倦。于求法中無有懈厭。不以利縛而有所說。不以布施而作朋友。不谄承事。無有兩舌。不以幻惑親近承事。不惡于法。無我我所。不戀于身。不愛于命。無有我見。無有作怨。實不實中無有毀謗。于墮法中無嗔發覺。非少時愛。不負朋友。于親付所無有欺妄。實不實中不舉墮犯。不虛爲證。不非時遣。他衆生中無诤競想。于發事中無有懈怠。不損于忍。不報惡言。不縛于怨。不欺卑下。隨聲戲言無有羨慕。于精妙中無有不舍。于所食中無有不分。于布施時不以惡物。于婦女所無有非行。于丈夫所無有染汙。正信不舍。學戒不緩。無不慚愧。無不羞恥。無有少福。無有少聞。施已不悔。于智不錯。于叁寶中無不敬重。于世谛中不爲牢固。于勝義中無有入著無有見行稠林。無有我取不忘正念于正斷中無有異作。于神足中無有醉味根中不軟力中不羸。于覺分中無有不知。于道無倒。叁摩地中無有著相。奢摩他中無有牢住。于毗撥舍那無有分別。于明解脫無有觸證。于諸谛中無有障礙。度彼岸中無不發起。聚中不著。界中不依。非時不得。于聲聞中無有見證(一百)。于諸菩薩無非教師。于諸入中無有意念。于諸境界無有依止。不以自業而生惡趣。于住胎中無有苦惱。于流轉中無有喜樂。于流轉中無有苦想。于諸出中無有驚怖。于諸衆生無非是田。無少種子。于所種處終不悕望。于諸福田受者無有空阙。于布施中不縛限量。于持戒中不縛限量。忍進定智亦不縛限量。流轉亦不縛限量。慈不分斷。大悲無偏。無有家慢。無資財慢。無有色慢。無自在慢。無眷屬慢。無多聞慢。無持戒慢。無有住空閑慢。無有頭多功德少欲之慢。無有慢慢。無有嗔癡。無有隨眠愛。于顛倒中不以爲實。淨不淨中不以爲二。不羨生天。不憙樂欲。非同業者。終不親近。無不勤合。不持世論。于外道中無不悲愍。于事物中無有想縛。于其自身不欲求樂。無有詐愛。不依魔羅。喜王。諸菩薩摩诃薩。所發誓言終不移惰。乃至竟菩提場(一百五十)。喜王。諸菩薩摩诃薩。此等皆無。自余所有不得作者。應當莫作。于中何者有可作法。喜王。諸菩薩當不毀謗。菩薩不毀謗他。自得安定。諸作事中。不動不緩。當負重擔。于黑事中當不隨作。于白事中當作利益。少分行中當作超過。無量行中亦當已入。愛潤事中當作遠離。于法量中當不遠離。于生死苦當得解脫。于諸生中思惟故生當不解脫。不善業中當不攝取。于諸善根當作攝取。煩惱施中菩薩當悭。于法施中菩薩當不悭吝。外道學中當不修學。諸佛所許學中當善修學。不平等見忍中當作不忍。正見忍中當具足忍。惡作業中當作懈怠。善作業中當發精進。于非想非非想生中當忘憶念。于五通遊戲中當有定味。于起屍蠱道可畏咒術中當作無智。出世智中當作智慧。當如于月于諸衆生等心。白法增長故。當如于日遠離黑暗。作智光明故當如于地遠離于二。于諸衆生等心故。當如于水淨與不淨。諸垢無惡故。當如于火。諸煩惱燒故。當如于風。于諸法無所著故。當知虛空。無量智故。當如于海。求善根無厭足故。當如迷留山。諸他論師不能降伏故。當如蓮華。世間八法不染著故。當如于樹。無分別故。當如種性。無盡法故。諸煩惱不能蹴踏故。衆生行中當趣向故。不著諸趣。當向涅槃中故。當作善田。除去嗔恨惡棘刺故。當善選擇信。爲初行故。當得大果。說四谛故。當得大利。于佛法中故。當得無障。于智解脫叁摩地叁摩撥谛中故。當得歡喜。以法喜故。當得已度。于諸生死苦泥中故。當墮相應。巧方便故。當作善業。脫離不相應故。當觀察善忍。于證中故。當作愛語。以內淨信故。當作牢固朋友乃至涅槃。最勝朋友故。當作淳厚。無幻惑故。當作質直。無谄曲故。當作柔軟。易共住故。當作可樂。內潤信故。當至諸處。隨順轉故。當作潤澤。以大悲故。當作渴仰。于菩提場故。當作不渴。于諸欲中故。當令飽足。于諸聲聞故。當作教化。于諸緣覺故。當作憶念。于諸善根故。當作發覺。于不善中故。當作守護。于正法故。當作不斷。于叁寶種故。當作熾然。于諸善法故。喜王諸菩薩摩诃薩。當寂滅諸惡業故。喜王。略說不善法。諸菩薩無有也。諸行諸善法。應當說有也。如是汝等當學。我有如是教敕

  佛說此時。喜王菩薩摩诃薩歡喜。及彼自余諸方來集菩薩摩诃薩。及諸大衆天人阿修羅犍闼婆等。聞佛所說莫不隨喜。歎喜踴躍不能自勝勤作供養。于佛所說皆大歡喜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