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璎珞經》十 ▪第2页
菩薩璎珞經卷第十(一名現在報) /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菩薩得此法門者。廣演一切無窮盡法。複有分別法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一一分別法界所興。複有越境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救護一切得至彼岸。複有究竟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不見出生諸法窠窟。複有淨觀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不譏衆生見清淨法。複有滿足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不以劫數以爲現遠。複有出要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行一切智不起法想。複有出生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出一切法深奧之義。複有利根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聞一趣道立不退轉
複有次第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修習諸法不失本要。複有法相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一一分別諸法相貌。複有無形相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一切諸法而現在前。複有劫數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執勤苦行不離生死。複有道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思惟五行觀不淨想。複有深入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深入法寶無盡之藏。複有化導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育養一切衆生之類。複有來往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周旋教化心無懈怠。複有成就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道果成熟不舍五趣。複有徹照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一意入定無若幹想。複有無量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所行衆法不可思議。複有如來禅定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修習現在無量空行。複有應響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具足衆願永除意想。複有變化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分身散形所願自由。複有無阙減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淨除衆生意想所念。複有通達來往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一一毛孔淨衆生界。複有無形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教化無形法界清淨。複有無礙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無量衆生離四非常。複有苦音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令習苦衆生永離縛著。複有習音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令縛著衆生永離習緒。複有盡音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令有盡衆生至無盡泥洹。複有道音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不興六十二塵勞之心。複有威儀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進止行來不失儀則。複有真性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分別眷屬不處卑賤。複有直視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分別五陰一向趣道。複有天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往入天人修清淨本。複有人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入人道衆生誘進令度。複有畜生行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隨形入化悉歸道門。複有餓鬼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勸令除貪無所悕望。複有地獄法門。菩薩得此法門者。現身入化使發善心。爾時慧眼菩薩即于佛前而說頌曰
無著不可汙 不染叁界有
德香淨一切 法門無窮盡
八百六度行 世雄所宣暢
分別衆生心 意趣各不同
無量諸德本 權現入世俗
既布善道教 超至無爲岸
今日大慈哀 演法無窮極
過去恒沙佛 演法亦如今
福業修五德 降伏倒見者
色身無身報 諸佛深奧藏
無報非有報 泥洹性自空
衆生自興念 存心報無報
行除分別想 思惟如來業
非生非無生 故應菩薩門
說法非有法 亦無衆生想
樂想去苦想 生滅永已寂
福響自然應 如空無所著
一意成正覺 色報爲所在
統王天世間 真谛不可盡
入定現非常 終歸滅盡本
道心不在內 亦複不在外
苦想若幹念 求道盡根原
思惟百千定 生生未始斷
系意乃斷心 亂想何由生
菩薩所行業 法門各不同
欲求無量法 當于衆生求
法法自然生 法慧無窠窟
尋生本無生 何有法原本
積智過百劫 修慧不懈怠
進成八等行 故號人中尊
有報非有報 亦無色身相
璎珞衆智業 現身教化俗
表裏如紫金 音響極柔渜
所說不唐捐 聞者皆得度
我如螢火光 自照無益彼
佛日照大千 不知闇冥處
豈敢以朝露 增益江海潤
承佛大聖威 故說菩薩門
菩薩放慧光 永除衆生冥
拔愚惑根本 賢聖道在前◎
◎
菩薩璎珞經叁道叁乘品第叁十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等觀此慧眼菩薩。得四辯才衆智自在修心意定。在大衆中演暢菩薩諸法深奧。此菩薩者久如當成等正覺乎。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等聲聞所見微鮮。豈能測度大聖法典。唯願世尊演布道化使衆會者悉聞其要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宣暢正要。舍利弗言。如是世尊。佛告舍利弗。西北去此十四江河沙數。彼有佛國。名衆智自在。佛名慧造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彼佛如來初發道心廣大無崖。超過衆聖諸受別者。彼佛如來發此弘誓之心。若我成佛與生死別。不處愦鬧五濁鼎沸。使我國土清淨無瑕。我既成佛翼從成就。男女各別無貪欲心。複發此願。使我國土一切衆生光光相照。無有日月星宿光明。水精琉璃車[(王*巨)/木]馬瑙真珠虎珀金銀七寶莊嚴己國。使我國土同一水乳。亦令我刹有一浴池如四天下。凫雁鴛鴦盡七寶身。悲鳴相和共相娛樂。浴池東口所流水處縱廣千由旬。浴池南口縱廣千由旬。浴池西口縱廣千由旬。浴池北口縱廣千由旬。當浴池中央有自然七寶高座。高下縱廣各千由旬。諸十方無量無限無邊際恒沙國土大乘菩薩。坐樹王下永除心結。降伏魔宮成無上道。即于其日來至此刹。詣我浴池升七寶座。演說大乘不退轉行。大乘翼從發弘誓者皆詣我國。使我國土無大乘菩薩無大乘辟支佛無大乘聲聞者。佛複告舍利弗。今此慧眼菩薩大乘牢固心難沮壞。當生彼國成等正覺。教化衆生無有窮極。彼國人民壽命各等。無有中夭之者。欲知其壽亦如無量佛國。但男女衆生不如阿彌陀佛國得道者也。是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怪未曾有。一切衆會皆懷狐疑。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今聞如來演說大乘不退轉行。大乘翼從成己國土。願樂欲聞。雲何爲大乘菩薩。雲何爲大乘辟支佛。雲何爲大乘聲聞。佛告舍利弗。菩薩叁乘各有叁品。辟支叁乘亦有叁品。聲聞叁乘亦有叁品。于是舍利弗。欲知菩薩叁乘者。今與汝說。有菩薩大乘。有菩薩辟支佛乘。有菩薩聲聞乘。是謂菩薩叁乘。又舍利弗。辟支佛叁乘者。有辟支佛菩薩大乘。有辟支佛菩薩緣覺乘。有辟支佛菩薩聲聞乘。是謂辟支叁乘。又舍利弗。聲聞叁乘者。有聲聞大乘。有聲聞辟支佛乘。有聲聞無著乘。是謂聲聞叁乘。時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雲何爲菩薩大乘。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薩所生國土。慧造如來境界是也。若有菩薩摩诃薩。發弘誓心不樂小道。如上所願。盡得生彼慧造國土。時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雲何爲菩薩辟支佛乘。佛告舍利弗。西北去此過十四江河沙已。複過十四江河沙數。有佛土名爲淨泰。佛名無動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國土清淨無淫怒癡。上下恭順貴修清虛。彼土衆生盡修一行。普出家學無上正真修平等覺。彼佛境界有一浴池。縱廣一佛世界。浴池東口百千萬由旬。浴池南口百千萬由旬。浴池西口百千萬由旬。浴池北口百千萬由旬。諸有菩薩修大乘辟支佛者。盡生彼國。異類奇鳥數十百種遊戲池中。種種香熏遍布世界。生七寶樹華果香潔。彼池水中憂缽蓮花。缽頭牟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皆生于池水中。當池中央有七寶高座。縱廣高下過衆生界。盡諸賢聖所居之處。如是舍利弗彼佛國界無有菩薩大乘。唯有菩薩辟支佛乘。所以者何。皆由宿願而得生彼。分別叁十七道品法。共相娛樂演布道教。是謂族姓子菩薩辟支佛乘所居之處。非菩薩聲聞乘所能逮及。爾時世尊。與舍利弗便說此偈
如來不思議 諸法各殊特
菩薩大乘慧 刹土亦各異
賢聖辟支乘 普集同一味
相勸現教化 演布無比法
演暢清淨音 平等無二心
由宿本願報 故生彼刹土
處七寶高座 雷吼震叁界
所度無有量 自然應法律
不計生死本 不懷憂喜想
不著有無行 不計本末空
今汝舍利弗 欲知辟支乘
國土佛姓號 所說義如是
爾時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如來至真等正覺。以廣長舌神口所說。菩薩大乘菩薩緣覺乘今已具知。願樂欲聞菩薩聲聞乘所行法則。其事雲何。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西北去此度二十四江河沙已。複過二十四江河沙數。彼有佛土名毛孔光。佛名法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彼國清淨。一切衆生具四空定。神足變化超過賢聖。彼有浴池如上無異。皆由宿願而得生彼。剃除須發著袈裟法服。具足六度空無相願。所度衆生不可稱量。彼土菩薩聲聞乘者。勝我國土一生補處。所以然者。今此菩薩逮阿惟顔。百劫教化盡趣道門。各各成就立不退轉故。不如彼國菩薩聲聞一日所化濟度衆生。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爲比。爾時世尊。與舍利弗複說頌曰
清淨如金精 亦如星中月
禁戒威儀具 乃生彼佛國
法觀大賢聖 宿積無量行
分別虛無慧 心正無余想
說法度衆生 一會恒沙數
盡令具足成 菩薩聲聞乘
吾昔發意錯 苦行不可量
不與彼因緣 王此五濁世
今雖成佛道 神足自在遊
欲願至彼土 無由在其例
諸佛境界異 所願各不同
欲與彼緣者 發願豈在晚
爾時世尊。與舍利弗說此偈已。時座上百億那術諸天人民。皆發弘誓曠大之心。願樂欲生法觀如來菩薩聲聞佛土。彼佛刹土。無有菩薩大乘。無有菩薩辟支佛乘。唯有菩薩聲聞乘。盡生彼國共相娛樂。皆由宿願而得生彼。爾時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今聞如來說菩薩摩诃薩菩薩大乘菩薩辟支佛乘菩薩聲聞乘。一切衆生皆悉奉行信樂承受。今請如來說辟支佛菩薩大乘辟支佛辟支佛乘辟支佛聲聞乘。願樂欲聞解心狐疑。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一一分別。舍利弗答曰。如是世尊。佛告舍利弗。去此西北四十四江河沙。有佛土名曰雷吼。佛名如意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彼國殊特七寶成就。衆生賢柔辯才通達。智慧如海言不妄發說清白事。以爲禁戒。法法成就不相拒逆。彼有浴池如上所說。彼浴池中有七寶金剛師子之座。高廣上徹衆生之表。一切辟支佛菩薩大乘悉生彼…
《菩薩璎珞經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