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叁十二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若住阿蘭若 則能破諸欲
須彌勝衆山 及以衆園林
大海勝涓流 及以諸河池
日光勝衆星 亦勝于余宿
法式勝無法 布施破貧窮
質直勝谄曲 實能破妄語
吉能破不吉 火能燒衆薪
水能破于渴 食則能除饑
師子心勇健 勝于一切獸
知足勝悕望 智者如是說
悲愍者常勝 無悲爲減劣
智慧能調伏 智者如是說
衆惡邪見業 多作諸妄語
如是外道中 如來最殊勝
天勝阿修羅 以其法勝故
我當破一切 何況汝一身
汝阿修羅使 汝勿生悕望
令此師子座 智者所應住
時阿修羅。聞釋迦提婆說是語已。不複增長。以得聞于實語縛故。減劣不增。色力勇健。悉不增長。見其劣弱。時有天子。手捉其足。曳令下座。即時驅出天歡喜園。時天帝釋。心生歡喜。複往詣于摩尼支羅所住之地。乘于伊羅婆那大白象王。騰空而遊。向于摩尼支羅之林。所作已辦。與諸一切天子天女。至摩尼地。摩尼地天。見天王釋。皆悉出迎。頭面頂禮。修敬既畢。皆往詣于彌伽雲林。其地一切衆欲具足。柔軟廣博。衆花遍覆。以蓮花枝用爲宮室。一切愛處。釋迦天主。共諸天女。種種樂音。歌舞遊戲。娛樂受樂。乾闼婆王。圍繞帝釋。歌衆妙音。贊歎天王五樂音聲。以爲娛樂。時天帝釋。在于伊羅婆那白象之上。其象端嚴。勝于寶山。行步進趣。如動玉山。其象鮮白。踰于雪山。如春末時。日光照曜雪山之峰。如是天衆。天子天女。圍繞帝釋。遊于園林。其諸園林。毗琉璃寶。白銀頗梨。因陀青寶。大因陀寶。赤蓮花寶。真金砗磲。以爲莊嚴。釋迦天王。共諸天衆天子天女。遊戲園中。閉惡趣門。心生歡喜。雖得見谛。猶受欲樂。而常思惟衆生生死。既思惟已。不恚不悅。觀諸樂受。皆悉無常破壞離散。如是知已。內自思惟。諸天退沒。因于自業。爲何所至。受自業果。業風所吹。墮于地獄餓鬼畜生。流轉受苦。而無伴侶。一切諸天及諸天女。皆悉如是。會當別離如是之業。大作樂具。戲弄一切愚癡凡夫。時天帝釋。思惟是已。而說頌曰
譬如虛空雲 爲風之所吹
和合須臾散 生死亦如是
時時如衆花 見人有生死
一切皆磨滅 如去來亦然
如是善業熟 則受于天樂
善時既盡已 樂受則亦失
時節如樹林 生時甚敷榮
時節既過已 一切皆墮落
諸天如樹葉 樹如受樂處
受樂則有墮 無有常樂者
猶如夏降雨 不住于空中
諸樂亦如是 念念不暫停
譬如孔雀鳥 風雲則出聲
風止聲則滅 天樂亦如是
譬如以幹木 而置于火中
天樂亦如是 爲時火所燒
生已複歸滅 已經百千返
爲愛之所欺 而無有厭心
癡愛網所覆 一切無免者
戲弄于諸天 受諸不善業
如是天帝釋。愍諸天故。說是偈已。乘于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天衆圍繞。奏諸音樂。出妙音聲。還善法堂。以得勝于阿修羅故。心生歡喜。諸天恭敬。到善法堂。摩尼支羅所住諸天。受欲無厭。受于色聲香味觸等遊戲園林。乃至可愛善業壞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大種姓。受第一樂。端正殊妙。生在中國。正法行處。大富饒財。子孫具足。壽命延長。眷屬和順。世間所有一切資具。皆悉具足。一切衆人之所愛敬。或爲大王。或作大臣。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樂果報觀叁十叁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叁十叁天。二十八地名曰衆分。衆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知。見有衆生修行善業。正身口意。質直不谄。不惱衆生。常行善意。其心質直。離惡知識。親近善友。不近惡友。不共言論。不與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惡人。惡人所友。亦不親近。親近賢善。聽聞正法。聞已思惟。心入于法。善不善無記。若有善法。則便攝取。知不善法。則便舍離。正念觀察。調伏其心。不貪不欲。持七種戒。微細不犯。乃至小犯。常懷大懼。一切善業。如煉真金。清淨無垢。如是之人。不殺不盜。布施修福。見殺害者。救令得脫。雲何救于殺害衆生。若有丈夫。侵他婦人。爲官所收。打惡聲鼓。從右門出。欲斷其命。無救無護。無所悕望。愁悴憂惱。欲至冢間。將至殺處。如是善人。贖令得脫。複行布施。修諸福德。雲何善人修行福業。若僧住處。曠野無水。渴乏苦惱。如是善人。或爲作井。或爲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壞。若多細蟲。爲僧修治。以諸細蟲置余水中。如是微細。皆不殺害。若以漉囊。漉諸水蟲還置水中。是名不殺生。雲何不偷盜。不以盜心取他草葉。若曠野中種種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護。亦不故取。是名不盜。是人修行一切善業。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叁十叁天衆分之地。生于右門。真金爲座。白銀琉璃。或以頗梨。或車[(王*巨)/木]寶。或赤蓮花寶。以爲其座。青因陀寶。大青寶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寶莊嚴之座。而于中生。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業。而來生此。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作斯善業。供養衆僧。如是善業。猶如父母。清涼之寶。生于天上。決定受樂。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現見業之果報。見果報已。贊歎善業。毀訾惡業。念本生已。念人業地。無量善業地。如父如母。爾時天子。念本生已。而說頌曰
以善得人身 得已不放逸
造作衆善業 因是得生天
人身甚難得 得已行放逸
爲放逸所迷 命終墮地獄
作叁種善業 修行七種戒
殺于叁怨家 則受諸天身
若人伏煩惱 未斷于愛心
是人愛因緣 則生于天中
破壞于嫉妒 大苦之窟宅
種種行布施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如己身 悲愍護衆生
慈心常調伏 是人生天中
觀偷盜如火 布施于一切
以自修其心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妻如母 常思惟真谛
欲泥不能汙 是人生天中
火從自心起 由舌贊燧生
若離此妄語 則生于善道
惡口破慈心 智者能舍離
常樂說軟語 則生于天上
觀绮語如刀 一切常遠離
常行于正語 是人生善道
若有行善人 不行于兩舌
實說谛知時 是人生天中
若人護如是 七種身口戒
其人谛知戒 則生于天中
如是初生天子。思惟既訖說此偈已。觀本生處。念生處已。著欲境界。以前習故。說如是偈。爾時初生天子。威德殊勝。一切皆集。天女見之。速疾馳奔至天子所。猶如衆蜂馳奔蓮花。諸天女衆。馳奔天子。亦複如是。手中執于種種伎樂。琴瑟箜篌。鼓衆妙音。是諸天女。花鬘莊嚴。散以末香。手執花鬘。複有天女。散花供養。初生天子。如是天女。以種種供養供養天子。不可譬喻勝上天女。或百或千。見此天子初生天中。心生愛樂。又見本所奉事天子死相已現。舍本天子。馳向初生福德天子。譬如渴牛。舍于枯池。走趣清水。此諸天女。亦複如是。舍本所事。馳速往詣初生天子
爾時初生天子。聞諸天女莊嚴之具。出美妙音。欲心即發。何況見色。及其音聲。爾時天子。見諸天女。及聞樂音。恭敬供養。心生愛樂。悉忘本生。猶如隔于百千生死。何以故。以生天中放逸地故。性如是故。爾時初生天子。爲諸天女。以諸欲法種種情態不善觀故。欲心增長。時諸天女。說于種種欲心相應不淨之語。如是受于放逸之樂。天子天女。互相隨逐。天女圍繞。一切諸欲。皆悉具足。如是之樂。昔所未得。今既得已。心生歡喜。爲欲所牽。隨諸天女。不得自在。時諸天女。奉給天子。歌舞戲笑。種種吟詠。鄙亵調話。令此天子心意迷惑。隨諸天女所至之處。常隨其後。欲網所縛。如鳥在網。如是天子。愛欲所縛。亦複如是。隨其至處。天子隨之。如是地處。七寶莊嚴。昔所未見。見之愛樂。既見此地。于此地中無量天衣天鬘莊嚴。受無量樂。複往詣于度曠野林。作天伎樂。共此天子。至曠野林見此林中。一切衆鳥。種種相貌。以爲莊嚴。其音美妙。出種種聲。與諸群鳥。遊戲娛樂。諸鳥亦複雄雌相隨。若至華中。飲摩偷酒。雄鳥隨之。若于諸花。亦複如是。若鳥遊空。雄雌相隨。亦複如是。隨其至處。若食美果。鳥亦隨之。若複遊戲蓮花池中。亦複如是。于山峰中。二鳥雙遊。如是天鳥。亦爲愛網之所系縛。將至異處。衆蜂之類。亦複如是。群鹿麚麀。相隨遊戲。亦爲麀鹿欲網所縛。亦如天子。迷天女色。譬如夏時降雨滿池。充遍盈溢。是諸天子。爲諸天女欲愛充滿。亦複如是。愛欲系縛。雖複舒緩。甚爲難解。如是比丘。觀此事已。而說頌曰
如是女欲網 系縛甚堅牢
能令諸衆生 輪轉于有獄
身縛尚可解 心縛不可脫
心既爲欲縛 常受諸苦惱
罥網尚可斷 欲網不可燒
隨其所行處 不離叁惡道
罥網但縛身 愛網甚廣大
雖非是色法 能縛一切人
罥網縛衆生 尚可現睹見
如是愛縛心 求之不可見
初染生愛著 心著甚難解
人爲愛所縛 不能脫生死
女色大罥網 縛衆生六根
罥但縛一身 或縛或不縛
若枷鎖杻械 聖說非爲堅
癡人愛染心 系縛甚堅牢
如是比丘。毀訾愛欲。爾時天子。爲愛天女一切愛網之所系縛。將至園林。見種種林。甚可愛樂。無以可喻。爾時天子。遊于花池。其池名曰白鵝之池。與諸天女。至此池邊。天子天女。遊戲娛樂。受五欲樂。種種樂音。出衆妙聲。衆分天子。複往詣于金山之中。互相娛樂。受五欲樂。既受樂已。作如是念。我今當與一切天衆詣善法殿遊戲受樂。作是念已。與諸天衆。詣善法殿。或遊虛空。或乘鵝鳥。或乘孔雀。或乘宮殿。如是種種詣善法殿。見天帝釋種種伎樂歌衆妙音。至善法堂。爾時釋迦天王。聞衆樂音。告諸天子。大仙。如是音樂。是誰樂音。何地天衆。來至于此。時諸天子。聞是語已。皆出觀之。既見天衆。還善法殿。白帝釋言。天王當知。衆分地天衆。今來至此。奉問天王。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汝今應當發勝歡喜。以諸樂器。作諸伎樂。出迎衆分所來天子。種種遊戲。共相娛樂。時諸天子。聞帝釋敕。即奉其教。手執種種琴瑟箜篌。種種樂器。種種天鬘。莊嚴其身。其身流出種…
《正法念處經叁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