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集要經》十 ▪第2页
觀無畏尊者集 /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诏譯
常樂于林中 修習諸禅定
于城邑聚落 心不生愛樂
唯依止空閑 棲心而宴坐
若人邪思惟 爲貪等圍繞
不樂處林中 何由盡諸漏
若近于愦鬧 則生彼散亂
是故當遠離 爲人所稱贊
當知處林中 爲勝清淨樂
離貪等惽濁 智者常親近
若棲止林中 諸根常適悅
雖帝釋天主 于樂所不及
常修習禅定 安住清淨法
彼夜摩諸天 著樂不能習
若耽五欲樂 常生諸苦惱
爲癡愛所覆 彼樂何能久
常求善法財 不造叁惡行
當知如是人 癡愛無能系
于所修善法 心常生守護
愍念諸衆生 令至安隱處
若心生散亂 善法不現前
既無彼善因 後樂不可得
智者常觀察 世間諸衆生
皆苦空無常 則不生貪著
樂行寂靜法 勤求于佛智
常出真實言 得盡苦邊際
遠離一貪法 及苦樂二種
了叁世過患 是人得樂分
樂果從因生 生已即隨減
彼有漏樂因 不修不增長
于樂不生著 此爲離貪者
善越叁有海 能到于彼岸
又彼有漏樂 刹那不久住
是故當遠離 勤求不動樂
于苦不疲厭 于樂不生愛
于二無所著 能趣菩提道
愚夫著快樂 無出離方便
如沙中求油 畢竟不可得
愚癡心散亂 起百千思惟
常造諸惡因 于善無少分
若人須快樂 常依止正法
樂行非法者 則受諸苦惱
自作諸苦因 何能見彼樂
苦樂各依因 知已修衆善
世樂非寂靜 無常力廣大
爲彼愛所染 如毒雜嘉馔
善人依妙樂 得至不滅處
離愛除煩惱 無冰炭交心
樂從女色生 此說彼唯苦
爲諸惡種子 當墮于惡趣
若樂後招苦 彼何名爲樂
凡夫不了知 自受其苦報
受用彼欲樂 爲時分所遷
如日不久停 光明亦隨沒
若人于苦樂 心不隨彼轉
無怖亦無愛 是爲具智者
受昔修福業 不作新善行
彼樂隨減少 大怖即將至
又彼諸天人 受上妙快樂
是樂非堅固 爲無常破壞
若不悟彼樂 如幻泡水月
如是著樂者 身樂皆散壞
此世間大怖 無方便能免
死魔勢速疾 去已無回者
壽命及快樂 一切皆散壞
爲業索所拘 牽至余惡道
過去受諸樂 廣大豈能說
雲何彼癡人 而不生厭足
現在所受樂 愛毒二相雜
彼有爲無常 一切皆墮落
彼叁有快樂 智者不愛樂
能惛醉諸天 何由離熱惱
時分非久長 迅速如飛電
彼著樂諸天 如火益幹薪
一切樂已過 當心修衆善
無令命終時 後生于憂悔
于百千生中 受用諸快樂
愚夫何久住 彼樂複何往
愚者樂無厭 如以薪投火
是故當舍離 彼樂非究竟
知五欲過患 當離于渴愛
修禅除散亂 斯樂最清淨
若人著貪欲 彼所得非樂
能生輪回因 如毒雜其蜜
是故于五欲 常不生愛樂
彼樂不寂靜 當求畢竟樂
善降伏諸根 不爲境所娆
諸有具智人 心不隨境轉
愚夫無少智 于苦妄爲樂
起迷妄顛倒 馳流于五趣
智者常稱贊 最上寂靜樂
若樂欲樂者 不怖後險難
未來諸苦惱 以智而對治
由罪生苦因 不作則無咎
善知識品第叁十四
由自他對待 相勉遠諸惡
于難能救護 此說名知識
常說利益言 令自他安樂
若樂行衆惡 彼則非其友
若近惡知識 則能生苦惱
依止賢善人 永離諸憂患
彼二所習行 謂染汙清淨
于此二友中 智者善揀擇
當遠離諸惡 專修于衆善
既無其苦因 唯獲于樂分
若近善知識 得供養稱贊
親附不善人 即墮于險難
遠離彼我慢 怖畏一切罪
善拔諸罪根 除貪等過失
堅固衆善業 違背彼惡者
增長功德行 不生諸懈怠
具足于正見 心安固不動
勇猛心調柔 此名爲良友
當知如是人 世間所希有
諸有具智人 于此應親近
若離惡知識 則得善名聞
如是善了知 相依求出離
若人恃種姓 及豪富端嚴
如醉象奔馳 不怖于深阱
其心常高舉 諸根常散亂
當知如是人 爲世間輕賤
不怖後苦報 盲然造衆罪
先因不易得 彼何自輕毀
雖具諸福業 今不修善行
彼無智愚夫 複漂沈苦海
彼種性珍財 及余諸快樂
一切皆無常 無有能防護
若具彼明智 不舍于淨戒
求生勝族中 斯則善安住
當知淨戒法 如清涼深淵
能離煩惱熱 其心常泰然
具足諸勝行 爲真實富饒
與勝族相應 心不生舍離
常親近智者 不生下種姓
勤修彼福慧 善住于勝族
王者治國品第叁十五
若王行正法 臣佐悉清淨
善調伏諸根 得諸天守護
常行安忍行 愛語無喜怒
彼王于世間 人民鹹敬奉
以時而輸賦 依正法受用
彼王無貪心 作夜摩天主
清淨無偏黨 及無冤親想
彼王平等心 當得爲天主
于先王所賜 而不生奪取
不惱諸有情 當得爲天主
樂勤修施戒 常發真實言
等視諸衆生 當得爲天主
當樂賢善人 擯棄惡營從
守護于正法 當得爲天主
樂忠直臣佐 不著于女色
心離垢寂靜 當得爲天主
不聽谄佞言 樂正入所說
如甘露之美 當得爲天主
常樂聞正法 不著世珍玩
解脫貪欲垢 當得爲天主
常生于正見 不依彼邪教
清淨心不動 當得爲天主
與戒慧相應 樂勇猛行施
得人民稱贊 當得爲天主
常以柔軟語 愛念于群生
以真實相應 當得爲天主
不畏財增減 亦未嘗悭吝
其心如須彌 當得爲天主
或他兵侵暴 知勇悍怯弱
以權智和平 當得爲天主
于彼叁界中 叁寶爲第一
能以力興顯 當得爲天主
依時而布令 利樂諸群生
令離于險難 當得爲天主
離染欲過惡 不樂多睡眠
常與智相應 當得爲天主
堅固心精進 未嘗生疲倦
越叁有瀑流 當得爲天主
于所作事業 審谛無錯謬
愛念于群臣 當得爲天主
口不施惡言 不喜諸惡者
唯仁恕和平 當得爲天主
不造諸罪惡 不妄生喜愠
心離彼垢染 當得爲天主
當決擇思惟 然後隨所作
依正法而行 當得爲天主
不嗜諸飲食 常樂于正法
獲清淨輕安 爲智中智者
由解彼正法 愛育于黎民
彼王具福慧 天龍常守護
輪回極長遠 如絲緒不絕
若入解正法 于彼善超越
于如來所說 十善真實法
彼王能奉行 依法而治世
善達因緣法 及福非福業
見色離其貪 常生大覺悟
以上妙諸物 奉施于如來
由是得人天 展轉常恭敬
清淨心無染 護後妃眷屬
遠離彼邪非 知足無憂惱
凡夫爲境牽 智者心無垢
當樂修正行 于戒能守護
離彼毀戒者 憐念諸善人
住正見思惟 常樂于法樂
以正法治國 護大臣人民
彼王于世間 等諸天無異
由王修淨德 臣佐依正行
民庶悉清淨 如月麗秋空
了知因果相 則無相攻罰
一切處吉祥 自他獲安隱
稱贊功德品第叁十六
歸依正遍知 爲世間之父
能斷叁有縛 令登于覺路
歸依淨智眼 能破諸疑暗
善摧衆異論 令住于正見
歸依良福田 滋榮諸善果
離叁毒過患 令離垢清淨
歸依最上慧 住勝叁摩地
以最勝法寶 爲衆生開示
稱贊佛世尊 相好諸功德
能令彼見者 適悅心清淨
若人意清淨 常禮敬諸佛
獲最上吉祥 得離諸恐怖
若人意清淨 善說微妙法
能至于菩提 獲畢竟安隱
若人意清淨 常起正思惟
乘彼智慧舟 能渡于彼岸
智眼最清淨 能矚于幽顯
自他情非情 普遍無不盡
若離貪等過 心不生惛濁
如彼淨琉璃 一切悉明了
彼一切外道 不睹智光明
當以真實言 方便爲開示
極放逸衆生 唯佛能濟度
令至于彼岸 號最上丈夫
佛于諸世間 作第一歸救
未安者令安 未度者令度
從無始輪回 爲無明所蔽
依佛語能斷 如日除黑暗
常思惟此言 智者能超越
得至不滅處 獲最上寂靜
以無盡法智 作廣大光明
功德難稱量 于聖中最勝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