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下 ▪第3页
蕭齊沙門釋昙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大王命。並敕伎官。作唱太樂。諸人得酒。並聞音樂。心中歡樂。忘失仇恨。沛然無憂。王複持椀。白諸君曰。士夫修德。曆世相承。遵奉聖教。不應差違。諸君何爲。因于小事。忿诤如之。若不忍者。恐亡國嗣。是故重谏。幸息诤事。諸臣白曰。敬奉重命。不敢違也。因是和平。王白佛言。諸人起诤。不因于酒。然因得酒。息忿诤心。而得太平。此豈非是酒之功也
複次世尊。察見世間。窮貧小人。奴客婢使。夷蠻之人。或因節日。或于酒店。聚會飲酒。歡樂心故。不須人教。各各起舞。未得酒時。都無是事。是故當知。人因飲酒。則致歡樂。心歡樂時。不起惡念。不起惡念。則是善心。善心因緣。應受善報。複次世尊。猕猴得酒。尚能起舞。況于世人。如世尊說。施善善報。施惡惡報。如世間人。緣前布施福德因緣。今致大富。貧者從乞悭惜不與。悭貪因緣。受餓鬼報。或有世人。若男若女。受形端正。男人好者。爲女所愛。女人好者。男情所樂。若有強力。製斷男女。不令會合。不得合故。則致憂苦。此之殃罪。當歸何處。末利夫人。皆由前身以好施人故。今得好報。世尊雲何。令持五戒。月行六齋。六齋之日。不得莊嚴香華服飾。又複不聽作倡伎樂。又複不聽附近夫婿愛好之姿。竟何所施。徒亡其功。豈非苦也
佛告王曰。大王所難。非不如是。末利夫人。在年少時。若我不敕令受戒法修智慧者。雲何當有今日之德也。以能得度。複度王身。如斯之功。複歸誰也。末利夫人。受我教故。如說而行。故使今日成就智慧方便解脫。複次大王。譬如世人家有一子。欲令成故。及其幼年。將詣學堂。與師令教文藝書疏人望禮儀。學堂之法。皆有製令。呵啧杖罰。禁節飲食。不得睡眠。出入行來。不失節度。有違犯者隨罪輕重。計而行罰。兒畏杖故。專心就學。至年大時。高才博聞。靡所不知。複以所知。轉教余人。末利夫人。奉齋持戒。亦複如是。複次大王。如富樓那。妒嫉心故。割斷恩愛。辭別父母。舍離妻子。入山習學。被服草衣。忍寒耐苦。自立誓言。要當諷誦九十六種經書記論。悉令通達。不爾不還與父母相見。足二十年。一切通達。還王舍城。頭戴炬火。以銅鍱腹。陌上而行。而自唱言。我一切智。來至我所。而謂我言。儞瞿昙沙門。竟何所知。我言癡人。而說頌曰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時富樓那。聞是語已霍然心悟。舍炬解腹。五體投地。慚愧悔過。皆由多聞智慧。諸根利故。未起之頃。斷叁界漏。得羅漢道。智慧之力。譬如調象隨鈎而轉。大王當知。夫習學者。皆由禁製攝五情根。然後通達無所挂礙。名無礙智。無礙智者。具四辯也。今富樓那。具四辯才。皆由慊苦勤學所得。是故我說。夫慧解者。有七德才。何謂爲七。第一信才。二精進戈。第叁戒才。四慚愧才。第五聞才。六爲舍才。七定慧才。是爲七才。末利夫人。具此七才。大王當知。末利夫人。雖爲女身。高才智博。非同凡人。皆由少來。慎身口意。一心專念。修習智慧。智慧力故。名爲解脫。複以智慧。解悟天下。爾時世尊。因羅睺沙彌。爲諸大衆。說頌曰
聞爲金翼鳥 威勢武力強
聞爲行寶藏 所在相利益
聞爲大橋梁 濟度衆苦厄
聞爲大船師 濟渡生死海
多聞令志明 以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聞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爲歡
善解甘露法 從是得泥洹
聞爲知律法 解疑亦見正
從聞舍非法 行到不死處
仙人敬事聞 諸天亦複然
撿心不放逸 積聞成聖智
慧能散憂患 亦除非邪衰
欲求安隱吉 當奉事明者
盲從是得眼 如暗中得燭
開導世間人 如明將無目
是故應舍癡 離慢豪富樂
務學事明者 是名積聚德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複告王曰。王今福德。聰朗博義。皆由前世親觐明師。慊苦奉侍。習學所致。因緣果報。今爲人王。智慧明達。陸宜撫接。世間難有。是故我說。般若智慧有四種義。是故當知。求叁乘人。當學般若。苦欲離叁惡八難苦患。欲受人天快樂果報。以要言之。求一切福德。皆應修學智慧方便。如我前說。阿逸多王。勤苦習學。智慧力故。雖複失行生惡趣中。常識宿命。識宿命故。改惡修善。速得解脫。感致諸天。濟接供養。以智慧力爲諸天師。以是因緣。我說般若有四種義。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智慧方便。功德因緣。甚大歡喜。太子只陀。夫人太後。群臣士民。一切大衆。莫不解悟。各各修敬。爲佛作禮。複座如故。王叉手曰。如佛所言。世人修善。凡有二種。一有漏善。二無漏善。有漏無漏。二義歸一。世尊。雲何說差別耶。佛告王曰。人有二品。一者利根。二者鈍根。爲鈍根人。說二種善。利根之人。不說二也。所以者何。衆源泉流。終歸一海。鈍根之人。諸根暗塞。是故爲說分別法耳
爾時國王。太子只陀白佛世尊。十善戒法。有差別也。同一義耶。妄語戒義。一耶多耶。若一義者終不可持。若差品者。願佛說之。佛告之曰。妄語有二。一重二輕。何謂爲重。若受戒人。不修智慧。愚癡無智。不能教化興隆佛法爲是之故。人所輕慢。不得供養貧窮困苦爲供養故外現精進。內行邪濁。展轉相教。宣向諸人。比丘苦行精進。得禅境界。或言見佛見龍見鬼。如是之人名大妄語。犯是罪者墮阿鼻獄。又複妄語。能令殺人破壞人家複有妄語違失期契。令他嗔恨。如是名爲下妄語也。行如是者。名爲犯戒。墮小地獄。其余調戲。及諸私理。匿禁之事。或有言無。或無言有。不犯戒也。太子只陀。聞說是已。即于佛前。受十善道法。白佛言世尊。弟子今日疑悔已除。發叁菩提心。願佛證知。佛言善哉。甚大隨喜宜知是時。王白佛言。如佛所說。十方賢聖明達衆生。因緣果報者。我父先王。奉事外道。隨持禁戒。絕于酒肉五辛蔥蒜。供養梵天。日月水火。常行布施。求梵天福。年年常用千頭乳牛。施婆羅門。計四十年。四萬頭牛。諸婆羅門。食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味。如斯功德。生何天也。願佛垂哀分別教示。令諸行者普得聞知。佛告王曰。前王果報。今在地獄。所以者何。不值善時。不遇善友。無善方便。雖修功德。不得免罪。布施之功不亡失也。罪後畢時。方當受福。大王當知。夫人修福。不與罪合。不共合故。要須方便。令得滅罪。何謂方便。謂善知識。何謂善友。謂正見人。是爲善友。常以正教。調伏其心。何謂正教。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纏著生死。修四真谛見苦斷習證滅修道。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爲方便。調伏諸根。根調伏故。定慧成就慧成就故。其心正直。心正直故。能起精進精進心故。能起戒慎。戒慎究竟。定慧明了。慧明了故。遊諸萬行。通達無礙。行無礙故。名爲解脫。解脫心者。即涅槃也。是則名爲善知識也。大王當知。明師善導是大因緣不可輕也。大王今者遭賢遇聖。皆由前世因緣果報。聞法信解。複能解人。是故我說。明人難值而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是故當修般若智慧
王白佛言。聞世尊說。智慧方便。皆已貫心。如世尊說。禍福不同。我先帝大王。有何惡業。受苦報耶。佛告王曰。先帝大王。有六種罪。何謂六種。一者傲慢妒弊。事無粗細。便起鞭罰。不忍辱故。二者貪愛寶貨。斷事不平。致令天下懷怨恨故。叁者遊獵嬉戲。苦困人民。傷害衆生所愛命故。四者禁閉宮女。不得從意。受大苦故。五者耽著女色。得新厭舊。撫接不平。致怨恨故。六者畏婆羅門。偷食酒肉五辛蔥蒜。恐被呵責。行詐僞故。是爲六事。罪業因緣。生地獄中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佛未出時。弟子亦有如斯之罪。當如之何。修十善行。令得成就無滯礙也。佛告王曰。如我先說。日光出時。衆冥悉滅。有余暗不。王曰燈火之光。尚能滅暗。況日光明。威勢力也。今王福德。聞佛說法。成就智慧。喻若日光滅一切暗。無余罪也。王白佛言。我父所事。婆羅門師。精進智慧。修習苦行。爲求福故。不惜身命。或有投岩。五熱炙身。或斷飲食。求生梵天。或大積薪。生自燒身。或有翹腳。張口向日。或于高樹。以繩系腳。而自倒懸。或臥刺棘。抱石[石*追]胸。有如是等種種苦行。苦行之功。福德因緣。歸何所耶。佛答之曰。如吾前說。行苦苦報。行樂樂報。汝不聞乎。王言世尊。製諸弟子。令持禁戒。非爲苦耶。夫人饑時。不即得食。煩惱橫起。忿怒隆盛。不自覺識。起嗔懷害。殺修迦羅。如斯之事。累世受苦。豈非惡也。佛告王曰。吾前所以製中前食者。爲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爲道。先習苦行。饑餓心故。得諸弟子。肥美飲食。貪食過飽。食不消故。則致衆病。是故製食。非爲饑苦。求福德也。又節食者。見諸比丘。縱橫乞食。無有晝夜。食無時節。爲諸外道之所譏責。而作是言。瞿昙沙門。自言道精。何以不如外道法也。是故節食。非于饑苦。而求福也。以要言之。所製禁戒。正爲癡人無方便慧。非爲智人知時宜也。如我前說。般若智慧。即是解脫。智者所受。聖所行處。王聞是已。益加歡喜。更起恭敬。爲佛作禮。一切大衆。皆亦如是
波斯匿王。長跪合掌。白世尊曰。今此大衆。聞佛所說。疑網結解。猶如日光消除暗冥。得見大明。如此之功。其恩難報。諸弟子等。當以何方施設供養。報今世尊斯重恩耶。佛告王曰。及諸會衆。甘露法教。其功難報。假令有人。于恒沙劫。盡心奉事。佛法聖衆。衣食臥具。疾病醫藥。于意雲何。其福多不。王曰甚多。不可稱量。佛告王曰。甘露法者。精妙難量。濟無粗細。非天世人福德之力所能報也。唯有一事。能報佛恩。何謂爲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轉開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轉教化。無有窮盡。譬如一燈燃無量燈。如是行者。乃名爲報師徒重恩。大王當知。欲報師徒解脫恩者。以還智慧。解脫衆生。如是行者。則爲供養叁世諸佛。非但供養報一師也。王叉手白。宣傳聖教。開悟群生。令行正見。修習聖道。其福雲何。唯願垂哀。開導衆生。佛告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法。一句一義。展轉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功德。無量無邊。非是凡夫所能知也。大王假使有人。于千歲中。飲食醫藥上妙衣服。供養恭敬佛法聖衆。其福多不。王言甚多。不可稱量。佛言大王。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說諸佛正教。展轉教化。乃至一人。令其信解。其所得福。複過于彼。千萬億倍。不及其一。何以故。法化之功。應無量故
佛告阿難。如此法教。精勤宣化。一切人民。其福無量。阿難我今。以此無上妙法。付囑于汝。宣布教化。過度衆生。則爲供養一切諸佛。阿難叉手。白世尊曰。佛囑此經。當何名之。佛告阿難。此經教者。名未曾有說因緣經。當勤修行。爾時波斯匿王。只陀太子。夫人後宮。四部弟子。釋梵諸天。八部龍神。八十萬人。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各各發心。向叁脫門。禮佛辭退。如法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