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經集部」經文838卷17頁碼:P0896
宋 施護譯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下

  西天譯經叁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诏譯

  ◎爾時大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諸修大乘法者當行何行。佛告婆羅門言。如我今說當如是行。婆羅門。汝今當知。若有修大乘法者。自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已。複勸他人發如是心。于此經法廣爲他人宣說教示。如是等人應當親近尊重恭敬。是人以四攝法普攝衆生。何等爲四。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此中何名布施。所謂于財施中若少若多。隨其自力起廣大心。以此所施攝彼悭貪。如是名爲修大乘者布施所攝。何名愛語。所謂于一切處見諸衆生。應當面目熙怡語言柔順。以諸方便安慰善來。以此愛語攝彼粗惡。如是名爲修大乘者愛語所攝。何名利行。所謂見諸善法晝夜勤作。于諸衆生起慈愍心。以生淨信攝諸無信。以持淨戒攝諸毀禁。于一切處常樂利益。如是名爲修大乘者利行所攝。何名同事。所謂于一切處先同其事。複以方便教令精進堅固菩提。諸有智者于如是法當如是行。如是行者是爲菩薩所修正行。若如是勇猛乃名最勝。得到彼岸悉能通達最上法門。如是名爲修大乘者同事所攝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诃薩依何而住。乃能得成二足尊果。住有幾種。願佛世尊廣爲宣說所有住法。如是說者。即同宣說菩提法門最上希有

  佛告婆羅門言。汝今當知住有叁種。所謂天住梵住聖住。此中何名天住所謂但修慈行。若人先于東方。身業行慈語業行慈意業行慈廣大熾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身業行慈語業行慈意業行慈廣大熾盛。此說名爲天住。何名梵住。所謂修四無量行。何等爲四。謂慈悲喜舍。此說名爲梵住。何名聖住。所謂修叁解脫門。何等爲叁。所謂空無相無願。此說名爲聖住。菩薩摩诃薩當依如是聖住中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阿-可+加]陀曰

  我所說叁住  是勇猛勝法

  爲諸菩薩衆  隨所應宣說

  若于一切時  如說而能行

  我當稱贊彼  是求菩提者

  天住及梵住  聖住亦複然

  于此叁住中  隨應而安住

  若如是住者  當得無滅句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菩提法門其義雲何。未來世中若有衆生問我此義。我無智慧。所有佛法不能通達。我于爾時當雲何答。願佛世尊廣爲我說

  爾時世尊爲婆羅門。說伽陀曰

  婆羅門當知  我所爲汝說

  此廣大正法  勸發菩提心

  諸無智慧者  由此而獲得

  若了此法門  是即菩提義

  此所說正法  勸發菩提心

  隨衆生所問  一一能開示

  此所說正法  勸發菩提心

  邪見諸疑惑  一切皆能斷

  于後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布施

  謂廣大財等  即圓滿施行

  由施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持戒

  清淨而無缺  即圓滿戒行

  由戒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忍辱

  安受諸娆惱  即圓滿忍行

  由忍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精進

  勇猛而發起  即精進行圓

  由精進成就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修定

  住叁摩呬多  即圓滿定行

  由定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是人若修慧

  解了最勝法  即圓滿勝慧

  由慧成就故  得到于彼岸

  又複末世中  若有人得此

  正法墮手者  能尊重供養

  當知如是人  名求菩提者

  得近佛菩提  決定當成就

  八十俱胝佛  加持此正法

  若得墮手者  獲最上法聚

  若現在佛前  聞此正法者

  當知如是人  了知菩薩義

  愛樂佛菩提  我知如是人

  我見如是人  我念彼名字

  我及一切佛  亦共所稱贊

  若人聞此法  不轉爲他說

  彼生我慢心  造廣大過失

  當知彼等人  不尊重正法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善哉世尊。善說此法門。即是菩提義。若人于現世中。愛樂了知如是義者。是人不久于此世間得大勇猛。未來世中善說勝法安住菩提。廣爲多人作大利益。佛言。婆羅門。汝今已能得正智慧。能說如是利益語言。婆羅門。若有人今于我前聞是法已。我涅盤後于末世中。若能于此正法書持讀誦者。當知是人愛樂聖道發菩提心。婆羅門。我于往昔求菩提時。于一白瑪若拙遇一苾刍宣說此法。我當暫得聞是法時。涕淚悲泣即自思惟。我宿世中以何業障。于此正法先不得聞。作是念已。即取抟食施彼苾刍。後複白言。如所聞法我不能知。我今樂聞願爲廣說。時彼苾刍。如其所應爲我宣說。婆羅門。我于爾時聞是法已即發願言。願我當來以此正法。于末世中加持護念。廣爲衆生宣布演說。婆羅門。我時又念。今此正法我于何時能爲衆生如應宣說。後末世中諸衆生類。少能于此愛樂修習。後彼彼時此法在世佛不現前。我于是事深生悲愍。婆羅門。我當作是念時。有佛名無量光。發如是言。以願力故果報成就。婆羅門。以是義故。我所悲愍一切衆生。積集癡暗受輪回怖。後末世中有諸苾刍。于此正法起厭離心。毀壞禁戒作不律儀。以是緣故。不能宣通如是正法。是故婆羅門。我爲利益諸衆生故廣說此經。汝應當知。今此正法是廣大法門。總攝四種阿含。何等爲四。所謂雜阿含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如是等總攝一切聲聞藏法。諸聲聞人若于是中修學者即爲聲聞藏。而能出生聲聞乘果。亦攝聲聞菩提分法。又此經中攝彼一切最上所說菩薩藏法。是故得名諸法之母。所有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亦于此經攝。乃至八萬四千法蘊一一皆從此經中出。又此經法是即一切智智最上根本。而複出生聲聞緣覺之智。廣大甚深不可思議。是大光明普照叁有。此即從一切智根本出生諸佛菩提所有布施功德。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及彼最勝解脫。如是等衆功德藏。悉于此經如理宣說。又複苦集滅道四聖谛法。而亦于此經中演說。以要言之。此經總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以是義故。若聲聞乘若緣覺乘若大乘法。隨其所應是中廣說。又此經者于諸法中。廣大稱贊彼菩提心。是故此經最上最勝。婆羅門。若有人現見諸佛親聞是法者。當知是人已從先佛聞寶嚴經。于彼經中已聞此法。是故當知今此經法。于叁世中曾無斷絕。彼彼衆生隨應得聞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所說法最上甚深。若諸無智衆生。得聞如是無量功德藏最上正法。不能深生愛樂心者。是人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以何緣而能成就。又複世尊。何因緣故多有衆生。于此大乘最上法中。心生疑惑。佛言。婆羅門。汝今當知。此叁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俱胝天魔宮殿百俱胝魔王。一一各有百俱胝天魔眷屬。常時于此最上法門。伺求其便起諸難事。不令衆生書持讀誦。何以故。此叁千大千世界中。多有衆生取證阿羅漢果。今得聞此大乘法門。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彼前功德稱量較計。而不及此發菩提心。是故天魔伺求難事。魔爲難故。多有衆生以此因緣心生疑惑。婆羅門。又複此經爲諸法中王。以是緣故多諸難事

  爾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能令諸魔而自調伏。佛言。婆羅門。我有秘密總持法門名曰破魔。我若說此法門時。所有一切魔及魔衆皆悉破壞。婆羅門。譬如日輪光明出照世間。一切暗冥皆悉隱沒。破魔法門亦複如是。我若說時。一切魔衆皆悉破壞。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秘密總持破魔法門。願佛爲說

  佛告婆羅門言。汝當谛聽破魔法門。其名如是

  那谟(引)阿帝(引)多阿那(引)誐多缽啰(二合)怛喻(二合)怛半(二合)泥(引)毗藥(二合一句)薩哩嚩(二合)沒提(引)毗喻(二合引二)婆誐嚩讷毗藥(叁合叁)怛[甯*也](切身)他(引四)嗢哩沒(二合)那(五)娑摩哩沒(二合)那(六)嗢沒那沒那(十)壹賀沒那(八)且怛啰(二合)沒那(九)儞誐摩(十)多邏呬(引)臘沒馱(二合十一)怛怛啰(二合)沒(十二)怛噜賀誐多(十叁)誐摩那致(十四)摩呬(引)耨娑摩(十五)讷讷(十六)摩嚩啰蘇珂(十七)阿羅彌(引)多(引)伊迦啰叉(引十八)

  世尊說是秘密總持破魔法門時一切魔宮皆大震動。一切魔王及諸魔衆。皆悉驚怖戰掉。心生苦惱不能安坐。鹹作是念。世尊爲一切衆生。悲愍利益令得安隱。以慈悲喜舍饒益衆生。何故今時。我等諸魔不爲饒益。受斯苦惱不能安坐

  複次婆羅門。我今以是秘密總持章句。而加持此發菩提心大乘經典。後末世中于一切處說此經時不爲一切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伺得其便。宣通流布無諸難事。若有人書持讀誦此正法者。是人遠離王難賊難水火蟲獸一切難事。何以故。今此正法最上秘密。我爲悲愍利樂一切衆生故。如是宣說。婆羅門。佛常不離慈悲喜舍饒益衆生。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所宣說如理修習者。是人當得叁業善行滅除諸罪。于一切時離諸苦惱。婆羅門。以是因緣。汝應當知。今此正法能除一切苦。能滅一切罪。能破一切魔。成就一切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

  魔于修善者  常伺求其便

  欲起諸難事  破壞彼善法

  若聞說此經  一句或一偈

  彼諸惡魔衆  而悉自調伏

  大驚怖戰掉  苦惱不安坐

  由彼罪業因  獲果報如是

  于一切衆生  常起惱害心

  障諸善法故  彼因果無失

  若人于此法  書持讀誦者

  是人當遠離  王難及賊難

  水火蟲獸等  諸難不能侵

  乃至人非人  伺不得其便

  身語心善行  斷除一切罪

  于一切時中  不生諸苦惱

  遠離諸魔事  不見諸魔相

  及離諸煩惱  由持此經故

  若聞此經已  如聞而善學

  善解一切法  進趣于彼岸

  若修此法者  通達菩提行

  從菩提道來  成就正等覺

  佛說此經已。迦葉氏大婆羅門。及諸菩薩聲聞。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闼婆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