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二
大唐天竺叁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
入漫茶羅具緣真言品第二之余
爾時毗盧遮那世尊。與一切諸佛同共集會。各各宣說一切聲聞緣覺菩薩叁昧道。時佛入于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叁昧。于是世尊複告執金剛菩薩言
我昔坐道場 降伏于四魔
以大勤勇聲 除衆生怖畏
是時梵天等 心喜共稱說
由此諸世間 號名大勤勇
我覺本不生 出過語言道
諸過得解脫 遠離于因緣
知空等虛空 如實相智生
已離一切暗 第一實無垢
諸趣唯想名 佛相亦複然
此第一實際 以加持力故
爲度于世間 而以文字說
爾時執金剛具德者。得未曾有開敷眼。頂禮一切智而說偈言
諸佛甚希有 權智不思議
離一切戲論 諸佛自然智
而爲世間說 滿足衆希願
真言相如是 常依于二谛
若有諸衆生 知此法教者
世人應供養 猶如敬製底
時執金剛說此偈已。谛觀毗盧遮那。目不暫瞬默然而住。于是世尊。複告執金剛秘密主言。複次秘密主。一生補處菩薩。住佛地叁昧道。離于造作知世間相。住于業地堅住佛地。複次秘密主。八地自在菩薩叁昧道。不得一切諸法。離于有生。知一切幻化。是故世稱觀自在者。複次秘密主。聲聞衆住有緣地。識生滅除二邊。極觀察智。得不隨順修行因。是名聲聞叁昧道。秘密主緣覺觀察因果。住無言說法。不轉無言說。于一切法證極滅語言叁昧。是名緣覺叁昧道。秘密主。世間因果及業。若生若滅。系屬他主。空叁昧生。是名世間叁昧道。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秘密主當知 此等叁昧道
若住佛世尊 菩薩救世者
緣覺聲聞說 摧害于諸過
若諸天世間 真言法教道
如是勤勇者 爲利衆生故
複次世尊告執金剛秘密主言。秘密主汝當谛聽。諸真言相。金剛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世尊複說頌曰
等正覺真言 言名成立相
如因陀羅宗 諸義利成就
有增加法句 本名行相應
若唵字[合*牛]字 及與潑磔迦
或颉唎嫓等 是佛頂名號
若揭[口*栗]佷拏 佉陀耶畔阇
诃娜摩啰也 缽吒也等類
是奉教使者 諸忿怒真言
若有納麼字 及莎縛诃等
是修叁摩地 寂行者標相
若有扇多字 微戍陀字等
當知能滿足 一切所希願
此正覺佛子 救世者真言
若聲聞所說 一一句安布
是中辟支佛 複有少差別
謂叁昧分異 淨除于業生
複次秘密主。此真言相非一切諸佛所作。不令他作。亦不隨喜。何以故以是諸法法如是故。若諸如來出現。若諸如來不出。諸法法爾如是住。謂諸真言。真言法爾故秘密主。成等正覺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出興于世。而自此法。說種種道。隨種種樂欲。種種諸衆生心。以種種句種種文。種種隨方語言。種種諸趣音聲。而以加持說真言道。秘密主雲何如來真言道。謂加持此書寫文字。秘密主。如來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積集修行真實谛語。四聖谛四念處。四神足十如來力。六波羅蜜七菩提寶。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秘密主以要言之。諸如來一切智智。一切如來自福智力。自願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隨順衆生如其種類。開示真言教法。雲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迦字門一切諸法離作業故。佉字門一切諸法等虛空不可得故。哦字門一切諸法一切行不可得故。伽(重聲)字門一切諸法一合不可得故。遮字門一切諸法離一切遷變故。車字門一切諸法影像不可得故。若字門一切諸法生不可得故。社字門一切諸法戰敵不可得故。吒字門一切諸法慢不可得故。咤字門一切諸法長養不可得故。拏字門一切諸法怨對不可得故。荼(重聲)字門一切諸法執持不可得故。多字門一切諸法如如不可得故。他字門一切諸法住處不可得故。娜字門一切諸法施不可得故。馱(重聲)字門一切諸法法界不可得故。波字門一切諸法第一義谛不可得故。頗字門一切諸法不堅如聚沫故麼字門一切諸法縛不可得故。婆字門一切諸法一切有不可得故。野字門一切諸法一切乘不可得故。啰字門一切諸法離一切諸塵染故。邏字門一切諸法一切相不可得故。縛字門一切諸法語言道斷故。奢字門一切諸法本性寂故。沙字門一切諸法性鈍故。娑字門一切諸法一切谛不可得故。诃字門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秘密主仰若拏那麼于一切叁昧。自在速能成辨諸事。所爲義利皆悉成就。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真言叁昧門 圓滿一切願
所謂諸如來 不可思議果
具足衆勝願 真言決定義
超越于叁世 無垢同虛空
住不思議心 起作諸事業
到修行地者 授不思議果
是第一真實 諸佛所開示
若知此法教 當得諸悉地
最勝真實聲 真言真言相
行者谛思惟 當得不壞句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不共一切聲聞緣覺。亦非普爲一切衆生。若信此真言道者。諸功德法皆當滿足。唯願世尊。次說漫荼羅所須次第。如是說已。世尊複告金剛手而說偈言
持真言行者 供養諸聖尊
當奉悅意花 潔白黃朱色
缽頭摩青蓮 龍花奔那伽
計薩啰末利 得檗藍瞻蔔
無憂底羅劍 缽吒羅娑羅
是等鮮妙華 吉祥衆所樂
采集以爲鬘 敬心而供養
栴檀及青木 苜蓿香郁金
及余妙塗香 盡持以奉獻
沈水及松香 嚩藍與龍腦
白檀膠香等 失利婆塞迦
及余焚香類 芬馥世稱美
應當隨法教 而奉于聖尊
複次大衆生 依教獻諸食
奉乳糜酪飯 歡喜漫荼迦
百葉甘美餅 淨妙[米*少]糖餅
布利迦間究 及末塗失啰
嫓諾迦無憂 播缽吒食等
如是諸肴饍 種種珍妙果
蹇荼與石蜜 糖蜜生熟酥
種種諸漿飲 乳酪淨牛味
又奉諸燈燭 異類新淨器
盛滿妙香油 布列爲照明
四方缯[怡-臺+番]蓋 種種色相間
門標異形類 並懸以鈴铎
或以心供養 一切皆作之
持真言行者 存意勿遺忘
次具迦羅奢 或六或十八
備足諸寶藥 盛滿衆香水
枝條上垂布 間插華果實
塗香等嚴飾 結護而作淨
系頸以妙衣 瓶數或增廣
上首諸尊等 各各奉兼服
諸余大有情 一一皆獻之
如是修供養 次引應度者
灑之以淨水 授與塗香華
令發菩提心 憶念諸如來
一切皆當得 生于淨佛家
結法界生印 及與法輪印
金剛有情等 而用作加護
次應當自結 諸佛叁昧耶
叁轉加淨衣 如真言法教
而用覆其首 深起悲念心
叁誦叁昧耶 頂戴以啰字
嚴以大空點 周匝開焰鬘
字門生白光 流出如滿月
現對諸救世 而散于淨華
隨其所至處 行人而尊奉
漫荼羅初門 大龍廂衛處
于二門中間 安立于學人
住彼隨法教 而作衆事業
如是令弟子 遠離于諸過
作寂然護摩 護摩依法住
初自中胎藏 至第二之外
于漫茶羅中 作無疑慮心
如其自肘量 陷作光明壇
四節爲周界 中表金剛印
師位之右方 護摩具支分
學人住其左 蹲踞增敬心
自敷吉祥草 藉地以安坐
或布衆彩色 彤輝極嚴麗
一切缋事成 是略護摩處
周匝布祥茅 端坐互相加
右旋皆廣厚 遍灑以香水
思惟火光尊 哀愍一切故
應當持滿器 而以供養之
爾時善住者 當說是真語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惡揭娜(二合)曳(平二)莎诃(叁)
複以叁昧手 次持諸弟子
慧手大空指 略奉持護摩
每獻辄誠誦 各別至叁七
當住慈愍心 依法真實言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阿(去)摩诃(引)扇底(丁以反下同)檗多(二)扇底羯啰(叁)缽啰(二合)睒摩達磨儞(入)若(引)多(四)阿婆(去)嚩薩嚩(二合)婆(引)嚩(五)達麼娑麼多(引)缽啰(二合)缽多(二合六)莎诃(七)
行者護摩竟 應教令儭施
金銀衆珍寶 象馬及車乘
牛羊上衣服 或複余資財
弟子當至誠 恭敬起殷重
深心自忻慶 而奉于所尊
以修行淨舍 令彼歡喜故
已爲作加護 應召而告言
今此勝福田 一切佛所說
爲欲廣饒益 一切諸有情
奉施一切僧 當獲于大果
無盡大資財 世說常隨生
以供養僧者 施具德之人
是故世尊說 應當發歡喜
隨力辦肴膳 而施現前僧
爾時毗盧遮那世尊。複告執金剛秘密主。而說偈言
汝摩诃薩埵 一心應谛聽
當廣說灌頂 古佛所開示
師作第二壇 對中漫荼羅
圖畫于外界 相距二肘量
四方正均等 內向開一門
安四執金剛 居其四維外
謂住無戲論 及虛空無垢
無垢眼金剛 被雜色衣等
內心大蓮華 八葉及須蕊
于四方葉中 四伴侶菩薩
由彼大有情 往昔願力故
雲何名爲四 謂總持自在
念持利益心 悲者菩薩等
所余諸四葉 作四奉教者
雜色衣滿願 無礙及解脫
中央示法界 不可思議色
四寶所成瓶 盛滿衆藥寶
普賢慈氏尊 及與除蓋障
除一切惡趣 而以作加持
彼于灌頂時 當置妙蓮上
獻以塗香華 燈明及阏伽
上蔭幢幡蓋 奉攝意音樂
吉慶伽陀等 廣多美妙言
如是而供養 令得歡喜已
親對諸如來 而自灌其頂
複當供養彼 妙善諸香華
次應執金篦 在于彼前住
慰喻令歡喜 說如是伽他
佛子佛爲汝 決除無智膜
猶如世醫王 善用以金籌
持真言行者 複當執明鏡
爲顯無相法 說是妙伽他
諸法無形像 清澄無垢濁
無執離言說 但從因業起
如是知此法 自性無染汙
爲世無比利 汝從佛心生
次當授法輪 置以二足間
慧手傳法螺 複說如是偈
汝自于今日 轉于救世輪
其聲普周遍 吹無上法螺
勿生于異慧 當離疑悔心
開示于世間 勝行真言道
常作如是願 宣唱佛恩德
一切持金剛 皆當護念汝
次當于弟子 而起悲念心
行者應入中 示叁昧耶偈
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故
常不應舍法 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 不利衆生行
佛說叁…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