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叁 ▪第2页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異。汝今可往語彼周那。我親從佛聞。親受佛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
時。阿難承佛教旨。即詣彼所。告周那曰。我親從佛聞。親從佛受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所以然者。佛初得道能飯食者。及臨滅度能飯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
周那舍食已 始聞如此言
如來患甚笃 壽行今將訖
雖食栴檀耳 而患猶更增
抱病而涉路 漸向拘夷城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小複前行。詣一樹下。又告阿難。吾背痛甚。汝可敷座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如來止息。阿難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時。有阿羅漢弟子。名曰福貴。于拘夷那竭城向波婆城。中路見佛在一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定。得上調意第一寂滅。譬如大龍。亦如澄水。清淨無穢。見已歡喜。善心生焉。即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出家之人在清淨處。慕樂閑居。甚奇特也。有五百乘車經過其邊。而不聞見。我師一時在拘夷那竭城.波婆城。二城中間道側樹下。靜默而坐。時有五百乘車經過其邊。車聲轟轟覺而不聞。是時。有人來問我師。向群車過。甯見不耶。對曰。不見。又問。聞耶。對曰。不聞。又問。汝在此耶。在余處耶。答曰。在此。又問。汝醒悟耶。答曰。醒悟。又問。汝爲覺寐。答曰。不寐。彼人默念。是希有也。出家之人專精乃爾。車聲轟轟覺而不聞。即語我師曰。向有五百乘車從此道過。車聲振動。尚自不聞。豈他聞哉。即爲作禮。歡喜而去
佛告福貴。我今問汝。隨意所答。群車振動覺而不聞。雷動天地覺而不聞。何者爲難
福貴白佛言。千萬車聲。豈等雷電。不聞車聲未足爲難。雷動天地覺而不聞。斯乃爲難
佛告福貴。我于一時遊阿越村。在一草廬。時有異雲暴起。雷電霹雳。殺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人衆大聚。時。我出草廬。彷徉經行。彼大衆中有一人來至我所。頭面禮足。隨我經行。我知而故問。彼大衆聚何所爲耶。其人即問。佛向在何所。爲覺寐耶。答曰。在此。時不寐也。其人亦歎希聞得定如佛者也。雷電霹雳。聲聒天地。而獨寂定覺而不聞。乃白佛言。向有異雲暴起。雷電霹雳。殺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彼大衆聚。其正爲此。其人心悅即得法喜。禮佛而去
爾時。福貴被二黃疊。價直百千。即從座起。長跪叉手而白佛言。今以此疊奉上世尊。願垂納受
佛告福貴。汝以一疊施我。一施阿難。爾時。福貴承佛教旨。一奉如來。一施阿難。佛愍彼故。即爲納受。時。福貴禮佛足已。于一面坐。佛漸爲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爲大患.不淨.穢汙。上漏爲礙。出要爲上
時。佛知福貴意。歡喜柔軟。無諸蓋.纏。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即爲福貴說苦聖谛。苦集.苦滅.苦出要谛。時。福貴信心清淨。譬如淨潔白疊。易爲受色。即于座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無畏。而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如來聽我于正法中爲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唯願世尊聽我于正法中爲優婆塞
又白佛言。世尊。遊化若詣波婆城。唯願屈意過貧聚中。所以然者。欲盡有家飲食.床臥.衣服.湯藥。奉獻世尊。世尊受已。家內獲安
佛言。汝所言善
爾時。世尊爲福貴說法。示教利喜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歡喜而去。其去未久。阿難尋以黃疊奉上如來。如來哀愍。即爲受之。被于身上。爾時。世尊顔貌縱容。威光熾盛。諸根清淨。面色和悅。阿難見已。默自思念。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面色光澤。發明如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光色如金。不審何緣。願聞其意
佛告阿難。有二因緣。如來光色有殊于常。一者佛初得道。成無上正真覺時。二者臨欲滅度。舍于性命般涅槃時。阿難。以此二緣。光色殊常。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金色衣光悅 細軟極鮮淨
福貴奉世尊 如雪白毫光
佛命阿難。吾渴欲飲。汝取水來
阿難白言。向有五百乘車于上流渡。水濁未清。可以洗足。不中飲也
如是叁敕。阿難。汝取水來
阿難白言。今拘孫河去此不遠。清冷可飲。亦可澡浴
時。有鬼神居在雪山。笃信佛道。即以缽盛八種淨水。奉上世尊。佛愍彼故。尋爲受之。而說頌曰
佛以八種音 敕阿難取水
吾渴今欲飲 飲已詣拘屍
柔軟和雅音 所言悅衆心
給侍佛左右 尋白于世尊
向有五百車 截流渡彼岸
渾濁于此水 飲恐不便身
拘留河不遠 水美甚清冷
往彼可取飲 亦可澡浴身
雪山有鬼神 奉上如來水
飲已威勢強 衆中師子步
其水神龍居 清澄無濁穢
聖顔如雪山 安詳度拘孫
爾時。世尊即詣拘孫河。飲已澡浴。與衆而去。中路止息在一樹下。告周那曰。汝取僧伽梨四牒而敷。吾患背痛。欲暫止息。周那受教。敷置已訖。佛坐其上。周那禮已。于一面坐。而白佛言。我欲般涅槃。我欲般涅槃
佛告之曰。宜知是時。于是。周那即于佛前便般涅槃。佛時頌曰
佛趣拘孫河 清涼無濁穢
人中尊入水 澡浴度彼岸
大衆之原首 教敕于周那
吾今身疲極 汝速敷臥具
周那尋受教 四牒衣而敷
如來既止息 周那于前坐
即白于世尊 我欲取滅度
無愛無憎處 今當到彼方
無量功德海 最勝告彼曰
汝所作已辦 今宜知是時
見佛已聽許 周那倍精勤
滅行無有余 如燈盡火滅
時。阿難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佛滅度後。葬法雲何
佛告阿難。汝且默然。思汝所業。諸清信士自樂爲之
時。阿難複重叁啓。佛滅度後。葬法雲何
佛言。欲知葬法者。當如轉輪聖王
阿難又白。轉輪聖王葬法雲何
佛告阿難。聖王葬法。先以香湯洗浴其體。以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椁中。栴檀香椁次重于外。積衆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訖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刹懸缯。使國行人皆見法王塔。思慕正化。多所饒益。阿難。汝欲葬我。先以香湯洗浴。用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椁中。旃檀香椁次重于外。積衆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訖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刹懸缯。使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于時。世尊重觀此義。而說頌曰
阿難從坐起 長跪白世尊
如來滅度後 當以何法葬
阿難汝且默 思惟汝所行
國內諸清信 自當樂爲之
阿難叁請已 佛說轉輪葬
欲葬如來身 疊裹內棺椁
四衢起塔廟 爲利益衆生
諸有禮敬者 皆獲無量福
佛告阿難。天下有四種人。應得起塔。香花缯蓋。伎樂供養。何等爲四。一者如來應得起塔。二者辟支佛。叁者聲聞人。四者轉輪王。阿難。此四種人應得起塔。香華缯蓋。伎樂供養。爾時。世尊以偈說曰
佛應第一塔 辟支佛聲聞
及轉輪聖王 典領四域主
斯四應供養 如來之所記
佛辟支聲聞 及轉輪王塔
爾時。世尊告阿難。俱詣拘屍城。末羅雙樹間
對曰。唯然。即與大衆圍繞世尊。在道而行
有一梵志從拘屍城趣波婆城。中路遙見世尊顔貌端正。諸根寂定。見已歡喜。善心自生。前至佛所。問訊訖。一面住。而白佛言。我所居村去此不遠。唯願瞿昙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後趣城
佛告梵志。且止。且止。汝今便爲供養我已
時。梵志殷勤叁請。佛答如初。又告梵志。阿難在後。汝可語意
時。梵志聞佛教已。即詣阿難。問訊已。于一面立。白阿難言。我所居村去此不遠。欲屈瞿昙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後趣城
阿難報曰。止。止。梵志。汝今已爲得供養已
梵志複請。殷勤至叁。阿難答曰。時既暑熱。彼村遠逈。世尊疲極。不足勞娆
爾時。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
淨眼前進路 疲極向雙樹
梵志遙見佛 速詣而稽首
我村今在近 哀愍留一宿
清旦設微供 然後向彼城
梵志我身倦 道遠不能過
監藏者在後 汝可住語意
承佛教旨已 即詣阿難所
唯願至我村 清旦食已去
阿難曰止止 時熱不相赴
叁請不遂願 憂惱不悅樂
咄此有爲法 流遷不常住
今于雙樹間 滅我無漏身
佛辟支聲聞 一切皆歸滅
無常無撰擇 如火焚山林
爾時。世尊入拘屍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曰。汝爲如來于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當久住北方
對曰。唯然。即敷座。令北首
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脅如師子王。累足而臥
時。雙樹間所有鬼神笃信佛者。以非時花布散于地。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此雙樹神以非時華供養于我。此非供養如來
阿難白言。雲何名爲供養如來
語阿難。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佛觀此義。而說頌曰
佛在雙樹間 偃臥心不亂
樹神心清淨 以花散佛上
阿難白佛言 齋何名供養
受法而能行 覺華而爲供
紫金華如輪 散佛未爲供
陰界入無我 乃名第一供
爾時。梵摩那在于佛前執扇扇佛。佛言。汝卻。勿在吾前
時。阿難默自思念。此梵摩那常在佛左右。供給所須。當尊敬如來。視無厭足。今者末後須其瞻視。乃命使卻。意將何因。于是。阿難即整衣服。前白佛言。此梵摩那常在佛左右。供給所須。當尊敬如來。視無厭足。今者末後須其瞻視。而命使卻。將有何因
佛告阿難。此拘屍城外有十二由旬。皆是諸大神天之所居宅。無空缺處。此諸大神皆嫌此比丘當佛前立。今佛末後垂…
《長阿含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