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75卷12頁碼:P0605
宋 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大般涅槃經》十八 ▪第2页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續本經文上一頁。爾時世尊出八種聲告言。大王。時阿阇世左右顧視。此大衆中誰爲大王。我既罪逆又無福德。如來不應稱爲大王。爾時如來即複喚言。阿阇世大王。時王聞已心大歡喜。即作是言。如來今日顧命語言。真知如來于諸衆生大悲憐愍等無差別。白佛言。世尊。我今疑心永無遺余。定知如來真是衆生無上大師。爾時迦葉菩薩語持一切菩薩言。如來已爲阿阇世王作決定心。爾時阿阇世王即白佛言。世尊。假使我今得與梵王釋提桓因坐起飲食猶不欣悅。得遇如來一言顧命深以欣慶。爾時阿阇世王即以所持幡蓋香花伎樂供養。前禮佛足右繞叁匝。禮敬畢已卻坐一面

  爾時佛告阿阇世王言。大王。今當爲汝說正法要。汝當一心谛聽谛聽。凡夫常當系心觀身有二十事。一謂我此身中空無無漏。二無諸善根本。叁我此生死未得調順。四墮墜深坑無處不畏。五以何方便得見佛性。六雲何修定得見佛性。七生死常苦無常我淨。八八難之難難得遠離。九恒爲怨家之所追逐。十無有一法能遮諸有。十一于叁惡趣未得解脫。十二具足種種諸惡邪見。十叁亦未造立渡五逆津。十四生死無際未得其邊。十五不作諸業不得果報。十六無有我作他人受果。十七不作樂因終無樂果。十八若有造業果終不失。十九因無明生亦因而死。二十去來現在常行放逸。大王。凡夫之人常于此身當作如是二十種觀。作是觀已不樂生死。不樂生死則得止觀。爾時次第觀心生相。住相滅相次第觀心生住滅相。定慧進戒亦複如是。觀生住滅已。知心相乃至戒相終不作惡。無有死畏叁惡道畏。若不系心觀察如是二十事者。心則放逸無惡不造。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從昔來初未曾觀是二十事。故造衆惡。造衆惡故則有死畏叁惡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茲重惡。父王無辜橫加逆害。是二十事設觀不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佛告大王。一切諸法性相無常無有決定。王雲何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定相者。我之殺罪亦應不定。若殺定者一切諸法則非不定。佛言。大王。善哉善哉。諸佛世尊說一切法悉無定相。王複能知殺亦不定。是故當知殺無定相。大王。如汝。所言父王無辜橫加逆害者。何者是父。但于假名衆生五陰妄生父想。于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陰應非。若四是父色亦應非。若色非色合爲父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色與非色性無合故。大王。凡夫衆生于是色陰妄生父想。如是色陰亦不可害。何以故。色有十種是十種中唯色一種。可見可持可稱可量可牽可縛。雖可見縛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見不可捉持。不可稱量不可牽縛。色相如是雲何可殺。若色是父可殺可害獲罪報者余九應非。若九非者則應無罪。大王。色有叁種。過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則不可害。何以故。過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未來故名之爲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不可殺。有殺不殺色則不定。若色不定殺亦不定。殺不定故報亦不定。雲何說言定入地獄。大王。一切衆生所作罪業凡有二種。一者輕。二者重。若心口作則名爲輕。身口心作則名爲重。大王。心念口說身不作者所得報輕。大王。昔日口不敕殺但言刖足。大王。若敕侍臣立斬王首。坐時乃斬猶不得罪。況王不敕雲何得罪。王若得罪諸佛世尊亦應得罪何以故。汝父先王頻婆娑羅。曾于諸佛種諸善根。是故今日得居王位。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爲王。若不爲王汝則不得爲國生害。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若諸佛世尊無得罪者。汝獨雲何而得罪耶。大王。頻婆娑羅往有惡心。于毗富羅山遊行獵鹿。周遍圹野悉無所得。唯見一仙五通具足。見已即生嗔恚惡心。我今遊獵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驅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殺之。其人臨終生嗔惡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實無辜。汝以心口橫加戮害。我于來世亦當如是還以心口而害于汝。時王聞已即生悔心供養死屍。是王如是尚得輕受不墮地獄。況王不爾。而當地獄受果報耶。先王自作還自受之。雲何令王而得殺罪。如王所言父王無辜者。大王雲何言無。夫有罪者則有罪報。無惡業者則無罪報。汝父先王若無辜罪雲何有報。頻婆娑羅于現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惡果。是故先王亦複不定。以不定故殺亦不定。殺不定故雲何而言定入地獄

  大王。衆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藥狂。叁者咒狂。四者本業緣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戒。是人所作不至叁惡。若還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心作雲何得罪。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雲何得罪。大王。譬如幻師四衢道頭幻作種種男女象馬璎珞衣服愚癡之人謂爲真實。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譬如山間響聲。愚癡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有怨詐來親附。愚癡之人謂爲實親。智者了達乃知虛詐。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執鏡自見面像。愚癡之人謂爲真面。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熱時炎。愚癡之人謂之是水。智者了達知其非水。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乾闼婆城。愚癡之人謂爲真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如人夢中受五欲樂。愚癡之人謂之爲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大王。殺法殺業殺者殺果及以解脫。我皆了之則無有罪。王雖知殺雲何有罪。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飲則亦不醉雖複知火亦不燒燃。王亦如是。雖複知殺雲何有罪。大王。有諸衆生于日出時作種種罪。于月出時複行劫盜。日月不出則不作罪。雖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實不得罪。殺亦如是。雖複因王王實無罪。大王。如王宮中常敕屠羊心初無懼。雲何于父。獨生懼心。雖複人畜尊卑差別。寶命重死二俱無異。何故于羊心輕無懼。于父先王生重憂苦。大王。世間之人是愛僮仆不得自在。爲愛所使而行殺害。設有果報乃是愛罪。王不自在當有何咎。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無而亦是有。殺亦如是雖非有無而亦是有。慚愧之人則爲非有。無慚愧者則爲非無。受果報者名之爲有。空見之人則爲非有。有見之人則爲非無。有有見者亦名爲有。何以故。有有見者得果報故。無有見者則無果報。常見之人則爲非無。無常見者則爲非有。常常見者不得爲無。何以故。常常見者有惡業果故。是故常常見者不得爲無。以是義故。雖非有無而亦是有。大王。夫衆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爲殺。諸佛隨俗亦說爲殺。大王。色是無常。色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色雲何常。乃至識是無常。識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識雲何常。以無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無我。若是無常苦空無我爲何所殺。殺無常者得常涅槃。殺苦得樂。殺空得實。殺于無我而得真我。大王。若殺無常苦空無我者則與我同。我亦殺于無常苦空無我不入地獄。汝雲何入

  爾時阿阇世王如佛所說觀色乃至觀識。作是觀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則不作罪。世尊。我昔曾聞諸佛世尊常爲衆生而作父母。雖聞是語猶未審定。今則定知。世尊我亦曾聞。須彌山王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若有衆鳥隨所集處則同其色。雖聞是言亦不審定。我今來至佛須彌山則與同色。與同色者則知諸法無常苦空無我。世尊。我見世間從[廿/伊]蘭子生[廿/伊]蘭樹。不見[廿/伊]蘭生栴檀樹。我今始見從[廿/伊]蘭子生栴檀樹。[廿/伊]蘭子者我身是也。栴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世尊。我若不遇如來世尊。當于無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德。破壞衆生所有一切煩惱惡心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壞衆生惡心。世尊。若我審能破壞衆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爲諸衆生。受大苦惱不以爲苦。爾時摩伽陀國無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以如是等無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後宮婇女悉皆同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爾時阿阇世王語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長命。舍無常身而得常身。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即是天身長命常身。即是一切諸佛弟子。說是語已。即以種種寶幢幡蓋香花璎珞微妙伎樂而供養佛。複以偈頌而贊歎言

  實語甚微妙  善巧于句義

  甚深秘密藏  爲衆故顯示

  所有廣博言  爲衆故略說

  具足如是語  善能療衆生

  若有諸衆生  得聞是語者

  若信及不信  定知是佛說

  諸佛常軟言  爲衆故說粗

  粗語及軟語  皆歸第一義

  是故我今者  歸依于世尊

  如來語一味  猶如大海水

  是名第一谛  故無無義語

  如來今所說  種種無量法

  男女大小聞  同獲第一義

  無因亦無果  無生及無滅

  是名大涅槃  聞者破諸結

  如來爲一切  常作慈父母

  當知諸衆生  皆是如來子

  世尊大慈悲  爲衆故苦行

  如人著鬼魅  狂亂多所作

  我今得見佛  所得叁業善

  願以此功德  回向無上道

  我今所供養  佛法及衆僧

  願以此功德  叁寶常在世

  我今所當得  種種諸功德

  願以此破壞  衆生四種魔

  我遇惡知識  造作叁世罪

  今于佛前悔  願後更莫造

  願諸衆生等  悉發菩提心

  系心常思念  十方一切佛

  複願諸衆生  永破諸煩惱

  了了見佛性  猶如妙德等

  爾時世尊贊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當知是人則爲莊嚴諸佛大衆。大王汝昔已于毗婆屍佛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從是已來至我出世。于其中間未曾墮于地獄受苦。大王當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無量果報。大王。從今已往常當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從是因緣當得消滅無量惡故。爾時阿阇世王及摩伽陀舉國人民。從座而起繞佛叁匝辭退還宮。天行品者如雜花說

  大般涅槃經嬰兒行品第二十一

  善男子。雲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語者。如來雖爲一切衆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爲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爲。是故無說。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言語未了。雖複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語未了者即是諸佛秘密之言。雖有所說衆生不解。故名無語。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如來亦爾。一切衆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因而得解。又嬰兒者能說大字。如來亦爾。說于大字所謂婆啝。啝者有爲。婆者無爲。是名嬰兒。啝者名爲無常。婆者名爲有常。如來說常衆生聞已。爲常法故斷于無常。是名嬰兒行。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母。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爲衆生故不見苦樂無晝夜相。于諸衆生其心平等。故無父母親疏等相。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諸事。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菩薩不造生死作業。是名不作大事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薩摩诃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辟支佛乘。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木女嬰兒見已。亦複生于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嬰兒。如來亦爾。若有衆生欲造衆惡。如來爲說叁十叁天常樂我淨端正自恣。于妙宮殿受五欲樂。六根所對無非是樂。衆生聞有如是樂故。心生貪樂止不爲惡。勤作叁十叁天善業。實是生死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爲度衆生方便說言常樂我淨。又嬰兒者。若有衆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爲說于二乘。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乘故知生死過見涅槃樂。以是見故。則能自知有斷不斷有真不真有修不修有得不得。善男子。如彼嬰兒于非金中而生金想。如來亦爾。于不淨中而說爲淨。如來已得第一義故則無虛妄。如彼嬰兒于非牛馬作牛馬想。若有衆生于非道中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道爲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說非道爲道。如彼嬰兒于木男女生男女想。如來亦爾。知非衆生說衆生相。而實無有衆生相也若佛如來說無衆生。一切衆生則墮邪見。是故如來說有衆生。于衆生中作衆生相者。則不能破衆生相也。若于衆生破衆生相者。是則能得大般涅槃。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啼哭。是名嬰兒行。善男子。若有男女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是五行者。當知是人必定當得如是五行。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亦定當得是五行。佛言。善男子。不獨汝得如是五行。今此會中九十叁萬人。亦同于汝得是五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般涅槃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