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究竟一乘寶性論》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611卷31頁碼:P0813
後魏 勒那摩提譯

  《究竟一乘寶性論》四 ▪第4页

  後魏中印度叁藏勒那摩提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性論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論曰。已說無垢諸佛功德。次說諸佛如來作業。彼諸佛業自然而行常不休息。教化衆生應知。此依略說。有二種法自然而行。以是義故。依諸佛業自然而行。常不休息常作佛事故。說六偈

  于可化衆生  以教化方便

  起化衆生業  教化衆生界

  諸佛自在人  于可化衆生

  常待處待時  自然作佛事

  遍覺知大乘  最妙功德聚

  如大海水寶  如來智亦爾

  菩提廣無邊  猶如虛空界

  于無量功德  大智慧日光

  遍照諸衆生  有佛妙法身

  無垢功德藏  如我身無異

  煩惱障智障  雲霧羅網覆

  諸佛慈悲風  吹令散滅盡

  此六行偈義以十四偈略釋應知。偈言

  以何等性智  何者何處時

  作業無分別  是故業自然

  以何等根性  諸衆生可度

  以何等智慧  能度諸衆生

  又以何者是  化衆生方便

  衆生以何處  何時中可化

  進趣及功德  爲果爲攝取

  彼障及斷障  諸緣不分別

  進趣謂十地  功德因二谛

  果謂大菩提  攝菩提眷屬

  彼障謂無邊  煩惱及習氣

  斷障謂大慈  及大悲心等

  是名一切時  常種種因緣

  如是等六處  次第說應知

  如大海水寶  空日地雲風

  諸地如大海  智水功德寶

  菩提如空界  廣無中後邊

  爲利益衆生  二種業如日

  能悉遍照知  一切衆生界

  皆有如來性  如地中伏藏

  猶如彼大地  體安固不動

  爲利益衆生  見彼我無別

  客塵煩惱等  本自無體性

  一切皆虛妄  如雲聚不實

  起大慈悲心  猶如猛風吹

  煩惱智障盡  如彼雲聚散

  化事未究竟  故常在世間

  從本際以來  自然不休息

  問曰。如向所說諸佛如來不生不滅。若如是者即無爲法。無爲法者不修行業。雲何自然不休息常教化衆生事。答曰。爲示現彼諸佛大事斷諸疑惑。是故依彼不可思議無垢清淨諸佛境界。示現大事故。以譬喻說一行偈

  帝釋妙鼓雲  梵天日摩尼

  響及虛空地  如來身亦爾

  依此一行修多羅攝取義。偈九種譬喻。自此以下廣說余殘六十六偈應知。又複依彼廣說偈義。九種譬喻略說彼義。及以次第廣說如來無上利益一切衆生修行究竟。以十九偈解釋應知。偈言

  遠離一切業  未曾見有果

  爲一切疑人  除諸疑網故

  說九種譬喻  彼修多羅名

  廣說此諸法  彼修多羅中

  廣說九種喻  彼名智境界

  快妙智莊嚴  有智者速入

  具足佛境界  說彼天帝釋

  琉璃鏡像等  九種諸譬喻

  應知彼要義  見說及遍至

  以離諸相智  身口意業密

  大慈悲者得  離諸功用心

  無分別寂靜  以智故無垢

  如大毗琉璃  帝釋等譬喻

  智究竟滿足  故究竟寂靜

  以有淨智慧  是故無分別

  爲成種種義  故說釋等喻

  爲成彼義者  說九種見等

  離生離神通  諸佛現是事

  是名爲略說  種種義譬喻

  先喻解異後  後喻解異前

  佛體如鏡像  如彼琉璃地

  人非不有聲  如天妙法鼓

  非不作法事  如彼大雲雨

  非不作利益  而亦非不生

  種種諸種子  如梵天不動

  而非不淳熟  如彼大日輪

  非不破諸闇  如彼如意寶

  而非不希有  猶如彼聲響

  非不因緣成  猶如彼虛空

  非不爲一切  衆生作依止

  猶如彼大地  而非不住持

  一切種種物  以依彼大地

  荷負諸世間  種種諸物故

  依諸佛菩提  出世間妙法

  成就諸白業  諸禅四無量

  及以四空定  諸如來自然

  常住諸世間  有如是諸業

  一時非前後  作如是妙業

  究竟一乘寶性論挍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論曰。向說四種法。自此已下明有慧人于彼法中能生信心。依彼信者所得功德。說十四偈

  佛性佛菩提  佛法及佛業

  諸出世淨人  所不能思議

  此諸佛境界  若有能信者

  得無量功德  勝一切衆生

  以求佛菩提  不思議果報

  得無量功德  故勝諸世間

  若有人能舍  摩尼珠珍寶

  遍布十方界  無量佛國土

  爲求佛菩提  施與諸法王

  是人如是施  無量恒沙劫

  若複有人聞  妙境界一句

  聞已複能信  過施福無量

  若有智慧人  奉持無上戒

  身口意業淨  自然常護持

  爲求佛菩提  如是無量劫

  是人所得福  不可得思議

  若複有人聞  妙境界一句

  聞已複能信  過戒福無量

  若人入禅定  焚叁界煩惱

  過天行彼岸  無菩提方便

  若複有人聞  妙境界一句

  聞已複能信  過禅福無量

  無慧人能舍  唯得富貴報

  修持禁戒者  得生人天中

  修行斷諸障  非慧不能除

  慧除煩惱障  亦能除智障

  聞法爲慧因  是故聞法勝

  何況聞法已  複能生信心

  此十四偈以十一偈略釋應知。偈言

  身及彼所轉  功德及成義

  示此四種法  唯如來境界

  智者信爲有  及信畢竟得

  以信諸功德  速證無上道

  究竟到彼岸  如來所住處

  信有彼境界  彼非可思議

  我等可得彼  彼功德如是

  唯深信勝智  欲精進念定

  修智等功德  無上菩提心

  一切常現前  以常現前故

  名不退佛子  彼岸淨功德

  畢竟能成就  五度是功德

  以不分別叁  畢竟及清淨

  以離對治法  施唯施功德

  持戒唯持戒  余二度修行

  謂忍辱禅定  精進遍諸處

  悭等所治法  名爲煩惱障

  虛分別叁法  是名爲智障

  遠離彼諸障  更無余勝因

  唯真妙智慧  是故般若勝

  彼智慧根本  所謂聞慧是

  以聞慧生智  是故聞爲勝

  又自此已下明向所說義。依何等法說。依何等義說。依何等相說。初依彼法故。說二偈

  我此所說法  爲自心清淨

  依諸如來教  修多羅相應

  若有智慧人  聞能信受者

  我此所說法  亦爲攝彼人

  自此已下次依彼義故。說二偈

  依燈電摩尼  日月等諸明

  一切有眼者  皆能見境界

  依佛法光明  慧眼者能見

  以法有是利  故我說此法

  自此已下次依彼相故。說二偈

  若一切所說  有義有法句

  能令修行者  遠離于叁界

  及示寂靜法  最勝無上道

  佛說是正經  余者顛倒說

  自此已下依護法方便故。說七偈

  雖說法句義  斷叁界煩惱

  無明覆慧眼  貪等垢所纏

  又于佛法中  取少分說者

  世典善言說  彼叁尚可受

  何況諸如來  遠離煩惱垢

  無漏智慧人  所說修多羅

  以離于諸佛  一切世間中

  更無勝智慧  如實知法者

  如來說了義  彼不可思議

  思者是謗法  不識佛意故

  謗聖及壞法  此諸邪思惟

  煩惱愚癡人  妄見所計故

  故不應執著  邪見諸垢法

  以淨衣受色  垢膩不可染

  自此已下依謗正法故。說叁偈

  愚不信白法  邪見及憍慢

  過去謗法障  執著不了義

  著供養恭敬  唯見于邪法

  遠離善知識  親近謗法者

  樂著小乘法  如是等衆生

  不信于大乘  故謗諸佛法

  自此已下依謗正法得惡果報故。說六偈

  智者不應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羅霹雳  刀杖諸惡獸

  師子虎狼等  彼但能斷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獄

  應畏謗深法  及謗法知識

  決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獄

  雖近惡知識  惡心出佛血

  及殺害父母  斷諸聖人命

  破壞和合僧  及斷諸善根

  以系念正法  能解脫彼處

  若複有余人  誹謗甚深法

  彼人無量劫  不可得解脫

  自此已下依于說法法師生敬重心故。說二偈

  若人令衆生  學信如是法

  彼是我父母  亦是善知識

  彼人是智者  以如來滅後

  回邪見顛倒  令入正道故

  自此已下依彼說法所得功德。以用回向故。說叁偈

  叁寶清淨性  菩提功德業

  我略說七種  與佛經相應

  依此諸功德  願于命終時

  見無量壽佛  無邊功德身

  我及余信者  既見彼佛已

  願得離垢眼  成無上菩提

  自此已下略說句義。偈言

  依何等法說  依何等義說

  依何等相說  如彼法而說

  如彼義而說  如彼相而說

  彼一切諸法  六行偈示現

  護自身方便  以七行偈說

  明誹謗正法  故有叁行偈

  六偈示彼因  以二偈示現

  于彼說法人  深生敬重心

  大衆聞忍受  得彼大菩提

  略說叁種法  示現彼果報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