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集菩薩學論》二十一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诏譯
增長勝力品第十六之余
論曰。雲何名爲深心覺了。無盡意經雲。複次是心于諸所作離欺詐故。離欺詐者。不起谄故。不起谄者。能決定故。能決定者。除诳幻故。除诳幻者。住清淨故。住清淨者。常正直故。常正直者。無邪曲故。無邪曲者。性明了故。性明了者。善悟解故。善悟解者。得真實故。得真實者。不可壞故。不可壞者。獲堅牢故。獲堅牢者。得不動故。得不動者。不舍衆生。故此說是爲深心覺了。是經複說。最上殊勝深心修習。安住寂靜慈覆衆生。于賢善者恭敬尊重。非賢善者悲心濟拔。無捄護者爲作捄護。無依歸者爲作依歸。于漂泊者爲作洲渚。無主宰者爲作主宰。無伴侶者爲作伴侶。于邪曲者使令正直。于暴惡者使令柔順。于谄谀者使令中正。于虛诳者使令誠谛。于奸宄者使令淳質。不知恩者使令知恩。于苦惱者令得安隱。不饒益者爲作饒益。于我慢者使令謙下。于毀訾者使令贊美。于錯謬者爲作教诏。無守護者爲作守護。于相違者不見過咎。于諸師尊起清淨行。方便善巧等心恭敬。于所教誨憶持不忘
論曰。如是漸次深心修作。則能增長勝力大悲現前。如法集經雲。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修學不須多法。若持一法則能善知一切佛法。是一法者。所謂大悲。若諸菩薩能行大悲。則能攝取一切佛法如在掌中。世尊。如轉輪王所有輪寶隨其所至皆悉隨從。菩薩若起大悲則于諸佛法自然獲得亦複如是。世尊。譬如日出光照世間諸有情類所作事業皆得成辦。菩薩若以大悲照于一切菩提分法則易修作亦複如是。世尊。譬如諸根以意爲本。悉能取于自分境界。菩薩住于大悲則于一切菩提分法各各修作如理而行。世尊。譬如依彼命根有余諸根。菩薩若有大悲則能修諸菩提分法。又無盡意經雲。譬如人之命根以出入息而爲其本。如是菩薩修學大乘即以大悲而爲其本。又如長者唯有一子愛念情重未曾暫舍。菩薩獲得大悲于諸衆生愛之若子亦複如是
論曰。此雲何觀。謂以慈修心。于諸衆生愛猶己子。過去世時無量苦惱。現生之中病苦大海。未來長時輪回險難。如十地經說。無智愚癡異生之類。有無數身已滅現滅當滅。如是滅已。不能于身而生厭患。轉更增長衆苦機關。隨生死流不能出離。不能棄舍。諸蘊執藏。不能遠離大種毒蛇。不能觀察六處空聚。不能斷除我及我所。不能拔出見慢毒箭。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破壞無明黑暗。不能枯涸渴愛巨浪。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入邪稠林隨逐魔黨。于輪回海一向漂沒。無明卵谷厚膜纏裹。老病死苦常所逼切。我今爲愍諸有情等而作救護。積集無量福智資糧。以是善根。皆悉令得究竟清淨。彼經複說。是諸有情馳騁生死險難惡道地獄傍生琰魔羅界。愚癡暗蔽阙大導師。乃至沒于愛河洄澓流轉。不暇省滅欲恚害尋。無由棄舍貪欲習氣。身見羅刹之所執持。我慢洲渚無所依怙。不能超越六處聚落。無少善根而能濟渡。是故我今以大悲力拔彼衆生。令脫苦難離垢寂靜。當令安住一切智智大寶洲故。是諸有情憂悲苦惱隨轉連縛。貪愛桎梏之所檢系。無明谄诳長時覆翳。于叁界獄不求出離。我皆令脫種種怖畏現前苦惱。使無障礙得安隱樂
論曰。如是于他堅固深心。則能增長大悲福行。又最上問經雲。晝夜六時著新淨衣。禮敬諸佛常生尊重。次第修作成普賢行。又叁聚經說。頭面接足禮敬諸佛。則能忏除一切罪垢。叁聚者。謂忏悔勸請隨喜福等。又優波離所問經中但明勸請一種義利。解諸魔網。悟無常故。又等行禮敬一切諸佛。如無盡意經說。自他忏悔所獲福行。如普賢行四伽陀中說。隨喜福行。如月燈經隨喜品說。自余經中具明叁種。次明廣大供養回向行相。如寶雲經雲。若諸菩薩以所生花及諸焚香。栴檀香樹劫樹寶樹。乃至無主宰者無執持者晝夜六時運心供養佛菩薩等。又叁叁昧耶經雲。十方世界國土所有地生寶山水生寶山一切妙藥諸清淨水上妙飲食及諸金寶乃至北俱盧洲林藤地味自然香稻最上愛樂所受用者。長時運心如前供養
論曰。如上所明廣大親近承事供養佛菩薩等。如是聞已。畢竟一心依教而行發願回向。如普賢行經見金剛幢經或十地經中說。複次菩薩摩诃薩住極喜地。引發十種廣大誓願。所謂承事供養一切如來。而能成就清淨勝解。如是行相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所有諸佛出興于世。作大供養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一大願
爲欲受持一切如來所說法眼善能守護諸佛正教。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攝受正法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二大願
爲于諸佛出現于世。最初安住兜率天宮降神托陰住胎誕生長年出家修行苦行坐菩提場降伏諸魔轉正法輪示涅盤相。最先加行往詣供養。于一切處同時而轉最上法輪。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所有諸佛出現世間。請轉法輪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叁大願
爲欲引發廣大無量諸菩薩行。及無分別諸波羅蜜圓滿清淨。所攝諸地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如實無倒。顯示教誡諸菩薩行。使令發心。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所行正行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四大願
爲欲成熟諸有情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叁界六趣之所系屬。名色所攝使令永斷。一切趣數皆悉入于諸佛法中。畢竟安住一切智智使無遺余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成熟有情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五大願
爲欲入解十方世界。若廣若狹若粗若細。或覆或仰雜亂而住。猶如帝網分位各異。以相應智現前了知。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悉能入解如是世界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六大願
爲欲嚴淨諸佛國土。從一佛刹至一佛刹。皆以光明周遍瑩飾。離諸煩惱成清淨土。大智有情充滿其中。普入諸佛廣大境界。隨諸有情意樂歸向。平等顯示皆令歡喜。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佛刹數普令嚴淨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七大願
爲欲與諸大菩薩衆同一意樂積集善根。同一所緣住平等性。常得值遇諸佛菩薩。隨其所欲不相舍離。示佛威力等同發心。而複獲得不退神通。即能往詣一切世界。于大衆中現同類身。樂修菩薩所行正行。悟不思議大乘妙法。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等諸菩薩悟入大乘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八大願
爲欲乘禦不退轉輪諸菩薩行。身語意業皆不唐捐。若暫見所作于佛法中便得決定。暫聞言音即生淨信。能起正智永斷煩惱。願令是身如大藥樹救諸疾苦。如如意寶濟諸貧乏。廣利衆生修菩薩行。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不虛所行無有休息。是爲發起第九大願
爲于十方一切世界當證無上正等菩提。于其所化毛道衆生或一或多。皆能顯示降生出家成等正覺轉大法輪入般涅盤。示佛境界智惠威力。隨諸有情之所意樂。于刹那頃普令覺悟。盡衆生界真實回向。唯一菩提廣大涅盤。鹹以一音宣說法要。令諸有情心皆悅豫。以神通力悉能充滿一切世界。示大智力則能建立一切諸法。示大涅盤而不泯絕一切諸行。盡虛空界同等法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成叁菩提無有休息。是爲菩薩引發十種廣大誓願
論曰。如是觀想深心精進。于一切處作是回向。如觀音解脫經雲。以我所作一切善根平等回向。令諸衆生離墮落怖。令諸衆生脫諸眷屬恩愛怖。令諸衆生滅愚癡怖。令諸衆生斷系縛怖。令諸衆生離斷命怖。令諸衆生離貧窮怖。令諸衆生離夭壽怖。令諸衆生離毀謗怖。令諸衆生離輪回怖。令諸衆生離大衆威德怖。令諸衆生離諸死怖。令諸衆生離惡趣怖。令諸衆生離黑闇怖。令諸衆生離冤憎會怖。令諸衆生離愛別離怖。令諸衆生離憎嫉怖。令諸衆生離身心逼惱怖。令諸衆生斷除憂悲苦惱怖。又此略明回向。如普賢行經中偈雲
清淨勇猛文殊尊 普賢勝得亦如是
彼二大士說回向 我當隨順而修學
十方叁世諸如來 所說回向清淨教
我今積集諸善根 悉同最上普賢行
恭敬作禮品第十七
論曰。此明次第禮敬諸佛增長福行。當雲何知。如觀察世間經偈雲
若一刹那頃 承事于諸佛
我說所得報 永離八無暇
形色極殊好 成就相莊嚴
安住佛法中 無複諸懈怠
是人于現在 受用皆充足
常爲衆所尊 無病身光潔
後生長者家 尊崇無與等
廣興于惠施 珍寶無悭吝
複作轉輪王 統禦四天下
人民鹹善順 國土皆豐樂
威德力具足 七寶皆殊絕
于一切時中 而勤修供養
得生忉利宮 自在彌盧頂
爲帝釋天主 奉持清淨教
若人于佛塔 合掌而右旋
于俱胝劫中 受福無窮盡
又複于佛塔 發心而致禮
于無量劫中 離生盲跛躄
堅固諸善根 具勇猛精進
速得成菩提 斯由禮佛塔
若于惡世中 向佛暫歸命
則爲已親近 百千俱胝佛
是人于世間 最勝無過上
自在人中仙 端正無倫匹
若人以花鬘 奉施于佛塔
從此人中沒 生叁十叁天
乘上妙辇輿 珍寶而嚴飾
宮殿樓閣中 天女常圍繞
有清淨池沼 八德水盈溢
底布以金砂 琉璃玻[王*梨]岸
受上妙快樂 惠命皆長久
從此天中沒 得生豪貴家
于百千億劫 受勝福無極
常以妙花鬘 處處而供養
爲轉輪聖王 及帝釋天主
大自在天子 世主大梵王
由作是施故 獲如上功德
以上妙細[疊*毛] 施佛大導師
是人于世間 義利皆成就
又複以衣鬘 持以施佛塔
遠離下種族 永不生于彼
眷屬常圍繞 無別離苦惱
常得大國王 供養而稱贊
或生天龍中 及世間智者
具勇猛威神 福報無與等
若國城種族 于世尊塔廟
是人以少香 其微如芥子
以決定信心 而興于供養
所獲之功德 今當聽我說
永離諸垢穢 堅固清淨心
除病惱憂悲 容儀極高爽
得作轉輪王 具大智威德
隨其所至處 福力皆成就
若王若人民 鹹樂常尊奉
以上妙衣服 奉施于佛塔
是人于當生 身肢極光潔
哥屍迦天衣 俱時而顯現
常出適意香 聞者生歡悅
又複以金縷 織成殊勝衣
巧妙善安布 師子衆形相
後生于天中 所願無不果
珍寶衆纓絡 隨念于掌生
若人以妙幡 懸施于佛塔
隨彼所意樂 往生諸佛國
當獲金色身 衆相悉具足
上馔衆甘味 鹹樂持奉獻
又複以缯[疊*毛] 茸毳諸珍服
兜羅哥屍迦 作幢而施佛
是人于當生 庫藏皆充溢
離眷屬惱害 堅固無量智
上下悉端嚴 衆樂常瞻奉
不爲火所燒 及刀杖加害
若持一燈明 供養于佛塔
由作是施故 獲壽命長久
清淨心明了 形色皆圓滿
是人于後身 生金河淨刹
妙臂出光明 有大堅固力
遊行于世間 而無諸恐怖
假使那由他 若幹諸佛刹
芥子滿其中 稱量可知數
我說是福報 窮劫不能盡
以廣大缯蓋 持以施佛塔
是人不久得 具叁十二相
常出妙光明 無比難思議
其光常晃耀 瑩徹若金河
猶俱蘇摩花 開敷相間飾
名稱普周遍 具殊特神通
受用無有邊 得最上安隱
常得諸天人 親近而承事
少欲具威儀 堅持于淨戒
住寂靜林中 樂修諸禅定
智惠無所減 不舍菩提心
知足無希求 等行于慈行
若人作音樂 供養人中尊
離煩惱憂戚 獲聲相圓滿
眼目極明顯 谛視無雜亂
耳常聞妙聲 清淨心如悅
鼻高修且直 嚴相皆具足
其舌常嫩滑 紅潤若珊瑚
音響如天人 聞一俱胝量
離無舌醜報 永不生蛇中
最上殊勝身 端直無跛曲
常生善淨意 暫無少間斷
諸天人龍神 摩睺羅迦等
隨所行世間 安慰而守護
由作是施故 獲如上福報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乘集菩薩學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