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彌底部論》下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是所說。有人生陰處。舍五陰受中陰五陰。問曰。雲何知有中陰
曰。何所疑。答曰。有諸部說無中陰。何以故。道處不說故
佛語舍利弗。地獄我知人往地獄。我亦知可往地獄道。我亦知乃至衆生往到涅槃。我亦知佛不說。我知中間有不說。我知衆生往中間有。不說道可往中間有。如是
彼諸部見。佛此修多羅中不說。是故見無中陰
複次生處。佛不記故。生五處佛悉記。如佛記調達應入地獄。記都提婆羅門生畜生處。記姑羅柯生餓鬼處。記給孤獨氏生天。記儴佉王生人處。如是等記。不記一人生中間有
彼諸部見。佛不記五生處。是故諸部見無中間有
複次佛說業故。此業應受地獄。此業應受畜生餓鬼人天五道。如是等五道生處。佛說業中間有。佛不說業。是故彼諸部見。無中間有。如是
複次佛說此定。是實有五道故。此是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不說此定是中間有。彼諸部見。佛不說定中間有。是故諸部見。無中間有。如是
複次生無間故
佛言。人造五逆罪。身壞直入無間地獄。若有中間有者。佛不應說直入無間地獄
彼諸部見。佛說直入無間地獄故。是故諸部見。無中間有。如是
複次無定故
若死生有處。是其中間名爲中間有者。中間有于生有處。其間複應有中間有。是故諸部見無中間有。如是。複次無用故。言有中陰者。此言無用。何以故。中間有處無長短壽。病不病亦無。受苦不受苦業亦無。愛不愛色聲香味觸亦無。服飾莊嚴亦無。是故若言有中間有者。此言無用
複次同法生不同法生故。若中間有共生一法者。是其生有。非是中間有。若不同法生成別道名。如八正道。如是同法不同法成過。是故無中間有。如是
複次不說相故。佛說有五道相。中間有相。佛不說
彼諸部見不說相故。是故無中間有。如是
複次自身生故。佛說有衆生。從其身落無間。一念中受生
佛說一念受生。不說中間有處可生
彼諸部見。一念從其身落受生。是故無中間有。如是。從因等故
諸部見無中間有如是此說受五陰中間有處。是諸部執滅中間有
問曰。若爲遣所執。若爲因成有中間有。曰聽今所說。如諸部所執滅中間。有欲令是因還有中間有
難曰。如諸部所說。五道處不說故無中間有。答曰。不說五道處乘故。是故佛不說中間有。非是無中間有故。如從此城往彼城。不說乘應至彼處不可。以不說乘。應至彼處言無乘。中間有亦如是
複次如諸部所說。生處。佛不說故。無中間有
不住處故。佛不記中間有。是處衆生命根苦樂法非法交關勝處。是佛所記。是故佛不記中間有
複次如諸部所說。佛說業故無中間有。是人積聚造業應受六道生。色界無色界。是其所向道。以此業成中間有。乘至受生。是故佛不說中間有業。佛不說中間有業故。是故無中間有。不應爾
複次如諸部所說。佛說此定是實有五道故。無中間有應說不說故。如佛語葉波國人。應多有所告而我不說。不可以佛不定說故。言無法可說。是故佛不定說中間有故。是故不可說無中間有。可知
複次如諸部所說。生無間故無中間有。斷異道故。佛說無間。是故不可說無中間有
複次如諸部所說。無定故無中間有。如佛所說有中間禅非是不定。如第一第二禅是其中處。佛說有中間禅。中間禅中佛不說更有中間禅。如是應知。中間有非不定
複次如諸部所說。無用故無中間有。應到彼故。有用用中間有故往彼受生。是故中間有非無用
複次如諸部所說。同法生不同法生故。無中間有
二處生故生中間有處往受生處此二處同法不同法。雲何同法。同界故。雲何不同法。乘與生處異故。是故不可言無中間有
複次如諸部所說。不說相故。無中間有。多論處不應說此語。若佛說有中間有生多論處。不應間有中間有無中間有。是故不可說無中間有
複次如諸部所說。自身生故。無中間有。未生彼故。是其身應生彼。而未至生中間有。成生從種類中落受空處中間有。自見其身細微細滑。如在地無異彼。隨愛製故。依願樂其身。是故以此語不斷中間有
有中間有。何以故。斷間故
如佛語摩樓柯子。是時汝見聞覺知而已。汝爾時不在彼世界不在此世界。不在中間處。是名苦盡。我等見佛遣中間處。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有中間有。如佛說跋蹉耶那修多羅。爾時佛語跋蹉耶那。舍此身未生彼處。是時意生身愛取合故。我說名爲衆生。我等見佛說跋蹉耶那修多羅。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有中間有。中間入涅槃故
佛語諸比丘。五種人名龍駒馬。何等五種人。中間入涅槃是名第一人。生入涅槃是名第二人。行入涅槃是名第叁人。不行入涅槃是名第四人。上行入涅槃是名第五人
我等見佛說中間入涅槃故。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身不至故。識無身不至彼
我等見身不至彼。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天眼力故。佛言。我天眼見衆生落生。如是一切。若無中間有者。佛不說我天眼見衆生落生。我等見佛說。天眼見衆生落生。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如佛說揵闼婆處。故。佛言。叁處合時。然後度入胎。何等叁處合
父母和合揵闼婆來至前立。叁事合時。然後度入胎。是名叁處合。若無中間有。佛不說揵闼婆處
我等見佛說揵闼婆處。是故有中間有。複次得相關故。柯羅羅作本。乃至老無中間色得相關。我等見得相關故。應有道度處從死有受中間有。應有相關可成
複次稻苗譬故。從稻生苗從苗生稻。是色定法何等爲稻。前生有爲稻。何等爲苗。中間有爲苗
又生有爲稻
我等見稻苗譬故。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光明世間故。如阿難所說。我聞世尊爲菩薩時。從兜率天上。憶念智明下降母胎。是時一切世界光明普照。菩薩是時在中間有處光曜遍照。然後入胎。我等見光明世間故。是故有中間有
複次人欲受生轉變故。是人是其可往道近其邊。其人欲受生心轉變。不轉變不受生。如人從般稠摩偷羅國落。還從中生。何以故。不見異生道故。無轉變。若無中間有不成轉變。不應見其所往道。是其所依處是處見其所往道。如天眼見遊空如神通。我等見人欲受生轉變故。是故有中間有
說曰。如前所說。斷間故有中間有
斷叁縛故是。是時叁處中是處斷叁縛無此。無此有何義。曰不著內門無彼。無彼有何義。曰不著外門。不著中間。不著中間有何義
曰不著六識。是佛所說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跋蹉耶那修多羅故
說叁界故。佛已說叁界。舍此身有何義
曰舍欲界。未生彼有何義。曰未生色界。是時有何義。曰生色界。意生身。愛取合有何義。曰著禅味愛相合。是佛所說。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中間入涅槃故
行過去。若說中間入涅槃者。成生中間有。恐如是行入涅槃者。成生共勇猛。是語不應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身不至故。曰影現摸像如人映井面像影現。如死受生處。如是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天眼力故。曰細道故。有道細微余人不能見。天眼力樂見是故說天眼力。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如揵闼婆處故。曰向道故。是人先造善惡道臨死時。隨善惡業道向其人。曰。是故佛說揵闼婆處。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得相關故。曰何故如汝言。從此死有生中間有。相關如我從死有受生。有相關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稻苗譬故。曰道不勝故。何以故。稻苗爲譬。道成不勝。何以故。稻性生苗。既生苗已。複能生稻。從人落起中間有。不能生人而已。是故此譬殊險。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光明世間故。曰間過故。此語阿難已說言。我聞世尊。爲菩薩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光明照曜一切世間。恐如是。如此曜照。在菩薩成佛中間光明。非成佛時。光明此語不應。不明中間有
複次如前所說。人欲受生轉變故。曰夢見故。如人夢在般稠摩偷羅國。倚見摩偷羅。北界所領國。如是無中間有
人欲受生轉變亦如是。不明中間有
難曰。若無中間有者。佛不應說。告諸比丘。如二屋多有門戶。唯一大本門有一人立。守此門見人出入。如是我以天眼見衆生落生
若無中間有。與修多羅所說相違。若以天眼見衆生往還。應無衆生可見
複次若無中間有者。不應從人落生余道。何以故。此生滅時。是其生異處如是
若無中間有。天眼不應知。此人造善惡業生善惡道。不應知。佛前已說。我以天眼見衆生落生。如是一切
是。故我見從人落有處可依受生。是故我見定有中間有。中間有既定。我今更有所說
問曰。如上所說有人舍五陰生有處。受五陰中間有處彼人若爲
答曰。人初凡夫未厭欲界五陰具足五界受柯羅羅處。彼柯羅羅處無空界。彼處有二門。身門意門。化生處在六界六門。彼化生處不聾不盲如是應可知。有九善根不善根。于叁界七見谛煩惱七思惟煩惱。如是十四九十八使煩惱。在叁界五種如是。第二凡夫離欲界生無想天。處受二陰五界五門。彼處無合陰。依意界門下彼處有如厭離。欲界應知
第叁凡夫。厭離色界。從色界下生欲界
問曰。如從無色界落。昔所造業與禅定合色界處生有想天處。何以故。不如是。前所造業。共無想叁摩提合。從無色界落生無想天處。如是
答曰。以是故無處可說從無色界落生無想天處。是故應思惟。在此欲界毀想。生色界無想天。如是別有處毀欲毀覺毀喜毀樂。從無色界落生色界有想天處。如是別有處毀想。從無色界落生色界無想天處
如所說言。余人生勝處可說應當知。如是從無色界落生色界無想天。無處說應可知。難曰。有想叁摩提處業相異。無想叁摩提處業相異。是故覓說處可知。第四阿羅漢。問曰如是人欲受生轉變故。複無道故。無人不受生。何以故。作此說斷九十八使。無人受使生處。如是
答曰。叁有。生有業有死有是名叁有。此中生有所說
第五。二人一人七死七生。須陀洹一人斯陀含
第六一人中間入般涅槃
第七二人一人生已入般涅槃一人行入般涅槃
如是第八不行入般涅槃
無色界。此示面而已。不具足說。如是人處所說。一切凡夫不執
十叁種人可作。雲何十叁人
第一凡夫未厭欲界。第二凡夫厭欲界。第叁凡夫厭色界。第四七死七生。第五斯陀含。第六家家斯陀含。第七一間斯陀含。第八厭欲界阿那含上生。第九叁人生已入涅槃行入涅槃不行入涅槃。第十中間入涅槃。第十一厭色界上生。第十二生行入涅槃。第十叁阿羅漢。如是。彼第一凡夫二種生善處惡處。第二凡夫二種生欲界色界
第叁凡夫。叁種生欲界色界無色界
世尊聲聞未厭欲界有二種。生人天二處。厭欲界有二種。生欲界色界
厭色界叁種。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阿羅漢叁種。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彼凡夫未厭欲界五陰處。一切具有五陰界處八種。曰雲何爾。答欲界一切中間有處。五陰六界六門。是故作中有驗竟。生有。我等今說。有人舍六界生有處。受六界生有處。複舍六界受六界生有處如是
第二舍五界生有處。六六界生有處如是
第叁舍六界生有處受五六界如是
第四舍六受六五如是
第五舍五受五六如是
第六舍五受六五如是
第七舍六受五五如是
第八舍五受五五如是
彼第一雲何。從具足根體有落
從化生有度化生有
第二從柯羅羅阿浮陀伽那肉團落。從化生有度化生有
第叁從具足根體有落。從柯羅羅等度化生有
第四從具足根體有落。從化生有度柯羅羅。第五從柯羅羅等落。從柯羅羅等度化生有
第六從柯羅羅等落。從化生有度柯羅羅。第七從具足根體有落。從柯羅羅等度柯羅羅
第八從柯羅羅等落。從柯羅羅等柯羅羅。如是門處八種
善根處。第一一切處九
第二無人舍善根生有處。受九九生有處如是。複從地獄從斷善根有落。從共善根有落。從共善根有度共善根有
如是應作第五五種。無第七第八
有諸師說。唯斷善根人。從地獄複生地獄。是故八種可作如是不善根處。使處一種
厭欲界五陰處。第一一切五
第二舍二陰生有處。受五生有處
如此複有人從無想天。有落從有想天有度有想天。有如是五種應作
有諸師說。如如是逐先所作業。積聚與禅定。合複複無間生。有想天處
如是逐先所作業。積聚無想定。合複複無間生無想天處。是故八種可作如是
如是界門處共二門四種。雲何四種。舍六入生有處受。六二如是
第二種舍六受五二
第叁舍五受六二。第四舍五受五二。從前說應可知。以是故凡夫胎處不至厭。是故四種可作。如是。共善根共不善根共。使。第五可作五種。無第七第八
厭色界陰處五種。如是。共六界五種雲何二種共五若爲。答有人舍一界生有處。受一五生有處。舍六受一五如是。共入七種。共二入二種
如是。善根處不善根處。使處十一種。七死七生五陰處。一切五。界處門處。五種善根等處。一種
如是。斯陀含不善根處。一切七
使處。一切十長家家
陰處。一種。界門處。八種。善根等處。如斯陀含。一間。陰處。一種。界門處。四種。善根處。一種。不善根處。使處斯陀含二種。厭欲界陰處。一種。界門處。二種。上生善根等處。一種。行成等二種如是。厭色界
阿羅漢五陰處。二種。界門處。叁種善根處。叁種。不善根處。使處四種。如是中間有處。應當知
如是。初有處。第二有處。未離欲
第叁處。離欲。初有處。離欲
第二第叁處。離欲。如是。應當知
如是共十八界。十二門有漏陰如是。應當知如是陰展轉共因緣起。是故若欲除陰滅陰。因當勤正精進如法修行
依說論竟
叁彌底部論卷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