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摩诃衍論》

「論集部」經文1668卷32頁碼:P0591
姚秦 筏提摩多譯

  《釋摩诃衍論》十 ▪第2页

  龍樹菩薩造 / 姚秦叁藏筏提摩多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大乘道。當持此論思量修習。究竟能至無上之道。若人聞是法已不生怯弱。當知是人定紹佛種。必爲諸佛之所授記。假使有人能化叁千大千世界滿中衆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食頃正思此法。過前功德不可爲喻。複次若人受持此論。觀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得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歎其功德亦不能盡何以故。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此人功德亦複如是無有邊際。其有衆生于此論中。毀謗不信所獲罪報。經無量劫受大苦惱。是故衆生但應仰信不應誹謗。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斷絕一切叁寶之種。以一切如來皆依此法得涅槃故。一切菩薩因之修行入佛智故。當知過去菩薩已依此法得成淨信。現在菩薩今依此法得成淨信。未來菩薩當依此法得成淨信。是故衆生應勤修學

  論曰。就此文中即有八門。雲何爲八。一者舉前所說總結門。二者舉益勸人令修門。叁者顯離疑信功德門。四者比類爲對示勝門。五者舉受持功贊揚門。六者舉誹謗過令怖門。七者殊勝廣說離謗門。八者總結修行勸人門。是名爲八。言舉前所說總結門者。謂以一總字總結八種摩诃衍故。何故。余法略不結焉。所謂舉本攝其末故。如本如是摩诃衍諸佛秘藏我已總說故。言舉益勸人令修門者。所謂集成行因之海。而爲莊嚴法身之果。受持此論思惟義理。常恒相續不斷絕故。如本若有衆生欲于如來甚深境界得生正信遠離誹謗入大乘道當持此論思量修習究竟能至無上之道故。言顯離疑信功德門者。謂有衆生聞此摩诃衍之甚深極妙廣大法門已。即其心中亦不疑畏亦不怯弱。亦不輕賤亦不誹謗。發決定心發堅固心。發尊重心發愛信心。當知是人實真佛子。不斷法種不斷僧種。不斷佛種常恒相續。轉轉增長盡于未來。亦爲諸佛親所授記。亦爲一切無量菩薩之所護念故。如本若人聞是法已不生怯弱。當知是人定紹佛種必爲諸佛之所授記故。言比類爲對示勝門者。謂若有人能善攝化叁千大千世界中遍滿衆生。皆悉無余令行十善。或有衆生于一食頃。于此甚深法觀察思量。若挍量此二人功德。彼第一人所得功德甚極微少。譬如芥子碎作百分一分之量。此第二人所得功德甚極廣大。譬如碎十方世界微塵數量故。如本假使有人能化叁千大千世界滿中衆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食頃正思此法過前功德不可爲喻故。言舉受持功贊揚門者。謂若有人受持此論觀察義理。若一日若一夜。中間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不可言說不可思量。若假使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若十方叁世一切諸菩薩。以十方世界微塵數舌。各各皆悉于十方世界微塵數之量不可說劫。贊揚其人所有功德亦不能盡。所以者何。法身真如之功德。等虛空界無邊際故。何況凡夫二乘之人能稱歎之。一日一夜不多中間受持人。尚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何況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乃至百日中。受持讀誦思惟觀察。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說中不可說故。如本複次若人受持此論觀察修行若一日若一夜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得說。假令十方一切諸佛各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歎其功德亦不能盡。何以故。謂法性功德無有盡故。此人功德亦複如是無有邊際故。言舉誹謗過令怖門者。謂有衆生于此論教生不信心破謗不行。如是衆生所得罪報。于諸不可說不可說劫中。受苦中之重大苦故。如本其有衆生于此論中毀謗不信所獲罪報經無量劫受大苦惱故。是故衆生但應仰信不應誹謗者。即是總結上說決擇。勸請行者。自此已下作其因緣示重過失。謂此法中不信誹謗。失自善根損他功德。斷絕一切叁寶之種無續期故。如本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斷絕一切叁寶之種故。言殊勝廣說離謗門者。謂十方叁世諸如來。一切皆悉以摩诃衍。爲其根本成正覺故。十方叁世無量菩薩。一切皆悉以摩诃衍。爲其根本具因海故。如是重深摩诃衍法。若有衆生生不信心诤論誹謗。如是衆生亦名斷伐一切諸佛。亦名斷伐一切菩薩。亦名斷絕自如來藏本覺佛故。如本以一切如來皆依此法得涅盤故。一切菩薩因之修行入佛智故。當知過去菩薩已依此法得成淨信現在菩薩今依此法得成淨信未來菩薩當依此法得成淨信故。是故衆生應勤修學者。即是總結修行勸人門。應審思擇

  已說勸修利益門。次說回向遍布門

  本曰

  諸佛甚深廣大義  我今隨分總特說

  回此功德如法性  普利一切衆生界

  論曰。就此一頌中即有叁種門。雲何名爲叁種門耶。一者攝前所說總結門。二者展舒功德令廣門。叁者施于衆生普利門。是名爲叁。就初門中則有二種。雲何爲二。一者通總攝前所說門。二者顯示能說字相門。如其次第應審觀察。諸佛甚深廣大義者。即是通總攝前所說門。所謂通攝叁十叁種本數法故。此義雲何。言諸佛者。則是不二摩诃衍法。所以者何。此不二法形于彼佛其德勝故。大本花嚴契經中作如是說。其圓圓海得諸佛勝。故其一切佛不能成就圓圓海劣故。若爾何故分流花嚴契經中作如是說。盧舍那佛叁種世間爲其身心。叁種世間攝法無余。彼佛身心亦複無有所不攝焉。盧舍那佛雖攝叁世間。而攝不攝故。是故無過。言甚深者。即是兩重八種摩诃衍之本法。以何義故名爲甚深。如是兩重摩诃衍法。能入門望極甚深故。以此義故立甚深稱。應審思擇。言廣大義者。即是兩重能入門法。以何義故名廣大義。如是兩重能入門法。皆悉各各能廣自法。能大自法。能爲自法。作名義故。以此義故建立廣大義名字焉。已說通總攝前所說門。次說顯示能說字相門。言我今隨分總持說者。即是顯示能說字相門。謂以總字通持一切種種說故。立義分中摩诃衍者總。即是此焉欤。何故一字通持諸說。爲欲顯示摩诃衍論如意論故。已說攝前所說總結門。次說展舒功德令廣門。言回此功德如法性者。即是展舒功德令廣門。謂自所作之功德回向叁處故。雲何爲叁。一者真如。二者一心法。叁者本覺佛性。是名爲叁。以何義故回向叁處。謂爲欲自所作功德令平等故回向真如。或爲欲自所作功德令廣大故回向一心。或爲欲自所作功德令明了故回向本覺應如是知應如是觀。如是回向有何利益。謂衆多故。此義雲何。譬如用一微塵置大地中。所置微塵與彼大地等無差別。回向法門亦如是故。又譬如用一注水置大海中。所置水注與彼大海等無差別。回向法門亦如是故。又譬如破一小有。即便與大虛空等無差別。回向法門亦如是故。已說展舒功德令廣門。次說施于衆生普利門。言普利一切衆生界者。則是施于衆生普利門。謂舉廣大圓滿功德。周遍利益衆生界故

  歡喜大士至心勸  無量佛子衆海中

  我已超毛頭叁角  過于生死之四根

  第一無數粗滿訖  第二僧祇始入無

  如宜汝等諸佛子  以于左右之兩手

  捧于本釋之明鏡  臨七識散慮之面

  見六塵境界之垢  洗法執人我之咎

  汝等佛子若如是  法身應化之叁身

  如舒伊字圓現前  常樂我淨之四德

  如入達池具出生  我從四王自在處

  下入大海龍宮殿  隨分窺諸契經海

  總有一百洛叉數  如是諸經真實法

  無量無邊差別義  摩诃衍論立義中

  該攝安立具足說  有善男子善女人

  若自手捧斯論卷  名捧百洛叉經者

  若自口經誦本分  名誦百洛叉經者

  此人所得之功德  十方世界微塵數

  諸佛及大菩薩衆  各出微塵數舌相

  如是微塵數劫中  不息稱說不能盡

  何況觀察其義理  思惟文下之所诠

  有善男子善女人  生不信心謗斯論

  此人所得之罪業  十方世界微塵數

  諸佛及大菩薩衆  各出微塵數舌相

  如是微塵數劫中  不息說過不能盡

  是人往罪滅無所  一切諸佛不能救

  是故行者歸本原  當依斯論應修行

  實不可生不信心  誹謗甚深大乘教

  當願此勸遠流布  遍于重重不說刹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