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論》四
馬鳴菩薩造 / 真谛叁藏譯
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第七
如是已說獨一山王摩诃山王大決擇分。次當說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其相雲何。偈曰
大海部藏中 總有十種法
謂五種非空 及五種無常
論曰。此大海部藏道路分中。建立幾法爲部藏量。所謂建立十種法體。以爲大海部藏分故。摩诃衍地修多羅中。作如是說。俱俱海藏履道分中。唯有十法無有余法。乃至廣說故。如偈大海部藏中總有十種法故。以何義故有十應知。五種非空五種無常。各差別故。如偈謂五種非空及五種無常故。彼十種法。其名字相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及有實 性火並今光
兼深裏出興 地藏大龍王
如是五種名 非空不共稱
起持變壞品 與大力無明
如是五種名 無常不共稱
各有第一一 以請氣力故
立門實本攝 如法應觀察
論曰。雲何名爲五種非空決定住法。一者離礙非空決定住法。二者有實非空決定住法。叁者性火非空決定住法。四者今光非空決定住法。五者深裏出興決定住法。是名爲五。如偈離礙及有實性火並今光兼深裏出興地藏大龍王故。如是五名。五種非空決定住法。不共異轉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種名非空不共稱故雲何名爲五種無常虛假轉法。一者動起無常虛假轉法。二者止持無常虛假轉法。叁者易變無常虛假轉法。四者散壞無常虛假轉法。五者大力無常虛假轉法。是名爲五。如偈起持變壞品與大力無明故。如是五名。五種無常虛假轉法。不共異轉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種名無常不共稱故。深裏大力如是二法。氣力立門非取實體。應審觀察。如偈各有第一一以請氣力故立門實本攝如法應觀察故。如是已說建立名字不同門。次當說所诠義理差別門。如是五種非空決定住法。各有幾數。所謂各各有二種故。雲何名爲二種離礙。一者守身離礙。二者變轉離礙。言守身離礙者。無障礙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離礙者。建立萬有令自在故。是名爲二。雲何名爲二種有實。一者守身有實。二者變轉有實。言守身有實者。常平等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有實者。建立差別令安住故。是名爲二。雲何名爲二種性火。一者守身性火。二者變轉性火。言守身性火者。明德藏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性火者。塵累俱轉隨順成故。是名爲二。雲何名爲二種今光一者守身今光。二者變轉今光言守身今光者。始炎炎身決定常恒不失壞故。言變轉今光者。隨順流轉無所礙故。是名爲二。雲何名爲二種深裏。一者守身深裏。二者變轉深裏。言守身深裏者。離絕中身常恒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深裏者。諸無爲中得自在故。是名爲二。如前所說。五種無常業用差別。各各如何。所謂如次出生一切無量無邊大過患海。皆無余故。住持一切無量無邊大過患海。皆無余故。變易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德海。皆無余故。壞滅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德海。皆無余故。覆障非德非患中身自在。皆無余故。如是五法。自體及品各各差別。應審觀察如是已說所诠義理差別門。次當說依位決定安立門。如前所說。五十一種真金剛位。遍幾處耶。偈曰
如是五十一 遍于五種處
大聰明行者 能善決擇知
論曰。如前所說。五十一位。遍離礙等五種處中。無所不至無所不通。以此義故。大金剛位有五應知。如偈如是五十一遍于五種處故。如是位地利根能知。非鈍者境所以者何。極甚深故。極利了故。極秘密故。如偈大聰明行者能善決擇知故。亦複處二故位亦二應知。是故具集有十而已。然今所說是變非身。別建立位總幾數有。字身差別其相雲何。偈曰
別建立位數 總有十種焉
漸次及盡余 不動與俱滅
一空一有位 智智斷智地
相值兼撥立 邊邊轉一會
具足此十位 門界量圓滿
論曰。別建立位總有十種。雲何爲十。一者一向無超漸次位。二者遍究竟盡不盡位。叁者一切中際不動位。四者雙立諸法俱滅位。五者若一空當一有位。六者能斷所斷悉智位。七者熏力相對相值位。八者隨除障處立位位。九者真妄得邊有無位。十者諸法一種一會位。是名爲十。如偈別建立位數總有十種焉。漸次及盡余不動與俱滅。一空一有位智智斷智地。相值兼撥立邊邊轉一會故。隨有一別建立彼總。必當具足一切別位。方得建立大總位耶。必當具別總得成故。如偈具足此十位門界量圓滿故。如是十種別相之位。遍于幾處。遍五處故。所謂轉攝五種處中。各具五十一金剛位。經過諸位亦有十種別相位故。大總相位總有幾數。遍幾處耶偈曰
總位有叁種 謂上中下故
唯遍五種處 非余位應知
論曰。大性總地根本體位。總有叁種。雲何爲叁。一者趣高上上轉去位。二者自然安住中中位。叁者向焉下下轉去位。是名爲叁。如偈總位有叁種。謂上中下故故如是叁總隨別有有。唯遍轉五非所余位。應審觀察。如偈唯遍五種處非余位應知故。如是已說依位決定安立門。次當說依位法數具阙門。如前所說。十種本法守轉二種。金剛位中爲盡不盡。謂若守位中。唯具德五無所余五。若轉位中。十法具足無所阙失。以此義故。總別二門有無亦了。如是已說依位法數具阙門。次當說德患對量現宗門。其相雲何。偈曰
起性止及今 變空壞並實
力龍如次對 有似而取多
論曰。治障照覆對量形相。如其次第動起無常。性火住法止持無常。今光住法易變無常。離礙住法散壞無常。有實住法大力無常。出興龍王以之爲量。如偈起性止及今變空壞並實力龍如次對故。如是對量。一向轉耶。俱量轉耶。俱量應知。如偈有似而取多故。如是已說德患對量現宗門。次當說隨次別釋廣說門。且離礙門安布形相現示雲何。主伴治障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身體中 有五十一位
五十一位中 有叁種總相
叁種總相中 有十種別相
初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具足十本數 最初主後伴
次初主後伴 如次應觀察
論曰。就離礙中。有五十一種金剛位。就此位中。有叁種根本總相位。就此總中。有十種分離別相位。如偈離礙身體中有五十一位。五十一位中有叁種總相。叁種總相中有十種別相故。金剛諸位一一位中皆具本數。如偈初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具足十本數故。主伴各二。雲何二主。一者主主。二者伴主。雲何二伴。一者伴伴。二者主伴。言主主者。是離礙故。言伴主者。第二轉故。言伴伴者。除五本法余眷屬故。言主伴者。除其離礙余四法故。如偈最初主後伴次初主後伴如次應觀察故。叁種總相金剛位中。雲何安立。謂初信心以爲其始。後[襌-(田/十)+(王*寸)]陀地以爲其終。次第漸轉。是故建立趣高上上轉去位。後[襌-(田/十)+(王*寸)]陀地以爲其始。第一信心以爲其終。次第漸轉。是故建立向焉下下轉去位。上下二門位位各各離邊中道決定安立。是故建立自然安住中中位。以此義故十種別相唯有上下不有中焉。且依上門建立十位。形相雲何。偈曰
信五事已經 至後後位故
一事究竟故 一味中轉故
治障一滅故 治障不俱故
以智斷智故 上下相照故
本無今有故 治障自辨故
無別一轉故 如次應觀察
論曰。依趣高上上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何。謂以五種非空住法。對治五種虛假轉法。如其次第無有超過。漸漸轉故。建立一向無超漸次位。如偈信五事已經至後後位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一究竟故建立遍究竟盡不盡位。如偈一事究竟故。故以五事治五事。不增不減不大不小一味平等中道實相故。建立一切中際不動位。如偈一味中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障滅時其智慧體則便滅故。建立雙立諸法俱滅位。如偈治障一滅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起無障障起無治。不能親近不能俱行不能及達故。建立若一空當一有位。如偈治障不俱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勝氣力變一切障爲治眷屬。亦以勝力斷眷屬故。建立能斷所斷悉智位。如偈以智斷智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上位下位互相照達。隨其所應斷除障故。建立熏力相對相值位。如偈上下相照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所斷障虛妄無本。安立位地亦無本故。建立隨除障處立位位。如偈本無今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皆明淨障皆闇冥。彼治斷事悉已成辨。此障覆用悉已具足故。建立真妄得邊有無位。如偈治障自辨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障二法無二無別一味平等一體一性一業一用故。建立諸法一種一會位。如偈無別一轉故。故如是諸位如偈釋說。專心觀察其理分明本趣具現。如偈如次應觀察故。是名爲依離礙門安立諸位總別現示上上差別。次依下門建立十門。形相雲何。偈曰
如前說十義 隨應當如如
壞得體歸空 漸次第轉故
論曰。依向焉下下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何。謂如前所說十種義中。隨其所應順順如如。壞其得體歸空本存故。如偈如前說十義隨應當如如壞得體歸空故。如是諸位爲一時轉。前後轉耶。以前後轉非一時故。如偈漸次第轉故。故于余諸法如是如是。隨隨如如說示造作。應審觀察其別轉相。是本存故是本主故。皆悉各各如是二轉。一時前後有二義故。雲何爲二。一者建立轉。前後定故。二者本性轉。無前後故。是名爲二。如前所說種種諸門。同名異物。住思應觀
深裏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決擇分第八
如是已說大海部藏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深裏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決擇分。其相雲何。偈曰
地藏龍王中 總有二種義
所謂德藏義 並及患藏義
論曰。就深裏出興地藏大龍王體中。則有二義。雲何爲二。一者功德本藏義。二者過患本藏義。言功德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爲四非空根本藏故。言過患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爲四無常根本藏故。如偈地藏龍王中總有二種義。所謂德藏義並及患藏義故。具二藏義。地藏龍王居住何處。其裏幾量長短大小等諸形相。當如何耶。偈曰
處唵婆屍尼 裏五十一量
長一千由旬 頭有婆多提
則出四種水 尾有舍伽必
則出四種風 色如玻璃珠
論曰。今此偈中爲明何義。爲欲現示舉事現理開演本法大海故。此大龍王居于何處。謂居唵婆屍尼中故。如偈處唵婆屍尼故。出水入地去隔幾量。謂從水底向地下入。五十一由旬之量故。如偈裏五十一量故。彼大龍王身長幾量。一千由旬無增減故。如偈長一千由旬故。彼大龍王于其頭上。有清白毫名曰婆多提。從此毫端出四種水。雲何爲四。一者中空水。其出水塵。空以爲內有以爲外。而出生故。二者方等水。其出水塵四角量等無差違故。叁者常熟水。其出水塵。于一切處于一切時。常恒暖故。四者耀明水。其出水塵。光明清白常恒今故。是名爲四。如偈頭有婆多提則出四種水故。亦彼龍王于其尾末。有一毛[葉-世+珏]名曰舍伽。必從此毛末。出四種風。雲何爲四。一者發塵風。此風起時經多中間。發起無量無邊塵故。二者持塵風。此風出時。止住諸塵令安住故。叁者變珍風。此風出時經多中間。變諸金玉作砂石故。四者壞珍風。此風出時經多中間。壞滅金玉作無有故。是名爲四。如偈尾有舍伽必則出四種風故。彼龍身色譬如玻璃無有定色。如偈色如玻璃珠故。處唵婆屍尼者。喻本性王無住本處。裏五十一量者。喻真金位定數量品。長一千由旬者。喻本性王具千種德。頭有婆多提者。喻本性王于諸淨品有作方便。則出四種水者。喻四非空。尾有舍伽必者。喻本性王于諸染品有作業用。則出四種風者。喻四無常色。如玻璃珠者。喻本性王染淨不攝。如其次第應審思擇。複次住處大海水底相去中間。喻五十一種金剛位已具。出現至大海時。喻雜類趣。息海浪時喻起善心時。常起浪時喻惡心興時。亦複住心應審觀察。本行上地一味平等妙法無邊業用具足大海寶輪妙嚴王子修多羅中。作如是說。生四道法不四道攝離絕中心。生四輪法不四輪攝離絕中心。而立名字。說大力無明者。隨所生法建立名故。乃至廣說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宗地玄文本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6】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