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蓋正行所集經》十
龍樹菩薩集 /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诏譯
是時長者複以伽陀。稱贊佛已。發誠實言。作大誓願。以我所修善根功德。願未來世。得成佛道。亦如世尊。具足成就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以無礙智無上法藥。能愈衆生貪恚癡病。于無親者。爲作主宰。于黑暗者。爲作照明。未調伏者。令善調伏。未信解者。令生信解。未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盤者。令得涅盤。畢竟出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鹹使生天。受妙快樂。複能勸修八聖道行。開示宣暢四聖谛法。令彼聞已。心得悟解。贊佛法僧種種功德。無量智慧。自性清淨。廣大威神。無能勝者。能拔輪回生死苦惱。方便誘導。入解脫城。漸次令修諸功德法。守護淨戒。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四無畏。及四神足。四正勤等。治諸懈怠。于四念處。明記不忘。四無量心。平等修習。依五根力。斷五趣障。了五蘊相。自他同等。具足圓成六波羅蜜。以七聖財。普施一切。修淨戒足。蹈七覺花。一心安住七方便觀。分別演說八聖道支。善能修習九次第定。具足十力。名聞十方。得十自在。乃至成佛
爾時世尊。見彼長者。于大衆中。發誓願已。贊言。善哉。汝今真是人中大龍。人中師子。最上最勝。人中大仙。離諸垢染。如白蓮華。堪能運載一切衆生。堪能荷擔無上菩提。是時世尊。舒金色手。如蓮華開。指間網絻。其紋巧妙。如父撫子。按長者頂。以梵音聲。如春雷震而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能滿衆生志願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具足十力。破諸魔衆。其土清淨。廣大富樂。時虛空中。有諸天子。雨妙香花。而爲供養。普佛世界一切有情。皆發信心。樂修福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于未來世 積集勝功德
于生死海中 拯濟諸沈溺
過無數劫已 當得成佛道
慧眼淨無垢 現證一切法
具相放光明 如世間杲日
令一切衆生 除叁毒黑暗
天人大衆中 最勝無過上
善調伏有情 皆令修梵行
爲第一導師 具足一切智
得最上菩提 如蓮華出水
爾時世尊。與彼長者。于大衆中。授佛記已。時頻婆娑羅王國內人民。鹹發信心。歎未曾有。由于佛等。專修施行。于人天中。常爲主宰。有大威力。常以大悲。利益安樂一切衆生。無上菩提。決定獲得。是故佛敕。諸比丘等。于此經典。常當受持。爲人宣說
廣明施行。恐繁且止。持戒功德。今當顯示。雲何布施之後。即雲持戒。此依諸經。次第如是。又諸衆生。放逸著樂。多由內心。自邪思惟。隨順造作。乃至現行。流至身語。破毀禁戒。爲令衆生發起對治。故布施後。說持戒相。若佛弟子。及諸白衣。于彼禁戒。堅持無犯。此說是名清淨持戒。若諸衆生。發起邪思。身語意業。造衆多罪。殺害衆生。斷人命根。他所有物。不與而取。妉著染欲。心無暫舍。妄言。绮語。惡口。兩舌。起大邪見。撥無因果。殺父。害母。殺阿羅漢。以惡毒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塔壞寺。盜衆僧物。汙淨行尼。于諸善人。喜生罵辱。常樂聚集。說無義語。輕法慢教。貪營世務。爲邪活命。造諸惡業。魁脍獄卒。屠殺捕魚。穿窬抄劫。乃至貧人微少財物。亦行剝奪。與他毒藥。損害衆生。象馬牛等。樂爲犍犗。破壞聚落。斫伐林木。發言碜毒。譏刺賢善。詐現威儀。其心谄曲。善說不善。與令不與。造衆罪已。臨命終時。種種苦相。皆悉現前。識既滅謝。惡業隨逐。墮地獄中。受極重苦。地獄有四。一曰煻煨。二曰屍糞。叁曰劍林。四曰灰河。是四地獄。名爲近邊。複有八熱根本地獄。一名燒然。二極燒然。叁名衆合。四名號叫。五大號叫。六名炎熱。七極炎熱。八名無間。時彼獄中。有諸獄卒。厥狀醜惡。甚可怖畏。或作牛頭。驢象頭等。其形長大。肥壯多力。身皮黑澀。發毛黃赤。皺眉怒目。褰鼻亸唇。兩臂堅硬。手執鐵棒。或持利斧。槍戟錘鋸。劍輪[(ㄇ@人)/ㄙ/月]索。種種苦具。皆出猛焰。是諸獄卒。凶險卒暴。于彼罪人。無少慈心。或燒或煮。或斫或鋸。尋即命終。須臾複活。或複驅入煻煨屍糞地獄之中。下足燋爛。舉複如故。遙見林木。即往逃避。到已枝葉皆爲鋒刃。從上而墜。斫截其身。有諸鸷獸虎兕師子。摩竭魚等。張口吐火。齒牙铦利。咀嚼吞啖。造惡有情。有大鐵樹。名娑拉末黎。上有百千鋒刃鐵刺。一一鐵刺。長十六指。時彼獄卒。驅逐罪人。隨其上下。而逆刺之。諸惡飛禽。競集其上。利喙堅爪。或[焰-炎+鳥]或躩。獄卒或以大熱鐵丸。以钤擘口。逼令吞之。或镕銅汁。灌其口中。從咽徹下。悉皆燋爛。或以鐵釘。而釘其舌。複以鐵犁。使牛耕之。或投罪人大鐵臼中。複以其杵。而搗碎之。或以鐵匣。而夾其身。耳鼻口中。悉皆流血。一切身分。破壞無余。有大炭坑。極深炎熾。以彼罪人。擲入其中。倏然之間。變成火聚。時諸獄卒。鹹共呵責。汝于昔時。多造諸惡。心無慈行。破犯禁戒。今受其報。自當知之。此中極苦。難堪難忍。長時受罪。業盡方出。是故佛敕。汝等比丘。常于此經。受持讀誦。爲人演說。令修施戒。得成福蓋
佛言彼破戒者。由彼惡慧。內心思構。不起對治。熱惱逼迫。造作衆罪。猶如幹枯樹穴之中。置之炎火。必爲所燒。如敗種子。雖植良田。畢竟不能生長其芽。彼破戒者。于佛法田。不生善芽。亦複如是。又如林木。悉伐其本。莖幹枝葉。不複滋茂。破戒之人。斷其善根。壞功德法。亦複如是。猶如枯井。諸渴乏者。欲求其水。必不可得。彼破戒者。一切善人。從其求法。亦不複得。如旃茶羅。不堪爲王。一切人民。不肯信伏。彼破戒者。不堪說法。一切衆生。不能聽受。譬如人于腐爛甘蔗。欲求其味。終不可得。若于毀犯。禁戒之人。求其功德。畢竟無有。又諸白衣。見彼沙門。孤單無累。寂靜安樂。棄舍其家。樂作沙門。彼無正因。心不決定。愚癡暗鈍。作沙門已。複樂經營世俗事業。妉著染欲。破毀禁戒。時彼衆中。有諸耆德。呵責于彼。爲說偈言
汝持佛叁衣 樂作非法行
汙辱彼淨衆 旃茶羅無異
內心邪思惟 五欲諸境界
猶如彼犢子 常念于水草
樂作世俗事 貨易諸珍異
增減其價直 言說無誠實
彼則如漏卮 其心常不足
爲求少財利 營構虛詐事
譬如蜂采花 當依蓮花林
返入荊棘叢 枉受諸艱苦
我佛法大海 終不容其屍
彼[鹵*兼]鹵田中 不複生種子
如癞病萦纏 無方可療治
汝作諸惡業 何不生驚怖
亦如漏舡舫 自他豈能渡
佛言。破戒之人。無所堪任。由多欲故。心則多求。侵犯他色。常懷驚懼。失壞名聞。離善知識。當知此輩。如彼悭者。畢竟無有少施功德。彼破戒人。如貧無手。雖至寶山。而無所得。如不淨瓶。滿而流溢。如彼陷阱。人見遠避。如室中蛇。人常恐懼。如好園林。中蹲猛虎。如險惡道。人不欲往。如彼破車。不能運載。如彼惡人。衆皆擯棄。如彼毒蛇。眼不欲視。如屍陀林。人多厭惡。如彼狂象。惡人所製。如竊盜人。富者所忌。猶如彩畫占博迦花。彼無戒香。亦複如是。如旃檀林。有[廿/毗]麻樹。其臭相雜。速當斫伐。假使口中。有百千舌。不能盡說破戒過失。欲知其數。無有邊際。由破戒故。不能增長一切衆生平等善法。如契經說。有一士夫。謂其婿曰。汝今駕車。入林伐薪。由伐薪故。乃失其牛。因尋牛故。令人守車。牛尚未獲。車複失矣。是人周慞。處處推覓。到一池所。見有飛禽。即取其斧。遠而擲之。擊禽不中。斧墜池中。脫衣岸上。入池求斧。斧不複得。衣爲人偷。裸形歸家。時已昏黑。既至門首。潛窺牕下。彼家中人。鹹謂賊至。以杖擊之。而傷一目。眼中流血。悶絕于地。時有惡蟲。從上而墜。聞其血腥。複食一目。向曉丈人自舍而出。知其是婿。怪而诘之。具陳上事。即爲其婿。乃說偈曰
失衣及壞目 人身何所爲
既不堪承事 由此而遐棄
亦如佛弟子 甯廢其多聞
于戒當護持 破戒如無目
是知毀戒者 假名爲沙門
不應受供養 失諸善功德
此中複說。譬如長者。而有多子。常加訓誨。令無放逸。即以庫藏。種種財物。奴婢仆從。悉付與之。如此則能長守快樂。其諸子中。或有奢侈。樂著女色。長者聞已。即集親屬。苦切責之。以少財物。遣出其舍。複誡之曰。慎莫放逸。散壞汝財。後受貧苦。爲他所棄。是長者子。不從其教。未久之間。所費都盡。形容憔悴。以乞自活。爲彼親族之所惡賤。時父長者。見已憂惱。心則棄舍。于衆人前。高聲唱言。此非我子。此非我子。令彼聞已。深懷慚恧。佛言。我亦如是。若諸弟子。破毀禁戒。無慚無愧。即便擯出佛法之中。亦不付與菩提分等。諸功德法。種種聖財。乃于人天。沙門婆羅門等。大衆之中。高聲唱言。此破戒者。非我弟子。令彼聞已。羞恥過罪
又諸白衣。既出家已。當依沙門。清淨而住。著袈裟衣。執持應器。被精進镫。修習多聞。返依世俗。作邪活命。乘禦象馬。身擐甲胄。持弓負矢。入軍陣中。如是等比。于我法中。毀壞律儀。眼不欲視。譬如世間彩畫燈炬。設使衆多。不能除暗。彼愚癡人。不能發起無漏聖智。爲世照明。亦複如是。如俳優者。著妙衣冠。于衆人前。自稱王者。然彼實無第一娛樂。破戒之人。雖服袈裟。作沙門相。則無清淨出世妙樂。又如貧人。詐稱豪貴。于大衆中。高聲自謂我是長者。然彼實無隨意自在。彼破戒者。假名沙門。則不能得解脫妙果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福蓋正行所集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