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諸經禮忏儀》下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撰
比丘善導集記
往生禮贊偈一卷勸一切衆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 六時禮贊偈。謹依大乘經。及龍樹天親此土沙門等。所造往生禮贊集在一處分作六時。唯欲相續系心助成往益。亦願曉悟未聞。遠沾遐代耳。何者
第一依釋迦及十方諸佛。贊歎彌陀十二光名。勸稱禮念定生彼國。十九拜。當日沒時禮
第二謹依大乘經。采集要文以爲禮贊偈。二十叁拜。當初夜時禮
第叁依龍樹菩薩願往生禮贊偈。十六拜。當中夜時禮
第四依天親菩薩願往生禮贊偈。二十拜。當後夜時禮
第五依彥琮法師願往生禮贊偈。二十二拜。當辰朝時禮
第六僧善導願往生禮贊偈。依十六觀作二十拜。當午時禮
問曰。今欲勸人往生者。未知若爲安心起行作業定得往生彼國土也。答曰。必欲生彼國土者。如觀經說。先具叁心必得往生。何者爲叁。一者至誠心。所謂身業禮拜彼佛。口業贊歎稱揚彼佛。意業專念觀察彼佛。凡起叁業必須真實。故名至誠心。二者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叁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故名回向發願心。具此叁心必得往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觀經具說應知
又如天親淨土論雲。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何者爲五。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至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拜彼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爲期。不雜余禮故名禮拜門
二者口業贊歎門。所謂專憶贊歎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衆身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名贊歎門
叁者意業憶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衆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唯除睡時。恒憶恒念恒想恒觀此事等。故名觀察門
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叁業四威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名作願門
五者回向門。所謂專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叁乘五道一一聖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衆生共之回向彼國。故名回向門
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衆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門。五門既具定得往生。一一門與上叁心合。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名真實業也。應知
又觀行四修法。用策叁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爲四
一者恭敬修。所謂恭敬禮拜彼佛及彼一切聖衆等。故名恭敬修。畢命爲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二者無余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念專想專禮專贊彼佛及一切聖衆等。不雜余業。故名無余修。畢命爲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叁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贊歎憶念觀察回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余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嗔煩惱來間隨犯隨忏。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爲期誓不中止。即是長時修
又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衆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然今時衆生悉爲煩惱系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且速回願往生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應知
又如文殊波若雲。欲明一行叁昧。唯勸獨處空閑舍諸亂意。系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于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者。有何意也
答曰。乃由衆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問曰。既遣專稱一佛。何故境現即多。此豈非邪正相交一多雜現也。
答曰。佛佛齊證。形無二別。縱使念一見多乖何大道理也
又如觀經雲。行觀坐觀禮念等。皆須面向西方者最勝。如樹先傾倒必隨曲。故必有事礙。不及向西方者。但作向西想亦得。問曰。一切諸佛叁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爲別異爾。亦非是稱念余佛不能除障滅罪也。應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爲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五叁。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嗔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忏悔心故。忏悔有叁品。一要二略叁廣。如下具說。隨意用皆得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何以故爾。比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辯。仰願一切往生人等。善自思量。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已晝夜莫廢畢命爲期。止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爲法樂。乃至成佛不經生死。豈非快哉。應知
第一佛勸禮贊阿彌陀佛十二光名。求願往生一十九拜。當日沒時禮。取中下忏悔亦得。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一切叁寶。我今稽首禮。回願往生無量壽國。此之一佛現是今時道俗等師。言叁寶者。即是福田無量。若能禮之一拜。即是念報師恩以成已行。以斯一行回願往生
南無十方叁世盡虛空遍法界微塵刹土中。一切叁寶。我今稽首禮。回願往生無量壽國。然十方虛空無邊叁寶無盡。若禮一拜。即是福田無量功德無窮。能至心禮之一拜。一一佛上。一一法上。一一菩薩上聖僧上。一一舍利上。皆得身口意業解脫分善根來資益行者。以成己業。以斯一行回願往生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問曰。何故號爲阿彌陀 答曰。彌陀經及觀經雲。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覓念佛衆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佛。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又釋迦佛及十方佛。贊歎彌陀光明有十二種名。普勸衆生稱名禮拜。相續不斷者。現世得無量功德。命終之後定得往生。如無量壽經說雲。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叁塗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無複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耀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衆鹹共歎譽。亦複如是。若有衆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者。隨其所願得生其國。常爲諸菩薩聲聞之衆。所共歎譽稱其功德。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不能盡
白諸行者。當知彌陀身相光明。釋迦如來一劫說不能盡者。如觀經雲。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今既觀經有如此不思議增上勝緣攝護行者。何不相續稱觀禮念願往生也。應知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無量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無邊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無礙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無對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光焰王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清淨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歡喜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智慧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不斷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難思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無稱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超日月光佛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 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哀愍覆護我.令法種增長.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此二菩薩一切衆生臨命終時。共持花臺授與行者。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複與無數化佛菩薩聲聞大衆等。一時授手。如彈指頃即得往生。爲報恩故至心禮之一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 諸菩薩清淨大海衆 願共衆生鹹歸命。故我頂禮生彼國
此等諸菩薩亦隨佛來迎接行者。爲報恩故至心禮之一拜
普爲師僧父母及善知識法界衆生。斷除叁障。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歸命忏悔
至心忏悔
南無歸忏十方佛 願滅一切諸罪根
今將久近所修善 回作自他安樂因
恒願一切臨終時 勝緣勝境悉現前
願睹彌陀大悲主 觀音勢至十方尊
仰惟神光蒙授手 乘佛願力生彼國
忏悔回向發願已 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次作梵 說偈發願(出寶性論)
禮忏諸功德 布施諸有情
願臨命終時 見無量壽佛
無邊功德身 我及余信者
既見彼佛已 願得離垢眼
往生安樂國 成無上菩提
忏已一切恭敬
歸佛得菩提 道心恒不退
歸法薩婆若 得大總持門
歸僧息诤論 同入和合海
回願往生 無量壽國 願諸衆生
叁業清淨 奉持佛教
和南一切賢聖回願往生無量壽國
諸衆等聽說黃昏偈
人間匆匆營衆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雲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說此偈已更當心口發願。願弟子臨命終時。…
《集諸經禮忏儀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