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經》一
梁扶南叁藏僧伽婆羅譯
生因緣第一
佛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精舍。于彼早起著衣持缽。與比丘衆圍繞入王舍城乞食。是時空中而說頌曰
佛身如金山 行步如象王
面貌甚端嚴 猶若于滿月
與比丘圍繞 俱行入于城
爾時世尊將欲入城足履門阃。有種種不思議事。盲者得視。聾者能聽。啞者能語。跛者能行。牢獄系閉皆得解脫。有怨憎者悉生慈悲。犢子系縛自然解脫其往母所。一切諸獸象馬牛等心大歡喜悉皆鳴吼。一切飛鳥鹦鹉舍利俱翅羅孔雀等鳥鳴聲相和。諸莊嚴具镮钏钗珰種種寶物在箧笥中自然出聲。甚可愛樂。一切伎樂自然俱作。是時此地自然清淨。無諸穢惡沙礫瓦石荊棘毒草。六種震動。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南踴北沒。北踴南沒。中央踴四邊沒。四邊踴中央沒。周回旋轉現此種種奇特。之事爾時空中複說偈言
一切大地 四海爲衣 國城諸山
以爲莊嚴 世尊蹈地 六種震動
如海中舶 爲風所吹
時佛入城。以神力故令一切人悉生喜踴。如大海水爲風所吹。一切人民而說偈言
世間可愛樂 無過佛入國
大地六種動 沙礫無遺余
諸根不具足 悉皆得具足
一切衆樂器 自然出妙聲
佛光照諸國 如千日照世
以香水灑地 及栴檀末香
是時此國城 莊嚴中第一
爾時世尊行至大路。于大路中有二小兒。一是何伽羅久履笥(翻最勝姓)兒。一是久履笴(翻勝姓)兒。此二小兒在沙中戲。第一小兒名阇耶(翻勝)。第二小兒名毗阇耶(翻不勝)。此二小兒見世尊身叁十二相。第一小兒以沙爲糗捧內佛缽。第二小兒合掌隨喜。即說偈言
自然大慈悲 圓光莊嚴身
已遠離生死 我今一心念
以心念佛故 捧沙以供養
是時阇耶供養已而發願言。以此善根當令我爲一傘地王于佛法中廣作供養。佛知其心見其正願。未來之世有勝妙果。由佛如來爲福田故。以慈悲心而受此沙。即便含笑身出諸光。青黃赤白。或從頂出。或膝下出。膝下出光照八地獄。寒者得暖熱者清涼。光照其身苦惱皆除。彼諸衆生心生疑惑。我已脫苦。爲即住此。爲余處生。爾時世尊爲起善念複作化人。令至其處。彼衆生見而生心言。我等今者非異處生。但以此人力故令我脫苦。複于化人更生心念。地獄報業悉皆消滅。從彼命終生人天中有見谛處。從頂出光照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于光明中說苦無常空無我法。複說偈言
當精進出家 相應于佛法
滅除生死軍 如象破宅舍
若人于佛法 勤行不放逸
舍一切生死 得一切苦滅
佛之光明能照叁千大千世界。照已還入佛身。若佛欲記過去業報光從背入。若佛欲記未來業報光從前入。若佛欲記地獄生者光從足入。若佛欲記畜生生者光從踝入。若佛欲記餓鬼生者光從腳趾入。若佛欲記人生者光從膝入。若佛欲記鐵輪王生光從左掌入。若佛欲記金輪王生光從右掌入。若佛欲記天生光從臍入。若佛欲記聲聞菩提光從口入。若佛欲記緣覺菩提光從白毫相處入。若佛欲記菩薩菩提光從肉髻入。光從叁千世界還者。先繞佛叁匝然後各隨所入。今佛含笑身出光明。繞佛叁匝從左掌入不無因緣。是時阿難見已合掌。而說偈言
佛除掉慢等 滅怨成勝因
不無因而笑 齒白如珂雪
以智慧能知 他所樂聞事
以最勝光明 能令彼疑滅
佛聲如雷震 眼猶如牛王
人天勝福田 當記施沙報
佛言。阿難。我于今者不無因笑。有因緣故如來應正遍知現此含笑。阿難汝見小兒以手捧沙置缽中不。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世尊又言。此兒者我入涅槃百年後。當生波吒利弗多城王名阿育。爲四分轉輪王信樂正法。當廣供養舍利起八萬四千塔饒益多人。于是如來複說偈言
我入涅槃後 當生孔雀姓
名阿育人王 樂法廣名聞
以我舍利塔 莊嚴閻浮提
是其功德報 施沙奉于佛
佛時取沙授與阿難而語之言。汝取牛糞用和此沙塗佛經行地。阿難受教即用塗地。乃至波吒利弗多城。有王名旃那羅笈多(翻月護)。時王有子名頻頭娑羅(翻適實)。頻頭娑羅長子名修私摩(翻善結)
是時有詹波城婆羅門生一女。色貌端正國中第一。相師記曰。是女夫當作王女應生二子。第一子作四分轉輪王。第二子出家得道。婆羅門聞是語已生大歡喜。欲樂富貴將其女往波吒利弗多國。以一切莊嚴之具莊嚴其身。而白頻頭娑羅王言。我女端正國中第一。與王作婦。王即納之以置宮內。一切內人皆作是念。此女端正彼國最勝。若王見者必當樂著不愛我等。諸內人等思惟是已。即便令其作剃毛師爲王剃毛。又于一時王令剃毛。當剃毛時王便得眠。王眠既覺心生歡喜。即語其言。汝有所須隨意所說。即白王言。我願與王共相娛樂。時王語言。汝是剃毛師我是國王。雲何同汝。複白王言。我是婆羅門女非剃毛師。彼婆羅門本欲以我爲王夫人。王又問言。誰令汝作剃毛師耶。答言。內人。王又語言。汝今勿複更爲此事。即便取之以爲夫人。少時有娠十月生子。時王念言。我今無憂。即名此兒爲阿輸柯(即是阿育翻爲無憂)。乃至生第二兒。除心憂故即名此兒爲毗多輸柯(翻爲除憂)。其體粗澀父不愛念。時頻頭娑羅王欲相諸子誰堪紹繼即命外道相師。名賓伽羅跋娑(翻蒼犢)語言。和上我欲相諸王子。若我滅後誰堪爲王。賓伽羅跋娑答言。大王欲相王子當入金殿。乃至頻頭娑羅王將至金殿。時阿育母語阿育言。大王今日欲相諸子汝可往彼。阿育答言。王不喜我。雲何得往。其母語言。汝今但去。阿育答言今當如命。願母遣人將食至彼。乃至阿育從波吒利弗多城出。時有大臣。名曰成護。遇見阿育問言。今者欲何處去。阿育答言。今日大王于金殿上欲相諸子。我今往彼。成護即以最勝舊象與阿育乘。阿育乘象至金殿所。至已于諸王中而便坐地。諸王皆有種種飲食金銀爲器。時阿育母即便遣人辦飯與酪。盛以瓦器送與阿育。是時頻頭娑羅王語相師言。汝當次第相諸王子。于我滅後誰堪爲王。相師思惟。若言阿育堪爲王者。王不重之必當殺我。思惟是已便白王言我今以因緣相不出其名。王答言好。相師即言。若王子中有好乘者便堪爲王。大王複言。汝可更相。相師複言。若勝坐處是堪爲王。大王複言。汝可更相。相師複言。有好飲食及以好器則堪爲王。時諸王子聞其此言各各思惟。若有好乘坐處飲食器者我當作王。阿育思惟。今此相師不出其名以相故說。若好乘等堪爲王者我乘最勝。又坐大地飯酪第一。我器地造以水爲飲。如我所見我當作王。是時相師問訊其母。其母問言。大王滅後誰當作王。答言阿育。複語相師。王或更問堪作王者。汝可遠去不須住此。若阿育得王汝當更來。是時相師遠至余國。時頻頭娑羅王所領國名德叉屍羅。欲爲反逆不從王化。頻頭娑羅王語阿育言。汝可集四種兵往至彼國。器仗資物悉不與之。乃至阿育領四兵衆從波吒利弗多國出。衆人白阿育言。我等今者無有器仗及以資物。雲何當能征罰彼國。阿育答言。若有功德應爲王者器仗資物自然而出。作此語已。應時地開。器仗資物一時而出。是時阿育領四種兵罰德叉屍羅。時德叉屍羅人民聞阿育來。出半由旬莊嚴道路。香水灑地奉迎阿育而說言。我等迎王不爲鬥诤。亦不與彼大王相嫌。但王所遣大臣在我國者爲治無道。願欲廢之。是時人民以諸供具供養阿育。迎至國中。如是乃至廣說。時阿育王遣使往佉師國。佉師國中有二健兒。白其王言。我等二人力能平山。彼阿育來不足臣事。是時諸天而發聲言阿育當爲四分轉輪王領閻浮提。不可逆也。時頻頭娑羅王長子修私摩。從苑中還入波吒利弗多城。是時頻頭娑羅王第一大臣頂上無發。從城內出中路相逢。修私摩戲手拍其頭。是時大臣思惟說言。其今以手拍我。若作王時汝以刀害我。宜作方便令其後時不得爲王。是時大臣令五百臣離修私摩。又言阿育當爲四分轉輪王我等應當悉共事之。乃至令德叉屍羅人民反此大王不複臣屬。頻頭娑羅王遣修私摩往征罰之。時修私摩雖複到彼而不能罰。是時阿育自還本國頻頭娑羅王身遇重病命將欲絕。敕語使人可遣阿育更往德叉屍羅國速令修私摩還。我今欲以國事付之。爾時諸臣以黃姜汁塗阿育身示作病相。複煮落叉(不解翻)汁以缽盛之置在一處唱阿育病。是時頻頭娑羅王未終之頃。諸大臣等莊嚴阿育至大王所。白大王言。此是王子大王應當授之王位。若修私摩還我複當以王位與之。是時大王聞是語已心大嗔忿。時阿育言。若我如法得爲王者。天當即時與我天冠。作是言已諸天即以天冠著其頭上。大王見已倍生嗔恚。遂有熱血從其口出即便命終。阿育于是即登王位。登王位已即拜成護爲第一臣。是時修私摩聞大王終阿育就位生大嗔恚。即與兵衆欲罰阿育。時阿育王于其城中出多兵衆守城四門。令二勇猛大力之將領諸兵衆守南西二門。複令大臣成護領諸兵衆守。城北門時阿育王自領兵衆守城東門。大臣成護以諸方便于城東門作諸機關。刻木以爲阿育王身及諸軍衆。掘地作坑與無煙火以物覆之。複以燥土用置其上。時修私摩領諸兵衆欲攻北門。成護語言汝莫攻我當攻東門。汝若得殺阿育王者我自降伏。時修私摩便從其語。即回軍衆往攻東門。見機關人悉皆不動。于是直前即墮火坑自燒而死。修私摩死。已彼有軍主。名跋陀羅(翻賢)由他(翻伏)大力勇猛領諸軍衆其數過千。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即得阿羅漢果。時阿育王領理國事有五百大臣于阿育王起輕慢心。阿育王語諸大臣。汝可折取花果樹以護棘刺樹。諸臣答言大王不爾。當折取棘刺樹以護花果樹。阿育王複言不如是。當折取花樹護棘刺樹。如是至叁時諸大臣不受其教。阿育王嗔即自拔刀斬五百臣首。乃至阿育王複于一時將五百婇女入于後園。園中有樹名阿輸柯樹生花葉阿輸柯王見而說言。此樹與我同名是故歡喜。時阿育王身體粗澀諸女人等不欲近之。王園中眠諸女人等爲欲令王不歡喜故。折樹花葉乃至令盡。阿育王覺見無花葉而問諸女。樹花脫盡誰之所作。諸女答言我等所爲。阿育王嗔即以竹箔裏諸女人以火燒之。以其惡故時人謂爲旃陀…
《阿育王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