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所行贊》

「本緣部」經文192卷04頁碼:P0001
北涼 昙無谶譯

  《佛所行贊》叁 ▪第3页

  佛所行贊卷第叁(亦雲佛本行經) / 馬鳴菩薩造 / 北涼天竺叁藏昙無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或作灰土色

  或似明星光  或身放煙火

  或象耳負山  或被發裸身

  或被服皮革  面色半赤白

  或著虎皮衣  或複著蛇皮

  或腰帶大鈴  或萦發螺髻

  或散發被身  或吸人精氣

  或奪人生命  或超擲大呼

  或奔走相逐  疊自相打害

  或空中旋轉  或飛騰樹間

  或呼叫吼喚  惡聲震天地

  如是諸惡類  圍繞菩提樹

  或欲擘裂身  或複欲吞啖

  四面放火然  煙焰盛沖天

  狂風四激起  山林普震動

  風火煙塵合  黑暗無所見

  愛法諸天人  及諸龍鬼等

  悉皆忿魔衆  瞋恚血淚流

  淨居諸天衆  見魔亂菩薩

  離欲無瞋心  哀愍而傷彼

  悉來見菩薩  端坐不傾動

  無量魔圍繞  惡聲動天地

  菩薩安靖默  光顔無異相

  猶如師子王  處于群獸中

  皆歎嗚呼呼  奇特未曾有

  魔衆相驅策  各進其威力

  疊共相催切  須臾令摧滅

  裂目而切齒  亂飛而超摧

  菩薩默然觀  如看童兒戲

  衆魔益忿恚  倍增戰鬥力

  抱石不能舉  舉者不能下

  飛矛戟利槊  凝虛而不下

  雷震雨大雹  化成五色花

  惡龍蛇噀毒  化成香風氣

  諸種種形類  欲害菩薩者

  不能令傾動  隨事還自傷

  魔王有姊妹  名彌伽迦利

  手執髑髅器  在于菩薩前

  作種種異儀  淫惑亂菩薩

  如是等魔衆  種種醜類身

  作種種惡聲  欲恐怖菩薩

  不能動一毛  諸魔悉憂戚

  空中負多神  隱身出音聲

  我見大牟尼  心無怨恨想

  衆魔惡毒心  無怨處生怨

  愚癡諸惡魔  徒勞無所爲

  當舍恚害心  寂靜默然住

  汝不能口氣  吹動須彌山

  火冷水熾然  地性平軟濡

  不能壞菩薩  曆劫修善果

  菩薩正思惟  精進勤方便

  淨智能光明  慈悲于一切

  此四妙功德  無能中斷截

  而爲作留難  不成正覺道

  如日千光明  必除世間暗

  鑽木而得火  掘地而得水

  精勤正方便  無求而不獲

  世間無救護  中貪恚癡毒

  哀愍衆生故  求智能良藥

  爲世除苦患  汝雲何惱亂

  世間諸癡惑  悉皆著邪徑

  菩薩習正路  欲引導衆生

  惱亂世尊師  是則大不可

  如大曠野中  欺诳商人導

  衆生墮大冥  莫知所至處

  爲燃智能燈  雲何欲令滅

  衆生悉漂沒  生死之大海

  爲修智能舟  雲何欲令沒

  忍辱爲法芽  固志爲法根

  律儀戒爲地  覺正爲枝幹

  智能之大樹  無上法爲果

  蔭護諸衆生  雲何而欲伐

  貪恚癡枷鎖  轭縛于衆生

  長劫修苦行  爲解衆生縛

  決定成于今  于此正基坐

  如過去諸佛  堅豎金剛臺

  諸方悉輕動  惟此地安隱

  能堪受妙定  非汝所能壞

  但當輕下心  除諸憍慢意

  應修智識想  忍辱而奉事

  魔聞空中聲  見菩薩安靜

  慚愧離憍慢  複道還天上

  魔衆悉憂戚  崩潰失威武

  鬥戰諸器仗  縱橫棄林野

  如人殺怨主  怨黨悉摧碎

  衆魔既退散  菩薩心虛靜

  日光倍增明  塵霧悉除滅

  月明衆星朗  無複諸暗障

  空中雨天花  以供養菩薩 

  佛所行贊阿惟叁菩提品第十四

  菩薩降魔已  志固心安隱

  求盡第一義  入于深妙禅

  自在諸叁昧  次第現在前

  初夜入正受  憶念過去生

  從某處某名  而來生于此

  如是百千萬  死生悉了知

  受生死無量  一切衆生類

  悉曾爲親屬  而起大悲心

  大悲心念已  又觀彼衆生

  輪回六趣中  生死無窮極

  虛僞無堅固  如芭蕉夢幻

  即于中夜時  逮得淨天眼

  見一切衆生  如觀鏡中像

  衆生生生死  貴賤與貧富

  清淨不淨業  隨受苦樂報

  觀察惡業者  當生惡趣中

  修習善業者  生于人天中

  若生地獄者  受無量種苦

  吞飲于洋銅  鐵槍貫其體

  投之沸镬湯  驅入盛火聚

  長牙群犬食  利嘴鳥啄腦

  畏火赴叢林  劍葉截其體

  利刀解其身  或利斧斫剉

  受斯極苦毒  業行不令死

  樂修不淨業  極苦受其報

  味著須臾頃  苦報甚久長

  戲笑種禍因  號泣而受罪

  惡業諸衆生  若見自報者

  氣脈則應斷  恐怖崩血死

  造諸畜生業  業種種各異

  死墮畜生道  種種各異身

  或爲皮肉死  毛角骨尾羽

  更互相殘殺  親戚還相啖

  負重而抱轭  鞭策鈎錐刺

  傷體膿血流  饑渴莫能解

  展轉相殘殺  無有自在力

  虛空水陸中  逃死亦無處

  悭貪增上者  生于餓鬼趣

  巨身如大山  咽孔猶針鼻

  饑渴火毒然  還自燒其身

  求者悭不與  或遮人惠施

  生彼餓鬼中  求食不能得

  不淨人所棄  欲食而變失

  若人聞悭貪  苦報如是者

  割肉以施人  如彼屍毘王

  或生人道中  身處于行廁

  動轉極大苦  出胎生恐怖

  軟身觸外物  猶如刀劍截

  任彼宿業分  無時不有死

  勤苦而求生  得生長受苦

  乘福生天者  渴愛常燒身

  福盡命終時  衰死五相至

  猶如樹華萎  枯悴失光澤

  眷屬存亡分  悲苦莫能留

  宮殿廓然空  玉女悉遠離

  坐臥塵土中  悲泣相戀慕

  生者哀墮落  死者戀生悲

  精勤修苦行  貪求生天樂

  既有如此苦  鄙哉何可貪

  大方便所得  不免別離苦

  嗚呼諸天人  修短無差別

  積劫修苦行  永離于愛欲

  謂決定長存  而今悉墮落

  地獄受衆苦  畜生相殘殺

  餓鬼饑渴逼  人間疲渴愛

  雖雲諸天樂  別離最大苦

  迷惑生世間  無一蘇息處

  嗚呼生死海  輪轉無窮已

  衆生沒長流  漂泊無所依

  如是淨天眼  觀察于五道

  虛僞不堅固  如芭蕉泡沫

  即彼第叁夜  入于深正受

  觀察諸世間  輪轉苦自性

  數數生老死  其數無有量

  貪欲癡暗障  莫知所由出

  正念內思惟  生死何從起

  決定知老死  必由生所致

  如人有身故  則有身痛隨

  又觀生何因  見從諸有業

  天眼觀有業  非自在天生

  非自性非我  亦複非無因

  如破竹初節  余節則無難

  既見生死因  漸次見真實

  有業從取生  猶如火得薪

  取以愛爲因  如小火焚山

  知愛從受生  覺苦樂求安

  饑渴求飲食  受生愛亦然

  諸受觸爲因  叁等苦樂生

  鑽燧加人功  則得火爲用

  觸從六入生  盲無明覺故

  六入名色起  如芽長莖葉

  名色由識生  如種芽葉生

  識還從名色  展轉更無余

  緣識生名色  緣名色生識

  猶人船俱進  水陸更相運

  如識生名色  名色生諸根

  諸根生于觸  觸複生于受

  受生于愛欲  愛欲生于取

  取生于業有  有則生于生

  生生于老死  輪回周無窮

  衆生因緣起  正覺悉覺知

  決定正覺已  生盡老死滅

  有滅則生滅  取滅則有滅

  愛滅則取滅  受滅則愛滅

  觸滅則受滅  六入滅觸滅

  一切入滅盡  由于名色滅

  識滅名色滅  行滅則識滅

  癡滅則行滅  大仙正覺成

  如是正覺成  佛則興世間

  正見等八道  坦然平直路

  畢竟無我所  如薪盡火滅

  所作者已作  得先正覺道

  究竟第一義  入大仙人室

  暗謝明相生  動靜悉寂默

  逮得無盡法  一切智明朗

  大仙德淳厚  地爲普震動

  宇宙悉清明  天龍神雲集

  空中奏天樂  以供養于法

  微風清涼起  無雲雨香雨

  妙華非時敷  甘果違節熟

  摩诃曼陀羅  種種天寶花

  從空而亂下  供養牟尼尊

  異類諸衆生  各慈心相向

  恐怖悉消除  無諸恚慢心

  一切諸世間  皆同漏盡人

  諸天樂解脫  惡道暫安甯

  煩惱暫休息  智月漸增明

  甘蔗族仙人  諸有生天者

  見佛出興世  歡喜充滿身

  即于天宮殿  雨花以供養

  諸天神鬼龍  同聲歎佛德

  世人見供養  及聞贊歎聲

  一切皆隨喜  踴躍不自勝

  唯有魔天王  心生大憂苦

  佛于彼七日  禅思心清淨

  觀察菩提樹  瞪視目不瞬

  我依于此處  得遂宿心願

  安住無我法  佛眼觀衆生

  發上哀愍心  欲令得清淨

  貪恚癡邪見  飄流沒其心

  解脫甚深妙  何由能得宣

  舍離勤方便  安住于默然

  顧惟本誓願  複生說法心

  觀察諸衆生  煩惱孰增微

  梵天知其念  法應請而轉

  普放梵光明  爲度苦衆生

  來見牟尼尊  說法大人相

  妙義悉顯現  安住實智中

  離于留難過  無諸虛僞心

  恭敬心歡喜  合掌勸請言

  世間何福慶  遭遇大世尊

  一切衆生類  塵穢滓雜心

  或有重煩惱  或煩惱輕微

  世尊已免度  生死大苦海

  願當濟度彼  沈溺諸衆生

  如世間義士  得利與物同

  世尊得法利  唯應濟衆生

  凡人多自利  彼我兼利難

  唯願垂慈悲  爲世難中難

  如是勸請已  奉辭還梵天

  佛以梵天請  心悅嘉其誠

  長養大悲心  增其說法情

  念當行乞食  四王鹹奉缽

  如來爲法故  受四合成一

  時有商人行  善友天神告

  大仙牟尼尊  在彼山林中

  世間良福田  汝應往供養

  聞命大歡喜  奉施于初飯

  食已顧思惟  誰應先聞法

  唯有阿羅藍  郁頭羅摩子

  彼堪受正法  而今已命終

  次有五比丘  應聞初說法

  欲說寂滅法  如日光除冥

  行詣波羅奈  古仙人住處

  牛王目平視  安庠師子步

  爲度衆生故  往詣迦屍城

  步步獸王顧  顧瞻菩提林 

  佛所行贊轉法輪品第十五

  如來善寂靜  光明顯照曜

  嚴儀獨遊步  猶若大衆隨

  道逢一梵志  其名憂波迦

  執持比丘儀  恭立于路傍

  欣遇未曾有  合掌而啓問

  群生皆染著  而有無著容

  世間心動搖  而獨靜諸根

  光顔如滿月  似味甘露津

  容貌大人相  慧力自在王

  所作必已辦  爲宗禀何師

  答言我無師  無宗無所勝

  自悟甚深法  得人所不得

  人之所應覺  舉世無覺者

  我今悉自覺  是故名正覺

  煩惱如怨家  伏以智能劍

  是故世所稱  名之爲最勝

  當詣波羅奈  擊甘露法鼓

  無慢不存名  亦不求利樂

  唯爲宣正法  拔濟苦衆生

  以昔發弘誓  度諸未度者

  誓果成于今  當遂其本願

  當財自供已  不稱名義士

  兼利于天下  乃名大丈夫

  臨危不濟溺  豈雲勇健士

  疾病不救療  何名爲良醫

  見迷不示路  孰雲善導師

  如燈照幽冥  無心而自明

  如來然慧燈  無諸求欲情

  鑽燧必得火  穴中風自然

  穿地必得水  此皆理自然

  一切諸牟尼  成道必伽耶

  亦同迦屍國  而轉正法輪

  梵志憂波迦  嗚呼歎奇特

  隨心先所期  從路各分乖

  計念未曾有  步步顧踟蹰

  如來漸前行  至于迦屍城

  其地勝莊嚴  如天帝釋宮

  恒河波羅奈  二水雙流間

  林木花果茂  禽獸同群遊

  閑寂無喧俗  古仙人所居

  如來光照耀  倍增其鮮明

  憍鄰如族子  次十力迦葉

  叁名婆澀波  四阿濕波誓

  五名跋陀羅  習苦樂山林

  遠見如來至  集坐共議言

  瞿昙染世樂  放舍諸苦行

  今複還至此  慎勿起奉迎

  亦莫禮問訊  供給其所須

  已壞本誓故  不應受供養

  凡人見來賓  應修先後宜

  且爲設床座  任彼之所安

  作此要言已  各各正基坐

  如來漸次至  不覺違要言

  有請讓其坐  有爲攝衣缽

  有爲洗摩足  有請問所須

  如是等種種  尊敬師奉事

  唯不舍其族  猶稱瞿昙名

  世尊告彼言  莫稱我本性

  于阿羅呵所  而生[蓺/衣]慢言

  于敬不敬者  我心悉平等

  汝等心不恭  當自招其罪

  佛能度世間  是故稱爲佛

  于一切衆生  等心如子想

  而稱本名字  如得慢父罪

  佛以大悲心  哀愍而告彼

  彼率愚騃心  不信正真覺

  言先修苦行  猶尚無所得

  今恣身口樂  何因得成佛

  如是等疑惑  不信得佛道

  究竟真實義  一切智具足

  如來即爲彼  略說其要道

  愚夫習苦行  樂行悅諸根

  見彼二差別  斯則爲大過

  非是正真道  以違解脫故

  疲身修苦行  其心猶馳亂

  尚不生世智  況能超諸根

  如以水燃燈  終無破暗期

  疲身修慧燈  不能壞愚癡

  朽木而求火  徒勞而弗獲

  鑽鐩人方便  即得火爲用

  求道非苦身  而得甘露法

  著欲爲非義  愚癡障慧明

  尚不了經論  況得離欲道

  如人得重病  食不隨病食

  無知之重病  著欲豈能除

  放火于曠野  幹草增猛風

  火盛孰能滅  貪愛火亦然

  我已離二邊  心存于中道

  衆苦畢竟息  安靜離諸過

  正見逾日光  平等覺觀佛

  正語爲舍宅  遊戲正業林

  正命爲豐姿  方便正修塗

  正念爲城郭  正定爲床座

  八道坦平正

  免脫生死苦  從此塗出者

  所作已究竟  不墮于此彼

  二世苦數中  叁界純苦聚

  唯此道能滅  本所未曾聞

  正法清淨眼  等見解脫道

  唯我今始超  生老病死苦

  愛離怨憎會  所求事不果

  及余種種苦  離欲未離欲

  有身及無身  離淨功德者

  略說斯皆苦  猶如盛火息

  雖微不舍熱  寂靜微細我

  大苦性猶存  貪等諸煩惱

  及種種業過  是則爲苦因

  舍離則苦滅  猶如諸種子

  離于地水等  衆緣不和合

  芽葉則不生  有有性相續

  從天至惡趣  輪回而不息

  斯由貪欲生  軟中上差降

  種種業爲因  若滅于貪等

  則無有相續  種種業盡者

  差別苦長息  此有則彼有

  此滅則彼滅  無生老病死

  無地水火風  亦無初中邊

  亦非欺诳法  賢聖之所住

  無盡之寂滅  所說八正道

  是方便非余  世間所不見

  彼彼長迷惑  我知苦斷集

  證滅修正道  觀此四真谛

  遂成等正覺

  謂我已知苦  已斷有漏因

  已滅盡作證  已修八正道

  已知四真谛  清淨法眼成

  于此四真谛  未生平等眼

  不名得解脫  不言作已作

  亦不言一切  真實知覺成

  已知真谛故  自知得解脫

  自知作已作  自知等正覺

  說是真實時  憍憐族姓子

  八萬諸天衆  究竟真實義

  遠離諸塵垢  清淨法眼成

  天人師知彼  所作事已作

  歡喜師子吼  問憍憐如來

  憍憐即白佛  已知大師法

  以彼知法故  名阿若憍憐

  于佛弟子中  最先第一悟

  彼知正法聲  聞于諸地神

  鹹共舉聲唱  善哉見深法

  如來于今日  轉未曾所轉

  普爲諸天人  廣開甘露門

  淨戒爲衆輻  調伏寂定齊

  堅固智爲辋  慚愧楔其間

  正念以爲毂  成真實法輪

  正真出叁界  不退從邪師

  如是地神唱  虛空神傳稱

  諸天轉贊歎  乃至徹梵天

  叁界諸天神  始聞大仙說

  展轉驚相告  普聞佛興世

  廣爲群生類  轉寂靜法輪

  風霁雲霧除  空中雨天華

  諸天奏天樂  嘉歎未曾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所行贊》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