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本行經》

「本緣部」經文193卷04頁碼:P0054
宋 釋寶雲譯

  《佛本行經》七 ▪第2页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金剛之大柱

  忽然壞在地  其力安所在

  六種生五枝  一萌五果實

  俱溉是叁株  勞意固難伐

  佛大力之象  突壞塵勞樹

  碎散令無餘  然後自墮地

  千目執金剛  天帝蒙時雨

  立之於正法  滅其苦清涼

  德稱彌弘廣  普覆於世間

  諸聖賢之師  寂然而隱滅

  名德無不周  微妙法澹潤

  猶如秋時雨  法水滿江河

  天師垂濟護  自意王營從

  授以無為道  潛身如日沒

  興雲降是雨  秋冬雨雪霜

  熾火之熾炎  莫之為之滅

  如祠竟火滅  今諸天師火

  霍滅寂無光  世間永長冥

  斷解脫者望  違本願失歡

  善名德流布  周遍滿十方

  懷四等大慈  愍眾如赤子

  莫不蒙其善  如何寂然滅

  得妙無著道  諸佛之所生

  無礙諸善法  寂然而自覺

  以神足輕舉  覺身是苦滅

  以是故速疾  捨身安無為

  除一切心冥  如日千光明

  滅心之婬垢  如雨掩地塵

  不復遭眾苦  不為惱所迫

  已度廣無邊  無涯底海淵

  出興顯于世  壞諸苦毒患

  愍傷於世間  欲求寂滅者

  眾好甚明曜  寂如梵天王

  大智慧普備  為世天人師

  轉眾生以善  練塵勞離惡

  晝夜增諸善  如月之初生

  每長養眾善  德稱弘廣普

  在家時已解  況其捨家後

  乃往古自誓  當為塵勞戰

  愍諸貧賤者  誓充其所願

  佛以平等心  食不卻疏惡

  亦無所專著  於精細美味

  惠施難放捨  人所不能者

  不受取於人  亦不求利益

  相好大名稱  自然如嚮應

  廣採眾善意  決定於善聽

  故現相姿好  見者叁垢滅

  發言成法律  長益眾生善

  以行忍相明  與塵勞為怨

  積功德無量  不免於無常

  所生積功德  受報無有限

  決定得正道  如薪盡火滅

  示眾生善道  伐盡塵勞林

  製禦於一切  生死縛著者

  捨八勝五趣  睹見於叁趣

  伐叁審盡叁  因得淨叁眼

  隱一覺知一  逮一至重七

  散令無有餘  乃誓於無礙

  以甘露充世  言辭斷瞋恚

  用善染眾生  世間難悟者

  每殖眾善本  不施惡於惡

  建立正法幢  於一切世間

  鹿野轉法輪  普喜悅世間

  成就諸解脫  淨諸自愛者

  見所未曾見  普與清淨合

  覺諸難覺事  諸未曾覺法

  告世以無常  所生輒有苦

  告世以無我  無彼長迷惑

  建立法幢幡  壞破貢高山

  猶如七寶柱  於祠祀中崩

  面毀不懷恨  不悅於嘆譽

  厭生受天福  方便求不生

  自度生死海  又度脫一切

  自以慧逮覺  又覺悟眾生

  如覺時潤雲  如山林藪花

  脫見如日出  又授以正見

  雖生於世間  不染於世事

  涉世之險路  不同其所趣

  心未曾犯非  得善道尚滅

  普世遭艱難  無恃怙可傷

  愚癡蔽其眼  終無所顧慮

  不思設方便  求出生死要

  生老病死苦  迫世間無免

  唯佛能救苦  授之以甘露

  往昔天魔兵  不能勝天師

  自然無常力  無常忽勝之

  世尊耳所聽  叁千世界聲

  神足然昇降  乃至梵居天

  覺眾生心念  下至無擇獄

  諸生死起滅  悉審諦見了

  天師從始生  輪轉所周更

  諦憶如面見  盡生死漏原

  具足六通慧  備悉覺決定

  今盡罷捨置  棄身餘壽行

  世愛流生死  誰說法令息

  世俗愚無智  誰當覺慧滅

  猶如車無禦  江海船失師

  篤病離良醫  如何當自持

  如言離誠信  無覺意求智

  王者失容飾  行善不忍辱

  已離是四事  其功不顯現

  今佛捨世間  無濟難成事

  如夏五六月  清淨無風雲

  亢陽相薄燒  及至諸蟲物

  眾生應度者  今當普遭難

  世尊捨壽命  何一甚苦痛

  時天懷悲心  慈愍說是辭

  婬怒癡薄故  嘆師毀生死

  弟子未脫者  悲痛[口*睪]啼哭

  已得解脫者  諦計興衰數

  聲流聞諸國  拘夷諸力士

  悲勇速馳赴  集詣雙樹間

  哀踴自投壁  種種嘆佛德

  其聲甚悲痛  如群鵠遇鷹

  倒見佛無光  寂滅叵復覺

  同聲悲啼叫  宛轉如旱魚

  見佛奄然臥  支體皆展直

  猶轉輪王崩  諸國靡不[口*睪]

  人民無央數  出城詣佛所

  諸男女長幼  懷悲毒狂亂

  或掣裂衣裳  痛感口自嚙

  或自搣頭髮  爬[國*瓜]壞面目

  又復無數人  懊惱自投擲

  椎胸向天[口*睪]  嘆佛德無量

  嗚呼天人師  眾生所仰賴

  相捨棄何疾  永絕無復望

  大眾悲啼哭  各盡所堪任

  諸力士之王  毒痛[口*睪]嘆言

  覺法悟世師  已臥不復起

  猶如大軍罷  大幢不復現

  所辦事已辦  應覺佛已覺

  於世猶如眼  今奄然長眠

  佛是度苦橋  以濟駃流江

  大橋卒破壞  因何度苦痛

  佛慧光照曜  心明精進暉

  昔佛日現耀  令天地普明

  今便隱光潛  無為之大山

  世間便當還  奄入長衰冥

  或悲[口*睪]寱語  或懷悶熟視

  或有盡聲哭  或有面掩地

  眾生懷惱毒  啼哭形不同

  莫不懷戀慕  疼痛心惕灼

  於是七寶挍  象牙之輦輿

  諸力士輿佛  擎置寶輦上

  華香之雜珍  種種眾奇妙

  諸力士[口*睪]哭  供養佛舍利

  諸貴姓少女  體婉手柔弱

  執持七寶幔  微妙如天繒

  明珠挍寶蓋  或持寶垂珠

  或捉寶拂扇  供養佛舍利

  諸力士擎輿  啼哭眼皆赤

  空中雷震聲  稱耳悅意樂

  天散諸意花  續下如淋雨

  諸天墮花地  鮮明始如敷

  諸天塞虛空  眾寶供養佛

  暢發悲楚辭  追嘆佛功德

  諸執樂神女  灑栴檀香汁

  散瓔珞寶衣  供養佛舍利

  諸力士擎輿  攜至城中央

  天人恭敬禮  追慕而啼哭

  繒綵寶幢幡  嚴飾其城郭

  華香及伎樂  供養尊舍利

  供養擎寶輿  從城西門出

  至城西便度  寶底流江水

  上於甘樹下  以種種香木

  積為大薪[卄/積]  及若幹種香

  若幹種花香  及種種澤香

  各各秉炬火  欲燒佛薪[卄/積]

  叁燒佛薪[卄/積]  火終不肯燃

  眾人鹹懷疑  不知其緣故

  大迦葉不遠  懷慈往見佛

  時火以是故  共吹終不然

  時迦葉速至  禮敬佛[卄/積]已

  於是佛薪[卄/積]  即時自然燃

  塵勞不損佛  今為火所燃

  肌體雖然盡  骨如故不燋

  爾時諸力士  以乳澆滅火

  以香湯洗骨  金瓶盛舍利

  猶往昔天帝  欲燒金剛山

  以其功德大  故火不能燒

  今以大熾火  不能燒佛骨

  諸力士展轉  說此喻相謂

  四等心所生  滅除婬欲火

  尊骨寂清涼  我等心燋燃

  諸天神力士  不能勝佛身

  忽今遭無常  我以能擔行

  佛力強無比  聲流聞十方

  如何便恍惚  盛之在金甖

  佛輝輝喻日  未曾以貢高

  遭遇無常火  唯留其神骨

  以金剛慧杵  壞塵勞強山

  遭苦不捨忍  心堅定不動

  斷盡諸苦本  滅不更受身

  如是之妙體  永終於火中

  力士每所至  力伏令人啼

  人來歸伏者  能慰沃使悅

  假其遭艱難  恃力未曾泣

  念慈敬佛德  啼哭擔舍利

  力強勇武備  志精懷自大

  啼哭還入城  意謙除貢高

  幡蓋授大殿  施七寶高座

  舍利置其上  一切禮供養 

  佛本行經八王分舍利品第叁十一

  諸力士悲感  在於王殿上

  供養尊舍利  如是至數日

  鄰側七國王  時各尋遣使

  皆共同一時  如會至城下

  各通其王命  諸力士相聞

  皆陳其敬意  求得舍利分

  諸力士答言  佛於我國滅

  自供養舍利  不能以相與

  爾時諸國使  相聞至數返

  力士擎舍利  又恃其力強

  使不肯還返  當遣以威力

  意各齎貢高  無心分舍利

  諸使還返命  諸王各起意

  尋即興師眾  風發至其城

  以無數軍眾  圍繞力士城

  軍來趣其城  如霖雨暴水

  人民入城底  莫不懷恐怖

  人眾甚繁多  城中不能容

  七國王軍眾  象吼馬鳴聲

  震動其城墎  人民戰如波

  於是七王軍  各於其部分

  精練甚壯勇  戰士及象馬

  於是諸國王  力任各嚴辦

  四種之戰陣  象馬車步兵

  力士亦嚴施  城上拒戰具

  修治其池塹  杜塞諸城門

  即便皆建立  軍陣大行旗

  國內諸細民  莫不懷恐怖

  於時七國王  計議同一心

  各與無數眾  器鉀精銳備

  猶如七星宿  同夜俱出現

  七王之兵眾  俱時到城下

  大眾起黃塵  坌塞人眾眼

  但象之氣臭  塞鼻不得息

  鼓角吹貝聲  塞耳無所聞

  婦女諸幼小  惶怖皆失色

  對設火攻具  消銅鐵為湯

  皆貫冑被鉀  當仗嚴進戰

  象馬皆被鉀  整陣當對戰

  力士沒體命  不圖分舍利

  城裏皆令催  執仗上城戰

  諸力士齊心  決定戰不退

  皆立於城上  樓櫓卻敵間

  看城外諸王  軍眾無央數

  軍奮作威勢  同時大叫呼

  一時大叫呼  聲嚮震天地

  拔露劍擲弄  晃昱曜天日

  或有跳勇走  捷疾欲向城

  外軍見力士  嚴備自束帶

  決定欲對戰  殊無退卻意

  各與其妻息  辭別當進戰

  諸戰士妻息  懷怖心驚波

  又有父母者  心愛戀其子

  見子被鉀鎧  欲出詣戰場

  垂泣皆啼哭  咒樹請神祇

  子見父母悲  心皆懷遺疑

  或有諸婦女  默然懷愁悶

  或持天弓箭  啼遮不令戰

  見妻子啼哭  心猛銳果敢

  掣奪取弓箭  必欲戰不疑

  諸力士自恃  意決必欲戰

  如藏虺在器  懷怒毒熾盛

  心意皆決定  必欲戰不疑

  七王亦嚴辦  對陣垂當戰

  皆以素嚴辦  四部之兵眾

  象兵及馬兵  車步之兵眾

  有貴姓梵志  厥名香草性

  性博慧篤慈  喻諫諸王言

  觀諸王威勢  利器劍戰備

  欲伏強力敵  滅盡形勢命

  居城自守者  不易可得勝

  力士得城內  皆共同一心

  如今重圍閉  意必欲獲勝

  唯願諸大王  幸迴隆盛威

  省其城中有  遵善調良者

  諸王皆共悉  何辜橫加惱

  以力所閉者  必果不獨勝

  或時墮圍者  方便勝外敵

  毒虺自濟命  入穴藏其形

  無故手探者  毒螫或死傷

  自覺有威勢  能震彼令恐

  集聚入城藏  堅固修守備

  雖素力薄弱  入城成大力

  如燈火垂滅  得膏薪還熾

  若其城中有  戒具神真者

  以其戒德重  外敵自壞…

《佛本行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