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論經》八 ▪第2页
馬鳴菩薩造 / 後秦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無常種姓不定。無常一味種姓亦爾。有何差別。時諸釋種複白佛言。世尊。此剃發之種。我等日姓中出。佛告釋等。一切世間如夢如幻。種姓之中有何差別。諸釋種等白佛言。世尊。此是仆使。我等是主。佛答釋言。一切世間皆爲恩愛而作奴仆。未脫生死。貴賤無異。舍汝憍慢。時諸釋等端嚴殊特如華敷榮。合掌向佛。懷疑猶豫而作是言。必使我等禮優波離足耶。佛告釋種。非獨于我。一切諸佛出家之法悉皆如是。時諸釋等聞佛重說出家法已。俨然而住如樹無風。心意愁惱皆同聲言。我等雲何違佛教敕。宜順佛教。先舊智人作如是語。如來所以先度優波離者。爲欲摧破諸釋種等憍慢心故。諸釋于是舍棄憍慢順出家法。亦爲未來貴族出家所順法故。拔陀釋等久習憍慢今拔其根。爲優波離接足作禮。當禮之時大地城郭山林河海悉皆震動。諸天唱言。釋種今日憍慢山崩。即說偈言
嗚呼舍憍慢 種族色力財
隨順于佛教 如樹隨風傾
日種剎利姓 頂禮優波離
除舍我慢心 諸根皆寂定
諸大勝人等 真實無谄僞
福利衆德備 其數如竹林
名聞婆羅門 貴族剎利等
如是名德衆 入于牟尼法
莊嚴諸聖衆 如星圍繞月
羅列在空中 嗚呼法熾盛
如來之大海 最上功德水
湛然溢其中 衆河之所歸
世間衆勝智 無不歸佛法
人天衆增長 苦是出要道
如來善分別 說法滅憍慢
弟子衆一味 如海等一味
以何因緣而說此事。佛法出于世爲斷憍慢故
(四八)
複次得見谛者。不爲天魔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應勤方便必求見谛。我昔曾聞。首羅居士甚大悭吝。舍利弗等往返其家。而說偈言
惡道深如海 亂心如濁水
爲悭流所漂 言則稱無物
嫉妒之大河 邪見魚鼈衆
充滿如是處 漂流不止息
今當拔悭根 成就施果報
大悲之世尊 無畏之釋子
見諸沒苦厄 我等應救濟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早起著衣持缽向首羅長者家。而贊布施。時彼長者以不喜故如槊刺心。語迦葉言。汝爲受請爲欲乞食。迦葉答言。我常乞食。長者語言。汝若乞食宜應及時。迦葉即去。如是舍利弗目連等諸大弟子次第至家都不承待。爾時世尊往到其家語首羅言。汝今應修五大施。首羅聞已心大愁惱。作是思惟。我尚不能修于小施。雲何語我作五大施。如來法中豈無余法。諸弟子等教我布施。世尊今者亦教布施。作是念已。白佛言。世尊。微細小施尚不能作。況當五大施乎。佛告長者。不殺名爲大施。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如是等名爲五大施。聞是語已心大歡喜。作是思惟。如此五事不損毫厘得大施名。何爲不作。作是念已。于世尊所深生歡喜信敬之心。而作是言。佛是調禦丈夫。此實不虛。自非世尊誰當能解作如是說。誰不敬從無敢違者。即說偈言
色貌無等倫 才辯非世有
世尊知時說 梵音辭美妙
所說終不虛 聞者盡獲果
說是偈已深于佛所生歡喜心。即入庫藏取二張[(畾/且)*毛]欲用施佛。又自思惟。猶以爲多欲與一張。又複更思。嫌其少故還與二張。佛知心念。即說偈言
施時鬥诤時 二俱同等說
二德都不住 儜劣丈夫所
施時鬥诤時 等同所作緣
爾時首羅聞是偈已。如來世尊知我所念。歡喜踴躍破于悭吝捉[疊*毛]施佛。佛知首羅至心歡喜。如應說法破首羅二十億我見根得須陀洹。爾時世尊即從坐起還其所止。首羅歡喜送佛還于其家。心生欣慶。爾時魔王見首羅歡喜作是念言。我今當往詣首羅所破其善心。作是念已。化作佛身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至首羅家。即說偈言
身如淨金山 圓光極熾盛
自在化變現 庠步如象王
來入首羅門 如日入白雲
睹者無厭足 明如百千日
爾時光照首羅家。首羅驚疑爲是何人。即說偈言
如融真金聚 充滿我家中
猶日從地出 其光倍常明
說是偈已極生歡喜。如彼甘露灑于其身而作是言。我有大福。如來今者再入我家。雖複再來不爲希有。何以故。如來世尊常以慈悲濟度爲業。複說偈言
頭如摩陀果 膚如淨真金
眉間白毫相 其目淨修廣
如開敷青蓮 寂定上調伏
無畏徐庠步 容貌殊特妙
圓光滿一尋 如用自莊嚴
勇猛自唱言 我今真是佛
爾時魔王極自莊嚴在首羅前。告首羅言。我先說五受陰苦因習而生。修八正道滅五受陰。此是邪說。時彼首羅聞是說已甚生疑怪。貌相似佛所說乃非。我爲是夢爲心顛倒。聽其所說甚爲貪嫉。是何惡人化作佛形。如華聚中有黑毒蛇。我今審知此定是魔。如賣針人至針師家求欲賣針。汝今波旬聽我佛子之所宣說。偈言
鵝翅扇須彌 尚可令傾動
欲令見谛心 傾動隨汝者
終無有是處 汝可惑肉眼
不能惑法眼 佛知此事故
而作如是說 肉眼甚微劣
不能別真僞 若得法眼者
即見牟尼尊 我得法眼淨
見于滅結者 終不隨汝語
汝徒自疲勞 不能見惑亂
吾今谛知汝 實是惡波旬
見四真谛人 終不可移動
如以金塗錢 欲诳賣金家
此事亦難成 外現其金相
其內實是銅 猶如以虎皮
用覆于驢上 形色惑肉眼
出言知汝虛 如火有冷相
風相恒常住 假使日光暗
月可作熱相 不能使見谛
而有動轉心 設使滿世界
草木及瓦石 糜鹿禽狩等
悉皆作佛像 不能動我意
令有變異相 況汝一魔身
而能動搖我 首羅種種說
苦切責波旬 猶如勇健人
入陣擊儜者 時魔即恐怖
速疾還天宮 師子王住處
象到尋突走 波旬亦如是
見谛所住處 諸魔不敢停
(四九)
複次不得禅定于命終時不得決定。我昔曾聞。婆須王時有一侍人名多翅那迦王所親愛。爲讒謗故系于獄中。又更贊毀。王大忿怒遣人殺之。時諸眷屬皆來圍繞。而語之言。汝聰明知見過于人表。汝今雲何其心擾動。今死時至。何事最苦。那迦答言。畏死恐怖。心不能定。即說偈言
我先于父母 諸親及眷屬
離別生憂惱 以爲苦中極
方今死時苦 彼苦皆輕微
思計衆苦中 死苦亦不大
莫知所生處 心身燋熱惱
今去極速疾 不知所趣處
身既不離欲 誰能不驚懼
精神甚荒擾 如盲涉長路
竟知何所向 心意極頹舍
猶如沙聚散 無可遮製處
如佛之所說 心存由心使
我今倒錯亂 難得生善處
由心自在故 隨意取諸趣
今我心躁擾 不能持令住
我昔來愚淺 貪著五欲樂
不能觀內身 系念于善處
依止何山林 端坐而系念
如此上妙事 今方生願羨
彼得伏藏禅 安樂寂靜故
我念牟尼說 叁偈之句義
放逸行非法 修行非所作
棄舍于義利 貪著所愛處
方欲修善處 不覺死卒至
離彼平正道 逐此邪崄徑
如軸折頓住 坐守極愁惱
越于如實法 修行非理事
愚凡夫死至 軸折守愁惱
何緣故說。是先不善觀察而作死想。臨終驚怖方習禅觀。以不破五欲故。莫知所至悔恨驚怖。即說偈言
智者應系念 除破五欲想
精勤執心者 終時無悔恨
心意既專至 無有錯亂念
智者勤捉心 臨終意不散
專精于境界 不習心專至
臨終必散亂 心若散亂者
如調馬用硙 若其鬥戰時
回旋不直行
不善觀者不攝五根。設臨終時心難禁製如庫藏中铠鉀朽故臨敵將戰器鉀散壞。不習撿心命終亦爾
(五○)
複次有實功德應當供養。智者宜應恭敬有德。我昔曾聞。阿越提國。其王名曰因提拔摩。有弟名須利拔摩。爲诤國故二人共鬥。須利拔摩擲罥罥因提拔摩頭。罥已急挽。因提拔摩極大恐怖。作是願言。今若得脫當于佛法中作般遮于瑟會。作是願時罥索即絕。于佛法僧深生信敬。即敕大臣名浮者延蜜多。營般遮于瑟。于時大臣即奉王教設般遮于瑟。使人益食。時彼大臣處上座頭。坐見上座比丘。留半分食。咒願已訖。以此余食盛著缽中從坐起去。如是再叁。大臣見已生不信心。作是思惟。如此比丘必不清淨。作是念已具以此事上白于王。王問大臣。卿極得信心。臣答王言。不得信心。何以故。上座比丘留半分食從坐起去。必以此食與他婦女。我生疑惑。王聞是語。兩手覆耳。告大臣曰。莫作斯語。汝今莫妄稱量于人。汝無智力。雲何而能分別前人。如佛言曰。若妄稱量衆生必爲自傷。汝莫作是顛倒邪見。即說偈言
戒定慧寂滅 得多聞覺慧
此是善逝子 隱藏于功德
猶如灰覆火 久處智戒行
世尊之所說 汝不共住止
雲何知其行 佛說庵羅果
喻于四種人 唯善丈夫者
善能知分別 有佛世尊說
及與佛等者 乃可稱量人
是故汝不應 輕蔑佛弟子
橫生分別想 譬如伏藏中
以土覆其上 誰知下有寶
汝住不須去 自當往觀察
我從今已往 躬當供養僧
愚癡服好藥 便變成于毒
爾時大王躬詣僧中。供養衆僧。手自斟酌。爾時上座如前留食。咒願已訖即便持去。王即逐上座後。語上座言。上座年老可以缽盂與我令捉。于時上座難不與缽。強隨索缽。乃至真陀羅村不欲與缽。時彼上座。即說偈言
我知汝淨信 悲愍能拔濟
王雖生濁世 威儀甚嚴整
上世諸勝王 猶故不能及
不知我戒行 但見其出家
未曾有往來 亦無有返報
而能深愛敬 恩過于慈父
雖不見汝心 諸根皆和悅
日出于空中 密雲覆不現
雖有此翳障 花敷知日出
知王有深信 奇特未曾有
能卑下自屈 欲爲我執缽
榮貴福利具 然能不憍逸
諸王得自在 憍慢盲其目
用造諸惡業 顛墜多缺失
勇捍有智力 善解用財施
觀身如幻炎 知取堅實法
略說而言之 一切皆增長
如汝自調順 教化中最上
賢勝所行道 共衆隨順行
我今既受王供。王以下心從我索缽。供養已足。不須取缽。爾時彼王遂更殷勤。重隨索缽。比丘念言。今王何故欲得我缽即入定觀。知王欲用調伏大臣故。是以索缽。即說偈言
凡夫愚暗人 欲動須彌山
我今當與缽 以護其心意
欲當有毀譽 我心都無異
于我生不信 損減衆多人
說是偈已舍缽與王。王尋捉缽。猶如象鼻捉青蓮花。逐比丘去到旃陀羅家。時彼比丘命王入舍。王不肯入于門前住。比丘老母先得阿那含果。具足天眼能知他心。又知他人善根因緣。時彼老母即白王言。王勿怯弱。來入我舍。即說偈言
汝不應生疑 此首陀會舍
非旃陀羅家 首子得羅漢
第叁須陀洹 我是一切智
佛之優婆夷 住于阿那含
汝但觀戒行 莫問出生處
但取我道德 莫觀家眷屬
最後生此家 功德有殊勝
如似沙石間 能出好真金
伊蘭能出火 淤泥生蓮花
觀人取道德 何必其族姓
伊蘭與栴檀 然火皆熟物
二俱有所成 功德等無異
王聞老母說是偈已。嗚呼乃是法中大人。佛體大悲使旃陀羅獲不死處不擇種姓。佛所說法旃陀羅中作師子吼。王又思惟。若供養種族失于功德。若供養功德不應分別旃陀羅也。王複說偈言
但當供養德 不應觀生處
婆羅門說喻 淤泥生蓮花
天與阿修羅 敬戴著頂上
婆羅門有過 智者皆棄舍
彼若造作惡 可說無過耶
然實是過罪 旃陀有德者
豈可不取耶 實複有功德
如此旃陀羅 我應生供養
如是旃陀羅 山林修苦行
此名爲仙聖 非是旃陀羅
旃陀羅殺鹿 王者食其肉
彼之所造箭 亦複取用射
以是因緣故 我應隨順行
旃陀有德者 雲何不采取
說此偈已王入其家。長跪合掌作是思惟。先禮老母應先禮佛。如來世尊示旃陀羅如此正道。能示一切衆生安隱正道。應先禮佛。即說偈言
南無苦行仙 醫王中最上
我今以佛故 敬禮于下賤
如依須彌山 烏鹿同金色
從他聞此事 我今現證知
依佛須彌山 賤者皆可貴
一切種智海 淨意度彼岸
唯佛救世間 慈等無惡意
于諸衆生等 能爲最親厚
能于一解脫 分別說多種
外道狂顛倒 橫分別種姓
爾時大王說是偈已。作禮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莊嚴論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