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本緣部」經文209卷04頁碼:P0543
蕭齊 求那毗地譯

  《百喻經》四 ▪第2页

  尊者僧伽斯那撰 / 蕭齊天竺叁藏求那毗地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答言眼痛。彼女複言有眼必痛。我雖未痛並欲挑眼恐其後痛。傍人語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無者終身長痛。凡愚之人亦複如是。聞富貴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後得報。財物殷溢重受苦惱。有人語言汝若施者或苦或樂。若不施者貧窮大苦。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爲長痛

  (八六)父取兒耳珰喻

  昔有父子二人緣事共行。路賊卒起欲來剝之。其兒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見賊卒發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時決爲耳珰故。便斬兒頭。須臾之間賊便棄去。還以兒頭著于肩上不可平複。如是愚人爲世間所笑。凡夫之人亦複如是。爲名利故造作戲論。言二世有二世無。中陰有中陰無。心數法有心數法無。種種妄想不得法實。他人以如法論破其所論。便言。我論中都無是說。如是愚人爲小名利。便故妄語喪沙門道果。身壞命終墮叁惡道。如彼愚人爲少利故斬其兒頭

  (八七)劫盜分財喻

  昔有群賊共行劫盜。多取財物即共分之等以爲分。唯有鹿野欽婆羅色不純好。以爲下分與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謂呼大失。至城賣之。諸貴長者多與其價。一人所得倍于衆伴。方乃歡喜踴悅無量。猶如世人不知布施有報無報。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無量樂方更悔恨悔不廣施。如欽婆羅後得大價。乃生歡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爾乃自慶恨不益爲

  (八八)猕猴把豆喻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誤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覓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雞鴨食盡。凡夫出家亦複如是。初毀一戒而不能悔。以不悔故放逸滋蔓一切都舍。如彼猕猴失其一豆一切都棄

  (八九)得金鼠狼喻

  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生喜踴持置懷中。涉道而進至水欲渡。脫衣置地。尋時金鼠變爲毒蛇。此人深思甯爲毒蛇螫殺要當懷去。心至冥感。還化爲金。傍邊愚人見其毒蛇變成真實。謂爲恒爾。複取毒蛇內著懷裏。即爲毒蛇之所蜥螫喪身殒命。世間愚人亦複如是。見善獲利內無真心。但爲利養來附于法。命終之後墮于惡處。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九○)地得金錢喻

  昔有貧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錢。心大喜躍即便數之數未能周。金主忽至。盡還奪錢。其人當時悔不疾去。懊惱之情甚爲極苦。遇佛法者亦複如是。雖得值遇叁寶福田。不勤方便修行善業。忽爾命終墮叁惡道。如彼愚人還爲其主奪錢而去。如偈所說

  今日營此事  明日造彼事

  樂著不觀苦  不覺死賊至

  匆匆營衆務  凡人無不爾

  如彼數錢者  其事亦如是 

  (九一)貧兒欲與富等財物喻

  昔有一貧人少有財物。見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雖有少財欲棄水中。傍人語言。此物雖鮮可得延君性命數日。何故舍棄擲著水中。世間愚人亦複如是。雖得出家少得利養。心有悕望常懷不足。不能得與高德者等。獲其利養見他宿舊有德之人。素有多聞多衆供養。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懷憂苦便欲罷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者自棄己財

  (九二)小兒得歡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兒涉路。行道疲極眠睡不覺。時有一人持歡喜丸授與小兒。小兒得已貪其美味不顧身物。此人實時解其鉗鎖璎珞衣物都盡持去。比丘亦爾。樂在衆務愦鬧之處。貪少利養爲煩惱賊奪其功德戒寶璎珞。如彼小兒貪少味故一切所有賊盡持去

  (九叁)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在樹下臥熊欲來搏。爾時老母繞樹走避。熊尋後逐一手抱樹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實時合樹捺熊兩手。熊不得動更有異人來至其所。老母語言。汝共我捉殺分其肉。時彼人者信老母語。實時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後爲熊所困。如是愚人爲世所笑。凡夫之人亦複如是。作諸異論既不善好。文辭繁重多有諸病。竟不成訖便舍終亡。後人捉之欲爲解釋。不達其意。反爲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九四)摩尼水窦喻

  昔有一人。與他婦通。交通未竟夫從外來。即便覺之住于門外。伺其出時便欲殺害。婦語人言。我夫已覺。更無出處。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摩尼者齊雲水窦孔也)。欲令其人從水窦出。其人錯解謂摩尼珠。所在求覓。而不知處。即作是言。不見摩尼珠我終不去。須臾之間爲其所殺。凡夫之人亦複如是。有人語言。生死之中無常苦空無我離斷常二邊。處于中道。于此中過可得解脫。凡夫錯解便求世界有邊無邊及以衆生有我無我。竟不能觀中道之理。忽然命終爲于無常之所殺害墮叁惡道。如彼愚人推求摩尼爲他所害

  (九五)一鴿喻

  昔有雄雌二鴿共同一巢。秋果熟時取果滿巢。于其後時果幹減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獨食之唯有半在。雌鴿答言。我不獨食。果自減少。雄鴿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獨食何由減少。即便以觜啄雌鴿殺。未經幾日。天降大雨。果得濕潤還複如故。雄鴿見已方生悔恨。彼實不食。我妄殺他。即悲鳴命喚雌鴿汝何處去。凡夫之人亦複如是。顛倒在懷。妄取欲樂不觀無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後竟何所及。後唯悲歎如彼愚鴿

  (九六)詐稱眼盲喻

  昔有工匠師。爲王作務不堪其苦。詐言眼盲便得脫苦。有余作師。聞之便欲自壞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語言。汝何以自毀。徒受其苦。如是愚人爲世人所笑。凡夫之人亦複如是。爲少名譽及以利養。便故妄語毀壞淨戒。身死命終墮叁惡道。如彼愚人爲少利故自壞其目

  (九七)爲惡賊所劫失[疊*毛]喻

  昔有二人爲伴共行曠野。一人被一領[疊*毛]中路爲賊所剝。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疊*毛]者先于[疊*毛]頭裹一金錢。便語賊言。此衣適可直一枚金錢。我今求以一枚金錢而用贖之。賊言金錢今在何處。即便[疊*毛]頭解取示之。而語賊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語今此草中有好金師可往問之。賊既見之複取其衣。如是愚人[疊*毛]與金錢一切都失。自失其利複使彼失。凡夫之人亦複如是。修行道品作諸功德。爲煩惱賊之所劫掠。失其善法喪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複使余人失其道業。身壞命終墮叁惡道。如彼愚人彼此俱失

  (九八)小兒得大龜喻

  昔有一小兒。陸地遊戲得一大龜。意欲殺之不知方便。而問人言雲何得殺。有人語言。汝但擲置水中實時可殺。爾時小兒信其語故即擲水中。龜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複如是。欲守護六根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而問人言作何因緣而得解脫。邪見外道天魔波旬。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語身壞命終墮叁惡道。如彼小兒擲龜水中

  此論我所造  合和喜笑語

  多損正實說  觀義應不應

  如似苦毒藥  和合于石蜜

  藥爲破壞病  此論亦如是

  正法中戲笑  譬如彼狂藥

  佛正法寂定  明照于世間

  如服吐下藥  以酥潤體中

  我今以此義  顯發于寂定

  如阿伽陀藥  樹葉而裹之

  取藥塗毒竟  樹葉還棄之

  戲笑如葉裹  實義在其中

  智者取正義  戲笑便應棄 

  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花鬘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