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下 ▪第2页
功德施菩薩造 / 唐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等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故。通達無我法說名菩薩者。離一切想因清淨故
複次疑曰。若清淨因離諸想者。有境可得爲無有耶。是故此中說佛境界。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乃至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如是等。何故世尊說具五眼。示于境界無不了知。此中有衆生數境非衆生數境。如經所有衆生若幹種心住等。顯示了知衆生數境。恒河沙數世界等。顯示了知非衆生數境。若幹種心者。欲樂不同故。住者相續而轉故。或作是念。心若能住斯應有體。是故經言。如來說諸心住皆爲非心住。非心住者第一義。無相續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複雲何。過去心已滅故。未來心未生故。現在心不住故。無形故。寶積經言。迦葉。一切佛不見過去心。不見未來心。不見現在心。乃至廣說。經曰。若福德聚有實如來即不說福德聚。此意雲何。聚者蘊義。假名不實。實即非蘊。于何說聚。雲何知假名不實。第一義無積聚故。俗谛中有言說故。如是五眼都無所得。是佛境界。以是應知。離想淨因無境可得。是故大般若波羅蜜中如是言。須菩提。如來五眼。于第一義都無所得。若言有得愚人謗我
複次疑曰。若第一義佛境界是無所得。色相如來豈亦非有。爲遣此疑。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此顯示見佛法身。雲何見耶。如經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等。此依實義。即于色相而見法身。非具足者。是法身故。如說無生性是常住如來乃至廣說
複次疑曰。若第一義佛境界及色相身皆無有體。豈具足衆德。言說相身亦複非有。遣此疑故。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作是念。我有所說法耶如是等。欲使定除有說執故。經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乃至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此義雲何。說無體故。不見內外漏無漏法少有真實而可說故
須菩提複欲顯示于此所說信受者難。是故言。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乃至彼非衆生非不衆生等。雲何非衆生。第一義即蘊異蘊。推求其體不可得故。如經說。非衆生雲何非不衆生。以俗谛依于五蘊業果相應而施設故。如經是名衆生。複次疑曰。若第一義佛境界色身言說身皆不可得。法身體性豈亦然耶。爲遣此疑。經曰
須菩提。于意雲何。頗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此義雲何。佛證真實不見少法是所得故。以無所得。是故說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故無所得。經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何故平等。經曰。以無我無衆生無命無取者。如生無我中平等故。無所得法無我亦如是。此無得理以何因證。經曰。一切善法雲何善法有體可得。而能證無所得理法不相似豈得成因。經曰。善法者。如來說爲非法。雲何非法。第一義無生性故。當知此因即無所得。善法者。俗谛言說非真實義
何故複以須彌塵量寶施之福而校量耶。令修行者心勇進故
複次疑曰。若如來說非衆生者。雲何不與余教相違。如有經言。無量衆生以得我爲善知識故。生等諸苦並皆解脫。爲遣此疑。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作是念我度衆生耶。乃至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如是等。無衆生者第一義故。複次以大悲心攝同己故。若實有衆生異于如來是所度者。如來即有我等四取。何以故。若見有己能度衆生。是我取故。何故不欲我等取耶。經曰。我取者。如來說爲非取。非者何義。所謂不善。雲何不善。縛諸衆生住生死故。複次非者。無體性義。此複雲何。以無所取我亦無能取故。若我等取無體可得。何用遣我言非取耶。以諸凡夫顛倒妄取。言非取者令彼解故。如經但無智凡夫生之所妄取如是等。未得聖者各封于我差別而生名凡夫生。彼即非生不善生故。如不善人說爲非人。複次法從緣起。無我造作故名非生。是故說名凡夫生者隨俗言故
以諸衆生于佛色身多生取著。是故複說色身無性。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相成就見如來不。乃至轉輪聖王應是如來如是等。佛欲令于色等身見法身義。受持時易。故說頌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如來法爲身 但應觀法性
法性非所見 彼亦不能知
以色見我等。其義雲何。謂有見光明相好。言見于佛及有聽受經等文字。言我隨逐而得如來。彼作是言。于相好身及言說身。攀緣修習當斷煩惱。爲除此見。經曰。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義雲何。色及文字性非真實。于中取著是邪道故。行于此道何能見佛。雲何見耶。經曰。如來法爲身但應觀法性。法性者。所謂空性無自性無生性等。此即諸佛第一義身。若見于此名爲見佛。如有經說。不生不滅是如來故。十萬頌經複作是說。慈氏以見空性名見如來。薩遮經中又作是說。無取著見名爲見佛。若無取著名見佛者。攀緣法性將非取著。以淨智心了知法性。法性豈是所了知耶。是故經言。法性非所見。彼亦不能知法性之處。無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如有經言。大王。一切法性猶如虛空。等與衆物爲所依止。而其體性非是有物亦非無物。能于此中寂然無知名爲了知。名爲知者。隨俗言說
複次疑曰。若智亦不能知法性者。雲何諸佛具丈夫相而證菩提。以見具足丈夫相者。得菩提故。爲遣此疑經曰。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諸相成就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耶如是等。此中顯示法界相。其義雲何。若相成就是真實有。此相滅時即名爲斷。無有菩薩見法斷故。何以故。以生故即有斷。一切法是無生性。所以遠離常斷二邊遠離二邊是法界相。是故于此說能信解無生之福多于寶施。如經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菩薩得無我無生法忍如是等。但于無生愛樂修習福多彼故。如有頌言
若人持正法 及發菩提心
不如解于空 十六分之一
或念言。若一切法無生者。雲何而有福德生耶。是故經言。須菩提菩薩不應取福德如是等。不應取福者。非第一義中有福可取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取福德者。菩薩于福應圓滿故。佛言。須菩提菩薩應取者俗谛故。不應貪著者第一義谛故
複次疑曰。若第一義無福可取。何故余經作如是說。如來福智資糧圓滿。坐菩提座趣于涅槃。爲遣此疑。經曰。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如是等。涅槃無有真實處所。而至于彼。名之爲去。生死亦無真實處所。而從彼出。名之爲來。不去不來是如來義。此即顯示無住涅槃。雖生死涅槃無有一異。而于叁界牢獄引喻衆生。盡未來際而爲利益
複次疑曰。若生死涅槃不可得故無去來者。如來豈如須彌山等積聚一合而安住耶。爲遣此中是一是常無分有分一合見故。經曰。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是微塵衆甯爲多不如是等。此中微塵衆多者。遣無分一合見。非微塵衆者。遣有分一合見。是名微塵衆者。非有分物說之爲衆。複爲遣積聚見故。經曰。如來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如是等。何故複說非世界耶。經曰。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見。何故不欲一合見耶。經曰。即爲非見。雲何非見。于非有中而妄見故。如經一合者即是不可說。但我見凡夫而取其事。此義雲何。一合者。是俗谛相非真實有。何以故。第一義一切法本性無生。無生故不可得。不可得故離于言說。而我執凡夫于中妄取。若不欲我見與教相違。如有頌言
我以己爲依 讵以他爲依
智者能調我 生天受安樂
爲遣此疑。經曰。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說我見衆生見命見取者見爲正語不如是等。佛何故說見我耶。爲誘攝信樂者故。此于五蘊隨俗名言。非謂真實。是故諸佛所見我者是遠離性。如經即非我見等。世尊以離生死涅槃我等合見。而得菩提。複愍諸含識欲令同證。是故言。須菩提發菩薩乘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想知見者。謂證時。信解者。修學時。信解之人法想尚不生。況非法想。此雲法想非法想者。謂如法分別不如法分別法想。如法何故不生。經曰法想者。如來說爲非想。此複雲何。一切法無生性故。若無生即非有。于何知見。以俗谛故。如經曰。是名法想。何故複說受持之福。欲令衆生畢竟信故。經曰。如無演說是名爲說。此何謂耶。第一義無世出世。若法若物少有可說。能如實義如是說者。乃名爲說。此無住涅槃觀察有爲然後方證。雲何觀察。經曰。爾時世尊。而說頌言
一切有爲法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今此頌中。觀察有爲九種體相。何謂爲九。所謂觀察自在。觀察境物觀察遷動。觀察體性觀察少盛。觀察壽觀察作者。觀察心觀察有無。此中觀察自在如星。譬如星等著象于空隨方運行。光色熾盛假令久住終隨劫盡。如是人天受諸福報。豐財重位衆所瞻仰。雖久自在會亦歸空。觀察境物如瞖。譬如瞖目于淨空中見有毛輪飛花二月。無明瞖識亦複如是。于真實理無物之處。而見內外世出世間種種諸法。觀察遷動如燈。譬如燈焰即生處滅不至余處。然因此焰余處焰生。念念相續如有遷動。衆生亦爾。前趣諸蘊即前趣滅不往余趣。然因前蘊後趣蘊。生以相續故。狀如遷動。言諸凡夫數往余趣。觀察體性如幻。如因幻力變作女人容貌可觀體性非有。不了之者取爲真實。一切法亦複如是。從妄緣生初無實體。未了實者生有體見。觀察少盛如露。譬如朝露見日即晞。盛年容色亦複如是。一遇無常已從衰謝。觀察壽如泡。譬如水泡或有始生未成體相。或才生已或暫停住即歸散滅。壽亦如是。或始托生在于胎藏。正生生已從作嬰兒。少年中年乃至衰老歸于壞滅。觀察作者如夢。譬如夢中隨先見聞。憶念分別熏習住故。雖無作者種種境界分明現前。如是衆生無始時來。有諸煩惱善不善業熏習而住。雖無有我是能作者。而現無涯生死等事。觀察心如電。譬如電光生時即滅。心亦如是。刹那必謝。觀察有無如雲。如空中雲。先無後有須臾複滅。有爲諸法亦複如是。體性本空從妄緣有。有緣既散還複歸無。複次先依俗谛。以星等九喻安立有爲。後依中論第一義。一切法不滅不生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及般若波羅蜜中一切法非積住性。解釋此頌其義雲何。譬如星光自體常滅。有爲亦爾。性恒遷謝。如人目瞖。雖無作者病緣故生。有爲亦然但從緣起。譬如燈焰念念恒斷。有爲如是刹那不住。如幻所作。不了之者取爲實常。愚夫迷實取有爲法亦複如是。譬如泫露在物雖繁體唯是一。所謂滋潤有爲內蘊生生。有別本性亦同鹹資愛故。如因積水雨渧成泡。各別而生各別而滅。衆生諸行亦複如是。八萬四千別生別滅。如夢中境來無所從。而彼夢心妄見來處。有爲亦爾來不可得無明夢識妄見爲來。譬如奔電性非遷動。前處前滅後處後生。以相相似說之爲去。有爲諸法去亦如是。譬如空雲非恒積住。有爲之相類此應知。如是名爲依俗谛故安立有爲。如中論中成立真實不生等義。于有爲法應如是知。此複雲何。彼論中以自他共無因。觀察諸法本無生義。如是似瞖有爲生法。應知不生。以不生故星光有滅違于道理。有爲亦然應知不滅。複次不生故。彼燈自體。尚不可得。何有刹那而說爲斷。有爲不斷類此應知。複次不生故似幻所作。有爲之法無有常義。應知不常。複次不生故似于朝露。有爲諸法一義不成。愛能潤生不契理故。應知不一。複次不生故似泡。差別有爲之法異性不成。應知不異。複次不生故似夢中境。有爲之法本無來義。應知不來。複次不生故似于電光。生滅之法以相似故說爲去者。理不相應。應知不去。複次不生故。如雲之法體尚非有。豈積住耶。如是應知頌曰
我今功德施 爲破諸迷取
開于中觀門 略述此經義
願諸衆生類 見聞若受持
照真不壞俗 明了心無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