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地經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22卷26頁碼:P0123
後魏 菩提流支等譯

  《十地經論》二 ▪第2页

  天親菩薩造 / 後魏北印度叁藏菩提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滅佛所行  言說不能及

  地行亦如是  難說複難聞

  此偈雲何彼智已顯方便壞涅槃。複示性淨涅槃。偈言定滅故。定者成同相涅槃自性寂滅故。滅者成不同相方便壞涅槃。示現智緣滅故。此智是誰證。偈言佛所行故。誰說誰聽無說無聽。偈言言說不能及故。言說者。以音言導。謂名句字身。何故不但說無言。示現依言求解故。彼智既如是。地行複何相。偈言地行亦如是難說複難聞。地者境界。觀行者智眷屬。智眷屬者謂同行。同行者謂檀等諸波羅蜜。何故複難說難聞。偈言

  離念及心道  智起佛境界

  非陰界入說  心意所不及

  此偈示現思慧及報生識智是則可說。此智非彼境界以不同故。偈言智起佛境界故。如陰界入可說。此智不爾。離文字故。是故不可說。偈言非陰界入說故。非耳識所知非意識思量是故不可聞。偈言心意所不及故。智者是地。智起者以何觀以何同行能起此智。雲何可證而不可說而不可聞。今複以喻證成此義。偈言

  如空中鳥迹  難說不可見

  十地義如是  不可得說聞

  此偈示何義。如鳥行空中。迹處不可說。相亦不可見。何以故。虛空處鳥迹相不可分別故。非無虛空行迹。如是鳥迹住處名句字身住處。菩薩地證智所攝。不可得說不可得聞。何以故。非如聲性故。非無地智名句字身。此中深故。示義大踴悅。何故我複說此。汝等不應如聲取義。隨聲取義有五種過。一不正信。二退勇猛。叁诳他。四謗佛。五輕法。大衆自知無此五過已說深義。複顯說大令生正信。次說五偈

  我但說一分  慈悲及願力

  漸次非心境  智滿如淨心

  是境界難見  難說自心知

  我承佛力說  鹹共恭敬聽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說不盡

  今如是略說  如實滿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說

  說上法妙音  喻相應善字

  是言說甚難  無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說

  前言十地義。如是不可得說聞。今言我但說一分。此言有何義。是地所攝有二種。一因分二果分。說者謂解釋。一分者是因分于果分爲一分故。言我但說一分。此說大有叁種。一因成就大。二因漸成就大。叁教說修成就大。何者因成就大。偈言慈悲及願力故。慈者同與喜樂因果故。悲者同拔憂苦因果故。願者發心期大菩提故。此慈悲願長夜熏修不同二乘故。何者因漸成就大。偈言漸次故。漸者說聞思慧等次第乃至能生出世間智因故。何者教說修成就大。有二種。一滿足修。二觀修。滿足修者偈言非心境故。非心境者。此句示現聞思慧等心境界處。唯是智因能生出世間智。而此不能滿彼出世間智地。偈言智滿如淨心故。如淨心者。如出世間清淨心。能滿彼地智故。觀修者偈言

  是境界難見  難說自心知

  我承佛力說  鹹共恭敬聽

  此偈顯何義。是境界難見。自心清淨可見。此境界不可說。如是教說修成就已。于說法中有二種過。不能得證。一說者過二聽者過。說者過有二種。一佛不隨喜說。二不平等說。聽者亦有二種過。一見诤過。我法是彼法非如是執著種種諸見。二于說法者不生恭敬。于中示現說者自身無過。我非諸佛不隨喜說。偈言。我承佛力說鹹聽故。次教聽者防二種過。偈言。共恭敬聽故。如是次第如是許說。而衆未知廣說略說。不可廣說唯許略說。地義滿足。如第叁偈說

  如是智入行  億劫說不盡

  今如是略說  如實滿足住

  智入者。此所說地法衆生以智入。雲何入如實滿足攝取。入如行修故。如行修滿足故。示彼廣說義攝取故。住者如來家決定住故。我如是說前言恭敬聽不說雲何恭敬是故示現。偈言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說

  說上法妙音  喻相應善字

  一心恭敬待者有二種。一身正恭敬待。如威儀住堪受說法故。二心正恭敬待。如心決定堪能憶持故。此句勸誡二種恭敬待。所謂身心故。善說者示己無谄無有憍慢故。承佛力者示己無增上慢故。下半偈說上法妙音喻相應善字。示現何事以何事雲何事依止何事。示現何事者所謂上法。以何事者謂妙音聲。雲何事者譬喻相應。依止何事者謂依止善字。我一切善說。又相應者譬喻共相應。善字者有二種相。一隨方言音善隨順故。二字句圓滿。不增不減與理相應故言善字。前言承佛神力。未說雲何力。第五偈示現佛神力事。偈言

  是言說甚難  無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說

  已說請分。自此以後正說初地。此說分中說何等事。分別有叁。一住二釋名叁安住。住中有四種。依何身爲何義以何因有何相。彼心生時即住初地。是名爲住。于中諸佛子善集善根故。如是等四十句說此住事。初說依何身生如是心

  經曰。諸佛子若有衆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諸善行故。善集諸叁昧行故。善供養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識善護故。善清淨心故。入深廣心故。信樂大法好求佛智慧故。現大慈悲故。如是衆生乃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論曰。如是十句說依何身。此集有九種。一者行集善作眷屬持戒。如經善集諸善行故。二者定集善作眷屬叁昧。如經善集諸叁昧行故。叁昧行者觀行增上故。叁者親近集善習聞慧智。如經善供養諸佛故。四者聚集思慧智善思量波羅蜜等諸善法。如經善集清白法故。五者護集修行實證善得教授。如經善知識善護故。六者淨心集得出世間正智。如經善清淨心故。七者廣集深心作利益一切衆生。如經入深廣心故。八者信心集求一切智智。如經信樂大法好求佛智慧故。九者現集多行慈悲。如經現大慈悲故。于中慈念依苦苦壞苦悲依行苦。是中初二種集顯增上戒學增上定學。行集善作眷屬持戒故。定集善作眷屬叁昧故。次有四集顯增上慧學。親近集善習聞慧智故。聚集思慧智善思量波羅蜜等諸善法故。護集修行實證善得教授故。淨心集得出世間正智故。後叁集顯勝聲聞辟支佛等故。廣集深心作利益一切衆生故。信心集求一切智智故。現集多行慈悲故。此十句中厚集善根是總。余九種是別。集者是同相。別者是異相。成者略說故。壞者廣說故。已說依何身生如是心。次說爲何義故生如是心

  經曰。爲得佛智故。爲得十力力故。爲得大無畏故。爲得佛平等法故。爲救一切世間故。爲淨大慈悲故。爲得十方無余智故。爲得一切世界無障淨智故。爲得一念中覺叁世事故。爲得轉大法輪無所畏故。菩薩摩诃薩生如是心

  論曰。于中佛智者。謂無上智知斷證修故。此佛智有九種業差別。爲求彼故生如是心。一者力佛智問記業。此如來是處非處智力問記故。如修多羅中說。如經爲得十力力故。二者無畏佛智破邪說業。如經爲得大無畏故。叁者平等佛智得人法無我教授衆生證入業。如經爲得佛平等法故。四者救佛智以四攝法化衆生業。如經爲救一切世間故。五者淨佛智是淨爲救攝因業。如經爲淨大慈悲故。六者無余智佛智常以佛眼觀世間衆生業。如經爲得十方無余智故。七者無染佛智一切世界無障無染自然應化令信作業。智心無礙。如經爲得一切世界無障淨智故。八者覺佛智于一念中知叁世衆生心心數法業。如經爲得一念中覺叁世事故。九者轉法輪佛智解脫方便善巧業故。于百億閻浮提同時轉大法輪。如經爲得轉大法輪無所畏故。生如是心者。即是本分中說諸佛子是菩薩願善決定故。何故唯言生心不言生智及余心數法。心中即攝知斷證修一切助道法故。已說爲何義故生如是心。次說以何因生如是心

  經曰。是心以大悲爲首。智慧增上方便善巧所攝。直心深心淳至。如來力無量。善決定衆生力智力。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

  論曰。此大悲爲首。于中悲大有九種。一者增上大細苦智增上生故。如經智慧增上故。智者因果逆順染淨觀故。慧者自相同相差別觀故。二者攝大救苦衆生方便善巧所攝。如經方便善巧所攝故。叁者淳至大向時許乃至盡衆生界作利益衆生悲心增上。如經直心深心淳至故。四者無量大攝取如來無量力。如經如來力無量故。五者決定大上妙決定信深智勝對治。如經善決定衆生力智力故。六者隨順大隨順菩提正覺。如經隨順自然智故。七者正受大能取大勝法教授衆生。如經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八者最妙大攝受勝妙功德。如經廣大如法界故。九者住盡大無量愛果因盡涅槃際。如經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故。已說以何因生如是心。次說是心生時有何等相

  經曰。菩薩生如是心。即時過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在佛家。種姓尊貴無可譏嫌。過一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住菩薩法中住在菩薩正處。入叁世真如法中。如來種中。畢定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菩薩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法故

  論曰。過凡夫地者以過凡夫地故。示現得出世間聖道。此過有八種。一者入位過初成出世間心。如始住胎相似法故。如經入菩薩位故。二者家過家生相似法故。如經生在佛家故。叁者種姓過子相似法大乘行生故。如經種姓尊貴無可譏嫌故。四者道過世間出世間道不攝攝故。異道生相似法故。如經過一切世間道入出世間道故。五者法體過以大悲爲體于作他事即是己事自身體相似法故。如經住菩薩法中故。六者處過不舍世間方便不染善巧住故。住處相似法故。如經住在菩薩正處故。七者業過順空聖智生命相似法故。如經入叁世真如法中故。八者畢定過佛種不斷究竟涅槃道成就相似法故。如經如來種中畢定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如是示現凡夫生菩薩生。入胎不相似。有煩惱無煩惱故。如是次第家不相似種姓不相似道不相似體不相似處不相似生業不相似成就不相似如是說住此地中是名爲住。如經菩薩住如是法名住菩薩歡喜地。以不動法故。已說住義次說釋名。雲何說多歡喜故示名歡喜。以何歡喜。此地中菩薩歡喜複以何念。初說十句後說二十句

  經曰。諸佛子。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中。成就多歡喜多信敬多愛念多慶悅多調柔多踴躍多堪受多不壞他意多不惱衆生多不嗔恨

  論曰。歡喜者名爲心喜體喜根喜。是歡喜有九種。一者敬歡喜于叁寶中恭敬故。如經多信敬故。二者愛歡喜。樂觀真如法。如經多愛念故。叁者慶歡喜。…

《十地經論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