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譬喻經》

「本緣部」經文211卷04頁碼:P0575
西晉 法炬共法立譯

  《法句譬喻經》四 ▪第3页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裏外由來無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諸國有饑寒者。皆來至此山中。數年之中便有叁四千家。來者給與田地令得生活。其中叁老諸長宿年共議。國之無君猶身之無首。相將至大臣所舉大臣爲國王。大臣答長老曰。若以我爲王者。當如諸國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將士上下朝直發女阗宮租稅谷帛當如民法。諸國老曰。唯然奉命一隨王法。即立爲王。處置群臣文武上下。發調人民築城作舍。宮殿樓觀。民被苦毒不複堪諧。皆發想念欲謀圖王。諸奸臣輩將王出獵。去城叁四十裏。于曠野澤中。牽王欲殺。王問左右何緣殺我。答曰。民慕豐樂奉王以禮。民困思亂破家圖國。王告之言。卿等自爲非我本造。枉殺我者神祇知之。聽我發一願死不有恨。即願曰。我本開荒出谷養民。來者皆活。富樂無極。自共舉我立爲國王。依案諸國自共作此。今反殺我我實無惡。于此人民若我死者。願作羅剎。還入故身中。當報此怨。于是絞殺棄屍而去。叁日之後。王神即作羅剎還入故身中。自名阿羅婆。即起入宮絞殺新王並及後宮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殺之。羅剎瞋恚出宮盡欲殺人。國中叁老草索自縛。來向羅剎自首。此是奸臣所爲。非是細民所可能知。乞丐原恕願還治國。曰我是羅剎。何與人等共從事也。食飲當得人肉。羅剎急性忿不思難。叁老曰。國是王許。故當如前。食飲所須當相差次。國老共出宣令人民皆共探籌。以此爲次家出一小兒。生用作食食羅剎王。叁四千家正有一戶。爲佛弟子。居門精進五戒不犯。隨民探籌。得第一籌。有一小兒。當先食鬼王賢者大小懊惱啼哭。遙向崛山。爲佛作禮悔過自責。佛以道眼見其辛苦。便自說言。因是小兒當度無數人。便獨飛往至羅剎門。現變光相照其宮內。羅剎見光疑是異人。即出見佛。便起毒心欲前噏佛。光刺其目。擔山吐火皆化爲塵。至久疲頓。然後降化請佛入坐頭面作禮佛爲說經。一心聽法。即受五戒爲。優婆塞。裏吏催食奪兒將來。室家嗥哭隨道而來。觀者無數爲之悲哀。吏抱兒擏食著羅剎前。羅剎即持此小兒擎食至佛前。長跪白佛言。國人相差次以小兒爲食。我今受佛五戒。不複得食此小兒。請以小兒布施佛。爲佛作給使。佛爲受之。即說咒願。羅剎歡喜得須陀洹道。佛以小兒著缽中。擏出宮門。還其父母而告之曰。快養小兒勿複愁憂。衆人見佛莫不驚愕。怪是何神。此兒何福而獨救之。羅剎所食奪還父母。于是世尊在于大衆中央而說偈言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見法爲人長  終遠叁惡道

  戒慎除苦畏  福德叁界尊

  鬼龍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佛說偈已無央數人。見佛光像乃知至尊叁界無比。便皆歸化爲佛弟子。聞偈歡欣皆得道迹

  昔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場上。爲天人龍鬼國王臣民不可計衆而爲說法。時大國王太子將從小國王世子五百余人。往到佛所爲佛作禮。卻坐一面而聽法。諸太子等。即白佛言。佛道清妙玄遠難及。自古以來頗有國王太子大臣長者之子。舍國吏民恩愛榮樂行作沙門者不。佛告諸太子。世間國土榮樂恩愛。如幻如化如夢如響。卒來卒去不可常保。又國王太子以叁事故不能得道。何謂叁事。一者憍恣不念學問佛經妙義以濟神本。二者貪取不念布施下貧困厄。群臣將士所有財寶。不與民共以修財本。叁者不能遠離色欲愛樂之事舍棄牢獄憂煩之惱。行作沙門滅衆苦難。以修身本。是以菩薩所生爲王。除此叁事。自致得佛。又有叁事。何謂爲叁。一者少壯學問。領理國土。率化民庶。使行十善。二者中以財施貧窮孤寡。群臣將士與民同歡。叁者每計無常命不久留。宜當出家行作沙門。斷苦因緣。勿更生死。叁事不施獨無所得。于是世尊而自陳曰。昔我前世作轉輪聖王。名曰南王皇帝。七寶導從。宮觀浴池。行宮戲園。及群臣太子夫人婇女象馬廚宰。各八萬四千。有子千人。勇猛精銳。一人當千。飛行虛空。周遊四方。自在所爲無當前者。其壽八萬四千歲。以法治政。不枉人民。爾時聖王欻自念言。人命短促無常難保。但當作福以求道真。念常布施世間人民。所有財物與民共之。已種福德。唯當出家行作沙門。斷絕貪欲乃得滅苦。王即敕梳頭人。若見頭發白。便當啓我。至久數萬歲。梳頭人啓言。白發已生。敕令拔之舉著案上。王見白發。涕泣命曰。第一使者忽然複至。今頭已白。宜當出家行作沙門。求自然道。擎發掌中自說偈言

  今我上體首  白生爲被盜

  已有天使召  時正宜出家 

  即召群臣立太子爲王。行作沙門入山修道。畢人之壽。即生第二天上爲天帝釋太子。于後領理天下亦如大王。複敕梳頭人。若見白發便當啓我。至久複啓。白發已生。敕令拔之。擎著掌中而說偈言

  今我上體首  白生爲被盜

  已有天使召  時正宜出家 

  複召群臣立太子爲王。即行作沙門入山修道。畢人之壽。複生天上爲天帝釋。前天帝釋。畢天之壽。下生世間。爲聖王作太子。此叁聖主更爲父子。上爲天帝。下爲聖主。中爲太子。各各叁十六反。數千萬歲。終而複始。行此叁事。自致得佛。爾時父者。今我身是也。太子者。舍利弗是也。王孫者。阿難是也。更相從生展轉爲王以化天下。是以特尊叁界無比。佛說是時。國王太子並諸太子。皆大歡喜受佛五戒。爲優婆塞得須陀洹道

  法句譬喻經吉祥品第叁十九

  昔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爲天人龍鬼轉叁乘法輪。時山南恒水岸邊有尼揵梵志。先出耆舊博達多知。德向五通明識古今。所養門徒有五百人。教化指授皆悉通達天文地理星宿人情。無不瞻察觀略內外。吉凶禍福豐儉出沒。皆包知之。梵志弟子先佛所行應當得道。欻自相將至水岸邊。屏坐論語自共相問。世間諸國人民所行。以何等事爲世吉祥。徒等不了。往到師所爲師作禮。叉手白言。弟子等學久所學已達。不聞諸國以何爲吉祥。尼揵告曰。善哉問也。閻浮利地有十六大國。八萬四千小國。諸國各有吉祥。或金或銀。水精琉璃明月神珠。象馬車輿玉女珊瑚。珂貝妓樂。鳳凰孔雀。或以日月星辰寶瓶四華。梵志道士。此是諸國之所好喜吉祥瑞應。若當見是稱善無量。此是瑞應國之吉祥。諸弟子曰。甯可更有殊特吉祥。于身有益終生天上。尼揵答曰。先師以來未有過此書籍不載。諸弟子曰。近聞釋種出家爲道。端坐六年降魔得佛。叁達無礙。試共往問。所知博采何如大師。師徒弟子五百余人。經涉山路往到佛所。爲佛作禮坐梵志位叉手長跪。白佛世尊曰。諸國吉祥所好如此。不審更有勝是者不。佛告梵志。如卿所論世間之事。順則吉祥反則凶禍。不能令人濟神度苦。如我所聞吉祥之法。行者得福永離叁界。自致泥洹。于是世尊而作頌曰

  佛尊過諸天  如來常現義

  有梵志道士  來問何吉祥

  于是佛愍傷  爲說真有要

  已信樂正法  是爲最吉祥

  亦不從天人  希望求僥幸

  亦不禱神祠  是爲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  常先爲福德

  敕身承貞正  是爲最吉祥

  去惡從就善  避酒知自節

  不淫于女色  是爲最吉祥

  多聞如戒行  法律精進學

  修己無所爭  是爲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養妻子

  不爲空乏行  是爲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複

  以時誦習經  是爲最吉祥

  所聞常欲忍  樂欲見沙門

  每講辄聽受  是爲最吉祥

  持齋修梵行  常欲見賢明

  依附明智者  是爲最吉祥

  已信有道德  正意向無疑

  欲脫叁惡道  是爲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諸得道者

  亦敬諸天人  是爲最吉祥

  常欲離貪淫  遇癡瞋恚意

  能習成道見  是爲最吉祥

  若以棄非務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爲最吉祥

  一切爲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人安衆生  是爲最吉祥

  智者居世間  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  是爲最吉祥 

  梵志師徒聞佛說偈。欣然意解。甚大歡喜。前白佛言。甚妙世尊。世所希有。由來迷惑未及窺明。唯願世尊。矜愍濟度。願身自歸佛法叁尊。得作沙門冀在下行。佛言。大善。善來比丘。即成沙門。內思安般逮得應真。聽者無數皆得法眼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