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地持經》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581卷30頁碼:P0888
北涼 昙無谶譯

  《菩薩地持經》叁

  北涼中印度叁藏昙無谶于姑臧譯

  ◎菩薩地持方便處成熟品第六

  雲何成熟。略說有六種。一者自性成熟。二者人成熟。叁者種分別成熟。四者方便成熟。五者人成熟。六者人相成熟。自性成熟者有善法種子。修習善法隨順二障。清淨解脫身心有力。真實方便具足究竟。有佛無佛。堪能次第斷煩惱障及智慧障。如癰已熟。至應破時。名之爲熟。又如瓦瓶任用之時。名之爲熟。亦如庵羅果等堪食用時。名之爲熟。如是菩薩。修習善法真正方便。具足究竟次第堪任。離障清淨。是名自性成熟。人成熟者。略說四種。有聲聞種性。以聲聞乘。而成熟之。有緣覺種性。以緣覺乘。而成熟之。有佛種性。以無上大乘。而成熟之。無種性者。則以善趣而成熟之。如是四種人。諸佛菩薩以此四事而成熟之。種分別成熟者。略說有六種。一者諸根成熟。二者善根成熟。叁者智慧成熟。四者下成熟。五者中成熟。六者上成熟。諸根成熟者。壽具足。色具足。種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報果堪能勇猛精進方便。心無疲厭。于一切明處悉方便學。善根成熟者。性少煩惱不起惡法。陰蓋輕微質直隨順。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說惡說能解義趣。受持分別生智成熟。堪能究竟離諸煩惱。諸根成熟解脫報障。善根成熟解脫業障。智慧成熟解脫煩惱障。下成熟者。有二因緣。一者不久修習諸根善根智慧因緣。一者修習下因。中成熟者。于此二因緣。一勝一劣。上成熟者。當知俱勝

  方便成熟者。有二十七種。一者界充滿。二者現緣饒益叁者度。四者愛樂攝受。五者初處。六者非初處。七者遠淨。八者近淨。九者方便。十者淨心。十一者財饒益。十二者法饒益。十叁者神足。十四者說法。十五者隱覆說法。十六者顯現說法。十七者下方便。十八者中方便。十九者上方便。二十者聞。二十一者思。二十二者修。二十叁者攝取。二十四者伏取。二十五者自作。二十六者請他作。二十七者俱作。界充滿者。善法種子生長具足。依先修習。善法種子展轉相因。增長充滿。是名界充滿。現緣饒益者。于現在世。不倒說法不倒受持善隨順法。法次法向界充滿者。以本因故。現在成熟。現緣饒益者。現在世因現在成熟。度者。親近善友信心得生。信增上已。離家惡行受持禁戒。非家出家受離欲戒。愛樂攝受者。出苦道迹。欲樂苦行。二俱遠離。行于樂道深樂佛法。初處者。以初厭法修行厭離。知勝妙義度功德利。非初處者。已度成熟。于現在世。不離親近諸佛菩薩。增長住處漸漸增進。轉勝成熟。遠淨者。起懈怠心修行遠緣。流轉生死經曆劫數。堪任清淨與此相違。名爲近。淨方便者。得諸善義欣樂奉行。畏厭來世惡道衆苦。于現世中畏惡名稱。受持禁戒常行頓行。淨心者。正觀諸法次第堪忍。于正法中無能壞者亦令衆生修習正法。于叁寶中得善勝義。信心不動。財饒益者。隨其所須。衣食衆具一切施與。法饒益者。欲受法者授之以法。樂受義者。爲說正義。神足者。神力示現哀愍衆生令得信樂。信增上已。修方便淨。彼諸衆生。若見若聞大神變已。于正法中得清淨心。修善方便。說法者。自善解義能爲人說。己及衆生與正道俱。疾成大智隨順說法隱覆說法者。于少智衆生覆藏深義。爲說粗現易行之法。顯現說法者。智慧衆生深入佛法。爲說甚深微妙之處。下方便者。不常方便。不頓方便。中方便者。或常方便。或頓方便。行一舍一。不能具足。上方便者。具二方便。聞者。解佛所說修多羅等種種經法。受持誦習精勤方便。思者。于寂靜處思惟諸法。開解通達決定法相。修者。謂止舉舍。止觀前行。修習深樂。止觀舍心。攝取者。依止無貪心修行布施。瞻視和上諸師疾病。供施衣食湯藥衆具。若有憂悔及余煩惱。能爲開解。修如是等如法供養。伏取者。心正思惟自護煩惱。見余衆生若有毀失。下犯诃責。中犯折伏。上犯驅出。呵責折伏。爲安樂彼及余衆生。若驅出者。還聽忏悔。既安樂彼兼利余人。若不還悔安樂余人。余人見彼犯罪驅出。因是自護。自作者。自如法住隨順說法。令他衆生出不善處安立善處。若不如法住衆人當言。汝今雲何。教授他人發舉與念。他應教汝發舉與念。請他者。彼善方便巧說法者。衆所知識增上愛敬。勸請說法成熟衆生。俱者。謂自作勸他。二俱成熟。此二十七種方便成熟。彼六種成熟。分別具足。所謂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成熟

  人成熟者。略說六種。菩薩住于六地成熟衆生。謂住解行地菩薩行解行住。淨心地菩薩行淨心。住行道迹地菩薩行道迹。住決定地菩薩住決定住決定行地菩薩行決定行。住究竟地菩薩到究竟。無種性處人。善趣成熟。數退數進。有種性處人。令得成熟。無有退失。數數增進

  人相成熟者。本習聲聞。住下成熟者。下欲下方便未離惡趣。于現法中不得沙門果。于現法中不得涅槃。住中成熟者。中欲中方便不墮惡趣。于現法中得沙門果。不得涅槃。住上成熟者。上欲上方便不墮惡趣。于現法中得沙門果及般涅槃。住上成熟者。上欲上方便。于現法中得沙門果及般涅槃。成辟支佛如聲聞。何以故。道同聲聞故。勝聲聞者。謂最後身無師自悟。本習力故。修叁十七品斷一切結。得阿羅漢證。故名緣覺。又菩薩住解行地者當知下成熟。淨心地者中成熟。決定究竟者上成熟住下成熟菩薩。下欲下方便未離惡趣。當知是第一阿僧祇滿。熾然不動。快淨道品悉不成就。住中成熟菩薩。中欲中方便不墮惡趣。第二阿僧祇滿。熾然不動。道品成就快淨不成就。住上成熟菩薩。上欲上方便不墮惡趣。第叁阿僧祇滿熾然不動。快淨道品一切成熟。其性淳厚具足熾然。增上妙果增上福利。故名熾然。不還不退堅固升進。故名不動。于菩薩地清淨無上。故名快淨

  彼中財利成熟。神足成熟。隱覆說法成熟。下方便成熟。聞惠成熟。此五種成熟。久遠修習猶尚爲下。況複近修。余一切成熟事。一一叁種說。謂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如是等下中上分別。則有無量成熟。當知諸佛菩薩成熟衆生。彼菩薩于此成熟事。如所說自熟。佛法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行成熟。以叁乘法。成熟衆生◎

  ◎菩薩地持方便處無上菩提品第七

  雲何爲菩提。略說二種斷二種智。是名菩提。二種斷者。煩惱障斷。及智障斷。二種智者。煩惱障斷。離垢清淨一切煩惱不相續智。及智障斷。一切所知無障礙智。複次清淨智。一切智。無礙智。滅一切煩惱習。清淨明達永斷無余。是名無上菩提。彼一切煩惱習究竟斷智。是名爲清淨智。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種一切時無礙智。是名一切智。界者二種。世界及衆生界。事者二種。有爲無爲。如是有爲無爲事。無量種分別。自相差別分別。總相差別分別。因果分別。界分別趣分別。善不善無記等分別。時者有叁時。過去未來現在。如是知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種一切時。是名一切智。不假方便發心即知。于一切法了達無礙。是名無礙智。複次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來無诤智願智無礙辯。是名無上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叁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四無礙智。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畏。叁念處叁不護。大悲不忘法。斷除諸習。一切種妙智。是諸佛法。安立品當廣說

  無上菩提者。具七無上。于一切菩提最爲無上。雲何七無上。一者身無上。二者道無上。叁者正無上。四者智無上。五者神力無上。六者斷無上。七者住無上。如來叁十二相莊嚴其身。是名身無上。如來自度度人。多所過度哀愍世間。利益安樂諸天世人。是名道無上。如來無上無等四正成就。謂正戒正見正威儀正命。是名正無上。如來無上無等四無礙智成就。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是名智無上。如來無上無等六神通成就。如前說。是名神力無上。如來無上無等一切煩惱習斷。智障斷成就二斷。是名斷無上。如來無上無等叁種住多于中住。聖住天住梵住。是名住無上。空無相無作。滅盡正受。是名聖住。四禅四無色定。是名天住。四無量心。是名梵住。于彼叁住中。四無上住如來多住聖住中住空叁昧及滅盡定。天住中住第四禅。梵住中住大悲。如來以是。晝夜六時。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應度者。未起善根我當令起。乃至誰應得無上果。我當建立。是名住無上。身無上者。名大丈夫。道無上者。名爲大悲。正無上者。名大戒大法。智無上者。名爲大惠。力無上者。名大神通。斷無上者。名大解脫。住無上者。名大住多住

  複次如來。有十種名稱功德隨念功德。雲何十。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非不如說。故名如來。得一切義故。無上福田故。應供養故。故名爲應。如第一義開覺故。名等正覺。叁明如契經所說。行者。止觀具足故。名明行足。第一上升永不複還。是名善逝。知世界衆生界一切種煩惱及清淨。是名世間解。第一調伏心巧方便智。一切世間唯一丈夫。是名無上調禦士。四種真實智。義法真實故。顯示不了義故。依一切義故。廣宣說故。斷一切疑故顯示甚深清白處故。爲諸法根故。爲一切法導故。爲一切舍故。脫一切苦師演說法義。正諸天人。是名天人師。義饒益聚。非義饒益聚。非義非非義饒益聚。具足一切種平等開覺是。名爲佛(此叁聚是善不善無記)。壞一切魔力故。是名婆伽婆。或無量劫無一佛出世。或一劫中多佛出世。于彼彼十方無量世界。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出現于世。何以故。十方世界有無量菩薩。俱發大願故。若一菩薩。如是日如是分如是月如是歲發菩提心一切菩薩。亦複如是。即于此日此分此月此歲發菩提心。同一威儀同一堪能同一方便。一切菩薩亦複如是。一世界有無量菩薩。同願同施同戒同忍同精進同禅定同智慧。況複十方無量世界。一一世界各有無量無數菩薩。無二菩薩同願同行。于一國土俱時成佛。況複無量一時俱成。又一切菩薩一時同行次第成佛。是亦不然。亦非一成余悉不成。是故十方無量世界。隨其所淨空無佛處。同行菩薩各各成佛…

《菩薩地持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