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十叁 ▪第2页
無著菩薩造 / 大唐天竺叁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一道遠去名遠行者。菩薩于七地中近一乘道故名遠去。問誰是遠去。答功用方便究竟此遠能去。由此遠去故名遠行地。相想無相想動無不動地者。菩薩于八地中有相想及無相有功用想二想俱不能動。由無此動故。故名不動地。四辯智力巧說善稱善慧者。菩薩于九地中四無礙慧最爲殊勝。于一刹那頃叁千世界所有人天異類異音異義異問。此地菩薩能以一音普答衆問遍斷衆疑。由此說善故名善慧地。二門如雲遍雨法名法雲者。菩薩于十地中由叁昧門及陀羅尼門。攝一切聞熏習因。遍滿阿梨耶識中。譬如浮雲遍滿虛空。能以此聞熏習雲。于一一刹那。于一一相。于一一好。于一一毛孔。雨無量無邊法雨。充足一切可化衆生。由能如雲雨法故名法雲地。問釋別名已。雲何名住雲何名地。偈曰
爲集諸善根 樂住故說住
數數數無畏 複以地爲名
釋曰。爲集諸善根樂住故名住者。諸菩薩爲成就種種善根。于一切時樂住一切地。是故諸地說名爲住。數數數無畏複以地爲名者。步彌耶名爲地。步者數數義。彌者實數義。耶者無畏義。諸菩薩欲進上地。于一一地中數數斷障礙。數數得功德。是名數數義。地以十數爲量。諸菩薩于一一地中知斷爾所障礙。知得爾所功德。知此不虛是名實數義。上地是無畏處。諸菩薩畏于自地中退失自他利功德進求上地。是名無畏義。由此叁義故名爲地。已說菩薩十地名。次說菩薩四種得地差別。偈曰
由信及由行 由達亦由成
應知諸菩薩 得地有四種
釋曰。四種得地者。一由信得。二由行得。叁由通達得。四由成就得。由信者。以信得諸地故。如信地中說。由行者。以正行得諸地故。諸菩薩于大乘法有十種正行。一書寫。二供養。叁流傳。四聽受。五轉讀。六教他。七習誦。八解說。九思擇。十修習。此十正行能生無量功德聚。此行得地故名行得。通達者。通達第一義谛。乃至七地名通達。得成就者。八地至佛地名成就得。已說菩薩四種得地。差別次說菩薩四種修行。差別偈曰
諸度諸覺分 諸通及諸攝
爲大亦爲小 俱入亦俱成
釋曰。總說一切菩薩行不過四種。一波羅蜜行。二菩提分行。叁神通行。四攝生行。說波羅蜜行爲求大乘衆生。說菩提分行爲求小乘衆生。說神通行爲令二種衆生得入佛法。說攝生行爲令二種衆生成熟佛法。行住品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敬佛品第二十四
釋曰。已說菩薩。行住次說禮佛。功德偈曰
合心及離心 不離利益心
憐愍諸衆生 救世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量勝功德。合心者。是慈心。由與樂故。離心者。是悲心。由拔苦故。不離心者。是喜心。由恒悅故。利益心者。是舍心。由無染故。偈曰
一切障解脫 一切世間勝
一切處遍滿 心脫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叁處勝功德。一切障解脫者。顯解脫勝。由一切惑障一切智障得解脫故。一切世間勝者。顯製入勝。由心自在隨其所緣隨意轉故。一切處遍滿者。顯遍入勝。由一切境中智遍滿故。由此叁義心于叁處而得解脫。故說心解脫。偈曰
能遮彼惑起 亦能害彼惑
染汙諸衆生 悲者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诤勝功德能遮彼惑起者。一切衆生應起煩惱。如來凡所作業能令不起亦能害彼惑者。彼惑若已起。如來亦能令起對治方便。若余人無诤但能令他緣自不起煩惱。而不能令他起對治。如來無诤則不爾。非但令彼不起。亦能令彼起對治是故爲勝。染汙諸衆生悲者我頂禮者。如來無诤叁昧。于一切染汙衆生偏起憐愍。是故于彼名爲悲者。偈曰
無功用無著 無礙恒寂靜
能釋一切疑 勝智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願智勝功德。如來願智由五事勝。一于起無功用。二于境不著。叁于中無礙。四恒時寂靜。五能釋衆疑。由此五義是故爲勝。余人願智。一非無功用。作意起故。二非無著。假定力故。叁非無礙。少分知故。四非恒靜。非常定故。五不釋疑。有無知故。偈曰
所依及能依 于言及于智
說者無礙慧 善說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礙勝功德。所說有二種。一所依謂法二能依。謂義。說具有二種。一方言二巧智。如來于此所說及說具慧常無礙。是故爲勝。說者即顯無礙業。開示有方故名善說。偈曰
能去及能聞 知行知來去
令彼得出離 教授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神通勝功德。能去者。是如意通。能往彼彼所故。能聞者。是天耳通。能聞彼彼音故。知行者。是他心通。能知彼人心行差別故。知來者。是宿住通。能知彼人前世從此因來故。知去者。是生死通。能知彼人今世從此因去故。令彼得出離者。是漏盡通。能如實爲彼說法故。偈曰
衆生若有見 知定是丈夫
深起淨信心 方便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相好勝功德。一切衆生若有見者。即知如來是大丈夫。及于如來起淨信業。由以相好爲方便故。偈曰
取舍住變化 定智得自在
如此四清淨 世尊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清淨勝功德。清淨四種。一身清淨。二緣清淨。叁心清淨。四智清淨。取舍住者。顯身清淨。能于自身壽中若取若舍若住得自在故。變化者。顯緣清淨。能于諸境轉變起化得自在故。定者。顯心清淨。能于諸定出入得自在故。智者。顯智清淨。能知諸境無礙得自在故。偈曰
方便及歸依 清淨與出離
于此破四诳 降魔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力勝功德。魔依四事破壞衆生。何者四事。一依方便诳惑衆生。言受用五塵得生善道不墮惡道。二依歸依诳惑衆生。言自在天等是歸依處余處則非。叁依清淨诳惑衆生。言世間諸定唯此清淨余非清淨。四依出離诳惑衆生。言小乘道果唯此出離非有大乘。佛爲破魔四事顯己十力。一以是非智力破魔第一事。由善方便可得生天非惡方便故。二以自業智力破魔第二事。由自業生天非依自在天等力故。叁以禅定智力破魔第叁事。由具知禅定解脫叁昧叁摩跋提故。四以後七智力破魔第四事。由下根等令離上根等安置故。偈曰
于智亦于斷 于離亦于障
能說自他利 摧邪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無畏勝功德。于智者。是說一切智無畏。于斷者。是說漏盡無畏。于離者。是說盡苦道無畏。于障者。是說障道無畏。此中智及斷是說自利功德。離及障是說利他功德。若諸外道難言。瞿昙。非具一切智。非盡一切漏。說道不能盡苦。說障不能妨道。如來于此四難而能摧伏。故名無畏。偈曰
在衆極治罰 自無所護故
離二染正住 攝衆我頂禮
釋曰。在衆極治罰自無所護故者。此禮如來不護勝功德。若自有所護在衆不能說極治罰故。離二染正住者。此禮如來念處勝功德。離二染者無喜憂故。正住者不忘念故。由此二種功德勝故。能攝于一切徒衆此即是業。偈曰
行住一切處 無非一切智
由斷一切習 實義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斷習勝功德。如來于一切處一切時。行住等事。無非一切智威儀。由具斷一切煩惱習故。若無一切智者。煩惱雖盡而習不盡。于行住時或逢奔車逸馬即被損害。由非一切智威儀故。如來無此事。由實有一切智故。偈曰
利益衆生事 隨時不過時
所作恒無謬 不忘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忘勝功德。如來作利益衆生事。恒得其時不過其時。此是不忘法業。如來所作一切時皆實不虛此是不忘法自性。偈曰
晝夜六時觀 一切衆生界
大悲具足故 利意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大悲勝功德。如來以大悲故晝夜六時觀察衆生誰退誰進。未起善根者令其得起。已起善根者令其增進。雖日六時而實一切時恒轉法輪。由大悲具足故。此即大悲業。于一切衆生常起利益意。此是大悲自性。偈曰
由行及由得 由智及由業
于一切二乘 最上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不共勝功德。如來有十八不共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叁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舍。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滅。十叁智知過去無著無礙。十四智知未來無著無礙。十五智知現在無著無礙。十六身業隨智慧行。十七口業隨智慧行。十八意業隨智慧行。此中由行者。攝初節六不共。由得者。攝第二節六不共。由智者。攝第叁節叁不共。由業者。攝第四節叁不共。一切聲聞緣覺于余一切衆生爲上。如來由此四事不共故。于彼上複上。故名最上。偈曰
叁身大菩提 一切種得故
衆生諸處疑 能除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種智勝功德。叁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叁化身。此說種智自性。問此智于一切境知一切種複雲何。答一切衆生于一切處生疑。此智能斷。此說種智業。偈曰
無著及無過 無穢亦無息
無動無戲論 清淨我頂禮
釋曰。此偈禮如來度滿勝功德。無著者。于諸資財無所染故。無過者。于身等業永無垢故。無穢者。世法諸苦不濁心故。無息者。少有所得不即住故。無動者。心恒寂靜不散亂故。無戲論者。一切法中所有分別皆不行故。如來此六圓滿具離六障。故名清淨。偈曰
成就第一義 出離一切地
于他得尊極 解脫諸衆生
無盡等功德 現在皆具足
世見衆亦見 不見人天等
釋曰。此二偈禮如來佛相勝功德。此中略說佛相有六種。一體二因叁果四業五相應六差別。由此六種表知是佛故說佛相。成就第一義者。此是體相。由真如最清淨第一義成就故。出離一切地者。此是因相。由出離一切菩薩地故。于他得尊極者。此是果相。由于一切衆生中得第一故。解脫諸衆生者。此是業相。由能令一切衆生得解脫故。無盡等功德現。世皆具足者。此是相應相。世見衆亦見不見人天等者。此是差別相。世見者。謂種種世界皆見。此是化身。衆亦見者。謂佛大弟子衆亦見。此是受用身。不見者。謂人天等一切時不見。此是自性身。此即叁身差別。敬佛品究竟。大乘修多羅莊嚴論極清淨時說已究竟
佛說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叁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