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立世阿毗昙論》二 ▪第3页
陳西印度叁藏真谛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禅延多重閣最上當中央圓室。廣叁十由旬。周回九十由旬。高四十五由旬。釋提桓因所住之處。並是琉璃所成。地皆柔滑。衆寶填廁。譬如北地妙好氍毹。人非人等。龍獸草木。及諸雜花。莫不必備。亦如耳珰衆寶莊嚴。填滿具足。帝釋住處。亦複如是。皆以琉璃所成。衆寶莊嚴。其地柔軟腳所履踐。即便陷沒。腳若起時。還複如本。如細綿聚。及兜羅綿。帝釋住處。亦複如是。腳踐則沒。舉足便起。灑散雜花燒香芬馥。懸諸天衣及寶花鬘。如是處者。釋提桓因與阿修羅女舍脂共住。帝釋化身與諸妃共住。一切諸妃作是思惟。帝釋與我共住。帝釋真身與舍脂共住。是其城內四邊住處。衢巷市鄽。並皆調直。是諸天城。或有住處。四相應舍。或有住處。重層尖屋。或有住處。多層高樓。或有住處。臺館雲聳。或有住處。四周卻敵。隨其福德。衆寶所成。平正端直。是天城路。數有五百。四陌相通。行列分明。皆如基道。四門通達。東西相見。巷巷市鄽。寶貨盈滿。第一谷米市。二衣服市。叁衆香市。四飲食市。五花鬘市。六工巧市。七淫女市。處處並有市官。是諸市中。天子天女往來貿易。商量貴賤。求索增減。稱量料數。具市鄽法。雖作是事。以爲戲樂。無取無與。無我所心。脫欲所須。便可提去。若業相應。隨意而取。業不相應。便作是言。此物奇貴。非我所須。當四衢道。象馬車兵之所莊嚴。及諸天子止住其中。或爲守護。或爲戲樂。或爲莊嚴。市中間路。一切琉璃。軟滑可愛。衆寶莊嚴。譬如北地妙好氍毹。龍獸花草。皆如前說。乃至燒香散花。懸諸天衣。亦複如是。複于處處。豎立幡幢。天大城內。如是等聲。恒無斷絕。所謂象聲。馬聲。車聲。螺聲。波那婆聲。鼓聲。牟澄伽聲。笳聲。音樂聲。又有聲言。善來善來。願食願飲。我今供養。是善見大城。帝釋住處。複有天州天郡天縣天村。周匝遍布須彌山上。善見大城。其西北角。從門阃外。二十由旬。忉利諸天有善法堂。迳叁十由旬。周回九十由旬。高四十五由旬。並琉璃所成。地皆柔滑。衆寶填廁。譬如北地妙好氍毹。人非人等。龍獸草木。及諸雜花。莫不必備。亦如耳珰衆寶莊嚴填滿具足。善法妙堂。亦複如是。柔滑可愛。腳踐便沒。移足還起。種種莊嚴。具如前說。有叁皮持之所圍繞。一真金所成。二白銀。叁琉璃。其一一層。叁重寶鈴。微風吹動。出妙音聲。譬如五分音樂。如前所說。多羅樹聲。能令衆生起五欲縛。是堂中央衆寶大柱。聳出堂上。其柱最頂。覆金露盤。種種莊嚴。並皆具足。是中央大柱。圍一由旬。徑叁分之一。其一椽桷有十六柱。其一一柱。複十六柱之所圍繞。一一椽桷。爲二百七十二柱之所支持。其諸椽桷分爲叁分。一分有四千五十二周回。叁分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六椽桷。都有叁十二億六千四百叁十二柱。是柱下至地。上不至桷。如一發許。或有一柱。上至于桷。下不至地。如一發許。以是義故。是善法堂。住在空中。不可了覺。四方門屋。一者。正東。二者。正西。叁者。正南。四者。正北。是善法堂外。處處有大寶池。天水盈滿四寶爲塼。構壘底岸。金銀琉璃。及頗梨柯之所成就。其池四邊。亦以寶塼爲其階道。一一池中。有無量花。五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柯呵梨多。是諸池內。有四寶船。泛漾其中。複有八種水戲之具。一者。跳入水樓。二者。以七寶涵。注水灌身。叁者。擊水之具。以爲音樂。四者。水濺以爲嬉戲五水輪車。六者。浮屋。七者。寶輪鷿鶙。八者。繩樓自缒。旋回擊蕩。其中男女諸天乘船遊戲。隨心遲速。空中諸花自然來集。莊嚴天身。乃至多有諸天殿堂。皆悉遍滿。亦複如是。是法堂外有大園林。金城圍繞。周回一千由旬。城高一由旬。埤堄半由旬。其門高二由旬。十十由旬。有一一門。九十九門有一小門。是諸門者。衆寶所成。摩尼妙寶之所莊嚴。譬如北地妙好氍毹。種種雕飾。是門又有四軍防衛。並如上說。外七重寶柵。亦如上說。七重多羅樹林之所圍繞。亦如上說。其樹中間有諸寶池。相去百弓。種種莊嚴。亦如上說。五種寶花。亦如上說。及四寶船。亦如上說。池岸五種寶樹。亦如上說。乃至四寶堂殿。諸男女天之所住處。是城外邊叁重寶塹。余如上說。一一塹者。廣二由旬。深一由旬半。形如壺口。下廣上狹。天水盈滿。並如上說。是塹間地。有諸淫女。堂殿羅列。叁重塹外。七寶樹林之所圍繞。亦如上說。是時外林中。一切諸花。開敷鮮榮。諸女天等音樂讴歌。時諸天子從法堂城出。入是園中。相與觀聽。是中天子亦奏音樂時。諸女天從善法堂。出園觀看。因如是事。男女諸天恒受戲樂。從其大城西北角門。取善法堂門。二十由旬。廣十由旬。其地平滑。琉璃所成。可愛柔軟衆寶莊嚴。譬如北地妙好氍毹。人非人等。象馬花樹。種種具足。又如耳珰衆寶合成。其路亦爾。腳履即沒。舉足便起。如兜羅綿及以木綿。其路柔軟。亦複如是。叁種皮持之所莊嚴。一一皮持。四寶所成。一一皮持。叁層寶鈴之所圍繞。一一寶鈴。四寶所成。微風吹動。出妙音聲。能令諸天起五欲縛。是路兩邊夾二江水。名曰長形。亦長二十由旬。廣十由旬。八功德水自然盈滿。其江兩邊並四寶塼之所構治。余如前說。其江四邊四寶階道。亦如前說。是江水中有五寶花。亦如前說。四寶船。泛漾其內。八水戲具。乘船遊戲。遲速任心。並如前說。是中諸天須彼花來。隨念即至。善果報故。雨衆寶花。灑散諸天。複有別風吹諸花鬘。隨其身分。所須莊嚴。身臂首足。自然隨著。二江外岸。五種寶樹。羅列遍滿。亦如前說。其樹中間有諸寶池。及寶殿堂。諸男女天並于中住。無量無數。充滿其中。是時忉利諸天欲入此園。其善法堂有風名曰合聚。聚集故花。吹令出外。其地淨潔。無複萎花。複有別風。名曰剃刀。吹外園林及以池沼取諸新花。青黃赤白雜色之花。既取花已。時合聚風聚集此花。入法堂內。遍布其地。作諸形像。或現金銀杖形。或現蓮花形。或氍毹形。或羺羊形。或師子戲像。或現象馬車步兵等像。或現獐鹿獸像。或現迦樓龍馬之像。因此次第。周匝遍滿善法堂地。花厚至膝。莊嚴具足。是時諸天圍繞帝釋。恭敬爲尊。入此園裹。善法堂內最中柱邊。有師子座。釋提桓因升座而坐。左右二邊。各十六天王行列而坐。其余諸天隨其高下。依次而坐。時天帝釋有二太子。一名栴檀。二名修毗羅。是忉利天二大將軍。在叁十二天。左右而坐。時題頭賴吒天王依東門坐。共諸大臣及與軍衆。恭敬諸天。得入中坐。時毗留勒叉天王依南門坐。共諸大臣。及與軍衆。恭敬諸天。得入中坐。時毗留博叉天王依西門坐。共諸大臣。及與軍衆。恭敬諸天。得入中坐。時毗沙門天王依北門住。共諸大臣。及與軍衆。恭敬諸天。得入中坐。是四天王。于善法堂。世間善惡。奏聞帝釋及忉利天。時佛世尊說如是事。比丘是月八日。是四天王大臣遍行世間。次第觀察。當于今日。若多若少。一切諸人受持八戒。若多若少。皆行布施。若多若少。修福德行。若多若少。恭敬父母。及沙門婆羅門。家內尊長。比丘。月十四日。是四天王太子遍行世間。次第觀察。當于今日。若多若少。一切諸人受持八戒。若多若少。皆行布施。若多若少。修行福德。若多若少。恭敬父母及沙門婆羅門家內尊長。比丘。月十五日。時四天王自行世間。次第觀察。當于今日。若多若少。一切諸人受持八戒。若多若少。皆行布施。若多若少。修行福德。若多若少。恭敬父母及沙門婆羅門家內尊長。黑半亦如是。比丘。是時若無多人受持八戒。若無多人修行布施。若無多人修福德行。若無多人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比丘。時忉利天善法堂內政坐集時。爾時四王往法堂所。咨聞帝釋。說世間事。白言。善尊。無多諸人受持八戒。無多諸人修行布施。無多諸人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是時忉利諸天及釋提桓因聞此事已。生憂惱心。說如是言。是事非善。是事非如法。若諸人等無多受八戒。無多行布施無多修行福行。無多諸人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諸天眷屬方應減少。修羅伴侶日向增多。比丘。若人多受持八戒。多修行布施。多修福行。多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爾時四王往法堂所。咨聞帝釋。說世間事。白言。善尊。多有諸人受持八戒。多人修行布施。多人修行福行。多人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爾時忉利天聞四王言。心生歡喜。說如是言。是事甚善。是事如法。若諸人等多受持八戒。多修行布施。多行福行。多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中尊長。諸天眷屬日向滋多。修羅伴侶稍就減少。比丘。爾時釋提桓因自坐之處。是天坐處。于中正坐。隨從天心。令其歡喜。而說偈言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並月二十叁 下九及叁十
叁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
靜心所攝治 若受持布薩
是人修七法 當來如我今
比丘。是釋提桓因偈。是爲邪歌。非是善歌。是爲邪言。非是善言。雲何如此。比丘。是釋提桓因。未解脫生。未解脫老。未解脫死。未解脫憂。未解脫悲。未解脫苦。未解脫惱。未解脫五陰。比丘。若有比丘。成阿羅呵。滅盡諸漏。修道究竟。正智解脫。盡諸有結。如是比丘。若說此偈。是說善言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並月二十叁 下九及叁十
叁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
靜心所攝治 若受持布薩
是人修七法 當來如我今
比丘。是比丘偈。乃是善歌。非是邪歌。乃是善言。非是邪言。雲何如此。是比丘已解脫生。已解脫老。已解脫死。已解脫憂。已解脫悲。已解脫苦。已解脫惱。已解脫五陰。即說祇夜言
是四王大臣 八日巡天下
四天王太子 十四觀世間
十五時最勝 四王好名聞
故自行世間 觀察諸善惡
是時四天王 上善法堂所
諸天大集會 奏聞諸善惡
是世間人意 與道法相應
善尊有多人 行施受布薩
伏真能修道 男女福增益
是時忉利天 得信甚歡喜
數數生隨喜 四大王善說
諸天樂眷屬 轉轉得增多
願修羅伴侶 日日就損減
隨憶念正覺 法正說聖衆
諸天安樂住 心常生歡喜
世果出世果 人道所能得
若依佛法僧 住于叁寶境
我今爲汝等 說叁賢善道
若人求真實 舍惡修行善
無有如是貨 由少能獲多
如諸忉利天 行小善生天
帝釋等諸天 大福德名聞
聚集善法堂 及諸余住處
男女善行香 四王所奏聞
清淨天所愛 薰習遍諸天
是諸天子形色不同。衣服亦異。衆寶莊嚴。種種差別。善法堂內。四色寶華。人華晃曜。互相映發。譬如寶舍滿中衆寶。其善法堂可愛如是。雲何此堂說爲善法。是諸天等聚集其中。多贊歎佛。多贊歎法。多贊歎僧。分別世間邪正之事。宣說種種出世之道。園等諸處。無如是事。故名其地。爲善法堂。是事佛世尊說。如是我聞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立世阿毗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8】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