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經贊述》

「經疏部」經文1700卷33頁碼:P0124
唐 窺基撰

  《金剛般若經贊述》序

  

  般若六百卷。以金剛爲精髓所謂深妙玄約。群聖猶迷。非虛言也。在昔無著禀偈于彌勒。天親受旨乎賢兄。二論之出世。譬之猶雙懸日月燭照幽冥也。及法之東漸也。翻譯注疏。其類寔繁。傳說我叁藏法師是常啼菩薩之後身。信乎其執破骨出髓之夙志。忘軀殉法。委運祈通。其譯諸經。托終于此法。以大呈嘉瑞及其上遷也。亦誦真文以逝。其有大因緣于般若。而獨得其宗旨者。可以見已。而于本經。最注意焉。是以疏主受旨。特述叁注。曰玄記。曰贊述。曰會釋。而其直就經文爲釋者。獨贊述爲然。然人徒知有此書。而莫之或目也。況能研索之乎。越前藝公嘗有歎于此。欲上梓行世。搜索四方。得五本焉。既已參互校訂之矣。念我興福更有善本。癸酉之夏。來謀之余。余嘉其志。出一本相示。蓋學頭所曆傳。藝公大喜持去。至于季秋。再來告其仇對卒業。乞余題語。余深懼以鄙言冠祖典。不遜之罪。不可逃也。固辭不敢。乙亥之夏刻竣。複持至求予必一言。以證考訂無私。予感其笃志。且喜法之弘傳也。乃忘僣越。略敘來由。以塞其責雲

  文化十二年歲在乙亥夏五日

  興福別室大僧都訓映謹識

  刻  我曹衆生。從無始際。汨溺于生死海中。頭出頭沒。靡有出期。大聖世尊。憫之宣暢摩诃衍法。于中演說破有之教者。摩诃般若經。四處十六會說。而此金剛般若者。其第二處第九會說。實是覺海之要津。入道之寶戶也。是以支那日本諸大德。疏此經者。僧肇淨影等無慮數十家。本朝镂梓行世者亦頗多矣。唯大唐慈恩窺基法師。有疏二卷。東域錄中稱贊述者。傳本邦以來。蓋千有余年。而未梓行于世學者憾之。豈非缺乎。余同國社友丹山子法諱順藝者。天資聰敏。好學菩笃。遊學本黉。有年于茲。慨此典未現流于世。探其善本。刻苦校雠。頗延歲月。旁加邦讀。付諸剞劂氏。將上木令余作序。余雖不敏。曷不喜此典流後代布海內乎。且茲經。天臺宗祖智者大師。有疏一卷華嚴宗祖至相大師。有疏二卷。叁論宗祖吉藏法師。有疏四卷。今此書。即法相宗祖基法師之所撰。則四家大乘師之疏。得此而恰完矣。竊思。我社諸子。依此經疏研尋。則一乘叁乘教義。性相二宗法門。坐而得之。是余深所冀也。丹山子此舉。亦茲意耳。因不恥鄙拙。聊述開刻之事緣。以辯其簡端雲爾

  維歲文化十年癸酉仲冬閏月越州香月院釋深厲志于京兆高倉學寮

  校訂例言六則

  ─斯書。余所索得凡六本。其叁是南都古本。而興福寺學頭曆傳本。又其最可據者。故今以此爲主。以參訂余本。其涉兩可者。則並存之。又雖可疑。而諸本皆同者。則姑從原文。不敢臆斷。且揭注之上方。更[立*矣]善本

  ─本經新翻未容潤飾。故此疏就什譯以解之。蓋以其譯在初流傳最廣耳。然有什本所阙一二以余本補之者。今圈其右方而注之于格上

  ─此疏所牒經文。每舉其首尾略去中間。今就現藏補填全文。以便撿閱

  ─本經諸家所刊行有數本。今直就大藏。抽出本經仇之。于疏所牒。挍其同異。大藏。又參訂宋本明本麗本焉。並揭注之上方。如疏中所引二論。文又有不同前叁本者。非其所正釋。故不煩加挍注。觀者當自撿知之

  ─余所得六本。皆略有國訓。而莫全備者。今請典壽律匠撿閱之。參訂合議。悉附邦讀。以便初學。更見古點本可依者。當是正之

  ─凡上梓者。必借書手。而往往不免脫謬。今余不自揣書之拙。親寫繕完。以授剞劂。雖缺于觀美。庶不致誤人

  文化十年癸酉冬十月

  丹山野衲順藝(志道)謹識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金剛般若經贊述》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