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

「經疏部」經文1705卷33頁碼:P0253
隋 智顗說.灌頂記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序

  朝請郎飛騎尉賜绯魚袋晁說之撰

  朝請郎飛騎尉賜绯魚袋晁說之撰

  陳隋間天臺智者。遠禀龍樹。立一大教。九傳而至荊溪。荊溪後又九傳。而至新羅法融。法融傳理應。應傳瑛純。皆新羅人。以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屬中原喪亂。典籍蕩滅。維此教是爲不可亡者。亦難乎其存也。然杲日將出而曉霞先升。真人應運。而文明自見。我有宋之初此教乃漸航海入吳越。今世所傳叁大部之類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與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王經疏先至有二本。衆鹹斥其僞。昔法智既納日本信禅師所寄辟支佛發。答其所問二十義。乃求其所謂仁王經疏。信即授諸海舶。無何中流大風驚濤。舶人念無以息龍鼍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強記者二僧。詣信使讀誦以歸。不幸二僧死幹日本。至元豐初。海賈乃持今仁王疏叁卷來四明。于是老僧如恂因緣得之。其文顯而旨微。言約而意廣。以秦譯爲本。義勢似觀心論疏。實章安所記智者之說也。恂道孤而寡偶。學古而難知。食貧而力不足。無以爲此經毫發之重。每指而歎曰。其來晚。學而艱如此。甯封野馬而飽蠹魚不能下幾案以視人。嗚呼此疏。曾不得輩行于叁大部中。而匿光瘗彩。猶若海外之遠欤。恂今年七十有六歲。乃一日抱之而泣曰。殆將與吾俱滅邪。吾前日之志非也。遇嵩山晁說之曰。盍不爲我序而流通之。說之自顧。何足以與此。亦嘗有言曰。智者若生齊梁之前。則達磨不複西來矣。盡法性爲止觀。而源流釋迦之道。囊槖達磨之旨。今方盛於越中。異日會當周于天下。豈獨是書之不可掩哉。顧予老不及見之爲恨。姑序其所自雲爾

  政和二年壬辰四月癸卯序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