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記》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1卷41頁碼: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論記》叁十 ▪第3页

  沙門釋光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了者。或先近起者。先起非余 有解若先數起者。就數起中起明了者。就明了中起近起者。由此義故先起非余 由如是心修力強故。唯除將起位時身。被外緣損壞。差別即不得起 又解唯除將起位身。遇外緣善.惡差別。逢此勝緣起即不定

  諸有修力至生于自果者。數論難。諸有修力最強盛者。甯不恒時生自強果。有生劣邪

  由此心有至最隨順故者。論主答。由此心有住異相故。後漸劣前。此住異相。于上中下別修果類相續生中。最隨順故。所以不恒生自勝果。有生劣果

  諸心品類至可易了知者。論主謙讓仰推世尊。依如是義。于經部中故有頌言 于一孔雀輪青.黃.赤.白等 有一切種因相。如是如是果。從如是如是因生 知此等相非余智境界 唯一切智知 舉易況難。一孔雀輪色差別因尚爲難了。況心.心所諸無色法因緣差別可易了知

  一類外道至皆從于我者。此下就別破中。大文第叁破勝論師。就中。一敘宗。二正破。叁通難。此即第一敘宗。有一類勝論外道作如是執。諸心生時。皆從于我。以彼心是我家德故

  前之二難至如芽.莖.葉等者。此下第二正破。論主以前數論二難。難彼勝論。前之數論所說二難。于彼勝論爲難最切 若諸心生皆從于我者。我一自在。何緣後識不恒似前。及不定次第生如芽莖葉等

  若謂由待至別住失故者。牒計別破。汝若謂我由待實句義色意合差別。方有異識生。及不定次第。破雲。理定不然。我與色意合非極成故。以佛法宗不許有我.色意合故 又以理破。夫二物合必有分限。非無分故。謂彼勝論外道自類釋合相言。非至爲先彼後至名合 破雲。若我.意合。意有分限故我應有分限。勝論計我周遍法界無分限故。又我.意合。意移轉故我應移轉。或我與意相就和合。我應與意俱有壞滅。然彼宗計我.意俱常 又汝若謂我體遍滿。不可遍合。色意俱與一分我合者 破雲。理定不然。我體是一。于一我體中無別分故。何得說言與一分合。不與余分合。假設許有合。我體既常。意無別異。還是一常。合甯有異生別識耶 又汝若救言我待德句義中別覺慧故方生異識 破雲。爲難亦與待意義同。我既遍滿無有差別。謂覺因何得有差別。生異識耶 又汝若言待德句中行別。我方意合生異識者 破雲。則應但心待行差別能生異識。何用我爲。又總非。我于識生都無有用。而勝論言識皆我生。如藥事成能除痼疾已。诳醫矯說普莎诃言 普莎诃。此雲吉祥 今此痼疾由我故除。此中亦爾。行足生心。何須此我 又汝若謂此心.行二由我故有 破雲。此但有言。無理爲證由我故有 又汝若謂此心.行二。我爲所依。征雲。如誰與誰爲所依義。非心與行如畫.如果。我爲能持如壁持畫。如器持果。若如彼喻。如是便有我與心行更相礙失。同色法故。若如彼喻。及有或時別住失故。以畫色果與彼壁.器有時別故。然計我體無有障礙。望彼心.行無障礙失。我遍法界。望彼心.行無別住失

  非如壁器我爲彼依者。勝論救。非如壁.器我爲彼心.行依

  若爾如何者。論主征問

  此但如地至所依者。勝論答。此我但如地能爲香等四物所依。雖彼宗計香是地家德。彼說眼見大地爲香等所依

  彼如是言至假立我名者。論主破。世間假地無有別體。不離香等假立地名。我亦如是。無有別體。不離心.行假立我名 若依經部假地攬色.香.味.觸成此假地。地是緣成假。論主述經部義。故說此地攬四物成無別有體。若依勝論。離香等外別有地。故喻離心.行。外別有實我

  若離香等至地有香等者。勝論難。若離香等四物無別有地。如何可言地有香等

  爲顯地體至木像身等者。論主答。地是假名。香等爲體。爲顯假地體有香等別。故即假地說有香等。令他了達是此香等非是余物。如木像身。身即是木。離木之外無別像身。地即是香等。離香等外無別有地

  又若有我至生一切智者。論主又牒計征。又若有我待行差別。行既衆多。何不俱時生一切智

  若時此行至令不生果者。勝論答。行有強弱。強者先起遮劣不生。故不俱時生一切智

  甯從強者果不恒生者。論主複征。強既先生。甯從強者果不恒生。有時生劣

  答此如前至漸變異故者。勝論答。以內例外。答此妨難。如前論主論修力道理。我許行非常。漸變異故。所以從強者。果不恒生

  若爾計我至體無異故者。論主難。若行生生心。我即唐捐。彼勝論行。此佛法修。體無異故

  必定應信至理不成故者。勝論標宗勸論主信。必定應信我體實有。以有念等德句義故。失德必依實句義故。我是實句。爲彼念等德句所依。明知有體。我實若無。何成依止實句。九中念等依我。念等依余地等八實。理不成故

  此證非理至但有虛言者。論主破。此證非理。夫引爲證彼此極成。汝所引證。皆不極成。謂說念等德句義攝。是實家德體皆非實。義不極成。我許念等有別體故。皆名爲實非無體故。經說六實物。名沙門果故。六物謂無漏五蘊.及與擇滅。于五蘊中念等心.心所法既名實物。明知皆有實體 又彼念等依止實我。理亦不成。依義如前心行依我中已遮遣故。由此所立但有虛言

  若我實無爲何造業者。此下第叁通外難。此即勝論師難也

  爲我爲當受苦樂爲我果故者。論主答

  我體是何者。勝論問

  謂我執境者。論主答。謂我何執境

  何名我執境者。勝論問

  謂諸蘊相續者。論主答

  雲何知然者。勝論問

  貪愛彼故至但緣諸蘊者。論主答。一貪愛彼五蘊故。二我執與白等覺同處起故。謂世有言我白.黑。現見世間緣白等覺。與計我執同處而生。非汝所許橫計我體有白等別。故知我執但緣諸蘊

  以身于我至即是我身者。勝論通釋。以身于我有防護恩故。亦于身假說爲我。我白.黑等。如言臣等。如言臣等能防護王。王言臣等即是我身

  于有恩中至所取不然者。論主難。于有恩中實假說我。而諸我執所取不然。但緣身等言我白等。非緣別我

  若許緣身至緣他身起。勝論難意可知

  他與我執至如是習故者。論主答。他五蘊身與自我執相。不相屬故。謂若自身.及與自心。與我執相屬。此我執起緣彼自蘊。非余他蘊。無始時來如是習故。緣自計我。非緣他計

  相屬謂何者。勝論問

  謂因果性者。論主答。于自身中有因果相系屬。故名爲相屬。望他身中無因果性。不名相屬

  若無我體誰之我執者。勝論問

  此前已釋至爲果所屬者。論主答。指同前釋

  若爾我執以何爲因者。勝論問

  謂無始來至有垢染心者。論主答。謂無始來我執熏習種子。緣自相續有垢染心。爲我執因生此執

  我體若無誰有苦樂者。勝論問

  若依于至及樹有花者。論主答。若依于此身有苦.樂生。即說名爲此身有苦.樂。如林有果及樹有花

  苦樂依何者。勝論問

  謂內六處至說爲後依者。論主答。謂內六處隨其所起。苦.樂二種。說內六處。爲彼苦.樂所依

  若我實無至誰能受果者。勝論問

  作受何義者。論主反責

  作謂能作受謂受者者。勝論答

  此但易名未顯其義者。論主複責。前問作.受是何義耶。今答作謂能作。受謂受者。此但易名未顯其義

  辨法相者至名浴等者者。即勝論師名辨法相者。釋此作者.受者相言。別釋引證如文 又解勝論引引毗伽羅論中辨法相者釋此作者相言

  此中汝等至名爲作者者。論主破。此中汝等說何天授。若說實我喻不極成。說蘊便非自在作者 業有已下。約叁種業顯非自在。乃至于中無一自在起。一切有爲屬因緣故。汝所執我其體是常。不待因緣。亦無所作。故非自在。由此道理。彼勝論說能自在爲名作者相。上來征責求不可得。論主複中正義雲。然于諸法生因緣中。若有勝用假名作者。非執常我于因緣中見有少用。故定不應名爲作者

  能生身業勝因者何者。勝論師問

  謂從憶念至類此應思者。論主答。始從憶念展轉乃至風起身業。汝所執我此中何用。故于身業我非作者。語.意業起。類身應思

  我複雲何至已遮遣故者。論主上來破我是作者。今破我是受者 我複雲何能領業果得受者名。汝若謂于果我能了別 破雲何此定不然。我于了別都無有用。指同前破

  若實無我至罪福生長者。勝論難

  彼非受等至如前已說者。論主答。彼外非情非受.想等所依止故。唯內六是彼受等所依止故。我非彼受等之所依止。如前已說

  若實無我至生未來果者。勝論難。若有我體。可造業已能生後果。若實無我。業已滅壞。複雲何能生未來果

  設有實我至未來果者。論主反責

  從依止我法.非法生者。勝論答。彼計德句義中法.非法二。能生諸法依止實句義中我。從依止我法.非法二。能生諸法。此法.非法能生諸法如前已說

  如誰依誰至未來果生者。論主破。此法.非法依止于我。如誰依誰。此法非如畫.如果。我爲能持。如壁如器等。此前已破。法.非法不應依我 然聖已下。亦正義

  若爾從何者。勝論師問

  說業相續至無間即生者。論主答。此後果起。從業所熏相續轉變差別種生。如種生果。謂如世間說果從種生。然果不從已壞種起。亦非從種無間即生。要經多時轉生果

  若爾從何者。勝論師問

  從種相續至方引生果者。論主答。此後果起。從種展轉付囑功能相續.轉變.差別果方得生。謂種次生芽.莖.葉等。華爲最後。展轉付囑功能至後方引果生。此種功能中間不斷名相續。前後不同名轉變。無間生果名差別

  若爾何言從種生果者。勝論師問

  由種展轉至轉變差別生者。論主答。由初種子所有功能。展轉付囑。引起華中生果功能。從初爲名故作是說。種能生果。若此華內生果功能。非種爲先所引起者。所生果相應與種別。不應遠麥等似前麥因等。舉法同喻雲。如是雖言從業生果。而非從彼已壞業生。亦非從業無間生。果但從前業相續.轉變.差別種生 何名相續轉變差別者。勝論師問

  謂業爲先至故名差別者。論主答。謂現起業最初爲先。後熏成種在色.心中。起此色.心中種。中無間斷名爲相續。即相續種。後後刹那。異前前種名爲轉變。即轉變種。于最後位一刹那時。有勝功能無間生果。勝前轉變故名差別

  如有取識至輪轉于生死者。因解差別顯業先受。如有取識正命終時。雖色心中帶彼衆多感後有業。所引熏習功能種子。一重業者今先受果。譬如負債強者先牽。二近起者今先受果。如將命終遇善.惡友生善.惡趣。叁數習者今先受果 如一生來偏習此業。叁所引由明了故先起。非余轉等業也。如經部中有是頌言。一業極重。二業近起 叁種業習數。即先所作 如其次第配釋叁前。謂重業前熟。近起前熟。數習前熟。余輕等業後熟 由斯業故轉生死

  于此義中至爾時永滅故者。因解感異熟業。以異熟因對同類因。引果差別。如文可知

  何緣異熟果至有別果生。者勝論師問。何緣異熟果不能招異熟。如從麥種果有別麥果生

  且非譬喻至無別果生者。論主答。且非譬喻是法皆一等。然從種果無別果生。顯喻同法

  若爾從何。勝論師問

  生于後果至故喻同法者。論主答。彼後果起。從後熟變差別.功能種子所生。謂于後時有前種果。遇水.土等諸熟變緣。便能引生熟變差別功能。正生芽位方得種名。未熟變時亦名種者。從當名說。未熟變時。或似種故。世說爲種。舉法同喻。此異熟亦複如是。即前異熟果。遇聞正邪等諸起善惡緣。于異熟身中。便能引生諸善有漏.及諸不善有異熟心。起現在前。從此有異熟心引生所熏種子。相續.轉變。展轉能引最後刹那轉變之差別。從此最後差別功能。後異熟果生。非從余異熟果生。故喻同法

  或由別法至余異熟生者。論主又引喻顯。或由別法類此異熟果可知。如拘橼華塗紫礦汁其汁色赤。在彼花中展轉付囑赤色功能。相續.轉變.差別爲因。後果生時。瓤便色赤色。從此赤色。更不生余。舉法同喻。如是應知從業異熟。更不能引余異熟生。如瓤色赤便不生余。其拘橼子色黃。印度國人欲令子赤以致皆國王。故塗下其花令子赤也

  前來且隨至離佛無能知者。論主謙讓仰推世尊。前來且隨自己覺慧所知境界。于諸業.諸果略顯粗相。其間異類差別功能。諸業所熏相續.轉變種子。隨其所應。至彼彼位彼彼果應生。唯佛所知。非余二乘見凡夫境界 依如是義。于經部中故有頌言 此善.惡業此熏習種 至此時中應合與果 此一切種因果定理 離佛世尊無能知者

  已善說此至求慧眼者。此下一部之中大文第叁名流通分。依前一解。一就破我品中名流通分 就叁頌。初一頌贊道勸舍。第二頌贊道不睹。第叁頌顯毗勸學 此即第一贊道勸舍 我于上來已善說此清淨涅槃無漏因。道即因名道 或因是能證因。道是所遊無量道 謂佛世尊至理言說。真無漏法性。此即是前無漏因道 或真法性。是所遊道。真實無我諸法性也。此顯道體 不照真理名闇。無慧眼故名盲。應舍闇.盲諸外道等所起邪執 邪執但由惡見所爲。應求慧眼除斯僻執照無我理

  此涅槃宮至不能睹者。此即第二贊道不睹 大涅槃衆聖所居。名涅槃宮。無我大路趣涅槃宮。名一廣道 此一廣道。千聖所遊。即無我性。此無我道 諸佛如日。其言似光。所照。無我大道 顯諸外等由無勝慧。雖開昧眼。而不能睹 或無我道。諸佛日言光明所照。雖後複開僻見昧眼。而不能睹

  于此方隅至成勝業者。此即第叁顯略勸學 方謂四方。隅謂四隅。于此無我理教方隅。我已略說 爲開智者慧毒利門。如身少破著少毒藥。須臾毒氣遍一身中爲毒門。今造此論亦複如是。開少慧門諸有智者能深悟入。如似毒門名慧毒門。從喻爲名 庶各隨己自力堪能。修叁乘行 遍悟所知四谛深理。成諸勝業

  佛說俱舍論記卷第叁十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