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 / 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
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而演說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叁世諸佛此一音。六代祖師此一音。天下老和尚此一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迦葉。乃此一音。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亦此一音。以至風動林響泉鳴谷應亦此音。雷霆霹雳雨雹交橫。亦此音。人語市聲鹁鸠蛇蟆倉庚寒蟬亦此音。麻叁斤。庭前柏樹子。得髓得皮。老兄未徹。拄杖子踍跳。上叁十叁天。觀音胡餅。卻是饅頭。無非此音。以至一切語言。銅鑼盛油。銀椀盛雪。鹧鸪啼華。珊瑚撐月。不落不昧。通身遍身。將心與汝安。吸盡西江水。亦無非此音。不作此音會。而作語言謷訛。妄生分別。無有是處。昔楊岐以此音。簧鼓天下。至圓悟大禅師。此音益震。師因頻呼小玉之音與檀郎認得之音。然後大唱此音。不數德山歌。壓倒雲門曲。凡樓子我若無心之音。及盤山紅輪西去之音。皆當立下風。盡是老凍膿。所以于建炎中興天子前。奏此一音。四海寂默。而無敢鳴。雲居安樂堂上。擅此一音。衆人憎嫉。而無敢和。且道。此老子乘誰恩力。得恁麼奇特。昔孔子窮于陳蔡之間。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焱氏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于人之心。乃曰。今之歌者其誰乎。是亦此音。而世未之知也。圓悟老師其知之矣。予蚤事佛鑒。晚見老師。叩此一音。更無別調。學徒若平亦唱師家曲者。集師語要將以刊行。求爲序篇。以冠卷首。若知此音。則圓悟老師功不浪施。若不知.此音。而以語言文字求會解者。是人行邪道。不能見老師雲。紹興叁年十二月二十日序
圓悟禅師克勤。嘗被遇今上皇帝。對揚正法眼藏。其道盛行。僧若平。鸠工聚材欲以師法語。傳諸天下。以待後學。托嚴州天甯老元弼。丐予爲敘。籲此果師之本旨哉。予聞師常偃處一室。坐斷語言。轉無上法輪。不容擬議。揚眉開口。立便喪身。才涉廉纖。老拳隨起。每舉到不與萬法爲侶公案。已是拖泥帶水。落第二義。今乃欲褒集其平昔咳唾之音。鋪陳而揄揚之。師其聞而有不釋然者乎。雖然師之不得已而有言。我知之矣。譬彼時雨。隨物濟潤。遐陬僻處。枯根蠹芽。若大若小。各各沾足。而太虛空本自無相。亦無有作。觀覽于斯者。宜得之言意之表。此集之行。在在處處。當有神物護持雲。紹興四年二月日。檢校少保定國軍節度使知樞密院事南陽郡開國侯張浚序
圓悟佛果禅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叁 上堂叁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叁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叁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下 書 拈古上
卷第十七 拈古中
卷第十八 拈古下 頌古上
卷第十九 頌古下
卷第二十 偈頌 真贊 雜著 佛事
圓悟佛果禅師語錄目錄終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圓悟佛果禅師語錄》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