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一百零九 ▪第2页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法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法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類智世俗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他心智。謂法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他心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者不攝。除彼自性不相應。除彼相應。取諸余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類智他心智所不攝。道類智相應聚。無漏忍相應聚。他心智不相應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無所緣故。對苦集滅道智及正見亦爾者。如法智對他心智作四句。此對苦集滅道智及八道支中正見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空叁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法智與叁叁摩地相應。空叁摩地與二智二忍相應。二智者。謂苦法智苦類智。二忍者。謂苦法智忍苦類智忍。是故此中作大四句。有法法智相應非空。謂法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此中法智相應空者。謂法智俱生空叁摩地。此與法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相應法。有法空相應非法智。謂空相應法智。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法智者。謂空俱生法智。此與空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叁摩地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中二相應法者。謂法智空俱生聚中。除二自性。諸余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空。謂法智不相應空。空不相應法智。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空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叁摩地。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法智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此非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者不攝。除二自性不相應。除二相應。取諸余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法智不相應無願無相相應聚。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空無所緣故。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者。如法智對空作大四句。此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已知根具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與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中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者。謂諸類智及無漏忍俱生聚中。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余八根及彼相應。余非根心所法。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者。謂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未知當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者。謂法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皆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已知具知根亦爾者。如法智對未知當知根有四句。此對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念謂法智相應念覺支。此與法智相應非念。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有法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此中法智者。謂念覺支俱生法智。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者。謂無漏忍及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相應法。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念。謂二相應法即法智俱生聚中除法智及念。諸余心心所法與二相應。此複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念。謂法智不相應念覺支。及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念覺支者。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念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余心心所法者。此非無漏心心所法。但是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精進輕安定舍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法智對念覺支有四句。此對精進覺支乃至正定亦爾。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耶。答諸法法智相應。亦擇法覺支法智。皆是擇法覺支攝故。有法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擇法覺支相應法。此與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如法智對後。類智對後亦爾者。如法智對類智。乃至正定類智對他心智乃至正定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世俗智。謂世俗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他心智相應法。有法世俗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他心智所不攝。諸善染汙無覆無記世俗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亦世俗智。謂他心智所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世俗智。謂他心世俗智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世俗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者。謂無漏忍苦集滅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心心所法。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者。如他心智對世俗智有四句。此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不爾。對集滅智空無相叁摩地未知當知根亦爾者。非一心故。或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無願叁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謂他心智相應無願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此中他心智相應無願者。謂他心智俱生無願。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者。謂有漏他心智相應法。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是他聚故。有法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謂無願相應他心智。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此中無願相應他心智者。謂無願俱生他心智。此與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相應法。此無願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即無漏他心智俱生聚中。除他心智及無願叁摩地。諸余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無願。謂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無願不相應他心智。及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智不相應無願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此非他心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無願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無願不相應他心智者。謂有漏他心智此非無願相應是他聚故。亦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諸余心心所法者。謂空無相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念精進喜輕安定舍覺支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他心智對無願有四句。此對六覺支四道支亦爾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已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及有漏他心智相應心心所法。此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是他聚故。有法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此中已知根所攝他心智者。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者。謂修道中苦集滅智俱生聚。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中心心所法。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已知根。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相應法。即此相應八無漏根。及彼相應余非根心所法。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中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者。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及有漏他心智。此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已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余心心所法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具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具知根亦爾者。如他心智對已知根有四句。此對具知根亦爾。諸法世俗智相應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不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苦智乃至正定皆無漏故
諸法苦智相應。彼法集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集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對滅道智無相叁摩地亦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苦智相應。彼法空叁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苦智相應非空。謂苦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此中苦智相應空者。謂苦智相應空叁摩地。此與苦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者。謂無願俱生苦智相應法。此與苦智相應非空是他聚故。有法空叁摩地相應非苦智。謂空相應苦智。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苦智者。謂空叁摩地俱生苦智。此與空相應非苦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忍俱生空相應法。此與空相應非苦智是他聚故。有法苦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智相應空。俱生聚中除苦智及空。諸余心心所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苦智相應。亦非空。謂苦智不相應空。乃至廣說。此中苦智不相應空者。謂苦忍俱生空。此非苦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苦智者。謂無願俱生苦智。此非苦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空相應是他聚故。及諸余心心所法者。謂苦智不相應無願俱生聚心心所法。無相俱生聚心心所法。一切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爲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爲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無願亦爾者。如苦智對空有四句。此對無願亦爾。對叁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者如法智對叁無漏根等。此苦智對叁無漏根等。廣說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