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一百一十一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智蘊第叁中七聖納息第五之叁
若成就法智。彼類智耶。答若得。此中得者。已得名得。謂苦類智現前以後。後諸得言皆准此釋。設成就類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謂苦法智現前以後。法智苦智恒成就故。若成就法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此中得者。謂已離欲染。不失者。謂不退起欲界煩惱。設成就他心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以後。若成就法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一切有情無不成就世俗智故。設成就世俗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謂苦法智現前以後。余智一行如文廣說。然法智類智及四谛智。若得以後恒時成就他心智。有漏者已離欲染。若不退起欲界煩惱。及不生無色界恒時成就。無漏者已離欲染。若不退起欲界煩惱恒時成就。世俗智一切有情恒時成就。是謂此處略毗婆沙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耶。答如是。此成就過去者。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叁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謂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謂得果練根或退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類智諸忍。或世俗智非無心位。爾時法智定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叁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及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滅設滅已失。而法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法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道現觀各一心頃。謂四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若成就現在法智者必成就未來故。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如前說。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設若成就未來法智彼過去現在耶。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者顯有未來。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已起滅。先已起滅者已失。及不現在前。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此中已滅不失者。顯有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但有過去必有未來。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集滅現觀各叁心頃。除法智時。道現觀二忍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有未來及現在非過去。謂彼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此中現在前者。顯有現在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但有現在必有未來。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法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未滅先滅已失而現在前。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亦現在前。此中已滅不失者。顯有過去。亦現在前者。顯有現在。若有過去現在必有未來。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過去現在。必成就未來故。若成就現在法智。彼過去未來耶。答未來定成就。過去若已滅不失則成就。如前成就叁世位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如前成就未來現在非過去說。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若現在前如前成就叁世位說。如法智曆六。類苦集滅道智亦爾者。如法智依叁世有六句問答。類苦集滅道智亦爾。有差別者。各說自名隨應而說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過去必成就未來故。此在何位謂生欲界已離欲染。若生色界若學者。在欲色界已起無漏他心智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學者在欲色界。未起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生無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得無學果。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余智諸忍。非無心位。爾時此智定現在前。此在何位。謂諸聖者。或諸異生。生欲色界此他心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他心智現在前時。必成就過去有漏他心智。無漏者則不定。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如前成就過去現在說。設成就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但成就現在必有未來故。若成就過去他心智。彼未來現在耶。答未來定成就。現在若現在前。此在何位。謂他心智現在前時。即欲色界異生聖者。設成就未來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成就未來他心智。彼過去現在耶。答有未來。非過去現在。謂彼已得不失。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中已得不失者。顯有未來。未滅設滅已失者。顯無過去。不現在前者。顯無現在。此在何位。謂若學者在欲色界。未起無漏他心智。設起已失。生無色界設起不失。生無色界得無學果。有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謂彼已滅不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生欲界已離欲染。他心智不現在前。若生色界他心智不現在前。若學者在欲色界。已起無漏他心智不失。生無色界未得無學果有未來及過去現在。謂彼現在前。即生欲色界異生聖者。他心智現在前時。設成就過去現在。彼未來耶。答如是。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成就現在他心智。彼過去未來耶。答如是。亦如次前所說諸位。設成就過去未來。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此亦如前所說諸位
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未來耶。答如是設成就未來彼過去耶。答如是。一切有情無不成就過去未來世俗智故。若成就過去世俗智。彼現在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諸無漏慧非無心位。此世俗智定現在前設成就現在彼過去耶。答如是。此等准前應知其相
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類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叁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起法類智已滅不失。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二心頃。得一來不還果。及學者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設成就過去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前成就過去法智及類智位說。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類智耶。答若得。謂苦類智已生。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一心頃。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叁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設成就未來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若成就過去法智。彼現在類智耶。答若現在前。謂若不起余智諸忍。非無心位。此定現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時。設成就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設滅已失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類智忍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滅已失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類智非現在。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叁心頃。除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現在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時。得一來不還果。及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未滅先滅已失而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類智。謂法類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現觀各一心頃。謂類智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類智已滅不失。而類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類智已滅不失。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未來現在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現在。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不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集滅道現觀各前叁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不現在前。有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類智。謂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後一心頃。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若法智已滅不失。類智現在前。設成就未來現在類智。彼過去法智耶。答若已滅不失則成就。此如次前所說諸位。若未滅設滅已失則不成就。此在何位。謂得四沙門果。及學無學練根已。法智未滅設滅已失。而類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彼過去未來類智耶。答有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類智。謂法智已滅未得類智。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一心頃。謂苦類智忍時。有過去法智及未來類智非過去。謂法智已滅不失。已得類智未滅。設滅已失。此在何位。謂已入正性離生。苦現觀後一心頃。…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一百一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