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5卷27頁碼:P0001
唐 玄奘譯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八 ▪第2页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者更不受四生故。亦以能通達一谛故名一趣道。則道谛。以此谛從無始時來未曾得故。及未曾通達故。亦以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則事究竟。以修功用究竟皆爲得事究竟故。亦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則聖道。問豈不有隨信行道乃至不時解脫道如是便有多道耶。答一切皆是趣苦滅行故說名一道。如趣苦滅行。如是趣有滅。世間滅。生死滅。流轉滅。生老病死滅行說亦爾。是名由前所說緣故。名一趣道。及余緣故者。謂無異趣故不退還故。至不退解脫故。至背五趣之一趣故。如說涅槃是阿羅漢趣。由如是義名一趣道。複有說者。能對治異道故名一趣道。謂諸外道或執不食爲道。或執隨日轉爲道。或執臥灰飲風服水茹菜啖菓裸形粗衣臥不平等各以爲道。佛爲對治彼異道故說一趣道。此意義言。彼種種道皆非真道但是惡邪妄道。是不善士所習近道。非諸善士所習近道。所以者何。真道唯一。謂四念住。或有說者。能趣一解脫宮門故名一趣道。此中應引嗢底迦經所說喻。如彼說。佛告嗢底迦。如國邊城。其牆堅厚卻敵樓橹埤堄寮窓並皆嚴備。唯有一門委一人捉。其人聰慧多聞善習應入者聽不應者止。彼每巡城察之乃至不見獸往來處。況余門耶。嗢底迦當知。彼守門者。雖不知日日有爾所有情入城出城。然其定知諸有入出皆由此門不從余門。如是如來雖不作意知爾所有情已般涅槃。爾所有情當般涅槃。然其定知諸有情類已般涅槃未般涅槃。皆由此道不依余道。是故以能趣一解脫宮門故名一趣道

  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爲是一趣道不。若是者。何故彼經唯說念住名一趣道。不說余耶。若非者何故唯念住是一趣道非余耶。答應說彼亦是一趣道。問若爾者何故彼經而不說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余。有說。若說念住當知亦已說正斷等。有說。念住是一趣亦是道。正斷等是一趣而非道。以非一切皆是慧故。有說。念住從初業地乃至盡無生智作用恒勝。正斷等不爾。有說。念住能分別諸法自相共相能建立諸法自相共相。能害事愚及所緣愚。于諸法中不增減轉。正斷等不爾。有說。念住如有目者能將導所余如盲。菩提分法趣涅槃宮而無異趣。如明眼者引諸盲人令隨正路不行非道。念住亦爾。是故。彼經唯說念住名一趣道而不說余

  如契經說。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淨超滅憂苦。乃至能證隨正理法。謂聖正叁摩地及彼因緣彼衆具。問何故世尊或說般若爲一趣道。或說等持爲一趣道耶。答隨所化有情所未具者而說故。謂所化有情或有阙奢摩他。或有阙毗缽舍那。若阙奢摩他者爲說等持爲一趣道。若阙毗缽舍那者。爲說般若爲一趣道。般若者則前所說念住。以念住慧爲性故

  如契經說。若有能辦四念住則能辦正如理。若能辦正如理則能辦聖道。若能辦聖道則能辦甘露。若能辦甘露則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諸熱惱法。問念住正如理聖道。甘露何差別。答名則差別謂名念住乃至名甘露。有說。念住則顯念住。正如理顯正斷神足根力覺支。聖道顯道支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所緣念住。正如理顯相雜念住。聖道顯自性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聞所成念住。正如理顯思所成念住。聖道顯修所成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言說究竟念住。正如理顯思惟究竟念住。聖道顯出離究竟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見道。正如理顯修道。聖道顯無學道。見地修地無學地說亦爾。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未知當知根正如理顯已知根。聖道顯具知根。甘露顯彼果。是謂念住正如理聖道甘露差別

  若修身念住彼受耶。乃至廣說。修有四種。謂得修習修對治修除遣修。得修習修謂一切善有爲法。對治修除遣修謂一切有漏法。西方師言。修有六種。謂前四及防護修分別修。防護修者。謂修根如說。如是六根善調善護善守善防能感當來樂受異熟。分別修者。謂修身如說此身發毛爪齒。乃至廣說。迦濕彌羅國諸師言。此後二修則前對治除遣修攝四修義如智蘊等處廣說。此中依二修作論。謂得修習修。依此二修于諸位中修念住有差別。謂初煗位中緣叁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緣滅谛法念住現在修則此未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亦同分修非不同分。非初蘊滅觀。能修緣蘊道。故增長煗緣叁谛。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煗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煗同分不同分修耶。答初煗是未曾得種性。初緣谛起行相勢力劣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煗是曾得種性。已緣谛起行相勢力強勝故能同分不同分修。初頂位中緣四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增長頂位緣叁谛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初忍及增長位俱緣四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忍及增長位皆唯法念住現在修耶。答以忍近見道故與見道相似。如見道中唯法念住現在修忍亦爾。尊者妙音說曰。順決擇分善根二在欲界。謂煗頂。二在色界謂忍世第一法。若依彼說初忍緣叁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緣滅谛法念住現在修則此未來修非初蘊滅觀能修緣蘊道。故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忍緣叁谛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谛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忍唯同分修。增長忍亦不同分修耶。答如前廣說。評曰。前說者好然順決擇分善根順見道故。初起位中現在皆唯修法念住。于增長住有四念住隨一現前。從初忍位近見道故于一切時現在唯修法念住。世第一法位亦唯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問世第一法亦是曾得種性已緣谛起行相。何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耶。答世第一法是極鄰近見道善根最與見道相似。如見道中唯同分修非不同分。世第一法亦爾。有說。世第一法是見道前行修治道者故。如見道唯同分修。有說。世第一法唯有爾所行相可修。如裸形者無衣可奪。應知增上忍亦爾。余忍位中隨減所緣則不修彼念住行相。如應當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八十八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