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無垢稱經疏》十二 ▪第4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曰。此說四依。有四句可知。如涅槃經廣配位次。亦如瑜伽第二帙說。義理可依。非文字故。智能決斷。非于識故。了義明顯。非密義故。法可軌摸。但緣于法。非依數取趣見之有所得。即使信也
經。如其性相(至)滅阿賴耶
贊曰。此有二句。一應理義雲。如依他起相圓成實性。而悟解之。空理義雲。隨諸世間。如其性相。解成無得。二悟入真如無所攝藏。滅阿賴耶
經。息除無明(至)舍諸見趣
贊曰。此有叁句。一息十二緣起支。二息緣起果。除愁歎苦愛煩惱。此等皆從老死生故。是緣起果。叁觀諸緣起相引無盡。離終盡故及常引發。曾不斷故。悲願有情。有此緣起。恒不舍離。而拔濟之。舍諸見趣。除于無因惡因等見
經。如是名爲上法供養
贊曰。結也。依此修行。或十地所修勝果前行名上供也。前未正行。此正行故
經。佛告天帝(至)得順法愆
贊曰。五月蓋傳通。有四。一清傳通。二爲授記。叁出家獲果。四滅後行化。初中有叁。一聞法獲益。二答施衣嚴。叁正陳清。此初也。無生法忍。證在初地。順在地前決擇忍位。今聞法故。獲得地前順法之忍。又依仁王經。五忍配位。一伏忍在地前。二信忍初二叁地。叁順忍四五六地。四無生忍七八九地。五寂滅忍十地佛地。今順忍創登四地。故舊經雲得柔順忍。二解任取
經。即脫寶衣(至)藥王如來
贊曰。二答施衣嚴
經。白言世尊(至)修菩薩行
贊曰。叁正陳諸。我希滅後攝受正法。而行法供養。以護持正法。若不攝受法。便非法供養。亦非護持正法。故願佛垂哀施慈悲也。加威與力。濟神通也。一令無離。二令降魔。叁令護法。四令修行
經。樂上如來(至)能護正法誠
贊曰。二爲授記。見其因修。複發願請。觀因見果。故爲之記。正法如城。行者如人居城中住。月蓋能護正法。言能護法城
經。時彼王子(至)修諸善法
贊曰。叁出家獲果。有五句。此有二句。一歡喜出家。二精進修善。修涅槃遠離。名爲非家
經。勤修善故(至)無斷妙辨
贊曰。此有叁句。一得五通。二得總持。叁得七辨。或六辨中無斷盡辨。並詑羅尼辨。舊文加一通菩薩道
經。藥王如來(至)所轉法輪
贊曰。四滅後行化。有二。初明行化時節。二明所化多少。此初也。十中劫者。亦是日月歲數之劫。非余劫也。違正理故
經。月蓋苾刍(至)令生天上
贊曰。此明所化多少。有叁。一令證大乘四不退位。二令于二乘心善調順。得阿羅漢果。佛地經初贊無學德。心調順故。叁引無種姓令生天上初二有姓隨得叁乘。後一無姓故生天上
經。佛告天帝(至)寶焰如來
贊曰。下第二段。以古即今。有叁。一即輪王。二即千子。叁即月蓋。此初也
經。其王千子(至)余在當來
贊曰。以下古即今。此即千子。此中千子。且說一緣。更有別緣。如千佛因緣經並藥王藥上經。乃彌勒上生疏解第一迦洛迦忖陀佛。第二迦洛迦牟尼佛。第叁迦葉波佛。第四釋迦牟尼佛。已出世訖。余當來出世。劫數次第時位。一一皆如上生疏解
經。彼時護法(至)即我身是
贊曰。此即月蓋。顯親受持護此法故。行法供養。今得菩提。勸諸有情。亦應如我護持受學行法供養
經。天帝當知(至)最爲無上
贊曰。下歎法先勸修勝益。有二。初歎。後勸。此歎也。最尊者。行高極故。最勝行者。過越故。最上者。行第一故。最妙者。行微善故。無上者。更無先故。或隨次第。初四最勝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供養。無上一種。由前四勝。故體無上。又由法供養。能得無漏五蘊法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蘊。如次配之。或得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如次配之。故說五最
經。是故天帝(至)無以財物
贊曰。此勸也。諸佛菩薩。本心所爲。欲令有情修習法行。當得出世。故法供養。勝于財養。故大般若勝天王會言。二人遠離王賊等。所不能侵大寶藏。百千大劫法歡聞。得聞不持不施等。大菩提心護正法。如教修行修供養。自利利他平等心。是則名真供養佛。于諸供養中。法供養爲最。俗書尚雲。雖日殺叁性之養。違于父母。猶爲不孝。況出世乎。佛本不希財供養故。金剛經雲。日舍叁恒之身。劣受持于四句。故以法供勝財無量。財生長感。如界爲塵。此能滅惡。如日破暗。故非喻也
囑累品
後之二品。贊授流通中。前法供養。贊歎流通。此之一品。付授流通。若不丁甯付授。或恐慢法不明。故鄭重付之。令生信學。以言付授名屬。重疊告之稱累。此品廣明。名囑累品
經。爾時佛告(至)付屬于汝
贊曰。品段有叁。初付授丁甯。次問名持法。後時利既訖勸喜流通。初複有二。初付菩薩。自所行故。後付聲聞。令取舍故。初複有叁。初付授彌勒。二菩薩請持。叁天王權衛。初複有叁。初如來付屬。次彌勒贊受。後世尊稱贊。初複有二。初以法付。後陳德失。初複有二。初付令行。後釋所以。初複有叁。初總以法付。次明法勝妙。後令末代傳通。此初也。聖行海因所集之果。明體用大。以付于汝
經。如是經典(至)之所加護
贊曰。此明法勝妙。佛威所住。由此不滅。佛威加護。故無災橫
經。汝于如來(至)無便隱滅
贊曰。此令末代傳通。攝受者加護也。攝持領受。加護異名
經。所以者何(至)無量勝利
贊曰。上付令行。下釋所以。有二。初明二人損益。後以人法付屬。初複有二。初明有損。後明有益。此初也。此有二人。一雖未發大心。已種勝善根。二若已發大心。勝解廣大。即地前位。十叁住中。地前諸心。名勝解行。故勝解大。地前凡夫。若不聞經。未發心者。不能發心。已發心者。不能進益。名退勝刹
經。若彼得聞(至)歡喜頂受
贊曰。此明聞法益也。舊雲發菩提心爲一。樂大法第二故。信樂頂受。次第配之。然以應發應樂。解同新文。亦無過矣
經。我今以彼(至)廣宣流布
贊曰。此以人法付屬。付人令護念無障雖。聽聞是經。付法令行廣宣流布
經。慈氏當知(至)菩薩相印
贊曰。下陳德失。有叁。初標。次顯。後釋。此初也。印有二種。一無相印。如前已釋。二者有相印。此是也。相者狀貌。印者決定。相狀決定。名爲相印。此二教名印。印一菩薩故
經。何等爲二(至)悟入相印
贊曰。此顯有二。初征。後顯。此初也。一受绮詞理隨曲直。二于深法隨性相即所樂等。爲相印體。入者證解
經。若諸菩薩(至)久學菩薩
贊曰。此釋有二。初文可知。受文不受理故。第二菩薩于無雜染無執著等。即是深法。于此無畏。聞已信解。乃至修行。由此便得出世淨信。名久字者。若不久學。畢竟不能信樂此故
經。慧氏當知(至)甚深法忍
贊曰。下陳失相。有二。次第明前二菩薩故。初又有叁。初標。次顯。後結。此初也。法忍者。初地于谛教法所得智忍。由四緣故。初學菩薩。不得初地
經。何等爲四(至)從何而至
贊曰。下顯有二。初征。後顯。顯中分二。初二于法。後二于人。此初也。一于未聞能生二事。一驚怖疑。心不隨喜。故生違背。二設聞已。背處誹謗。對前輕毀。言非我昔所聞。從何處來。從無來由。以生謗毀
經。叁者見有(至)誹謗
贊曰。此二于人。一見信此人。不樂親近。不樂恭敬。不樂禮拜。二于信此人。後時身輕慢。心增嫉。語對前毀辱。背處誹謗。舊經令四以爲二門。法人同故
經。由是四緣(至)甚深法忍
贊曰。此結也
經。慈氏當知(至)無生法忍
贊曰。下文亦叁。此初標也。無生法忍相續得者。在于八地。前說新學不得初地。此說有學不得八地。或亦不得初地
經。何等爲四(至)教受教誡
贊曰。下顯有二。初征。後顯。初二于人。後二于法。一輕新學。二于新學。不樂攝受以爲子又。不樂告誨示其學處。不樂教授與其善法。不樂教誡敕勿造惡。由此二緣。令新學者無所進修。舊雲而不教誨。即第二也
經。叁者甚深(至)清淨法施
贊曰。下二于法。廣大學處菩薩戒。甚深者。攝大乘說。菩薩行殺生等十業。而無有罪。生無量福。速證菩提等。廣大有四。一種種無量學處大。二無量福德大。叁利生意樂大。四建立菩提大。皆如彼說。或甚深者。難測量故。廣大者。體用弘博故。一于此法不深敬重。雜敬而輕。二樂財施不樂法施。見現利樂。非後利故。舊經無後二。亦無結文
經。由是四緣(至)無生法忍
贊曰。此結也
經。慈氏菩薩(至)甚爲微妙
贊曰。自下第二彌勒贊受。有叁。初贊。次受。後結。此贊也。希有者難聞。微妙者難入
經。如佛所示(至)究竟遠離
贊曰。下受有二。初受德失相。後受前付屬。此初也。所說新文。菩薩過失。謙虛讓德。不敢自受。雲是過失我當遠離。顯自居因。未至果位。至果可盡。故言當離
經。如來所有(至)令不隱滅
贊曰。下受前付屬。有二。初受法。後受人。此初也。護此大法。令不沒故。有人流通。法便行故
經。若未來世(至)廣爲他說
贊曰。此受付人。有求大乘真法器者。我令手得如是經典。及與念力。令于此經受持。乃至廣爲他說。故今乎得信解廣說。皆是彌勒與念力也
經。世尊後世(至)住持加護
贊曰。此結。成前受及與力
經。世尊告曰(至)如是正法
贊曰。此文第叁世尊稱贊。叁業不背。名爲隨喜。攝受領納。權護住持。極善妙也
經。爾時會中(至)廣宣流布
贊曰。第二大段菩薩請持。有二。初護法。後護人。此初也。佛在威神自能加護。故滅度後。我當護持。此方任運護持。他界亦來擁衛
經。若善男子(至)令無障礙
贊曰。此護人也。一與念力。令記法不忘。二令無障礙廣演流布
經。時此衆中(至)此法門者
贊曰。第叁大段天王擁護。有二。初明擁護。後明近遠。此初也。一護法。二護人。法門者法者假者故
經。于四方面(至)得其便者
贊曰。此明近遠。踰繕那者。舊雲由旬。准俱舍論。五百弓爲一俱慮舍。二裏也。八俱慮舍一踰繕那。十六裏也。古有相傳。或以四十裏。爲一踰繕那。此亦無失。百由旬內。令其安隱。天魔外道災障衰厄不能爲障。亦無惡人伺得其便。除業決定
經。爾時世尊(至)令其流布
贊曰。上付囑菩薩。兼法界兼人。下付聲聞。非人。唯法。有二。一付。二受。此初也
經。阿難陀曰(至)如是法門
贊曰。二受也
經。世尊如是(至)我雲何持
贊曰。下品第二段問名持法。有二。一問。二告。此問也。一問名字。二問持法
經。世尊告曰(至)應如是持
贊曰。此告也。總告一名而受。即是持法。不可思議者。超言情之量也。自在者。任運也。神變者。通果妙用。轉換無方。無而欻有也。解脫者。無漏定果。解脫定障。故名解脫。或複定果。名自在神變。真如離系。名爲解脫。法門者。能诠教也。教法能顯所诠義也。應如是持。勸其修學令領受也
經。時薄伽梵(至)信受奉行
贊曰。品第叁段。勝利既訖。歡喜流通。道從無悔。離憂苦起。所以歡喜。順而心淨。顧而在情。依而傳習。故言信受奉而行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說無垢稱經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