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迹義記》

「經疏部」經文1803卷39頁碼:P1012
唐 法崇述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迹義記》一 ▪第6页

  上都千福寺沙門法崇進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

  述曰。第九廣獻佛前

  佛前[跍*月]跪而白佛言世尊善住天子雲何當受七返畜生惡道之身具如上說者

  述曰。第十具聞七返也。上來雖有多文不同。總是第一教起因緣分竟

  爾時如來頂上放種種光遍滿十方一切世界已其光還來繞佛叁匝從佛口入佛便微笑者

  述曰。此大文第二。如來正答。明聖教所說分。自天帝釋迹發寶宮來儀金地。非直現滋善住。乃兼潤未來故。得頂放神光面含微笑。爲問之答。莫大于斯。然文相既多。開爲一十四段。第一現相表奇。第二標名示德。第叁釋天重請。第四佛答深詞。第五重顯神功。第六專令授與。第七廣陳多福。第八建塔尊人。第九靜息護持。第十天王更請。第十一如來正答。第十二略顯威嚴。第十叁示軌令持。第十四標功授與。此即第一現相標奇。文中有叁。一放光。二收光。叁微笑。言放光者。觀佛叁昧經雲。以叁度人。一者名字。二者說法。叁者光明。今者欲度衆生故。所以放光。即是一也。又地持論雲。諸佛光明有其八業。一者覺業。二者因業。叁者卷舒。四者正業。五者降伏業。六者敬業。七者示現業。八者請業。第一覺業者。爲放大光明照諸菩薩如來即放護念故。第二因業者。爲有無量阿僧祇光以爲眷屬故。第叁卷舒業者。爲諸如來放大光明無量阿僧祇世界以還入常戒故。第四正業者。謂諸如來放大光明普照叁途一切惡道悉皆息苦。第五降伏業者。爲諸如來放大光明令魔驚怖不能破壞所化衆生故。第六敬業者。爲諸如來放大光明現不可思議佛神力故。第七示現業者。爲諸如來放大光明普照諸大會令見故。第八請業者。爲于光中發聲說偈故。所以頌雲。覺因卷舒正降伏。敬業示現及請業。應知是名八種業。問曰。何故說法華經即放眉間光。今說此經便放頂上光。答曰。所表各異。是故放光不同。依報恩經雲。如來有八處放光。各各不同。一者足下。二膝上。叁者陰藏。四者臍中。五者胸前。六者口中。七者眉間。八者頂上。言足下放光者照一切地獄。膝上放光者照畜生。陰藏放光者照阿修羅。胸前放光者照大天。口中放光者爲照叁乘人。眉間放光者爲照大乘菩薩。頂上放光者十方六道一切普照。表陀羅尼最尊最上。又大智度論雲。如來于其八處放光。一一處中有六百千萬億光。一一光中皆具八業。叁微笑者。菩薩處胎經雲。如來笑有多種。見生梵天佛亦微笑。見作轉輪王佛亦微笑。見作獄卒佛亦微笑。見作餓鬼佛亦微笑。見作畜生佛亦微笑。乃至反以入地獄皆非解脫。何如來微笑。問曰。如來大悲何爲聞苦而笑。答曰。衆生入道有種種不同。有因苦而修善。有因樂而造惡。今者衆生深生世樂後墮惡道。佛則不喜。若見衆生雖受諸苦而能進道佛即歡喜。所以法華經雲。今世後世如實知之。又地持論雲。有法現世受樂他世受苦。有法現世受苦他世受樂。有法現世受樂他世受樂。有法現世受苦他世受苦。言現世受樂他世受苦者。爲決定心殺生遊獵造十惡業。雖現世受小樂未來必墮惡道故。後受樂報言現世受樂他世受樂者。爲樂心持戒。現世安穩未來得樂。言現世受苦他世受苦者。爲邪見外道之人。或以五熱炙身爲現受苦。未來後墮惡道受苦。如菩薩處胎經雲。昔佛過去世時爲求法故至一山口。見一千個外道集在一處。苦行求法。或有常翹一足隨而轉。或臥棘刺。或時服沙。或作獐鹿牛馬豬狗等觀。或投身深谷。或抱石自沈。或五熱炙身。或自解支節。或開腦然燈。或投身沸镬。或江左殺生河邊發願。或系父母擲置火中得生梵天。或食糞穢。或啖苽菓。或七日一食。或以樹葉爲衣。或將髑髅以爲璎珞。或用髑髅以爲食器。或服針刺心以爲持戒。集在一處。互相破膓以水洗膓。言除邪垢。此皆是現在受苦。他世受苦。即是第一現相表奇竟也

  告帝釋言天帝有陀羅尼名爲如來佛頂尊勝能淨一切惡道者

  述曰。第二標名示德也。此天帝釋文中有一十四段經文。第一舉名顯德。第二淨除生死。第叁破苦回向。第四聞咒滅罪。第五略顯勝生。第六憶念增壽。第七叁業清淨。第八如來觀視。第九天神侍衛。第十爲人所敬。第十一惡障消滅。第十二菩薩覆護。第十叁讀誦壞苦。第十四遊入勝境。此則第一舉名顯德。初則舉名。後即顯德。舉名者。即是佛頂尊勝陀羅尼也。言顯德者。乃是滅除一切惡道也

  能淨除一切生死苦惱者

  述曰。第二淨除生死也。此則略舉前後苦。若具足說者應雲生老病死也。涅槃經雲。佛告波斯匿大王言。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擁塞國王。當爲何計。波斯匿王曰。不可逃避。唯知專心布施持戒。佛言。善哉大王。我說四山者。即衆生生老病死當來逼人。雲何不修戒施。王曰。布施持戒得何果報。佛言。當生人天多受快樂。法華經雲。四面者生爲東面。老爲南面。病爲西面。死爲北面。又法華經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者。解雲。不覺者不覺生苦。不知者不知老苦。不驚者不知病苦。不怖者不知死苦也。火來逼身者。爲無常之火也。何以得知。遺教經曰。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如救頭然早求解脫。今更略釋生老病死。言生死者。大小乘各自不同。如唯識論。以第八識賴耶受生。若依俱舍論雲。第六意識受生。今解者。由第六意識起愛引彼賴耶種子方始現行故所以受生。又俱舍論六道四生皆有中陰之身。由中陰身起愛所以受生。其中身七日一易。極遲七七日。又雲。死言受胎須具叁緣。一者父母調適。二者父母起欲。叁者乾闼婆城亦名中陰。問曰。雲何喚中陰身作乾闼婆城。答曰。爲食香故。故名乾闼婆城。此中陰身唯食于香不食余物。若是有福德者。以妙香氣爲食。若薄福德者。以臭氣爲食。爲尋香故。故名乾闼婆城。問曰。其大小如何。答。身量大小猶如六七歲小兒。若生天中陰者。頭向上足向下。若是地獄中陰。即頭向下足向上。問曰。幾許時受中陰身。答曰。極遲者七七日。七日一度易身。若其七七日者即七度變身。若其七七日滿不得受生。即變于雜畜生之中而受生。若是春時中陰。便于馬胎受身。何以故。馬春時行欲故。若夏時中陰。便于牛中受身。以牛夏時行欲故。秋時中陰。便于狗中受身。爲狗秋時行欲故。若是冬時中陰。便于熊中受身。何以故爲熊于冬時行欲。若非四時中陰者。便于野牛野豿野馬中受身。及人等爲非時行欲故。問曰。生有幾種。答曰。有其四種。謂胎卵濕化。凡此四生皆從第六意識起愛。然始受生。問曰。如化生生于地獄。見一苦具。雲何起愛而受生也。答曰。由愛處所故。所以受生。爲生顛倒妄見一切猛火苦具有大光明。亦生愛樂即便受生。問曰。濕生雲何。答曰。愛香氣故所以濕生。若有福德者。以妙香爲香。或以清淨爲香。爲生愛故于中受身。若薄福德者。以臭氣爲香。以不淨爲香。即便生愛于中受身。問曰。卵生雲何。答曰。卵生者由衆生遊戲處所故。所以受卵生身。若有福德者。望見種種園林種種堂殿遊戲自在于中受生。若有薄福德者。望見種種逼迫怕怖之事。或見大風。或見大雨。即便入井屋間或草葉間。于中藏避。乃言安穩。即便起愛便即受生。問曰。雲何胎生。答曰。由愛欲故所以胎生。若是男于母起愛心。若是女人于父生愛欲心。此中陰身皆有此二相。及想父母行欲不淨流出。心生歡喜。作自不淨想。仍托此不淨于中受身。此一刹那時便即受胎。譬如葉蟲依葉糞蟲依糞。種子受胎亦複依附精血而受此身。又瑜伽論雲。胎中有其五位。一七日羯羅藍。二七日頞部陀。叁七日閉屍。四七日健南。五七日缽羅奢佉。是爲胎中五位。初羯羅藍者。唐雲凝蘇。爲父母妄想精血凝流。由如酪上凝脂。狀如稠膠結聚。二七日頞部陀者。漢雲胞結。爲父母精血之上起諸胞結。狀糜粟形如粥皮。叁七日閉屍者。漢雲結取。爲結精血狀如爛肉。若是男子在母左邊。上闊下狹。面向其母。若是女人在母右邊。上狹下闊。面向其父。四七日健南者。此雲堅肉。爲結或肉團。五七日缽羅奢佉者。此雲支分。爲但有人形。未有眼耳鼻舌也。至六七日從母臍輪有風吹其肉團。乃至眼耳鼻舌上下手足一切身分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若受饑寒冷熱。孩子亦爾。日月滿足。心生厭離。頭趣産門。如兩山間逼切其身。種種不淨與身俱出。其體細濡如新瘡不可得觸。手若觸時如利刀刃。故言生苦也。若言死苦者。依瑜伽論雲。由大怖畏一時俱至。親愛永隔。身屋崩倒。又雲。死王至時。如劫盡燒一切都盡。又如金剛霹雳諸山破碎都盡。又雲。如大猛風拔倒身樹。又五王經雲。言死苦者。謂四大分張。六情無主神識離體。風刀解身。眼張口開。白汗流出。兩手橫空。一切怖至。風斷氣絕。火滅身冷。地散血流。膖脹爛壞。蟲狼食盡。是名死苦。今此陀羅尼。悉能除此等之苦。此即第二得除生死也

  又能淨除諸地獄閻羅王界畜生之苦又破一切地獄能回向善道者

  述曰。第叁破苦回向也。文中有其四意。一破地獄苦。二破餓鬼苦。叁破畜生苦。四回向善道。言地獄苦者。諸苦在地下故名地獄。俱舍論說八大地獄。總在地下。小者支派流在人間及山澤曠野或諸江海間。其處不定。唐琳冥報記雲。言餓鬼者。雜心說。常被饑渴多諸恐怖故名餓鬼。由過去多悭貪。所以受餓鬼身。又智度論雲。有諸餓鬼。爲饑餓故。口出猛火自燒其身。由枯樹。若與水千年不足。又解深密經曰。有諸餓鬼。爲饑餓故走至海邊。見諸海水悉皆枯渴。又善生經曰。由不行財施故無財寶報。由不行法施故得愚癡報。由不行無畏施故得恐怖。又薩遮尼幹子經雲。惜財不布施。藏積恐人知。舍身空手去。餓鬼中受苦還受饑。又丈夫論說。悭心多者。雖是泥土重于金玉。悲心多者。雖是金玉類輕于草木。又雲。悭貪之人糞土上惜。何況財物。郁伽長者經曰。布施能薄叁毒。布施之時能令貪薄破餓鬼業。見來乞者心生慈悲。能令嗔薄破醜陋業。回向無上道。能令癡薄破畜生業。又畜生者。亦雲傍生。以傍行故。故名傍生。依正法念經雲。有叁十四億形類各各不同。又樓炭經雲。本住處者在海中流派之間也…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迹義記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