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疏》

「律疏部·論疏部」經文1822卷41頁碼:P0453
唐 法寶撰

  《俱舍論疏》十八 ▪第3页

  卷第十七 / 沙門法寶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論。已辨叁性。已下有一頌。第叁叁世明果

  論曰至爲果別者。總牒也

  論。謂過去業至非後業果故。離系果非叁世故。非此中明。未來及除等流。無前.後故。所以叁果 相應.俱有.能作.異熟因等。通叁世故。所以有叁。異熟果必前.後故。現在與現在除異熟

  論。已辨叁世。已下半頌。第四明地相對果

  論曰至不遮等流。釋頌文也。同地四果除離系。地無攝故 有漏異地有二果。異地無等流.及異熟故 等無間相生故有士用。增上果寬故有增上 無漏異地加等流。異地有同類因故

  論。已辨諸地。下一頌。第五學等相對果

  論曰至爲果別者總牒也

  論。謂學業至及等流。以學對叁明果。離系.異熟非是學及無學故除之 以非二亦叁果。除等流加離系

  論。無學業至爲五果。以無學對叁明果。無學非無間道故望非二無離系故。余義准前

  論。已辨學等。已下一行半頌。第六以見斷等相對辨果

  論曰至爲果別者。總牒也

  論。初見所斷業至謂增上。以見斷對叁門。如見斷法非無爲。非異熟果體。對除二果 修所斷法唯非無爲。故對之除一果。見道望修道有遍行因故有等流果。無間相生故有士用果。有不善故有異熟果。不障礙故有增上果。非斷道故無離系果 以非所斷法。非無間相生故無士用果。無同類.遍行因故無等流果。非所斷非異熟故無異熟果。見斷非道故無離系果。不障礙故有增上果

  論。中修所斷業至及等流。修斷對叁明果也。修所斷有斷道故有離系果。余思可解

  論。後非所斷業至除異熟。非所斷法對叁明果。已上諸門若具釋所以。即費多言論。非爲全要。但法略有功者即自解之

  論。皆如次者至略法應爾。釋頌中最下雲皆如次應知也

  論。因辨諸業應複問言。已下一頌。大文第二。釋本論叁業

  論曰至作意所生。此師說。不善.有覆無記身.語意業名不應作

  論。有余師言至不合世俗禮儀。第二師釋。兼取無覆無記無軌則二業意業即發身.語者。皆名不應作也

  論。與此相翻名應作業者。標應作業 論有說善業至作意所生。第一師釋

  論。有余師言至亦名應作。業也

  論。俱違前二至二說差別。釋第叁也。隨二師所說。違前二者名爲第叁。正理雲。若依世俗後亦可然。若就勝義前說爲善。謂唯善業名爲應作。唯諸染業名不應作。無覆無記身.語.意業。名非應作非不應作。然非一切不應作業皆惡行攝。唯有不善是惡性故得惡行名。以招愛果名爲妙行。招非愛果名爲惡行。有覆無記雖是不應作。而非惡行攝。由此所行決定不能招愛.非愛果故

  論。爲由一業但引一生爲引多生。已下半頌。大文第叁。明引.滿業

  論曰至方說名生。標有部宗。釋頌文也

  論若爾至多受快樂。經部等難

  論。彼由一業至獲大富樂。答也

  論複有說者至熟有先後。第二師答

  論故非一業至多業所引。總結多釋

  論。勿衆同分分分差別者。與多業引一生果出過。若多業引一生。衆同分前.後因別故。果應隨因分分有別。正理出過雲。若說一生由多業引。或說一業能引多生。如是二言于理何失 且初有失。謂一生中前業果終後業果起。業.果別故應有死生。或應多生無死.生理。業果終起如一生故 二俱有過。一本有中應有衆多死.生有故。或應乃至無余涅槃中間永無死及生故。何緣定限一趣處中有異業果生。便有生死有異業果起而無死生。一業果終余業果起。理定應立有死有生 乃至廣說

  論。雖但一業至後填衆釆。明一業爲引多業圓滿

  論。是故雖有至多缺減者。明由多業圓故。滿業不同身形有異也

  論。如是二類其體是何。下半頌。第叁問非業也。謂二定及得

  論曰至非俱有故。明二定也。無想定招無想異熟及無想天五蘊果 滅盡定招非想四蘊果也

  論。得亦無力至非一果故。釋得也。婆沙十九雲。問得受何異熟果耶。答諸得受色.心.心所.心不相應行異熟果。色者謂色.香.味.觸。非五色根。彼業果故。心.心所法者。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及彼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謂諸得.生老住無常 又雲問諸造業者。爲先造引衆同分業。爲造滿衆同分業耶 如是說者。此則不定。或有先造引業後造滿業。或有先造滿業後造引業。隨造業者意樂起故

  論。薄伽梵下一行頌。大文第四明叁障也

  論曰至名爲業障。出障體也 惡心出佛身血者。謂殺心若作打。心不成逆也 此五逆業。破僧妄語。出佛身血殺加行。余殺根本。廣如五逆釋

  論。煩惱有二至名煩惱障。明煩惱障體。無問上.下。但數行者名煩惱障。令對治道無便生故

  論。全叁惡趣至名異熟障。出異熟障體

  論。此障何法者。問所障法

  論。謂障聖道及障聖道加行善根。答所障法

  論。又業障中至易見易知。通極難也。正理論雲。何故名障。能障聖道及道資糧並離染故 非唯無間是業障體。所有定業能障見谛。一切皆應是業障攝。謂有諸業造作增長。能感惡趣.卵生.濕生.女身。人.天第八有等。並感大梵順後受業。或色.無色一處二生有。此皆無入見谛理。何緣不說是業障收 見此類中有非定故。謂如是業種類中。皆有強緣可令回轉。不障聖道及道資糧。故于此中雖有少業不可轉者。不立爲障。無間種類皆不可轉。故唯于此立爲業障。毗婆沙說。此五因緣易見.易知說爲業障。謂處.趣.生果及補特伽羅 處謂此五定以母等爲起處故 趣謂此五定以地獄爲所趣故 生謂此五定無間生感異熟故 果謂此五決定能招非愛果故 補特伽羅。謂此五逆依行重惑。補特伽羅共了此人能害母等。余業不爾。不立爲障。余障廢立如應當知 問曰。何故梵天非聖所生。起戒取處不起聖道加行。因何不立爲異熟障 答曰。以離染故非障也。非如北洲.無想.叁惡趣中不能離染。婆沙一百一十五說五因緣雲。一自性故。謂此五種性是決定極重惡業。二趣。叁生。四果。五人。同此論不說處也。准正理論。一義立煩惱障謂數行。一義立異熟障定不能離染。婆沙一百一十五雲。問余洲亦有異熟。如扇搋等。此中何故不說。答此中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余之說。是以前說此中叁障皆有余說(准此論及婆沙。皆雲障聖道及聖道加行名之爲障。而不說梵王。是有余說。若准正理。加離染義即是決定) 複有說。此中但說決定爲障。彼非決定。由彼有情所有異熟。或有爲障。或不爲障。是以不說。正理四十叁雲。豈不叁洲處.扇搋等身非聖道器故異熟障攝 無如是理。以于彼生引業所牽同分相續。可成男等爲聖道器。唯叁惡趣.無想.北洲。決定無容證聖道義。故唯于彼立異熟障 此釋同婆沙第二釋。扇搋等若前是男身等可入聖道。謂除去等。及先是有根後無根等先非二形後二形等。或先扇搋等後非扇搋等。如有黃門。好救牛黃門事現身變成男等。有說彼處唯居異生。余處皆容與聖者共。不說是異熟障攝 此釋即有梵王難也。梵王亦唯是異生故。此應以有余說通

  論。此叁障中至後輕于前。明叁障輕.重

  論。此無間名爲目何義。問名也

  論約異熟果至無間隔義。答也。此唯據受異熟中間無隔名爲無間

  論。或造此業至名無間。第二釋也。前約業招其果無有間隔。後就假者證此生無間定墮地獄。俱是中間無隔故名無間

  論。彼有無間至故名沙門。此說如無間道名沙門。由此道有滅惡故。與滅惡法合名爲沙門 此業有無間果及有無間法合名爲無間 若人名無間由有無間業無間必入地獄

  有此無間業。與此無間業合名無間者

  論。叁障應知何趣中有。已下一頌。就趣等分別叁障

  論曰至非扇搋等。述處及人

  論。所以者何。問也

  論。即前所說至無逆所以。答。即前所說無斷善.不律儀所以。即是此中無逆所以

  論。又彼父母至觸無間罪。述異師釋。正理論雲。鬼及傍生亦准扇搋等釋

  論。然大德說至如聰慧馬。述異說也 聰慧馬者。如說有馬。人欲取其種遂染其母。色異于常令其行欲。後知是母斷勢而永死

  論。若有人害至心境劣故。明異趣境劣不成逆也。婆沙廣有問答

  論。已辨業障至唯無想處。明余障通五趣也。叁惡趣全是異熟障。人唯北洲。天唯無想。其煩惱障無文簡別。故知五趣全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俱舍論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