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叁 ▪第2页
後秦龜茲國叁藏法師鸠摩羅什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車[(王*巨)/木]馬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衆華璎珞塗香末香燒香缯蓋幢幡。以用供養。過是已後。當複供養二百萬億諸佛。亦複如是。當得成佛。號曰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喜滿。國名意樂。其土平正。頗梨爲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遍清淨。見者歡喜。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佛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連 舍是身已
得見八千 二百萬億 諸佛世尊
爲佛道故 供養恭敬 于諸佛所
常修梵行 于無量劫 奉持佛法
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 長表金刹
華香伎樂 而以供養 諸佛塔廟
漸漸具足 菩薩道已 于意樂國
而得作佛 號多摩羅 栴檀之香
其佛壽命 二十四劫 常爲天人
演說佛道 聲聞無量 如恒河沙
叁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薩無數
志固精進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轉
佛滅度後 正法當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爾 我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數五百 皆當授記 于未來世
鹹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緣
吾今當說 汝等善聽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成。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爲墨。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複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于汝等意雲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不也世尊。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末爲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複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邊劫
有佛兩足尊 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 叁千大千土
盡此諸地種 皆悉以爲墨
過于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展轉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複盡末爲塵 一塵爲一劫
此諸微塵數 其劫複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知 佛智淨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無量劫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加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爾時忉利諸天。先爲彼佛于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衆天華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于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爲供養佛常擊天鼓。其余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于滅度亦複如是。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舍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其祖轉輪聖王。與一百大臣及余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至道場。鹹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 爲度衆生故
于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諸願已具足 善哉吉無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 靜然安不動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 安住無漏法
今者見世尊 安隱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稱慶大歡喜
衆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衆
從冥入于冥 永不聞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隱無漏道
我等及天人 爲得最大利
是故鹹稽首 歸命無上尊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勸請世尊轉于法輪。鹹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 百福自莊嚴
得無上智慧 願爲世間說
度脫于我等 及諸衆生類
爲分別顯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衆生亦複然
世尊知衆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樂及修福 宿命所行業
世尊悉知已 當轉無上輪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衆生各得相見。鹹作是言。此中雲何忽生衆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 難可得值遇
具無量功德 能救護一切
天人之大師 哀愍于世間
十方諸衆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所從來 五百萬億國
舍深禅定樂 爲供養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 唯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轉于法輪。度脫衆生開涅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 唯願演說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衆生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未曾見此相 當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衆生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愍衆生者 我等今敬禮
世尊甚希有 久遠乃一現
一百八十劫 空過無有佛
叁惡道充滿 諸天衆減少
今佛出于世 爲衆生作眼
世間所歸趣 救護于一切
爲衆生之父 哀愍饒益者
我等宿福慶 今得值世尊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哀愍一切。轉于法輪度脫衆生。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大聖轉法輪 顯示諸法相
度苦惱衆生 令得大歡喜
衆生聞此法 得道若生天
諸惡道減少 忍善者增益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無因緣 是相宜求之
過于百千劫 未曾見是相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 破諸煩惱者
過百叁十劫 今乃得一見
諸饑渴衆生 以法雨充滿
昔所未曾見 無量智慧者
如優昙缽花 今日乃值遇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世尊大慈悲 唯願垂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唯願世尊。轉于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唯願天人尊 轉無上法輪
擊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無量衆生
我等鹹歸請 當演深遠音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複如是。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 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 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聞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裓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大乘妙法蓮華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