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叁十門頌》二 ▪第3页
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續本經文上一頁是見聞覺知。大凡達法之士。超出見聞覺知不住見聞覺知。卻來受用見聞覺知。然則且道受用底一句。作麼生道
閑堂行道夜靜室坐禅時 經行坐臥中。受用法王法。此頌達法之士。四威儀中閑堂靜室之內。或行道坐禅之時。受用融通包容理事之法樂也
日用自家底何煩尋路跂 閑堂行道全由我。靜室安禅更在誰。此頌一身之事變融理事在自己。日用之中何必煩勞別尋玄道哉
四通局無礙門 法界華嚴大道場。纖毫不動一齊彰。義曰。通者事法體空也。局者不壞成事相也。一一事法互不相妨。故曰無礙。由前二門與理非異。故唯通也。今加非一義顯成事體。故兼局也。故經雲。隨緣赴感靡不周。是通義也。而恒處此菩提座。是局義也。不動一位而遍在一切位中也。釋第二門周遍義也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遍住一致。遠近齊彰。無在者。體空而遍十方遠也。不在者。無所不在也。不壞相而住在目前近也。李長者雲。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矣。又維摩經雲。天女問舍利弗言。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無在無不在。天女曰。一切亦複如是。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不動步而遍縱橫孰是渠 一月在天。影分衆水。此頌上句局不礙通。下句通不礙局也。故十方自在。無非達士之妙用也
塵塵非一異刹刹豈親疎 當堂不正坐。誰赴兩頭機。此頌事非一則成事。義非異則體空義也。理非異則不變義非一則隨緣義也。約悟者轉物同己則似親矣。迷者心隨物轉則疏遠矣。今則通局無礙泯一異絕親疎。物物明矣
柳帳長橋挂花裀小砌鋪 頭頭盡露真消息。物物全彰古佛心。此頌目前實際性相圓融。信手拈來不勞心力
若明法爾力何用費功夫 本自圓成。不勞心力。此頌真如不守自性。從來法爾隨緣。成柳帳而作花裀。全彰妙有。現天文而明地理。盡顯真空。何勞妙辨以宣揚。豈假神通而顯示。達者可爾。不用功夫。若乃情關固閉識鎖難開。未明法爾全真。須假終南觀智而冥會矣
五廣狹無礙門 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義曰。由非異故一塵體空。悉能廣容無邊刹海。故名廣也。由非一故不壞一塵。微細小相成事之體。故名狹也。廣狹互融。故曰無礙。叁門唯廣。此兼狹義釋。第叁含容也
不動一毛包容無盡 芥納須彌。上狹下廣
毛端容刹海。刹海入毛端 正容依依入正。此頌上狹不礙廣。下廣不礙狹
刹海元非小。毛端本不寬各住自位。都無往來。此頌一多事法不壞相而更互容攝。唯智照可明。非識情所造
回眸覓即易。進步討還難 肯來兩手相分付。擬去千尋不可攀。此頌忘情反照卻易相應以識十度進求誠難會矣。且如玄會終南觀旨一句。作麼生道
要會終南旨牛頭尾上安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此頌帝心禅師廣狹相參之妙句。下無私應須玄會耳
六遍容無礙門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義曰。二四唯遍義。五唯容義。今合之同時具此二義也。一法望多時。雖普遍而即廣容也。多法望一法時。攝一法在多法中。雖廣容而即普遍也。遍即容容即遍。故曰無礙
一法望多同時遍攝 遍攝雖同時。說時多在後
一鏡入多鏡多身入一身 一身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此頌上句一法望多法。以喻顯法也。下句多法望一法。即後門法。義在同時
時窮唯一念處極但纖塵 一念入多劫。一塵遍十方。此頌約時一念豎窮叁際。約處一塵橫遍十方。一法望多同時之義。在斯爾
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津 得兔忘[竺-二+帝]。得魚忘筌。此頌一念既悟見一一塵中同時遍攝互無障礙。如見月而不觀指端。似到家而罷問關津矣
李陵居北塞元是漢朝臣 英雄不服蠻夷死。更築高臺望故鄉。此頌李陵者。李廣之子。名陵字少卿。前漢武帝時。將五千兵卒北征單于。因力不及遂陷番不回。特築高臺而望故鄉。取一法望多法。不可以情所到也
七攝入無礙門 十方所有佛。盡入一毛孔。義曰。多法望一名攝入者。謂無多可遍無多可容。故曰攝入矣。正攝即入正入即攝。故曰無礙也。多法者是前所遍所容一切事法也。到此卻爲能攝能入矣。一法者是前能遍能容一事也。到此卻爲所攝所入也。言有前後法在同時耳
多法望一更無前後 攝入無前後。立義一在先
此能即彼所今所是前能 改頭換面只是舊人。此頌一多互望無定能定所。雖能所而非能所。法在同時耳
遍攝無前後爲門立異名 歸源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此頌體絕對待圓融無前後。用隨得彰行布有異名也
鏡多有准則燈一無虧盈 一燈光互照。千鏡影相承。此頌多鏡喻多法。一燈喻觀智也。若然一燈在十鏡中心見燈燈互照鏡鏡相容。准則成事分齊虧盈智無增減。可謂正互容而不礙互遍。正互攝而不礙互入矣
斫額乘槎望黃河徹底清 天眼龍睛徹底[覤-兒+豆]破。此頌引博物志雲。天河與海通。海濱年年八月有靈槎木來往不失期信。有博望侯張骞。邃積糧乘槎而去。匆匆不覺晝夜。忽至一處所見室中多有織女唯有一夫牽牛臨渚不飲。驚而問曰。公何由至此。骞乃問曰。此是何處。夫曰。君可往蜀問嚴君平。骞乃如其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于鬥牛。正是至今也。既犯鬥牛必奇人也。分取觀智法精明方能徹矣。故出無味之談。不可以識情妄測八交涉無礙門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義曰。交謂交互。涉謂關涉。以六中一望多關涉七中多望一也。七中多望一交互六中一望多也。交互關涉無有挂礙。成一多兩重主法
遍容攝入有主無伴 主者自在義。交涉又何妨
羅紋結角中孰辨主人公 有客須遵主。無賓獨等尊。此頌羅紋結角四義。意取天涯海角。四方八面。一多之主法既不立伴。其誰是辨別識主之者
道異何曾異 文有一多異。主無彼此殊。此頌行步一多稱異。圓融妙體無殊。今顯主法圓融拂其異迹。故曰何曾異也
言同甚處同 說同因異立。無異同何同。此頌同因異立異因同彰。今此門中異伴不立獨顯主法。拂其對異之同。故曰甚處同也
叁門對佛殿露柱挂燈籠 臂長衫袖短。腳瘦草鞋寬。此頌牒上同異俱遣。唯主獨存物物純真。信手拈來縱橫得妙。夷門曲爲諸仁不免重宣此義
涼觸林鍾夜北來一陣風 卷箔秋光冷。開窓暑氣清。此頌林鍾者。六月律令。故取北風爲涼也。此與叁門佛殿露柱燈籠一狀領過矣。既論主中之主。誰敢道著名字。須是回互密旨不犯當頭。洞山雲。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
九相在無礙門 一聲遍入諸人耳。諸人耳在一聲中。義曰。前八門中雖已收六七二門。能遍能容能攝能入。一多兩重主法也。今此門中收所遍所容所攝所入。兩重伴法也。兼攝余法入他法中。故得凡聖混融因果交徹。全主爲伴。互各相在矣
所攝所入有伴無主 伴者客寄義。萍迹混他鄉
圓明處處真孰辨主中賓 九宮不肯戀。獨自入方衢。此頌圓明者。揀異凡夫無明。二乘似明。菩薩分明。佛號圓明。表全爲主全伴。謂彼聖智證真之後。功成不宰。回入塵勞混同凡迹處處圓明而不昧也。既無賓外之主。誰是辨別全主爲賓之者。意顯獨立。故曰誰辨也
昔作堂中主今爲門下人 不顧家園風景好。卻隨柳絮路頭忙。此頌前全爲主法。今爲門外階下之人。顯全爲伴法也
故新新複故 舊佛新成。新成舊佛。此頌去新曰故。明主法也。去故曰新。明伴法也。新複故者。是全賓爲主也。牒前八門一多之主法也
新故故還新 隨緣即不變。不變卻隨緣。此頌故還新者。是全主爲伴。正顯此門一多之伴法也。如豐千萬回寒山拾得散聖人等。了卻那邊實際理地。卻來建化門頭示現形儀。接物利生弘揚聖道。隨緣日新全爲其伴。故曰還新也
風起長安道波斯入大秦 境勝多英傑。性海風波起。此頌華嚴教風起于長安。漢高祖所都。謂群僚曰。願朕子孫長安于此。故號長安。大秦者。始皇國號。先居長安。曰大秦也。因呼川曰秦川。後唐改爲華嚴川也。譯講之人播揚宣述不知其數。且如佛陀跋陀羅實叉難陀叁藏等。盡是異國聖僧。特將大教詣譯場中。弘宣翻譯祖述經義。如彼波斯入大秦之長安也。又杜順和尚雲華嚴尊者賢首國師清涼圭峰等。製造章疏開演流通。亦如波斯善能別寶
十溥融無礙門 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義曰。溥也廣也。大也。廣收前九門一多差別之法。義並大包叁乘權實頓漸之性相也。融者和也。謂融前二門一多重重。主伴同時無有挂礙。然一是義本。爲生發後門之初基。十是總門。是收攝前法庫藏。又十是圓數。攝事事而皆圓。故曰溥融。大經幽趣罄竭斯門。照法界無盡之重關。容純真差別之群像
主伴同時請高著眼 不因師指。幾乎蹉過
主伴兩無差聖凡共一家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頌主伴難分凡聖體一。唯顯混融無礙玄寂獨存
虛空用有際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此頌事法體空用也。普賢雲。虛空可量風可系
纖芥體無涯 一塵稱理。豈有邊涯。此頌芥納須彌體無邊畔。經雲。毛孔容受彼諸刹。諸刹不能遍毛孔。清涼雲。觀佛境于塵毛。此正結顯溥融無礙。是佛不可思議無盡功德矣窮得根源妙隨流任算沙隨流方得妙。住岸卻迷人。此頌窮究觀門。精妙解達理事圓通。似枝枝而得本。如派派而逢源。何妨演教度生。豈礙分別名相。或逢上士。直指圓融之心。遇中下流。曲示行布之教。隨流得妙。從他入海算沙。徹法深根。就彼尋枝摘葉。運叁觀無礙之智。盡[竺-二+卓]群機。與同體一極之悲。皆歸溥融之玄道
深明杜順旨何必趙州茶 通明妙觀玄網。何必參禅問道。此頌帝心禅師集斯觀旨。撮華嚴之玄要。束爲叁重。設法界之妙門。通爲一觀。諸經诠量不到。禅宗提唱莫及。雖言谂老直截。難比溥融無礙也。噫嘗聞有語雲。若人會得法界觀。參禅了一半。宗湛以此評之。應雲。深明杜順旨。好吃趙州茶。何則昔有僧到趙州。州雲。曾到此間麼。僧雲。曾到。州雲。吃茶去。後又有僧到。亦雲。曾到此間麼。僧雲。不曾到。州雲。吃茶去。院主問州雲。曾到底也教吃茶去。不曾到也教吃茶去。尊意何如。州喚院主。院主應喏。州雲。吃茶去。諸仁者看他趙州古佛雖是用此一機慣得其便。不妨于一椀茶上普接叁根。遂使諸方點頭。相許唯有夷門。爲甚麼道。何必趙州茶。若也點檢得出。便見掃除玄妙塵埃吐盡佛法氣味。苟或未究玄宗。應須仔細淘汰參教。宗說俱通。方是溥融無礙智矣
釋夷門絕筆贊曰
法爾不爾 教恁麼不恁麼
不爾法爾 不恁麼卻恁麼
普賢慚惶 道非行得一場麼[怡-臺+羅]
文殊失利 體絕群像能知智亡
釋古德頌曰
法界華嚴大道場 兼身在內贊歎不及
纖毫不動一齊彰 依正同現水月道場
古今殊異無來往 叁世不遷目前可驗
延促何曾有短長 一念萬年體絕增減
主伴互參猶帝網 一多交涉卷舒自在
聖凡交徹類燈光 染淨融通殊無障礙
毗盧本絕多端相 光照無弘玄寂體一
青即青兮黃即黃 隨緣成德應物現形
謬釋慶終戲筆書偈
露滴天地冷 夷門水月清
終南幽隱處 石虎嘯風生
注法界觀門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